3.代後記(3)

3.代後記(3)

因此我覺得1977年的這種轉折,與其說是個人命運的轉折,不如說是整個時代的轉折所帶來的一群年輕人人生方式的轉折。***任何人都不要過高誇大自己在歷史中的作用和個人能力。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屆的這些人其實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進入潮頭的一群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現在之所以成為各個行業的骨幹力量,是因為他們經歷了那種「文革」的災難,所以他們知道保持國家穩定的重要性,知道改革開放的迫切性,知道老百姓的期望與渴求;他們受過苦,所以能夠在工作中踏實地奉獻;他們經歷了痛苦的人生跌宕和求索,所以有比較獨立的人生見解,有成熟的人生思考;而且在「文革」前受過系統教育又在「文革」中堅持學習,再加上大學時代的學習,所以成為「文革」后第一批年輕的文化人,在未來的建設中他們當然能揮突出的作用。

問:這一批人進入社會後與其他人最大的不同體現在哪裏?

答:這些人來自窮鄉僻壤工廠礦山,他們了解遭遇了十年「文革」的中國人民心底的呼聲,他們自然成為思想解放運動最由衷的擁護者。同樣,由於對中國國的深刻了解,激越的變革願望不能不和腳踏實地的堅韌品格相結合,當他們走向社會,很快就變成變革時代具有創造性、開拓性和實幹精神的一群。是嬗變的時代、改革的現實給予了這一群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機遇。也正因為這樣,這一群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又是如此緊密地和民族價值、社會價值的實現休戚相關。我不敢肯定這樣一個立論是否正確:這一群人,當然也包括了隨後的七八級、七九級以及有着類似閱歷的一代人,由於他們獨特的人生遭遇、特殊的歷史機會等等,似乎在無意地醞釀着一種既是開放的又是本土化的,既是現代的又是傳統的,既是注重創新的又是穩妥務實的,既是面向未來的又是腳踏實地的東方現代人格模式。

問:那麼您如何評價七七級、七八級的今天?

答:我個人覺得,七七級、七八級固然可以對過去的歲月進行反芻,以煥青春,但煥青春最為嚴峻的問題,是再學習。有研究者指出,現在大學一年級時學到的知識,到了大學四年級時就已經過時了。雖然我對這一論斷的嚴謹性抱懷疑態度,因為提到的幾個範疇都缺乏確定性。但其主旨是對的,至少我個人認為,七七級、七八級中的很多人,包括我在內,知識已經老化。因此,如果我們對二十年前的回顧僅僅停留在激澎湃的層面甚至是自鳴得意的層面,那肯定是不行的。閱歷固然可貴,然閱歷也可能成為落伍者的笑柄,必須跟上時代,必須不斷補充自己,這是切實的任務。

自以為「功成名就」,由此就成為一個保守的、對新知識一無所知的人。這樣的教訓不勝枚舉。畢竟很多人現在都在領導崗位上。我們當然寄希望於年輕人,但畢竟你還能幹十年。這十年中國變化將多大,將面臨何等挑戰?你如果不更新頭腦、更新知識,怎麼能跟上形勢?至少,怎麼能寬容和鼓勵新的探索?所以目前與其討論二十年前的轉折和二十年來的貢獻,不如討論今天我們這些五十歲的人怎麼才能保持以往的銳氣和活力。即使不可能再領社會潮頭,也應儘可能使自己跟上展形勢,不至於成為絆腳石。

問:從1982年到2002年,中國在經濟、文化、政治領域都生了很大的變化,那麼這二十年來您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二十年來所沒有變化的、您始終堅持的又是什麼?

答:因為我上大學前曾經有過複雜的人生經歷,所以還算是比較務實的,但回想起來,大學畢業時仍帶有一些烏托邦主義的因素。經過這二十年,更加切實地感覺到變革中國的現實需要切實的工作。這是一點。第二,因為中國如此巨大的變化,感到自己知識結構的危機和再學習的必要。第三,過去總是覺得要做很多很多事,現在覺得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就很不容易了;第四,覺得自己變得更寬容,這些年看的東西和接觸的人多一些,對於不同的有創見的見解更願意以欣喜和欣賞的眼光對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放生(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放生(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代後記(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