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普遍現象

第627章 普遍現象

「政府要管,但管的方式分兩種,一種是政府建公益事業學校;另一種是引導民間資本辦學,對於捐資辦法則是做好其他服務工作……」

記者還是有點不太認同,道:「捐資人恐怕不一定這麼想吧?」

「這在清江省乃至全國都不是孤立的現象,這與當年「普九」達標時缺乏科學規劃有重要的關聯。「普九」的重大歷史意義不可否定,但其實施中因缺乏足夠前瞻性,也留下許多遺憾。」

「具體遺憾有哪些呢?」

「我們還是先進這個『大鵬希望小學』走一圈看看再說吧。」

「好。」

一行人走到大鵬希望小學門口,沒有聽到期待中的朗朗讀書聲,當年愛心人士的一腔熱血早化成了大山裏孤獨的豪華擺設。大鵬希望小學的牌子早就不知去向,大門緊鎖,一條大黃狗看門,校園被農民租來堆放雜物。打開門鎖,調查組看到學校的門窗破爛不堪,教室里堆放了許多農具、糧食,只有黑板上還寫着高爾基的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這所希望小學是一個凄苦愛情故事的延續。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陽大鵬南下打工,與玉陽縣一位老鄉相識相愛。女朋友曾是該玉陽縣一個叫大坪村的一位小學教師,她對陽大鵬說,好想掙錢后在家鄉辦一所希望小學。不幸的是,女朋友不久死於一場車禍。陽大鵬悲痛之餘,牢記住了女朋友未了之心愿。

原來的大坪小學是幾間搖搖欲墜的危房。1997年,村裏決定將學校推了重建,苦於無資金,便在全村集資:每個勞動力出250元。這令許多貧困山民叫苦不迭。陽大鵬得知此事,專程回到家鄉將打工7年的所得7…8萬元全部捐獻出來,建了這所「大鵬希望小學」,他還做了名譽校長。這在玉陽縣還有歷史記載,教育局編寫的一本書中,聲稱該校是「全國由農民個人捐資興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學」。然而,這所小學僅用兩年就廢棄了,原因是「生源減少,優化配置」。該村的20多個學生都到兩公里之外的另一小學讀書去了。

學校的廢棄,沒有任何人對陽大鵬作過一句解釋。調查組問團縣委,工作人員說不知此事。

站在荒蕪的學校前,曾子祥的心情還是很沉重的,他能理解捐資人的感受。

從大鵬希望小學出來,曾子祥又帶着一行人去了附近的貓兒沖村希望小學。這一所希望小學建設的年限更久一些,不過目前這所希望小學是用來種莊稼、養豬的。「貓兒沖村希望小學」是玉陽縣第一所希望小學,但也僅用了五年時間就被廢棄了,新世紀更替的那一年,被當地村民以1萬元買下。現在呈現給調查組的是佔地3畝的學校操場被用來種玉米、土豆,學校廚房則用來養豬、養雞,教室、教工宿舍用來住家和堆放雜物。學校里的一石碑上還刻有「捐資助學功德無量」的字樣。

當地村支書說,「這原來是一所完全小學,原有周圍7個村300多名小學生在此讀書,到2000年只有70餘名學生,於是撤併到附近的民族小學去了。」

「你們心痛么?」

曾子祥問道。

村支書難過的道:「當然。但我們同時也理解,一所完全小學只有幾十個學生,要讓上面按照完全小學的規模配備師資、設備進行教學,也會是另一種資源浪費。」

一個村支書能理解到這個層面,曾子祥不管信不信,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村支書一定受到過教育部門撤併后的思想政治教育。

「附近村子也有類似情況么?」

「有的。」

在村支書的介紹中,附近一個叫山坳村的希望小學也遭遇同樣的命運。都是因為生源減少,由原來的兩三百名學生,減少到後來的三十人左右,不得已只能撤併。

這種撤併,不知是因為計劃生育影響,還是什麼其他原因,反正學生減少了,只能撤併。曾子祥不好說這事兒,但也有疑問,「生源減少、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就成為希望小學撤併的理由么?一個愛心人士捐建的希望小學僅用三五年就棄之不用,這種情況正常么,又能讓愛心人士想得通么?」

對這個問題,陪同的玉陽縣教育局負責人現場作了解釋,「近年來,隨着村民生育觀念的改變,農村人口出生率大幅回落,加上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造成農村適齡少年兒童總數逐年下降;近年來農村行政區劃重新調整,合鄉並村,有的三五個鄉鎮、村合併成一個鄉鎮、村,學校也隨之作了相應的調整;百姓渴求優質教育資源,玉陽縣山大人稀,過去的小學點多面廣,規模小、條件差、師資弱,嚴重製約山區基礎教育的發展,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勢成必然。」

他倒是說得有理有據,曾子祥自不會去反駁,他只是拿出玉陽縣教育局提供的一份資料翻看了一下,這個縣九十年代末「普九」達標時有初中生、小學生5萬人,幾年時間過去了,學生已經減少到3萬人。當年玉陽縣有513所小學,現在調整到99所。原有希望小學76所,現撤併至18所。

「這算是教育佈局問題吧?」

曾子祥看后嚴肅的說道。

教育局長點頭,道:「確實如此,我們縣在上世紀末完成轟轟烈烈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達標后,就發現教育佈局出現了問題,在接下來進行的教育資源大規模整合中開始集中辦學。普九時期是全民辦教育,村村辦小學,甚至一個村辦兩三所小學,當時的出發點是保證適齡孩子人人有書讀、個個有學上,但是普遍存在教學質量低劣的問題,甚至一個小學只有七八個學生,還是複式班,必然要進行調整。現在我們縣通過優化教育資源,從撒胡椒面到攥緊拳頭形成合力,創辦山區寄宿制學校,保證培養山區建設的優秀人才……」

「我明白這人道理,你不用跟我背什麼報告上的內容。」

曾子祥是真明白這裏面的道理,發現問題即時整改是對的,這也是改革的必然趨勢。但對於這些希望小學或者是公立小學的廢棄,他在情感上還是有點難過,認真的道:「農民建一個土牆房子都要住三四十年,何況投資頗大的希望小學,怎麼說撤就撤?人口的變化不是不可預測的,事實上,你只要數一數村裏現有多少小孩,就會知道十年之內有多少孩子需要上小學。教育是百年大計,盲目建校和撤校,朝令夕改,說明有關部門戰略決策的隨意性,這是對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

「曾書記說的是,可當時……」

「當時你還不是教育局長吧。」曾子祥打斷了教育局長的話,「我不是批評你,我只是對教育事業過去出現問題找一下原因,對今後發展提一點建設性的意見,並非針對某個人,更不是針對你……」

「我明白。」

「真明白?」

「真明白。」

「那你說說真明白了些什麼?」

曾子祥是目光灼灼的盯着這位教育局長,他不是要為難他,他是要讓一個地方上的主管部門領導產生一種認識,一種能對這項事業負責的思想認識。檢查組不光是檢查過去的工作,重要的是對今後工作產生影響,能有所裨益。

教育局長有點訥訥的不知如何開口了,你要說沒明白么,還真是聽懂了一點意思,可要說是說明了,那似乎又說不出個道道來。

看着他一臉的漲紅,曾子祥就笑了,「感覺事是而非吧。」

「有點。」

曾子祥不再對其刁難,認真的道:「像你們縣這樣對希望小學大量撤併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在清江省乃至全國都是一個普遍現象。因為當年興建希望小學是配合全國開展的普九達標而進行的,團組織主要負責募集善款,由地方教育部門進行佈局建校。當年普九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喚起全社會大力發展教育,現在反思,普九運動式的搞法,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整體規劃、佈局不合理的問題。先前是村村辦小學,普九后不久就發現村村小學無生源了,於是又忙於教育資源的調整優化。所以,現在反思起來,今後凡新建希望小學,在項目申請、規劃設計階段,應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出具意見,務必保證符合當地農村中小學教育佈局調整計劃,至少要保證年不被撤併。」

「曾書記英明指導…」

曾子祥擺手道:「更正一下,我這只是對希望工程的一個亡羊補牢做法。」

全縣跑下來之後,曾子祥不僅讓調查組認真思考調查了解到的情況,他還藉機拜訪了清江省大的范教授,因為范教授曾主持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問題研究這一重要課題,對這方面有着深入的調查研究。

「范教授,你對希望小學的大量撤併與廢棄怎麼看?」

「我不研究希望工程。」

范教授倒是懂得規避風險,目前的希望工程被人炒得沸沸揚揚的,學者不想介入這些事非當中。

曾子祥深知其意,也不勉強,「希望小學是為教育而建,你談談普九教育中的這些學校也一樣。」

范教授對這個倒是表示認可,微笑道:「曾書記倒是有心人。我個人覺得,當年普九的成績是不能否定的,但缺乏前瞻性和科學規劃確是大量農村小學閑置的主要問題,也實在是令人痛心。關於生源減少的問題,人口的年齡結構、空間結構的變化預測並不是一件複雜的工作,事實上當年普九后即發現許多農村小學生源不足、教育資源過剩的問題。80年代中期我國農村小學有83萬所,目前撤併至30餘所了。當年普九留下沉重的債務,全國有近600億,清江省就有30多億,絕大部分是農村小學遺留下來的債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公務員晉陞之路:官道征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公務員晉陞之路:官道征途
上一章下一章

第627章 普遍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