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誰給青春靈魂戴上鐐銬(19)

第十一章 誰給青春靈魂戴上鐐銬(19)

但是,筆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孩子最大的苦痛正是來自學校里冷漠的情感環境和扭曲的價值觀。老師之間更多的是比職稱、比工資、比獎金,功利心強,對考分差的孩子歧視漠視,既然鐵不成鋼,就能不聞的不聞,能不問則不問。

與此同時,許多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同學之間只比吃、比穿,比誰的父母錢多,比誰的父母官大,比誰的文化考分高,卻每每對家庭困難的孩子和考試低分的孩子冷嘲熱諷。這樣的學校生活環境,使原本就缺少學習信心的孩子面對的是,教師的關心和同學的友情同步缺失,學習壓力之下,更加感到雪上加霜。

重智力忽視德育的學校教育是孩子們遭受校園冷遇的最不可忽略的原因。

聯合國教育會議曾留下這一振聾發聵的名言:「21世紀就要到來了,全世界面臨第一位的挑戰,不是新技術革命,而是德育問題!」

向我們傳達這一重要信息的人,是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呂型偉先生。呂先生同時提出了一個新的人才觀。他說:我認為「人」同「才」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因為有的人是「人」又有「才」,這就叫「人才」。有的人是「人」沒有「才」,不能叫「人才」。有的人有「才」不是「人」,那麼這種人根本不能叫「人才」。汪精衛是漢奸,他偏偏有才。我們現在着眼於培養人才,多出人才,我們希望統一,希望他是人又是才。但是如果要兩者選擇一樣的話,我的觀點是寧可他是人沒有才,而不要他有才不是人。因為越是有才不是人的人,危害越大。

我想,呂先生的闡述已經入木三分了,值得人們掩卷沉思。

我們到底應以什麼樣的人才標準教育下一代呢?分數第一,分數即命運等錯誤觀念,早已像瘟疫一樣在全國流行,早已攻破千家萬戶和無數所學校。因此,當父母和老師一再地告誡孩子們說:「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管」時,豈不正預示著民族未來的災難?

愈掘愈深的非人化教育陷阱

學校普遍只重學分不重品行的教育無不令人憂心。

在整個走訪調查中,我們看到的情況更多是,當前中小學教育事實上仍然以升學考試為導向,而這種應試教育主要考查的是智力素質,甚至把智力考查等同於知識考查。

在片面化應試教育的壓力下,許多學校往往只關心孩子的考試分數與名次,而疏忽對孩子的品德關注與心理關注。在問卷調查中,「學校最關心你的哪方面」欄目,學生填得最多的是「考試分數」,而作為孩子成長最不可缺少的「品格情操」則很少提及。這種錯誤導向已經使一些孩子迷失人生方向,或因高分而忘乎所以,或因一時的低分而意志消沉,甚至走向絕路。江蘇高郵市一所中學的留守女生陸芳在留下遺書後服毒自殺就是一個觸目驚心的個案。

「對不起,我考試不爭氣,讓你們丟臉,這輩子我最後悔的是,沒有好好孝敬你們!」陸芳在遺書中留給親人最後的這些話,字裏行間有太多對生命和生活的留戀,其中「對不起」這三個字陸芳一共重複了31次。陸芳的班主任用「震驚」、「不敢相信」、「太意外了!」來形容他當時得知陸芳自殺這件事的第一感受。陸芳的成績在班上常常是前幾名,可是,僅僅因為一次期中考試不理想就自尋短見,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危害還不足以令人警醒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當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機調查:拿什麼來愛你,我的孩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當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機調查:拿什麼來愛你,我的孩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誰給青春靈魂戴上鐐銬(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