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產業規劃的六大誤區(1)

中國區域產業規劃的六大誤區(1)

第一節區域產業的重複競爭

中國的經濟形態,是以外向型為主;而中國的城市競爭,卻更多的是內向型競爭。這@種奇特的現象,導致區域競爭更為劇烈。在國家層面,中國國家級戰略區域競爭升級。

本次出籠的十幾個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與早期的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存在着很大不同。

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戰略,包括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逐步確立,其時間跨度大,空間距離亦廣闊。這樣,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可以集中全國力量進行支持,可以進行體制創新,也容易獲得「特事特辦」的機會。

目前的國家戰略,基本每個省都有份。有些區劃,表面上是全國性的,但實際上是地方省市以國家戰略的名義進行的省級區域開發。如皖江城市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海南國際旅遊島、舟山海洋經濟區等,均是安徽、江西、福建、海南、浙江等省的省級戰略,只是通過一些運作上升到國家戰略而已。

這種畢其功於一役的做法,猶如天女散花。幾年內出台的國家戰略區,比此前幾十年還多幾倍。如此,則每個國家戰略區都難以獲得獨特優勢。超生之後,任其自生自滅。

由於優勢的集中,以及開發周期的漫長,中國前期的國家級區域規劃最後都形成了區域性的經濟中心,這些中心都擁有廣泛的輻射能力,並且,各個中心之間,由於涵蓋的地域廣闊,彼此在空間上並無太大競爭。最典型的是長三角和珠三角。長三角核心區為上海和江浙部分城市,其輻射區域主要在華東;珠三角的核心區域集中在廣東東南,其輻射區域主要在華南。長三角和珠三角,其核心區相隔遙遠,都有各自的優勢所在,其外圍「勢力範圍」也分野分明,衝突不多。

而本次的區域規劃,由於雨露均沾,最後造成的結果是,一些地方之間形成了短兵相接式的競爭。未來,這種直接的空間、地理競爭,將是惡性競爭的肇源。

在本次系列國家規劃中,有兩個規劃非常有趣,即皖江城市帶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雖然這兩個國家級規劃,一個被冠以承接產業轉移之名,一個被冠以生態經濟之名,但是,由於其地理上過於接近,而在功能與使命方面有部分重疊,必然導致安徽與江西未來的激烈競爭。特別是在承接長三角的產業轉移中,安徽的皖江城市帶與江西東部的上饒等區域,存在最為直接的競爭關係。

而在圖們江開發成為事實之後,未來大連在東北的地位將發生巨大變化。大東北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區,其力量對比也正在起變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國諸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國諸城
上一章下一章

中國區域產業規劃的六大誤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