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給父母的驚喜

第三十四章 給父母的驚喜

人都是有惰性的,就是因為人有惰性,才有了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制度是為了管理和約束人的,要管理好別人先要管理好自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打鐵先自己硬的道理。人也是隨環境而變的,相同的樹苗栽在不同的環境會長出不同的結果,教育子女也一樣,你給他一個什麼樣的生長環境,他就會給你長出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也有人這樣說:「好孩子是天生的」。「他家孩子學習好是他碰上了」。有這種想法的人是給自己找一個借口,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開脫。有誰見過田地不耕種會有收穫?有誰見過不艱苦訓練會比別人跑的更快,跳的更高?只看見運動員領獎的激動和歡笑,沒有看見台後千萬次的訓練,千萬次的跌倒。兒時的家規以廢止,打罵以無效,打罵,體罰是無奈的選擇,也是粗放野蠻的管理,但它在兒子六年級以前是管用的。初中的子女要比我們父母會講道理,有時會問的你啞口無言,這時的管理,指導,啟先父母要做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在初中階段顯得更為重要。衣食穿戴,子女看父母行事,守時,律己,積極上進,父母是子女的楷模。初二時兒子上學騎自行車去,每天用多少時間妻子心中有數,除了兒子值日時晚一點回家,其餘時間都在掌控之內。妻子的說法是:不能給兒子留出多餘的時間,也不能不可控,如不可控,將會像一頭脫了韁繩的野馬一樣無法管理。現在的社會誘惑太多了,不說回家的路上有時會碰上壞學生攔路搶劫,也不說放學時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從學校出來一路上遊戲廳就有七八個,進了遊戲廳就夠你找幾個小時的。不是不相信兒子,也不是不相信自己的管理能力,但他畢竟生活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裏,父母不能不擔心,不要說兒子還沒有**,就是作為**的父母也難免在眾多誘惑面前一時衝動,一是迷惘。兒子每天放學的時間,特別是下午放學是最容易晚回來,即便是晚回來,兒子也要給我們一個讓我們滿意的答覆才行,這便是妻子的準則。初二的一天晚上七點多了兒子還沒有回來,中午走的時候也沒有說他晚回來,我們夫妻只能去學校找了。華燈初上,夜色茫茫,路人稀少,只有走過遊戲廳時從門口看去裏面熱鬧非凡,人頭涌動。這是孩子們的天地,是放學后不願回家的學生們的娛樂天堂,妻子從沒有進過遊戲廳,沒有見識過打遊戲的痴迷和瘋狂。我們路過遊戲廳門口時,偶爾也能看見有父母在遊戲廳門口張望,一定是在找自己的子女,和我們一樣為兒女擔心,為兒女奔忙。一路走過幾個遊戲廳門口都沒有看見兒子的自行車,兒子的自行車是一個山地車,為了好看兒子去掉了原來的擋泥板,換了一副他認為漂亮的新擋泥板,桔黃色,鮮艷奪目一眼就可以認出,到了最後一個遊戲廳也沒有看見兒子的自行車,基本上可以肯定兒子不再遊戲廳。到了學校,學校大門以上鎖了,只有一個小門供人進出,我們告訴了門衛我們的來意,門衛很客氣的讓我們進去了。四層和五層的教學大樓是高二和高三的教室,燈火通明,學子們在上晚自習外其餘的教室一片漆黑。在二樓的中間有一間教室還亮着燈,好像有人在裏面,那是兒子上課的教室,我們夫妻上去后悄悄的走近一看,一個我們熟悉的身影背對着我們在仔細看着黑板,那就是我們的兒子,黑板上是一個板報,寫的什麼看不太清楚,右上角有一幅沒有畫完的宣傳畫,兒子看看好像感到什麼地方不滿意,不停的在修改。看了一會我想叫兒子,妻子示意我不要打擾兒子,我們會心的一笑,又悄悄的走下樓。回家的路上妻子很高興,兒子沒有去打遊戲而是在聚精會神的為班上畫板報,這種精神就值得稱道,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了,一個人的成長是方方面面的,小時候兒子學習繪畫的技巧用在了該用的地方,起碼讓父母感到了一絲欣慰。

九點多兒子回來了,一進門妻子故意問兒子:「怎麼這麼晚才回來,該不會打遊戲了吧?」

「遊戲廳我好久都沒有去了,沒意思。」兒子回答。

「那你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妻子又問。

「學校明天要舉行優秀學生講演交流會,每個班要出一個板報,我在畫板報來的。」

「那也不會這麼晚?」妻子還在有意追問。

「你怎麼就是不信你兒子呢,對你兒子就這麼沒有信心?不信你可以打電話問,你看我手上的粉筆都沒有洗乾淨。」兒子有點不耐煩。

「好啦,就相信兒子一回,該給兒子開飯了。」我打斷了娘倆的爭論:「張智去把手洗一洗,肚子不餓嗎?」

「早都餓了,我想不會用多長時間的,沒想到這麼晚才畫完。」

「下次要是太晚了,自己在自由市場買點吃的,這樣長時間挨餓對胃不好,容易得胃病。」我關切的說兒子。

「好的,不過沒想到要這麼長時間,要是想到的話,我會買飯吃的。」兒子一邊說着一邊去洗手了。

兒子吃飯的時候我問兒子:「我好像聽你剛才說打遊戲沒意思,這是什麼意思?」

「打遊戲就是沒有意思,時間長了你現打遊戲就是一種娛樂,而且也就那麼多樣式,他既不能提高你的知識,也不能催你積極上進,帶給你的只有一種機械似的過關而已,回頭一看什麼也沒有學會,白白浪費了時間,虛度了年華。」

兒子有了這個認識是我沒有想到的,這可能與他看的名人傳記有關,這是一個飛躍,起碼在打遊戲上是一個飛躍,在學習理念上的飛躍,是一個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飛躍:「你既然知道打遊戲的害處,那你為什麼每周還要打遊戲?」我好奇的問兒子。

「我沒有說打遊戲有害處,只是說打遊戲是一種娛樂,不論是什麼娛樂都不能上隱,上了隱就是玩物喪志,就有害。我現在打遊戲是一種消遣,是學習累了換一種休息的方法而已,你看我每個星期只打兩個小時遊戲,打多了也沒有意思。」兒子的理由看來我是駁不倒了。不過兒子說的也對,這學期他打遊戲的時間是少多了,我們沒有刻意的去管他,時間是他自己減下來的,也就是星期日下午打兩個多小時。從我用皮帶和擀麵杖打兒子讓兒子控制打遊戲的時間,到兒子自己認識到打遊戲沒有意義走過了幾年的路程,哭過,罵過,體罰過,也打過,一路走來感慨很多。後來兒子告訴我,就是因為家裏遊戲打的早他才走過了每個人都要走的路,一個新的娛樂工具,一種新的科技產品,不可能不讓兒女參與,不可能不讓兒女觸摸,你越不讓他們參與,他們越想參與,你越不讓兒女觸摸,他們越感神秘,越想觸摸。擋不住不如放手,晚加入,不如早加入,遊戲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流行的瘟疫,就看父母如何引導,子女如何把握。

人們常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句話用在教育子女上最合適不過。子女的學習和教育歷程一樣蜿蜒曲折充滿坎坷,良好的教育是貫穿在每一個細節上的,積極上進,頑強,拼搏的品質是日積月累而來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也不是三分鐘的熱情造就的。

每一個人在奮鬥的路上都會有迷惘,都會有彷徨,初二的暑假兒子和我為讀書和高考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事情是這樣的,暑假我們在看高考電視節目,當年高考錄取了三百七十幾萬學子,陝西省一本大學生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二十,我和兒子算了一筆賬,從現在起到兒子大學畢業還有八年,這八年不算前幾年的畢業生,每年平均算四百萬畢業生,到時有三千兩百萬畢業生。到那時我這個年齡的人也才五十齣頭,按國家的規定還沒有退休,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又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每一家基本上都是姊妹四五個,多的七八個姊妹也有,就是按計劃生育算,每家一個子女,這個數字也是空前的,畢業了就業很困難,沒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術很難生存,兒子本來對高考和分數教育就有意見,我這麼一說更是給兒子火上澆油:「我就不信不上大學就不能生存,家長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老師就是考,考,考,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想的。」

「我們沒有怎麼想,本來就是沒有一個好的大學文憑你就是不好找工作,現實社會就是這樣。」

「香港的李嘉誠,包玉剛都沒有上過大學不是一樣有事業和成就,所以上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這是兒子的看法。

「你說的沒有錯,年代不同了,事物的變化也不同了,不用說四五十年代的香港,就說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剛開始溫州人靠給人訂皮鞋,修皮鞋掙了第一桶金,也就是創業費。他們回到家鄉創業,從訂皮鞋,修皮鞋,擦皮鞋到製造低擋皮鞋,然後製造自己的品牌皮鞋,成就了大事。溫州今天的繁榮就是靠過去的打工仔起家的,那是一個粗放型經濟,創業型經濟。給人訂皮鞋,修皮鞋,擦皮鞋是北方人看不起的工作,是被人們看不起的一個手工行業者,也就是這個被人們看不起的行業造就了一代溫州商人,造就了今天溫州的繁榮。在今天,大街上有的是訂皮鞋,修皮鞋,擦皮鞋的,有幾個可以展的,有幾個可以家的,能夠餬口已不錯了。時代的變遷,知識的進步,已不能用過去的方式來看了,現在必須有知識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這就是現實。現在是集團化運作,公司化展,一個人在集團和公司里只是一個小分子而已,粗放型經濟,創業型經濟已不存在了,即便是自己展也是要有一定的相關知識的。你看現在大部分的科研成果基本都來自海外留學生,為什麼?因為他們有新的知識,有新的理念,在中國如此,在印度也是如此,印度這幾年展起來的中產階級和實業家哪個不是有高學歷的。」

「高考好像是我們這代人的唯一出路,那考不上的怎麼辦?我就看不慣唯分數論,有的人學習不錯,但別的什麼都不會,高分低能。」

「沒有辦法,高考是目前唯一的選擇方法,如果不高考,怎麼選人才?不要說中國了就是國外也要考試的,不過分數不是唯一的參考標準,但他是最重要的參考標準。」

「我看書上講在美國,很多學校是推薦制,這樣要好得多,他會綜合考慮,既有分數又有能力比較人性化。」

「沒錯,在國外可以這樣,是幾十上百年總結的經驗,不要忘了美國是一個大學普及教育的國家,和我們不能比,也不可比。據我知道美國大學是好進難出,也是要拿成績說話的,好像最後的要求比國內還高,要不他的高科技靠什麼人來展,他的登月飛船靠什麼上天?在中國如果搞推薦制,我看老百姓的子女根本不可能上好大學,就是上個好高中都很困難」

「為什麼?」兒子問。

「這個還用問,你看在美國,里根總統的兒子可以領失業金,在中國可能嗎,就是一個廠長的子女也不會失業,他們早早就被安排好工作了。如果大學也實行推薦制,有權,有勢,有錢的子女後門都走不完,哪有老百姓子女的機會,因為我們的大學教育不是普及制,他就決定了你必須面對,你必須努力,你必須去過那個獨木橋,這就是現實。遠的不說,就你們班上的班幹部來說,你看老師沒有辦法給你們搞了兩個班子,一個班子管一個月,這是什麼,這就是現實。你說老師願意這樣做嗎?我想肯定不願意,但不這樣做沒有辦法,關係太多,找的人太多,你好像沒有看重班長這個職務,但很多家長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這是給子女一個鍛煉機會,在中國,特別是在國營企業,幹部是終生制,是上級任命的,當了幹部就意味着特權,高高在上,所以家長們從小就想讓子女有一個鍛煉的機會,才導致了你們班上有兩套班幹部班子。」

「搞兩套有什麼用,沒有人聽老師指定的那一套班幹部,在班上一切還是聽我們的指揮,這老師也知道,他有什麼辦法。」兒子說的很自信。

「同學為什麼不聽他們的?」我在有意的套兒子話。

「道理很簡單,另一套班幹部是老師指定的,不是大家選的,大家不服氣也是對的。還有學習成績沒有一個在班上進前十名的,就說數學課代表吧,數學成績才八十五分,你讓大家怎麼服你,這是不可能的。」

「在學校可以,但在社會上可不一定,前幾年也就是八八年吧,有一家國營企業和一家外國公司聯合製造空調器。批樣件試製,零件是進口來的,就是組裝和焊接,在焊接冷凝器時工人焊接不合格,國外公司的主管讓工長焊,工長焊接后也不合格,只能是請技術人員也就是主管工程師來焊接,回答是不會,因為國內的工程師是不動手到現場幹活的,不會是肯定的,請技術經理焊接那更是不會,這下子鬧了笑話,當時搞的雙方都下不了台。這是國營企業的體制所決定的,今天在這個專業評的高級工程師,明天到另外一個專業還是高級工程師,其實什麼也不會,所以就會鬧出剛才的笑話。深圳你也去過,爸打工的公司也不算小,專業不對口,沒有真才實學和技術在本行業裏面你根本站不住腳,不要說當技術經理了,打工人家都不要。這就是國營企業和私人企業的差別,社會在展,落後的東西會遲早會被淘汰的,現在大學畢業生基本上都在私人企業打工,所以一定要學一點真本事,將來才會有展。」

「這個我知道,我沒有和他們比,也沒有必要,班上的事老師也找我,同學也找我,那一套班子和沒有一樣,其實大部分家長還是把成績看的很重要,好像比學生自己看的還重。」

「中國幾千年就是這樣,科舉制也實行了幾百上千年了,沒有別的方法可取,也只能是這樣,過去講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不講了但比過去更加激烈,更加殘酷。」

「這個我能感覺到,全國的父母都在把兒女趕上這個高考的獨木橋,這是一種悲哀,不知道什麼時候才不會考試了。」兒子出一聲無奈的感嘆。

「我想我是看不到了,你也等不到,所以還是好好學習,拿一個好成績,考上寶雞中學才是唯一的,也是最佳的選擇,你說是不是?」

「這個我知道?」

「你看過動物世界非洲羚牛過河沒有?」

「看過。」

「羚牛過河其實和高考過獨木橋一樣的,為了生存,為了青草,羚牛明知道過河時會有鱷魚在等待,沒有辦法只能用生命去拼搏,去抗爭,過去了,迎來的是一片綠洲,過不去葬身鱷魚的血口。高考沒有這麼慘烈,但它基本上決定了你的前程,什麼叫前程,什麼叫理想,在這裏就給你劃上了句號。文憑是一張紙,但就是這張紙沒有他就是不行,它是你邁入社會的敲門磚,沒有這塊敲門磚,你就是有多大的才能和知識很難被人認同。當然也有個別的人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被稱為農民企業家,工人專家,但他們依舊是工人和農民,因為他們沒有文憑,不是科班出身。這就是社會,我認為現在的高考給我們老百姓的子女提供了一個競爭的機會,基本上是公平的,大學還是一塊純潔的土地,不要有什麼不切和實際的想法,要想過上好日子,要想比別人強,擺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拼搏,奮進,考一個好成績。第一步考進寶雞中學,沒有別的路可走。當然上不了寶雞中學,上不了好的大學,也不是沒有出路,那隻能是下一個台階,去當工人或別的什麼工作,起點低了,要求也低了,也一樣活人。但我堅信到你大學畢業的時候,當一個工人也可能需要一定的學歷的,不是我們那個年代,這是社會展的必然,也是人類進步的需要。」

「我知道這些道理,我也在想這件事,不論到什麼年代,你只要有知識和能力,社會都會給你一席之地的。」這種爭論生過好幾次,道理越說越明,理解越來越深,慢慢在兒子的心中有一股上進的力量,有一股學習的衝勁,學習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父母,學習是為了自己的將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告別頑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告別頑皮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給父母的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