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甘當儒商(17)

17.甘當儒商(17)

胡雪岩剛開錢莊時,他不免從各方面考慮擴大自己的活動範圍。***先選定的就是到湖州做絲生意。

到上海聯絡生意時,他為軍火生意的厚利所吸引,周旋於洋場、官府和江湖勢力之間,一心要做成一筆大的軍火生意。

這一運作,眼界大開,原來茶比絲還賺錢,桐油也是利潤不薄,至於上海租界內的地皮,已經有人開始大片購置。兵荒馬亂的,來逃難的人很多,要吃,有糧食生意;要玩,有戲園子……

胡雪岩有點兒樂陶陶,卻急壞了親朋好友。

\"人的精力到底有限,你經手的事到底太多了。眼前來看,好像面面俱到,未出紕漏,其實,是不是漏了許多好機會,誰也不得而知。\"

收心的方法也不只一種。

先,必須把自己的本業看好。胡雪岩的本業就是錢莊,熟門熟路,錢莊經營好了,才好分身去干別的。然後是典當和藥店。這兩樣事業,一時都無利可圖,完全是為了公益。開典當是為了窮人,開藥店則利人又利己而已。

其次,自己忙不過來,是因為一個人的心思必定有限,不能什麼都管。該去的,一進照應不到的,當然都要丟開了,下專做。不過,好多事,一個人照應不到,可以讓別人來照應,自己只需要在邊上指點一下就可以了。或者像藥店,只要選拔好了檔子,定了宗旨、立了規矩,大可只建設不問事,讓它自己展。這就需要用人。用人得法,生意照樣可以花團錦簇地多面鋪開。不過,自己要退到後邊來,不管那麼多瑣碎的事。

有了這些少年明干精於會計的號友,胡雪岩省了一大半心思,一心一意做軍火、絲繭兩樣生意。

白圭講仁\"以取予\",強調了商人做事時的能力限度和面對這種況時的基本態度。認識到限度是智的表現。蘇格拉底說,問來問去,現只有他自己才是最大智者。因為別人都自稱無所不知,只有他自己承認有所不知。自稱無所不知的人朱免自大,所以不智。高人要面對的是實際的功利,無所不知的態度在商業實踐中只能吃癟。所以有取予,知不足,只有明智商人才能做到。

面對這種限度而定取捨,是仁的表現。好多時候,捨棄和退卻頗不容易。

所以,簡單的一個\"仁\"字,並不容易做到。胡雪岩晚年時期,自己輔佐的左宗棠成了疆土重臣,自己的\"財神\"聲名也廣揚在外了,便覺得枱面上總要得體,和自己的聲望地位相稱。老母親的六九大壽要做,七十大壽還要做。不但要做,而且還要做得隆重熱鬧,讓人知道胡雪岩在枱面上風光依舊,得寵依舊,生意上興隆依舊。這就是所謂的\"尾大不掉\",商人的四德,智勇仁強,到這時恐怕只剩了\"強\",強撐著,虛好看,卻無果敢之心有取有舍,不蔓不枝了。

商人\"仁\"德的生生不息,代代存在,時時起作用,倒也能從比較中有所體會。怪不得白圭講,四德不俱備,\"雖欲為吾求,終不告之矣。\"

第四,強就是有所守。四德的最後一條是強。

強就是有所守。講的是商人的心理素質。眼看苦日子快熬到頭了,好日子快來了;心理上卻支撐不住,垮了,這就是\"不能有所守\"。反過來,不論眼下的局勢如何變化不定,守定了自己的宗旨,事才會有個好的了斷。

在這一點上,胡雪岩是絕對有原則的。他自己選人的一條重要標準,就是看這個人是否有耐性,是否能剋制自己。有時甚至故意創造一些不利條件去考驗所選用的人。比如阿巧的弟弟,一來就讓他上堂子找人,一試膽量,二試抵制群粉誘惑的能力。一關過後,又給足銀子,讓他去送信,試探他能否拿着錢又不亂花,而且講實話。

至於各種誘惑,對於各種災卻難、危險,對於各種失敗,一個給別人提尿壺長大的人,應有足夠的磨鍊幫助自己一一忍受下來,忍耐過去。

胡雪岩第一次聯絡龐二少爺,壟斷上海絲市,以求外商屈服,獲得一個較高價格。但是,外商極為狡猾,到了年底,一分絲不收。表面上是國內絲滿,暫不需要,實際上盯緊了胡雪岩,要逼他降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胡雪岩商道(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胡雪岩商道(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7.甘當儒商(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