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及時雨,落湯雞

第176章 及時雨,落湯雞

第176章及時雨,落湯雞

喬道清、馬靈執意要走,宋江苦勸不住只得放行。

淮西征王慶,打光了河北降將。

這倆與梁山情誼並不深,此時急流勇退,也屬於人之常情。

宋江不怕兩人離去,就怕這倆影響梁山兄弟。

所以在喬、馬出大帳后,宋江迅速爬起找到吳用、戴宗。

讓他們以贈送川資為名送其離營,目的是不想讓兩人大肆聲張。

戴宗奉命去送走兩人,宋江吩咐宋清、朱富入城採買酒肉,又與盧俊義去探視受傷的兄弟。

今時今日,只能用這些流於表面的小恩惠,加深與梁山老兄弟之間感情。

未來能有多少成就,還得靠這些兄弟拚命,他一刻也不敢怠慢。

現在招安成了朝廷的人,這些權利要麼消失要麼削弱,只能靠吃吃喝喝收買人心。

「此乃恩相告知,具體情況不清楚,總之他能穿上緋袍,與那張臉脫不了干係」

盧俊義懵然點頭。

宋江見挽留不住,便提議再留一日,夜裏好設筵宴送別。

宋江愕然斜身仰望,心說老盧叫你讀書你打拳,這點悟性以後如何做大官?

「啊這.」

宋江身長不及盧俊義肩高,便拍着他手臂苦澀發笑。

「楊長?照兄長的意思,官家是看他生得好,所以才」

皇城剛出來刺客事件,宋江為免有人吃醉就入城鬧事,他與幾個心腹不敢多飲。

「怎麼忘了燕小乙?員外可速着他入城拜會李行首,還是枕頭上關節最快。」

他把苦酒做消暑之飲,不知不覺竟伏案入睡。

探視完傷員回主帳路上,盧俊義見宋江面帶愁容不著聲,便問:「兄長上午所言莫非有差?為了你一直心事重重?」

「怎麼辦?自己積極主動些,我這幾日纏着恩相,方才得了個承諾,此時已不便再催」

宋江入門詫異詢問:「先生一早就在忙,莫非夜裏睡得悶熱,打算換個營帳居住?」

宋江話趕話說到這裏,突然欣喜看着盧俊義。

「哪怎麼辦?」

好在眾人都還買賬,心裏不舒服可喝酒麻痹,總不能再回山落草。

公孫勝見宋江眼含淚光,只得應了盛情再留營一日,宋清、朱富遂奉命再入城採買。

七月酷暑難熬,眾頭領各懷心事,夜裏喝醉者甚眾。

恍惚間,回到了祝家莊戰場,那是他上山第一戰。

下午宋清、朱富買回酒肉,在營中辦了一場慶功酒宴。

「天有定數,人亦有定數,兄長不可強求,師命不敢違,萬望曲允。」

盧俊義不知趙佶招婿之事,此時顯然往岔路方向想歪了。

畫面轉換,金戈鐵馬。

宋江想起前言如夢初醒,急忙抱拳躬身勸留:「吾雖不敢負汝前言,心中卻不忍分別,先生乃梁山定海之針,若無先生通玄術法,梁山或已止步高唐州」

「啊?沒差。」

宋江把頭輕搖,捋著鬍鬚解釋:「我在想何時才有結果,怕兄弟們等得不耐煩,最後生出別的想法來」

公孫勝轉身望見是宋江,碎打了稽首,稟道:「前番下山之前,本師羅真人有囑付,戴院長應已預稟仁兄,小道送兄長還京師畢日,便要回山中從師學道,今日兄長功成.」

盧俊義面露遲疑。

宋江則撫著粗糙黑臉暗暗自卑,心說我宋三郎也就是生得黑、生得矮,但凡有四弟宋清那樣外貌身高,也不至於仕途走得如此艱難。

「哦」

宋江帳鬱鬱不樂,回到大帳自斟自飲。

公孫勝搬出羅真人,宋江哪裏敢拂逆強留?但公孫勝畢竟是梁山要員,不能如喬道清、馬靈般簡單放行。

宋江在梁山形同土皇帝,擁有人事權、財權、兵權,籠絡手段可以多種多樣。

夢回梁山,意氣風發。

「官家金口許諾,應該不會耽擱太久」

「這行嗎?」

路過公孫勝營房前,猛然看見他在打包行李。

「員外想簡單了,陛下日理萬機,哪能專辦咱們的事?就怕他被瑣事絆住忘卻。」

「自古生得好皮相,做事都能容易許多,之前能成功招安如是,楊長能獲高升亦如是。」

第二天大多數人還在酣睡,他就早早醒來在營地巡視。

令旗指處,烈馬怒奔。

「秦明,壓頭陣!」

「好,好一個秦明!」

「快去救秦明!」

夢境之中,欒廷玉挑落秦明,躍馬挺槍直取宋江。

「誰肯擋之?」

「休傷俺哥哥!」

宋江定睛一看,旁邊閃出一個白凈漢子,雙手擎著板斧擋在身前。

雖然只能看到背影,那身形卻是李逵無疑。

只是這膚色白得過分,完全與黑廝兩字不搭,而且身上不停滴水。

正在遲疑之際,就聽周邊人呼喊『小心』。

宋江聞聲抬頭看去,只見欒廷玉摘下腰間流星錘,嗖一聲擲出正中李逵面門。

打的他面目全非,痛苦倒地。

「鐵牛!」

「宋江,納命來!」

「你這廝」

一道白影越來越近,那白馬變成了照夜玉獅子,武器變成了鳳翅鎦金鎲,欒廷玉也變成了楊長。

「怎麼是你」

「哥哥,公明哥哥!」

「不要叫我哥哥!」

宋江叫囂著把手一揚,身體突然從馬上后倒。

驚恐的瞬間突然變幻,他從凳子上倒了下去。

眼前帳頂熟悉,扭頭顧盼左右,原來是南柯一夢。

怔住原地的吳用,暗忖自己又忘了叫職務,哥哥睡着都這麼在意。

他上前一步將宋江扶起,小心說道:「宋保義,宿太尉已經出城,估計很快就會到,您最好收拾一下。」

「你叫我什麼?」

「您不是保義郎么?小弟還沒習慣這職務,以後一定會好好注意。」

「還是叫哥哥」

宋江不喜歡這個職務,他拍了拍衣服站了起來,瞅見前胸沾到不少酒漬,當即著人拿來乾淨衣服換上。

不一會,在轅門外迎住宿元景。

宋江見面就抱拳作彙報:「恩相,右掖門刺客那事,小可回來已經仔細排查,當時梁山兄弟沒人進城,張清一直是個守規矩的兄弟,他也不可能.」

「行了,我有別的事,咱們主帳說話。」

「別的事?好好好,恩相快請.」

宋江聞言一愣,欣然以為封官事有轉機,遂笑呵呵引宿元景入營。

少頃,宿元景主帳落座。

宋江、吳用等二三十頭領,分列兩排在帳中作陪,這些人都想知道朝廷如何安排。

看着眾人一臉期待,宿元景雙手扶住案幾,語重心長說道:

「諸位征剿淮西有功,卻為樞密院、三省賞罰不明,陛下了解到實情后,今日在文德殿雷霆震怒,免去童國公去一切職務、勒令致仕,王太傅則被罰半年俸祿;

但朝廷近期官員任免過多,很多地方目前還沒有理順,倉促之間不能大批量派官,所以你們的安排需時間斟酌,但陛下沒有忘記大家功勞。」

「童國公致仕了?」

宋江望着吳用面面相覷。

他可是收復燕京的功臣,陛下為了我們把他罷黜?

這是何等榮幸的事?還不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宿元景頷首捋須,補充說道:「陛下恩准他留京養老,並沒像蔡京那樣要求還鄉。」

「那樞密院現在.」

宋江比宿元景還激動。

他好希望自己恩師掌實權,這樣自己就能借東風扶搖,可惜沒得到期望的回答。

「蔡少師領樞密院事,他是童國公收取燕京的副手,之前也在樞密院供職,由他接掌實至名歸.」

「倒也是。」

宋江的失落顯而易見,宿元景的失落藏在心裏。

殿前太尉不常設,僅僅是皇帝的軍事幕僚。

宿元景若入主樞密院,哪怕做個副手都能騰飛,可他雖為趙佶眼前的紅人,卻不及蔡攸更受寵幸。

趙佶不是沒考慮過他,宿元景招安梁山破田虎、滅王慶,對國家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他成也梁山敗也梁山,與宋江等人的關係太緊密。

宋朝結合前朝經驗,實行重文抑武的政策,軍隊調動權、指揮權捏在文官手裏,武官只負責領兵作戰。

像樞密院、殿帥司這樣要害部門,主官只能是文官或者皇帝信任的宦官。

宿元景有戰略眼光,又是宋江等人的引路人,一旦掌握實權就有風險。

趙佶雖然愛好廣泛,但做皇帝也還做得明白,不會自己給自己挖坑,宿元景註定拿不到實權。

宿元景自己當局者迷,認為自己與趙佶不夠親密,或許要像蔡京般投其所好?

大忠似奸,大奸似忠。

他困在這八個字中,如胡蘿蔔般無法自拔。

至於宋江,更無法理解趙佶用意,只認為皇帝已為梁山出氣,還怕以後沒有富貴?

朝廷後續的安排雖沒下來,宋江覺得能拿扳倒童貫安撫住兄弟,當即吩咐宋清、朱富把筵席提前,請宿元景的同時再挽留公孫勝。

趁準備筵席間隙,宿元景把宋江叫到一旁,單獨傳達趙佶的口諭,要他移軍至陳橋屯駐。

近十萬大軍陳兵城外,說成賊軍攻城也不為過。

宋江得了徽宗諭令,當即跪地叩拜接下旨意,稱明日即移師陳橋驛。

他在宴上與公孫勝把盞,希望能借宿元景將人留下。

可惜公孫勝去意已決,與相熟頭領挨個敬酒作別,使歡快的氣氛變得傷感。

七月初六,清晨。

宋江與眾頭領送走公孫勝,也拔營向幾十裏外陳橋驛進發。

燕青入城沒有消息,估計道君皇帝近日沒出宮『打野』,這種機遇可以而不可求。

宋江考慮到燕青不好傳訊,遂在出發前把樂和也派去作伴,順便及時獲取朝廷動態,大軍下午就行至陳橋驛。

正準備安營紮寨,天空突然風雲巨變。

霎時,烏雲蔽日,遮蓋大地。

白色閃電如裂紋,在黑色雲層中若隱若現。

一場暴雨,倏然降下。

梁山大軍頂着風雨紮營,住進帳篷都淋成落湯雞,每個人臉色都沾滿狼狽。

他們彷彿是被嫌棄的小丑,賣力表演結束非但沒得到打賞,反被主人家嫌棄待在身邊礙眼,於是被攆到了更遠地方。

宋江也全身被淋透,但卻語氣豁達對眾人打趣,自嘲之前綽號及時雨。

此時盛夏暑熱,行軍一天熱出數身汗,這場雨下的正及時,連老天都在幫他們,以後定有好日子等著大家。

宋江口才過人,上梁山前與山樑山後,憑語言藝術籠絡草莽英雄。

但此時在人前發表演講,口才的作用已經很有限,除了聽命朝廷受制於人以外,還有下山後的實際感受。

不對比,就沒有傷害。

招安前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招安后頻繁派到各地廝殺,切實體會不如梁山上自在。

反觀只做不誇口許諾楊長,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提升。

孰強孰弱,高下立判。

宋江不知大家心態變化,依舊滔滔不絕在人前畫餅,但內心也慌得夜裏睡不着。

移師陳橋驛兩天後,燕青與樂和雙雙歸來。

兩人見到宋江、盧俊義,相互辭讓後由燕青先發言。

他蹙眉抱拳稟道:「兩位哥哥,小弟入城數日,昨夜才等到官家來會李行首,可能由於皇城出現刺客的緣故,官家增加了身邊護衛,小弟無緣親自面君,但李行首隱晦提了咱們,官家也留下話來.」

「什麼話?」

宋江心裏急卻沒發聲,反而是盧俊義先開口。

「官家說國家賊患尚在,若誰能替他剿滅江南方臘,就授誰節度使之職。」

「要我們打方臘?」

「沒說讓咱們去.」

燕青回應完盧俊義,便看向不開腔的宋江。

宋江雖外表平靜,內心卻已掀起狂濤。

皇帝親口給出的承諾,自然比宿元景的承諾管用,他已在幻想自己穿紫袍的樣子。

「兄長,您看」

「咳咳。」

接下盧俊義問話,宋江輕咳了兩聲,一本正經說道:「陛下既有此意,咱們自當為他分憂。」

吳用急忙提醒:「我們剛征淮西歸來,大軍需要時間休整,受傷兄弟也要治療,倉促間發兵不妥,建議先弄清楚,畢竟在娼家說的話,未必出於官家真心。」

「軍師所言即是,但北伐大軍空了出來,倘若我們不表現積極些,功勞可就拱手讓人了。」

宋江言畢話鋒急轉,望着樂和追問:對了,宿太尉可有新指示?」

「太尉有話,陛下昨日任命譚稹為河東、河北宣撫使,頂替童貫全面負責北部防務,他讓我轉達給哥哥。」

「恩相這是什麼意思?」

樂和話音剛落,宋江看向吳用詢問緣由。

吳用捻須想了想,之後答曰:「先是蔡攸執掌樞密院,又讓譚稹總領北部軍務,看來官家是徹底放棄了童貫,也就是之前北伐的各路兵馬,現在是受譚稹節制指揮,所以不會抽兵南下打方臘?」

「原來如此,好消息啊。」

宋江頷首露出喜色,旋即又補了一句:「既然譚稹宣撫河東河北,也就是沁州也受他節制?楊長向來行事特立獨行,不知會不會和他產生衝突.」

「兄長,別太在意楊長,咱們做好自己。」

「軍師說得對,各人自掃門前雪,我得馬上派人去見恩相,所謂謀定而後動。」

前幾天做夢都是,宋江哪能做到不在意?

兄弟們一起受窮沒關係,有人提前發財等於背叛。

宋江當即遣戴宗入京,見到宿元景請纓說明情況。

宿元景讓宋江抓緊休整,可以出征再向天子奏請出兵,否則要到旨意又遲不發兵,必然引來朝中大臣非議。

宋江將宿元景的話奉為圭臬,立刻派出安道全、皇甫端入京採購藥材。

既為現有傷員加大劑量早日康復,又為接下來的戰爭作預備。

除此之外,又讓各營早晚恢復訓練,打算休整至九月暑退請旨。

軍令下達各營,頭領們心裏五味雜陳。

幾天前還說會重新封賞,現在又變成繼續打方臘?

自從招安以來四處作戰,連家裏親人都沒時間去看,這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

七月初十,陳橋驛。

夜裏,阮家兄弟聚在一起,商議趁大軍休整間隙,想回石碣村看望親人。

「以我的意思,就小七回去一趟,我們招安一年多來,不知家人過得如何」

「酷熱難耐,咱的水軍沒什麼練的,乾脆一起回去算了。」

「宋江怎肯放人?再說我們管領着不少水軍,若都走了交給誰來帶?」

「回家都不行,待在這裏真不自在,宋江想做那節度使,卻要我們為他拚命,真不如留在沁州。」

阮小七話音剛落,阮小二急忙示意他小聲點,同時沉聲提醒:「你發牢騷有什麼用?當時不留在沁州,不是怕給楊兄添麻煩么?」

「定是吳用唬咱們,說什麼留太多人在沁州,會有人蔘他圖謀不軌,然而最後呢?蔡京算計被楊兄反吃大虧,楊兄還因之升任觀察使,我覺得此時離開是個時機,一清先生都走了,咱憑啥要給宋江賣命?」

有阮小五在門口放風,阮小七說得滿不在乎。

阮小二凝眉想了想,反問:「那是楊兄問心無愧,若咱們把那幾千水軍帶去.」

「咱不帶不行嗎?二哥伱真是.」

「行,我懂你意思了,明日一起去找宋江,爭取讓你們都回去。」

「宋江會答應嗎?」

一直沒發言的阮小五,這時也回過頭質疑。

阮小二肅然點頭,說道:「有我留在此為質,料想宋江不會反對,但你們別都回石碣村,其中一個到沁州探探情況,若是楊兄不願收留,咱們就回村打漁。」

「二哥想太多,楊兄五叔還在石碣村,咱們這交情能不收留?五哥,我去沁州。」

「好。」

兄弟三人商議停當,於次日清晨找到宋江,申請趁休整間隙回村探親。

親情人倫,人之常情。

宋江見阮小二要留下,於是讓小五、小七早去早回,務必在九月前返回陳橋驛。

兩兄弟拿了包袱,帶着幾個小卒離營同行,隨後駕一條船駛入廣濟河,河盡頭就是八百里梁山泊。

行船至東明縣碼頭,阮小七即上岸雇了驢車,然後繞行長垣、胙城等地,再向北渡黃河入衛州、過澤州

阮小七不會騎馬,沿途雇驢車、馬車而行,他就像買聯程票一樣,兜兜轉轉行了十餘日,於七月下旬抵達銅鞮。

故地重遊,路上的風景、戍守的士兵,都給阮小七不一樣的感覺,特別是原來鬆懈的銅鞮門卒,現在卻對過往客商盤查嚴格。

是方紳造反的原因?

阮小七探出車窗四處張望,被武松麾下守門的隊將發現,當即免了他入城審查帶去總管府。(隊將,管五十人的士官)

楊長升任沁州觀察使,軍政都在州府衙門處理,原來兵馬總管那臨時府邸,則被改造成他私人住處。

趙福金之前住雕樑畫棟的皇家宮殿,到了沁州『裝修水平』不能保證,但活動空間的大小要保證足夠。

畢竟公主身份尊貴,扈三娘、仇瓊英對她本有芥蒂,趙福金卻給兩人帶去了大驚喜,帶去能跑能跳快兩歲的楊煌,兩女遂心甘情願以她為尊。

楊長對扈三娘有承諾,也與趙福金有言在先。

三人不分尊卑皆為平妻,但要按年齡大小排出扈大、趙二、仇三,有事依舊是扈三娘做主。

楊長安頓完家裏事,扈三娘就引楊德一家來見。

楊德幹了一輩子活,到了沁州也不願閑吃等死,就等楊長回來分田種地,扈三娘、武松都勸不住。

所以楊長剛到沁州,就馬不停蹄處理各種家務事,武松、林沖都不及彙報練兵。

阮小七到州府衙門當日,其實楊長剛回來兩天。

武松、林沖正好召回魯智深、朱仝、曹正、葉清等人,在楊長府邸前院大堂,為他升任沁州觀察使慶賀。

觀察使一職軍政一把抓,正好可為自立暗暗蓄力。

當楊長坐在酒桌上,眾人皆心照不宣不點破,但還沒來得及舉起酒杯,侍衛就通報阮小七到了。

阮小七跟在侍衛身後趕來,老遠就聽到他爽朗笑聲。

「楊觀察,有酒也不等老朋友,我可賴著不走哦。」

「呵呵,小七哥說笑了。」

「不想走,那就別走了。」

「對對,不走了。」

武松、林沖一唱一和,聽得旁邊的楊長一臉詫異。

眾人都離席相迎,阮小七聽到回應心暖,揮手朝他倆打趣。

「武都頭、林教頭,你們別亂回答,我可要當真吶是你?怎麼在此?」

看到楊儉出現人前,阮小七當即怔在原地。

我沒有做夢吧?確定不是來了石碣村?

PS:最近好像是雙倍月票,有票的請多多支持,謝謝!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在水滸撿屍成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在水滸撿屍成聖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6章 及時雨,落湯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