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我可以給,你不能主動要

第175章 我可以給,你不能主動要

第175章我可以給,你不能主動要

剛才殿內御宴,宿元景如坐針氈。

生怕那些曾經的梁山好漢,會因為封賞不公而當場發飆。

當初陳宗善首次招安,李逵就敢扯毀詔書口出狂言。

好在,黑旋風已被宋江餵了魚,此時入宮頭領雖有怨氣,卻都能識大體忍了下來。

他們能雖出身江湖草莽,但不是蠢得找死的莽夫,如果當時在皇宮大內撒野,有多少腦袋都不夠砍。

大內高手千千萬,並不是幾十上百個人,就能夠掀起風浪的。

皇權對於普通人,有着天然的震懾能力。

那些叫囂著『殺到東京,奪了鳥位』的好漢,進入大內就像一群老鼠來到貓舍,再也沒有梁山上的狂野氣勢。

反而是真見過世面的楊長,單獨見皇帝能以平常心面對、完全不怵,這也是趙佶欣賞他的原因之一。

宿元景坐轎前行,宋、戴兩人騎馬跟隨,走在烈日下汗流浹背。

但是這種小小伎倆,看在老江湖宿元景眼裏,就如講台下偷看漫畫的學生,一舉一動都瞞不過老師眼睛。

宿元景將二人熱情迎入,同時吩咐管事設家宴待客,隨後齊至書房談事。

「兩個原因,其一,時機不好,童國公收復燕京在先,淮西的勝利被襯托不耀眼,你們立功遲了些,甚至比楊長還遲;

其二,北伐軍雖然也有封賞,大部分也都是簡單提升,而你們梁山頭領過多,給你們拔得太高會惹非議.」

「不對。」戴宗突然出言打斷,義正言辭辯解:「楊長憑擒獲反賊方紳,就能升任沁州觀察使,我家哥哥平河北田虎、定淮西王慶,居然只給個從七品虛職,怎麼論也不合理.」

戴宗又搶話幫宋江提問,卻看到宿元景抿嘴對他擺手。

「非是宋江挑肥揀瘦,實則兄弟們同甘共苦,恩相若拼盡全力為我一人,我對其餘兄弟沒法交代,還是願意一起報效國家。」

他擺手示意戴宗坐下,語重心長解釋:「人與人是不能比的,楊觀察的實際情況,宋先鋒心裏最清楚,陛下對他非常器重,童國公、王太傅也攔不住,再者他的機遇和運道太好,之前出任沁州兵馬副總管,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對,最後是蔡太師出面說和,此番又因沁州群龍無首,才巧合獲得升遷。」

「楊長仕途亨通,除了運道不錯以外,還與他急流勇退有關,若你們都肯入職地方,使梁山眾人分散各地安置,我可以再入宮去求陛下,可在現有基礎上略作提升,但你們若是不想分離,則此法就行不通。」

「刺史?」

「小弟沒忍住」

他纏着宿元景是為表明態度,為兄弟們爭取利益的態度。

宋江見戴宗沒說道點子上,立刻接過話腔進行補充,聽得宿元景虛着眼頻頻點頭。

見宋江纏上自己不願先走,宿元景心說自己一會要好好勸,否則就成了食言自肥之人。

「童貫、王黼何以針對我們?」

宋江明面上斥責戴宗,暗地裏卻贊同他的質問,否則不會等到戴宗說完,才開口當真宿元景責罵。

「正五品正任官?請恕老夫無能為力,老夫如果拼盡全力,或可謀個刺史.」

「那我們呢?那怕論功行賞也行,這樣做讓人心寒.」

「放肆!怎麼和恩相說話?」

宋江留下戴宗同路,命令盧俊義、吳用、花榮三人,領着眾兄弟回營等消息。

「兄弟們心懷忠義,便有怨氣也不會發作,小可先去囑咐一番,然後再送恩相回府.」

「那您剛才說有迴旋餘地.」

戴宗聽后連忙看向宋江,好像在說刺史也是著緋袍,雖然比楊長的觀察使要差些,但相比翊麾校尉也有大提升。(州刺史,從五品,屬於無實權寄祿官)

朝廷這樣安排,宋江自問擺不平兄弟。

「略有提升會如何?會有楊長觀察使位高么?」

他若接受宿元景提議,就代表自己仕途終點即為刺史,除了那身衣服好看點、俸祿多點,實權可能還不如縣令。

宿元景心有愧意,並沒表現出不悅。

「今日之封賞,並非天子本意,乃童國公與王太傅所定,本官知道后雖然極力爭取,然而勢單力孤也」

行了不到半個時辰,轎、馬停在太尉府前止步。

宋江心中短暫一熱,想楊長又冷了下去。

待僕人奉茶關門,宋江正準備起身揖問,卻為宿元景先聲奪人。

倘若跟着隊伍出城回營,一旦有人拱火把情緒點燃,說不定一衝動當場就反了。

一行人,從西華門出宮,分道揚鑣。

「下不為例!」

宿元景瞟了旁人一眼,伸手把宋江拉到一旁,輕聲說道:「此事說來話長,也不是沒有迴旋餘地,你且把眾人帶回營地,務必好好安撫不得生亂,事後入城我們詳談。」

「哥哥,您看」

「也好。」

「恩相休怪,戴院長所以出言無狀,實在是將士們浴血奮戰,如今就落個這樣的結果,小可確實沒法安穩人心,剛才您在殿外也看見了,兄弟們臉上多有慍色」

「你們說的情況,本官豈能不知?然朝廷不比戰場輕鬆,童國公與王太傅兩人,代表了樞密院和三省,陛下也得權衡利弊。」

宋江怎麼可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他像現在這樣主動分離,也有給兄弟們降溫的效果。

人艱不拆。

「既如此,只能從童國公下手.」

宿元景聽了宋江回答,知道他對刺史安排還不滿意,便跟着拋出另一個對策。

「恩相什麼意思?」

「方紳造反案事涉蔡京,楊長最終在博弈中受益,可以說蔡京是他的貴人,而你們的貴人就是童國公。」

「這」

宋江與戴宗聽得面面相覷,心說就是因為童貫刻意打壓,我們才落得現在這個局面,他能是我們的貴人?

等等,楊長拉蔡京下馬而升,恩相要我拉童貫下馬?

想到這裏,宋江似乎領悟其意,一臉嚴肅地抱拳回問:「請恩相明示。」

「伱們升遷的阻力,主要是來自樞密院,準確說來自童國公,他雖在燕京立下大功,卻也讓國家付出巨大代價,眼下金國沒完成交割,陛下對他已頗有微詞,你們可以耐心等一等,說不定樞密院會易主.」

「恩相有無機會?我等願意全力相助。」

宋江聞言大喜,心說若真把童貫拉下來,自己在朝中就沒了阻力,也就不會再這麼憋屈,當即表示要助一臂之力。

「不用。」

宿元景安撫說過頭,把心裏話給說了出來,此時已然懊惱不已,怎麼可能接宋江的話?

「你對我最大相助,就是把梁山眾將安撫好,國家正值多事之秋,建功立業的機會很多,別只盯着眼前富貴,要往長久些去看.」

「那小可」

「你們耐心等幾天,我明天會入宮奏事,先探探陛下心意,之後再帶你單獨面君,拳拳忠心可對陛下訴說。」

「多謝恩相。」

宋江見宿元景沒放棄自己,便留在城中等消息明朗再回營。

他下午讓戴宗回去打探情況,要是發現吳用等人鎮不住下面人,自己就會臨時趕回去應對危機。

宿元景司職殿前太尉,雖然是皇帝的近臣幕僚,卻不如樞密院的實權官,與樞密院長官更是天上地下。

自己慧眼識珠招安梁山,用宋江先平河北再定淮西,現在有機會拉童貫下馬,宿元景也對樞密院有想法,但這種想法不能說出來。

官場之中,一個蘿蔔一個坑,要先佔坑,得先拔掉原有蘿蔔。

而童貫諫言封賞梁山不公,引發有功人員心中怨懟、將士憤然,就是拉人下馬的好抓手。

當晚宿元景誠懇挽留,宋江留在府上過夜。

次日一早,宿元景讓宋江家中等候,自己先行入宮探探情況,結果不到辰時就去而復返。

原來大內今日侍衛調整,要對宮內所有防務進行交接,便命所有非皇城當值的官員,未得皇帝召見不被允許入宮。

七月初三這天,宿元景因為不能入宮,便與宋江在府上飲酒消暑。

他們不知宮內今日有大事,趙福金昨夜留書消失在住處,凌晨右掖門又發現刺客未找到,大內總管李彥被趙佶狠狠訓斥。

七月初四,宮內防務調整完畢,宿元景終於被獲准入宮。

他排在王黼等多位重臣后,於中午前在睿思殿見到趙佶。

輕輕抬起頭,看見天子盯着案上紙一直端詳,直到小黃門出言提醒,他才抬頭看向階下宿元景。

「哦,宿卿來了,有事嗎?」

「啟奏陛下,前日御宴離朝之後,臣觀梁山眾將皆難掩失望,回想這群人在淮西浴血奮戰,結果只有宋江、盧俊義授以官職,而朝廷對北伐功臣、楊長等皆有重賞,兩相對比,難免引起胡思亂想.」

「嗯?」

趙佶聽后猛然直起腰,望着躬身的宿元景追問:「什麼意思?他們嫌朕賞罰不明?」

「宋江等頗為忠義,豈敢埋怨陛下賞罰不明?但前日所封官職難以服眾,請陛下念在他們為國拚死,再斟酌思量加以厚恩安撫,眼下數萬大軍屯駐城外,若被居心叵測之人利用,其後果不堪設想」

「有這麼嚴重?王黼、童貫可不是這麼說的,樞密院和三省各有理由,說厚賜梁山眾人會北伐軍起到不好引導,以後將士都不願對外作戰,只願在內部剿匪平叛.」

宿元景回答得恭敬,卻綿里藏針極有說服力,聽得趙佶立刻蹙起了眉毛。

「他們出身江湖草莽,哪懂朝中選官的規矩?更不懂王太傅與童國公的擔憂,都以為是陛下意志所決定」

「那朕豈不.」

趙佶話到一半突然停住,暗忖王黼、童貫反對厚賜,卻讓朕來承受將士怨懟?天下哪有這樣的事?

不過宿元景的擔憂也有必要,近十萬大軍屯駐京城外是個隱患,昨晚右掖門刺客莫非與梁山有關?

想到這裏,趙佶轉移話題追問:「前天夜裏右掖門驚現刺客,侍衛統領王伏龍左臉被飛石打傷,昨天閉宮換防搜一整天,也沒有找到半點刺客蹤跡,此事會不會與梁山有關?他們本領高強頭領不少,因為埋怨朕封賞不公,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警告?」

「原來.」

宿元景恍然大悟,聽完急忙擺手否認,「這絕對不可能,宋江等人緊守規矩,就是入城也會提前請示,怎麼可能跑到大內傷人?更不可能輕鬆逃脫,除非那人能飛天遁地,公孫法師也沒這本領」

「飛天遁地?」

趙佶看了桌上留字自言自語,思忖再三才對宿元景說道:「發現刺客同天夜裏,朕的茂德也消失了,寫書留跟隨其母飛升仙界,朕不知兩者是否有關聯」

「茂德帝姬,飛升仙界?」

宿元景猛咽口水,小心翼翼追問:「她會不會被人擄走?」

「房間內一切如常,門口侍衛沒見人進出,院內婢女醒來就沒見人,就如宿卿剛才所言,除非飛天遁地。」

「臣冒昧提一句,前幾日楊觀察也在東京,此人本領在梁山無出其右,帝姬又對他青眼有加」

「應該不可能,他已經同意休妻娶茂德,不會暗地裏偷偷摸摸,更何況.」

趙佶話到最後戛然而止,他想說女兒、外孫兩個大活人,楊長有本事混進宮也帶不出去,自己那外孫可不省心。

宿元景還在等待下文,趙佶頓了頓直接對他下達命令,「雖然可能性不大,朕也會派人去追查楊長,而宣德門飛石刺客一事,著卿到宋江大營暗中查證,至於梁山將士對封賞有意見,朕很快會給出一個交代。」

「臣遵旨。」

宿元景應聲行禮時,猛然想起宋江曾薦張清為駙馬,那人好像就擅長打飛石。

莫非真是宋江睚眥必報?

宿元景離開睿思殿,趙佶便著李彥叫來王黼、童貫、蔡攸議事。

他對童貫收復燕雲表現大失所望,偏偏最近耳邊頻頻有人提及『神宗遺訓』,意思是按遺訓該封童貫廣陽郡王。

朕可以給,但你不能主動要,當封王兒戲?

索性就以梁山受封為借口,讓朝臣知道大宋天下誰做主!

宿元景接了皇命,懷揣複雜心情回到府上,宋江還在等他的消息。

兩人剛見面,宿元景就出言安慰:「你們訴求與疑問,我剛才已稟明陛下,陛下答應會有交待,再耐心多等幾天。」

「多謝恩相。」

「先別着急謝,知道昨日為何封鎖皇宮?那是因為初三早上四更,宣德門出現了神秘刺客,雖然搜查一天沒找到,但那刺客暴露了飛石特長,他還打傷了統領王伏龍,你麾下不是有個張清.」

「絕不可能.」

「別把話說太死,陛下讓本官暗中查證,我相信你的人品,自己先排查一遍。」

「是是.」

宋江這兩日都住在城內,的確不敢保證張清沒嫌疑,當即辭了宿元景往城外而去。

剛回到大營,他就召集全部頭領到大帳,聲情並茂發表演講。

「我這兩日在城內,一直為大家爭取利益,現已得到陛下的承諾,他很快會給出一個交待,宋江為兄弟們勞心勞力,就是希望為大家謀個好出路,希望大家也都沉住氣,千萬不要做逾矩之事,好飯不怕晚啊。」

「哥哥放心,兄弟們沒您命令,不會擅作主張。」

「嗯。」

宋江安撫好眾人情緒,把吳用、張清同時留下,詢問七月初三四更在哪裏。

張清撓頭看向吳用,喃喃說道:「四更能在哪兒?躺在榻上睡覺啊。」

「有人作證?」

「哥哥什麼意思?」

「七月初三早上四更,有刺客潛入右掖門傷人,用的就是飛石。」

宋江話音剛落,張清先指了指自己,旋即擺手否認。

「不是我,我沒有」

「哥哥沒說是你,但宿太尉知你有飛石絕技,好好想想如何回應,最好有證人證言」

「啊?哦」

張清、吳用隨後聯袂而去,不久喬道清、馬靈又聯袂而來。

「喬先生,馬將軍,你們這是.」

「宋先鋒,此番跟您從征淮西,我用法術傷了不少生靈,現在厭倦了殺戮想歸隱山林,乞請准我辭離。」

「啊?眼看就要功成,先生何不」

「算了,功名與我如浮雲,心歸之處是大道,就此告辭!」

喬道清打個稽首,隨即轉身瀟灑出帳。

不待宋江出言挽留,馬靈也跟着抱拳請辭:「宋先鋒保重,我與喬兄同去。」

「你們,這.」

宋江望着兩人離去背影,一屁股坐在大帳中間地上,他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朝廷薄待引發人心動蕩。

不對,他們沒跟着進宮受封,難道是受了別人影響?

難道是楊長?這廝傳緋袍來過!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在水滸撿屍成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在水滸撿屍成聖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5章 我可以給,你不能主動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