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之永恆

無常之永恆

「始未必始,勝未必勝——世事無常。」——題記

人是否總是會發現,在時間的長河裏,好像一切都在漸漸發生改變,一點點的變遷,到最後猛然回首,竟是滄海桑田巨變。

這是無常的變化。

不禁憶及當年楚漢之爭中的霸王項羽。

當時秦不得人心,天下便又生變故,群雄四起,硝煙不斷。項羽,便是諸侯中實力和天資最為強大的一個。

論膽魄,無人能及楚霸王;論戰謀,項羽戰無不勝;論人資,天下英才皆慕名而來……可以說,項羽的先天條件讓人艷羨不已,所有人都一度認為,項羽肯定會是這紛亂的終結者,是這天下的統一者。

誰也不會想到,作為無名小卒的劉邦,那個眾人口中貪財愛色的沛公居然會是這場逐鹿之戰的贏者。

項羽的失敗看似令人詫異,但實則是可以預測的。

表面上項羽兵力強悍,人才濟濟且武戰了得,但實在不已。雖兵力強,人才多,但是每到關鍵,項羽總是不聽勸諫,白白地錯失了一次又一次滅掉劉邦的機會,將自己的優勢一次次都浪費,只是為了所謂仁義道德。

這是一,婦人之仁——即對敵人仁慈。

雖然劉邦貪財好色,但是劉邦每每攻佔成功一座城池,總是盡量不殺無辜,如若自主投降那便從寬對待。這樣的仁義,才是真正為劉邦招攬了一批真心效忠的人才和支持他的民眾,劉邦與關中民眾的情宜便是極好的一個例子。

然而對於某些事情上口稱仁義的項羽在這些該仁義的事情上卻殘暴不仁。他隨手便是屠城,起疑心便是活埋。章邯帶着二十萬秦軍來投靠,最後除了章邯等幾個將領外,其餘人均被項羽因懷疑「有反逆之心」而通通活埋。同樣,項羽入關中后殺了秦王子嬰,一把火燒了秦宮,掠奪了美人和財寶,其餘全被滅於熊熊火海。

有人曾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可恨可惡的,阻礙了文化的傳播。但是項羽不由分說將秦宮裏許多珍貴的書籍也一併燒毀。若不是蕭何先前保留了大部分重要的書籍,那麼秦先前的文化的半壁江山就要付之於一個項羽之手了。這麼一說,究竟是秦始皇罪重,還是項羽罪沉,諸君心中自然也有各自定奪。

這是二,殘暴於不該之事。

細思量,劉邦謀略過人嗎?戰略過人嗎?還是他才智十分過人?好像都沒有。但是為何最終是劉邦一統了這天下,而非那謀略武戰和才智都過人的項羽?

原因就在於此。

劉邦正是因為這些都不擅長,所以可以虛心接受他人的勸諫建議,可以包容他人的不同。正因為他不是佼佼者,所以才努力地去吸納任用佼佼者的才幹為自己所用。

而項羽因為什麼都似乎都有所鑒略,所以自傲得無法接受他人的異見,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人才,所以什麼都要親力親為,不信任他人,疑心重重。

這是三,無法容忍異見,自傲狂妄。

或許還有更多的項羽失敗的原因,但我就不一一羅列了,因為只這三條,就足以註定項羽的敗局了。

這麼一看,縱使世事不斷地在無常中變遷,仍然還可以從中窺探見定局——正如項羽最終江邊自刎,駭下悲歌般,可以從開始就預見的。

這就是無常之永恆。

始未必始,勝未必勝,然勝負終了亦是可預測的。

只贊自然萬物造化變遷之妙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黃粱一夢忽逢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黃粱一夢忽逢醒
上一章下一章

無常之永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