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親政大典

第一章 親政大典

江山基業,恢弘畫卷。自古以來男兒有志,霸氣衝天,志在必取,王者必勝。然而自進入清史以來,卻演繹了歷朝歷代從未有過的歷史。那就是從大清皇帝正式在中國開始坐江山的那一天起,清初清末誕生的都是小皇帝。而扶植皇帝的也都是名留青史的太后,一個是孝庄太后,一個是慈禧太后。孝庄和慈禧,一個是三百年前,一個是三百年後,然而其輔政方式與輔政結果,卻孑然相反。一個繁榮了後代,一個結束了統治。這一前一後,演繹了多少故事!時空如流,彈指間越過,歷史上的讚譽相來都是送給明主聖君,而對於禍國殃民者,後人鞭苔之!

這一天風和日麗。明媚的春天從腳下默然蓄髮,北風吹拂下的荒草地里早已生出綠芽並掩映在其中。雖然寒意依舊,人們的臉上卻掛着欣慰的笑容。京師的儀仗隊在紫禁城中一字兒排開,洪亮的樂聲吹奏起雄渾的壯歌!這是一個奇迹即將誕生的日子,這是一個即將走向希望的日子。這一天,光緒皇帝為他的親政等了十三年!十三年,往日的道路歷歷在目。當時他還是一個的4歲兒童,在一個漆黑的深夜裏,正在被窩裏熟睡着,還做着甜甜的美夢,他彷彿依偎在奶娘的懷抱里正擁抱着一片美麗的溫柔。俄然卻被陌生的聲音叫醒。睜開眼睛,便是他命運急劇轉身的開始。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絕對是一次華麗的轉身;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絕對是一次不幸;而對於那個時代來說,這真是一場空前的悲劇。因為這一天,他不再是為自己而活着,而是註定了要成為這個**政權的傀儡。

十三年後,他終於在苦難中走過來了!歲月里的風雨風雨,雖然將他打擊得象一根柔弱的細草,但他是還是堅強地從艱難歲月里生長起來了!他象一個沒娘的苦命孩子,雖然父母近在眼前,卻無緣相見。在那個貴族家庭里,他有一個懦弱的阿瑪——醇親王親奕譞(宣),還有一個倔強的額娘,脾氣很執拗。他是在奶娘的懷抱里長大的,四歲了,還吸吮著奶娘的奶水——過去的孩子斷奶晚,吃到七、八歲的都有。而他,就在還沒學會吃飯的時候,便與一群太監一起進餐……矮小的他,吃不到擺滿飯桌的美味佳肴,卻只好將就著吃眼前的。然而那些擺到桌面上湊數的菜肴,大多是廚師偷懶將沒動過的飯菜悄悄地熱了熱,又重新擺到桌上裝裝樣樣罷了——因為太后不會吃它們。他吃不到新鮮的飯菜,只能將這些餿了、臭了的飯菜填到嘴裏……坐在首席的兩宮皇太后,還以為他享受了多麼大的福佑呢!當有人提出來給小皇帝專門做點飯菜時,慈禧太后卻不高興地說:「小孩子家,不要慣壞了他!要讓他從小學會勤政儉德……」

在他還不懂事的時候,他要老老實實地坐在那個皇帝的寶座上,裝模作樣地聽大臣向兩宮皇太後上奏摺,他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些什麼,但必須乖乖地坐着,一動不動地坐着。甚至他們大吵大嚷,嚇得他渾身哆嗦,也不敢哭出來一聲。他象一根稚弱的小草,夾雜在宮廷鬥爭的縫隙里,被狂風暴雨摧來摧去。究其實,他只是那個時代統治階級的一件裝潢和道具。在一個法制不健全的國家裏,不僅老百姓的人權沒有保障,連一個國家皇帝的命運也被狠狠掌控在當權者的手中!不知這掩耳盜鈴的黑幕之下,國何為國,帝何為帝?這自古以來的封建帝製法典,其實都是害人的東西!從他的身上落下的屈辱,與清末的歷史一樣沉重……為了這段屈辱的歷史,他失去了自己本該幸福、歡樂的童年。他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這個家裏有權有勢,他可以長成一名風流倜儻的讀書人,也可以成為一位位風約綽著的紈絝公子。他有兄弟姐妹,雖然他同父同母的兄妹後來都相繼去世……但他卻被鎖寄進深宮裏。好男兒有志在四方,本該策馬揚鬃馳聘天下。然而,「馬背上的民族」卻用政權的手腕緊緊攫住了他的命運,使他總是被玩弄於權力的股掌之中。

這一天,終於漸漸趕走了世上的陰霾,儘管陰霾還在他的身後張牙舞爪,但他畢竟熬過了漫長的冬季。伴着那個古老的年代和搖搖欲墜的統治機構,新的一天,將從他的腳下起步。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年輕人的生機每一刻都是旺盛的!這一天,最高興的人莫過於他的老師翁同龢。他是他的得意門生,也是他悉心教育和疼愛出來的孩子。他望着這棵稚嫩的小草,在風霜雪雨中漸漸長成一棵小樹,心裏有幾多感慨啊!是的,他還有些瘦,瘦得肩胛骨明顯得露在外面,以至於太監們送給他一個美稱,叫做「肩擔日月」。許是從小受的委屈太多了,他個頭也不高,比一般的孩子要矮很多。從他的外表上看,的確有些缺少了天子的威儀,但誰又有什麼辦法呢!面對目光利如閃電的慈禧太后,哪個敢多說半點主張?

因為偶然一次違反了宮規,老太后嚴厲的目光劍一般得地盯住他!響亮而又刺耳的聲音在宮殿中迴旋。有時候還伸出來手來狠狠地打他!他還因此被罰整整餓上兩天不許吃飯!本來就吃不到象樣的飯菜,結果再餓上兩整天。試想,不要說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受不了!有一回,光緒皇帝——小載湉實在餓急了,竟然跑到太監的房裏,偷了一個饅頭塞在嘴裏!沒想到還是被慈禧看到了,太監們趕忙去追,可那饅頭還是咬掉了半個……想到這兒,翁同龢的眼中泛著淚花。是的,這個學生,本來很乖巧,很聽話,求知慾也很強。如果從皇帝的人選上看,他缺少威嚴,缺少良好的自信,缺少人際關係中的洞察力和機敏的判斷力,更缺少長遠的深謀遠慮。當然還缺少一顆雄心壯志和一身的霸氣,以及遠大的抱負和智慧的胸懷。然而,畢竟他聰明伶俐,乖巧敦厚。在他的循循善誘中,漸漸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獨到的看法。在親政大典的來臨以後,他將馳聘在帝國的政治生涯中,而自己則是這他把握方向的人。

翁同龢沉浸在回憶中,轎子已經到了天壇。翁同龢趕緊下轎,皇上在太監的攙扶下,正在一步步地向天壇登去。祭祀已經開始了,皇家的儀仗隊威嚴地吹起號角!祭桌上香煙繚繞,祭品擺得滿滿當當。光緒皇帝鄭重地伏下身去,對着祭品頂禮膜拜!翁同龢與所有的大臣一齊跪了下去。

「吾皇萬歲,萬萬歲!」大臣們的頭一齊磕到地上。

祭完天地,然後回去拜太后。此時的兩宮太后,已經只剩下慈禧一人了!慈安早在光緒十來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關於她的死,在宮中一直是個秘密。但很多人都相信她是死於疾病,有人推測是現在所說的腦溢血。翁同龢在日記里曾經記載她在三十歲以後,斷斷續續曾經有過三次昏厥,前幾次都逃過來了,唯有最後一次沒有躲過鬼門關!既然翁先生證明,世人也只有相信了!然而這一去,便撇下慈禧一人獨攬大權了!此時此刻,她會捨得把這個象徵皇權的東西通通交給不是自己親生兒子的皇帝嗎?當然不會啊!她親兒子還惱她干涉自己的權力呢!而這個皇帝也有自己的親生父母,倘若讓他執掌了大權,那她自己的命運該如何安排呢?宮廷鬥爭遠比人們的想像要殘酷得多!雖然醇親王唯唯諾諾,但慈禧對她的妹妹卻十分了解。這個敢跟自己頂撞的親姊妹,因為惹她發了怒,她便挑了一個天姿國色的美女給醇親王送了去了。她想讓醇親王沉浸在女色中,從此冷落她的妹妹,用以作為懲罰……

醇親王一家領略了慈禧的手段,當然也不會輕易饒她,尤其是她的妹妹。還有眼前的小皇帝,她的確也疼過愛過,但她畢竟整天忙於政務,顧不上操心他的事情。而一旦他在朝廷里不守規矩,也只有嚴厲懲罰,因為在孩子看來只是小錯,但對於皇家來說,實在是太傷體面了。而她支配別人也已經習慣了,以後怎麼忍受別人去支配她呢?於是她便抓住了醇親王的軟弱,故意捱到了光緒十七歲才讓他親政。而在親政之前,她又假惺惺地重複了好幾遍一定要撤簾歸政的話。醇親王當然明白她的言外之意了!所以便三拜九叩,率領大臣千央求萬阻攔,說皇帝還需要再讀幾年書……她才假意答應了改「垂簾聽政」為「臨屏訓政」。這真是心機暗用,上當者都不知自己怎麼死的!所以慈禧太后認為自己既精通朝廷內部鬥爭,又長了一雙千里眼,能夠「治大國如烹小鮮」。事實上在她的威嚴震攝下的官員,那些奴顏婢膝只會論功請賞的人,便學會了阿腴奉承,報喜不報憂。山東、河北等地發生旱災,官員上報五俗豐登。連朝中年齡最大、資格最老的李鴻章,也學會了陰陽兩面。明明直隸發生一場瘟疫死了數萬人,而他卻上奏說:直隸平安無事……

慈禧太后沾沾自喜在她輝煌的「政績」中,甚至見到外國使節,還要問:「外人國怎麼評價我的?」當然若是遇上後人,大概也要問一聲:「你們後代人怎麼看我?」唐朝武則天治理國家,沒有給後代留下弊政,她是那個年代的女中聖人,曾經是個才人。而孝庄太后大玉兒,本身就是一位大家閨秀,熟知兵法,深明大義,襟懷天下。而她慈禧卻是秀女出身,不擅用兵,但卻極其擅長宮庭鬥爭,不然她怎麼熬到這一步的呢!論貢獻她的確有,支持洋務運動,但她不懂科技,所以後來又阻礙了洋務運動的發展。論打仗她派曾國藩去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可一開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論對外,這些年割地賠款,總是屈辱讓步……可她偏偏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偏偏要堅持做一輩子「巾幗女英雄」,出一出「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風頭?可她這一逞能,大清朝卻完了。

醇親王實在是一個平庸無能的人。為了兒子安然地繼承大統,便借口籌集海軍軍費為慈禧太后修改頤和園。修建頤和園是為了光緒着想啊!只要慈禧太后住進了頤和園,就不會留在紫禁宮裏挾制兒子了,這樣就能保證父子無憂了!周幽王為討好褒姒,不顧大臣勸阻擅自點燃了烽火台,目的是為了求得美人一笑。而醇親王動用軍資為太后做壽,這是犯了多麼大的錯誤啊!也許在醇親王心裏會這樣想:反正皇帝親政了,國家早晚都是自家的,動用自家的錢物討好一下太后,不過是為了鞏固皇上的地位,就是多花點銀子又有何妨呢?同治親政時,就打算修建頤和園給慈禧太后居住,結果遭到大臣反對。所以未了的心愿,現在終於實現了!頤和園開始修建,光緒親政大典正在進行。

慈禧接受了光緒的叩拜,命侍女撤去半透明的帘子,又換上半透明的紗屏,然後光緒皇帝率領大臣們集體叩拜:「聖母皇太后萬歲,萬萬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為護國大將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重生為護國大將軍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親政大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