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獻俘京師

第六節 獻俘京師

為了振奮大漢子民的士氣,武帝命令何同班師,並稱自己將在建章宮接見出征將士,並在承天門接受萬邦朝賀、檢閱三軍、接受獻伏。WENxueMI。cOm

何同告別了王恢,帶領十萬鐵甲軍押著大小三萬餘匈奴俘虜和各種戰利品,高奏得勝凱歌,向京師進發。一路上,到處都是歡迎的人群,人們流着熱淚簞食壺漿,迎接得勝的漢軍。何同只得頻頻向眾父老鄉親作揖,表示謝意。漢軍士將一個個也揚眉吐氣,畢竟七十多年了,一直受制於人,邊境上白骨累累,卻只落得個輸幣和親的下場,人們能不對匈奴咬牙切齒嗎?這回勝利了,人們能不興高采烈嗎?

何同的大軍離長安還有30餘里,只見前面的接官亭上,立着一排排執事,一個宮監飛馬來宣:「何大人,請下馬,陛下在前面迎接你得勝歸來!」一聞此言,何同忙滾鞍下馬,顫身問道:「王公公,真的是當今天子?」他久任黃門侍郞,對宮中的主要太監都很熟。但是他也清楚漢廷的規矩,皇帝一般不會親自出城迎接臣子,只有當條侯平定七國,凱旋而歸時,景帝才出城十里相迎,而武帝這回竟出迎三十里,這對自己是莫大的榮譽,對於出征將士也是莫大的榮譽。他回頭叫過中軍司馬王章,「王司馬,立即傳令,大軍原地待命,凡出征將士都尉以上的,都隨本將軍前去見駕。告訴大家,當今天子親自郊迎我等,這是我等無上的光榮,大家一定要拿出精神來,不要給得勝之師丟臉。聽到沒有!」王章大聲答應一聲,就歡歡喜喜地傳令去了!

何同帶着偏副戰將一百餘員,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了接官亭前。早有宣禮官大聲贊禮:「車騎將軍何同見駕啦!」何同忙率諸將俯伏在地,山呼萬歲。

武帝這時也從亭內出來,只見他搶步上前,一把扶起了何同:「何卿,朕可把你盼來了,你遠征在外,也沒看到朕的加冕大典。今天,你得勝還朝,長了大漢的威風,我該怎樣酬答你呢?我想,無論怎樣封賞你都不為過。本來,禮儀司是讓朕在建章宮接見你們,但朕想,有漢以來,只有何卿狠狠地教訓了匈奴,就連高皇也受困白登山,將軍之功曠古少有。我就親自出來迎接愛卿了。」

「臣有何德能,受此殊榮,雖萬死亦難報也!當年條候有安社稷之功,尚不能受此禮遇,何同何幸這至也!」何同眼含熱淚說着,他身後的眾將也都激動得哭了出來。

「眾將軍,條侯功在社稷,但其所敉平者,乃我家事也,勝與敗,所失者皆為大漢子民。卿等冒矢石,摧強寇,捍衛家邦,拯救黎民,抗得是外侮。朕最恨得的是內亂,最不願見得也是內亂,故朕以為卿得之功較條候又過也。朕也著畫匠為何卿、王恢、張凱等參戰將士畫像,貢於太廟之中,望眾將以此為范,為保家衛國、拓土開疆儘力而為!」武帝說得非常認真,他雙目炯炯地注視着何同諸將。

「萬歲英明!大漢幸甚、萬民幸甚!」眾將此時不知說什麼好,只知道山呼萬歲。

第三天辰時,漢武帝駕坐在承天門,接受他自登基以來第一次盛大的朝賀。大漢周邊諸國也有不少家派來觀禮的,那些國家的使節老早就被請到觀禮台。他們已在前天向漢鴻臚寺遞交了國書。計有烏孫、龜茲、身毒、安南、撣邦、遏粒、鮮羅、波斯等國。而匈奴也作為姻好之國,派了左相扎堆龍吉進京朝賀。另外還有一些西域小國和南越諸僚國的代表,共計大小五十餘國。

觀禮台下,是陣列整齊的大漢待閱軍隊,再往外圍是京城內外百姓。會場四周旗幟飄揚,特別是代表大漢國旗的黃龍旗更是醒目,在高達十餘丈的大纛上飄揚。因為此時的中國,都相信五德之說,秦以水德勝周之火德,而漢滅而立,自然就崇奉土德,取土克水之意。因此漢朝尚黃色,而劉邦自己說自己是斬蛇起義,蛇的形象在漢代已不在再受到尊崇,於是他就又改宗龍為圖騰,因此,漢政權定黃龍旗為國旗,成為漢政權的象徵。

漢武帝準時登上觀禮用的社稷壇,周圍是衣飾鮮明的文武臣工,大家一個個精神抖擻,氣宇軒昂。由於武帝新政,大批老年官吏被勒令致仕,所以當時的官吏普遍在五十歲以下,當然顯得格外精神。武帝一到,宣禮官凈鞭一揮,全場肅敬。然後,宣禮高聲臚唱:「我大漢新皇登基,各邦使節進見。」於是,那些奇裝異服的使節魚貫上前參禮。禮畢,宣禮官又宣佈:「大漢臣民一體參拜吾皇。」於是,台上台下的文武大臣、軍民人等一起跪下山呼萬歲,那氣勢真說得上驚天動地。幾個小邦來的使節都嚇得變了臉色。他們知道今天觀禮場來的人不下40餘萬,這比他們國家的全部人口還多。然後,武帝大聲宣佈:「諸位臣民,觀禮開始。」

隨着一聲鼓聲,一隊騎兵方陣向觀禮台走來,他們都是精選的西北兒郞,一個個身手矯健,高舉馬刀,斜挎弓箭,向觀禮台行注目禮。望着緩緩走過,步伍整齊的漢軍騎兵,匈奴使節扎堆龍吉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心想:「當初,只以為漢人好欺負,他們的騎兵戰鬥力太差,今日一看,比我匈奴騎兵更強健,更有章法。」這時,一位領頭的都尉大聲命令:「開始騎射!」只見騎兵一個個都放開馬韁,向前衝去,雪亮的馬刀向那些矗立的木人砍落,刀法乾淨利落,一看就知道是苦練的結果;然後,這些騎士又掛好馬刀,摘下烏號之弓,搭上肅慎之劍,好象根本不用瞄準似的,舉手向前方一百碼開外的箭侯射去,居然箭箭紅心。全場一片呼聲。而那位扎堆龍吉大人卻嚇出一聲冷汗,「好傢夥,這樣的箭法,只有最厲害的匈奴騎士才有,而漢軍普通士卒都如此善射,難怪我軍會有白狼之敗!」

接下來的是戰車兵、弓弩兵、都以昂揚姿態展現了大漢軍人的風采。

最後是步兵方陣,他們排出各種陣形,魚麗陣、雁陣、長蛇陣、八卦陣、風火陣、連環陣等陣陣相連,不斷變換,令觀者目不暇接。

這時贊禮官又宣佈獻俘儀式開始。只見戰俘十個排、十排為一方隊,慢慢地從觀禮台前走過。他們被迫喊道:「大漢天子萬歲!」因為事前,何同入宮見駕,武帝曾說:「你能不能讓這些戰俘在儀式上說大漢天子萬歲。」何同就派了不少通事官去向匈奴占俘宣佈,如果喊了大漢天子萬歲,就可以將他們釋放回國,如果不喊就立即處死。這些匈奴人也弄不懂這句話的意識,一聽可以回家,誰不高興,都忙着答應了。事後,武帝派人和扎堆龍吉聯絡釋放俘虜之事。武帝同意如果匈奴能交足贖金,一個人一百兩銀子,或以10匹戰馬相抵,就可將他們釋放回國。而當時匈奴內戰正酣,無暇顧及他們,扎堆龍吉也就沒答應。過了一年後,匈奴白羊單於取得了勝利,這才以每人一百五人兩的銀子換回了這些俘虜,他也捨不得這些身經百戰的老兵。當然這期間很多俘虜因為各種原因死亡不少,最後只有2萬餘俘虜回國,匈奴花掉了大約三百萬兩的白銀才將這些人贖回,這在當時可是個大價錢。

看着眼前的場景,扎堆龍吉坐不住了,他起身走向觀禮台一側,對着鴻臚寺官員大聲抗議。而該官員只是不痛不癢地回了他一句:「左相大人,這些人可不是我們請他們來的,是他們不顧漢匈兩國友誼,強行越過長城自來尋死的!我們不忍相害,他們才能在這裏和您見面的。」扎堆龍吉只得乾瞪眼。

觀禮結束后,武帝傳旨:「封何同武信侯,領車騎將軍、北面行轅大使,專一經略北地。封王恢為白狼侯、驃騎將軍,北面行轅副大使,協助何同鎮守北境。分別賜金萬鎰。封張凱、徐芳、第五賢等為關內侯,各賜金三千鎰。同時將他們的音容圖畫在太廟和凌煙閣。其他出征將士都記名於太廟。各依戰功封賞有秩。」此旨一下,就奠定了獎勵軍功的基礎。不久,武帝下旨,宗室子弟無戰功不可為王,臣民無軍功不可以封侯。

漢王朝的戰爭機器終於在沉寂了七十餘年後又隆隆地動作起來了!

16977.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黃龍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黃龍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節 獻俘京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