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日軍的激烈反應(上)

第七百零四章:日軍的激烈反應(上)

南昌反擊作戰雖然失敗了,但是卻對日軍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尤其是在思想方面。

消息傳來,不管是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還是參謀長沼田多稼藏少將都意識到局勢發生了變化,中國軍隊經過兩年的作戰,已經慢慢適應了這場戰爭,他們已經開始進行局部反擊了。

再加上蘇魯戰區的成立以及李國耀所部在魯西南熊耳山區的反擊作戰,直接導致日軍一個騎兵聯隊外加一個步兵聯隊被全殲,另外一個步兵聯隊外加一個混成旅團遭到重創,最重要的是還折損了一個少將外加兩個大佐,損失極為慘重。

當這些情況陸續被送到大本營之後,這引起了日軍高層的極大關注!

從開戰到現在兩國已經死磕了小兩年的時間了,大大小小的戰役打了數百上千場,大規模的會戰有數十上百萬人參加,也有幾十人之間的小型戰鬥,但是不管這些戰鬥結局如何,但是大多數都是大日本皇軍主動發動的進攻,國軍甚少主動出擊。

其次就是,中國軍隊向來比較注重防禦的,相對而言非常的被動。

但是近段時間以來,正規軍主動性明顯提高了,從蘇魯戰區圍攻沂南,再到李國耀所部圍攻棗莊,再加上這次第九戰區反攻南昌,種種跡象表明,中國軍隊已經開始反擊了,他們正在化被動為主動。

這一發現讓日軍方面感到震驚和一絲惶恐,他們一致認為中國人的鬥志已經被他們給摧毀了,尤其是之前的南昌會戰,日軍僅僅用了幾天的時間就擊潰了二十萬國軍組織的防線,輕鬆拿下南昌城。

戰後統計,中國軍隊損失達4萬餘人,而大日本皇軍損失微乎其微。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中國軍隊竟然會在大敗之餘進行戰略反擊,雖說最後逆襲反攻南昌的計劃失敗了,但蔣政府主動反攻的驚人決策,體現了中國不畏強敵的信心與決心。

而且戰後參謀本部分析了這場戰役,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前線的軍隊都按照蔣部署到位,如果南昌附近公路網建設不是那樣發達,南昌會戰的結局還很難說。

華中和華北兩大戰場局勢的變化,也迫使日軍高層放棄了繼續向西推進的計劃,隨後大本營在對華北方面軍以及華中方面軍司令部進行了嚴厲的斥責之後,命令他們着手對既有的佔領區進行治安掃蕩。

因此,新一輪的治安作戰即將開始!

而華北方面軍在接到大本營的命令之後,當即對山東的駐軍做出調整,首先是從天津等地調集部分補充兵南下,重整獨立混成第六旅團,並任命山田鐵二郎為新的旅團長。

與此同時,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命令第32師團南下,接任棗莊守備部隊,師團長木村兵太郎為棗莊守備司令官,全權接管棗莊及其附近縣區的守備任務。

最重要的是,杉山元大將限期第32師團解決山東遊擊總隊,活捉或者是擊斃李國耀!

華中方面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則是打算對武漢以西的國軍主力展開清理,事實上早在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指揮南昌戰役的時候,華中派遣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和參謀長吉本貞一就發來一份情報。

這份情報的大意是蔣政府為了牽制消耗日軍在武漢地區的部隊,已令其第1戰區的部隊向信陽、第5戰區的部隊嚮應山地區作進攻的準備;原在南昌附近豐城、樟樹的湯恩伯第31集團軍,已調至江北棗陽以南及隨縣一帶佈防,在大洪山至平漢路之間地區,與第3、第13師團對峙,以圖殲滅信陽至廣水一帶的第3師團主力和控制這一段的鐵路。

因此在攻佔南昌之後,岡村寧次即與其參謀長沼田多稼藏少將及參謀人員研究確定,為了減少損失爭取主動,在第5戰區發動進攻之前,即向棗陽以北一帶採取先制性的攻擊,驅逐湯恩伯集團,以鞏固對武漢周圍地區的佔領。

此時岡村的第11軍在武漢周圍的佔領區為:東至麻城、浠水、蘄春、九江、湖口、永修和南昌,南至通山、崇陽、通城、岳陽,西從漢水上溯至岳口、舊口及鍾祥,北至京山、應山和信陽這一地區的範圍內。

在這一突出的佔領區,其部隊調動,供應運輸,與在南京的華中派遣軍進行聯繫等,全靠長江的水路來維持。

因而在九江以東至蕪湖的長江沿岸,日軍方面專門派出清水喜重中將的第116師團予以警備,可見其重要性。

武漢的日軍,不同於華北、華東的日軍部隊,其任務是執行着控制我國中原地區平漢、粵漢鐵路的陸上南北交通和長江的東西水上運輸,牽制和吸引住我國野戰兵團的主力於該地,鞏固其向我國大後方發動進攻的基地。

從1937年秋至1938年底,日軍佔領了陸續佔領了西至綏遠的包頭,華北的山西黃河東岸;華東的徐州、開封、蚌埠、合肥、蕪湖至杭州及杭州灣以北地區;華南的廣州外圍;華中的武漢地區,日軍再增加兵力和擴大佔領區已受到限制。

因為中國全體國民上下抗戰意志堅決,野戰軍的主力未受到很大的損失,二線兵團組成后已完成了訓練任務,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其次是蘇聯進行軍事援華以及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后,這更加引起日軍大本營的注視和戒備。

與此同時,英、美、法等國指責日本侵略,以及為在華的租界內事務與日方發生多次正面磨擦而關係逐步惡化。

更重要的是,日本國內因災荒及戰時物資統制而呈現不安等等,種種跡象表明日本正在逐漸喪失對戰爭的主動權。

特別是國際上對日本的譴責、抑制,使日本在國際上更為孤立。

而日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此刻對其敵對國家,卻一反往日在作戰時,專對一國用兵的傳統做法。1938年9月5日日軍提出了「昭和十三年度帝國陸軍作戰計劃」和「昭和十三年度帝國海軍作戰計劃」,陸軍在計劃的第1、第2、第3、第4條中提出,在對華作戰中,如蘇聯、美國、英國單獨或兩國及共同參戰時,日軍之用兵方案。

該計劃在第二天即得到了裕仁天皇的批准,日本由於採取了準備與多國進行作戰的方針,所以決定在中國戰場上,保持相當數量的機動兵力,而不將力量用到極限。

因此在正面戰場上,經常進行戰術性的出擊,並採用以殲滅抗日部隊主力為目的之「攻而不佔」的作戰方針。

在其佔領區內的華北、華中等地,則推行強化治安和加緊扶持漢奸、偽軍,進行以華制華的偽化活動,以達長期佔領之目的。

而這場戰爭也完全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雙方已經從拼消耗轉為了拼意志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零四章:日軍的激烈反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