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撤銷番號!

第六百一十八章:撤銷番號!

日軍在佔領廣州、武漢地區之後,即交替使用其侵略手段,又提出日、滿、華善鄰提攜,試圖引誘國民政府投降。

但是卻遭到了國民政府當局的拒絕,而後惱羞成怒的日本政府隨即發表了一則羞辱國民政府的聲明!

「今憑陛下之御稜威,帝國陸海軍已攻略廣東、武漢三鎮,戡定中國之要域,國民政府僅為一地方政權。然該政府如堅持抗日容共政策,直至將其殲滅,帝國決不收兵。帝國所冀求者,在於建設和確保東亞永遠安定之新秩序,此次征戰之最終目的亦在於此。」

「該新秩序之建設,以日、滿、華三國合作,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樹立互助連環之關係為根本,希望在東亞確立國際正義,達成共同防共、創造新文化,實現經濟結合。此實為有助於東亞安定和促進世界進步之方法。帝國所希望於中國者,在於分擔建設東亞新秩序之任務。帝國希望中國國民,能理解我國之真意,並與帝國協力。如國民政府拋棄從來之指導政策,更換人選,取得新生成果,而參加新秩序建設,我方並不拒絕。」

「帝國深信,列國對帝國之意圖,亦能正確認識,以適應東亞之新形勢。就中對盟邦各國從來之厚誼,深致謝意。東亞新秩序之建設,淵源於我之肇國精神,完成此一建設,是賦予現代日本國民之光榮任務,帝國在國內各方面將斷然進行必要之改革,以圖愈益擴充國家之總體力量,排除萬難,為達成斯業而邁進。茲政府聲明,為帝國不動之方針與決意。」

這則聲明短短四百多字,卻將日本吞併中國的陰謀暴露無遺,隨即遭到國共兩黨的聯合抵制和譴責。

但是由於這則聲明裏面提到了「如國民政府拋棄從來之指導政策,更換人選,取得新生成果,而參加新秩序建設,我方並不拒絕」的話,使的國民政府內部的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發生了動搖,諸如汪精衛等人,一場鬧劇即將上演。

在軍事上,武漢作戰結束后,日軍很快就對其部隊進行了調整。

經華中方面軍研究決定,先是將從蘇州第17師團、南京第15師團、安慶第116師團調來的增援部隊,先後令其返回。

而後又將部分部隊調至廣東,歸古庄干郎中將的21軍建制,接着第10師團、第27師團,奉其大本營命令調回華北,依次進駐於石家莊和天津。

此後大本營方面又作出決定,撤消了第2軍指揮部並返回其國內,原第2軍指揮的3個師團編入岡村寧次的第11軍。

此時岡村寧次的11軍有7個師團,成為中國境內最大的軍一級作戰單位。

接着岡村寧次當即對武漢地區的部隊進行了防務調整,將藤田進的第3師團指揮部設置於湖北應山,其警備地區為信陽、廣水、應山,一部位於應山西北之淅河。

田中靜一的第13師團指揮部位於湖北黃陂,其警備地區為黃陂、河口鎮、宋埠、新洲,一部位於宣化店、麻城。

藤江惠輔之第16師團指揮部位於湖北孝感,其警備地區為孝感、應城、雲夢,一部位於皂市、漢川。安陸與花園兩地由小島吉藏騎兵第4旅團負責。

而稻葉四郎之第6師團指揮部位於武昌武漢大學,其警備地區為汀泗橋以北的鐵路、公路,咸寧、楠林橋、崇陽公路沿線地區,武昌地區。

第9師團指揮部位於湖北蒲圻,其警備地區為汀泗橋西南之粵漢鐵路,嘉魚附近長江對岸地區,岳陽。

而漢口警備隊則是由第13師團26旅團長沼田重德少將指揮,從各師團中抽調人員,共組成4個步兵大隊。

華中派遣軍為了維持南京至武漢的水上交通,以清水喜重的第116師團擔任從蕪湖經安慶至鄱陽湖湖口的長江沿岸警備。

從湖口經九江、黃石、鄂城、武漢、嘉魚、新堤至岳陽的長江水路之警備,則由岡村的第11軍自行配置。

但是這些和包括李國耀在內的絕大多數的國軍部隊都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現在絕大多數的國軍都在面臨同一問題——整編休整!

武漢會戰國軍出動了一百多個師旅,合計兵員百萬人,儘管會戰期間沒有一個中國步兵師被成建制的殲滅,但是各部隊的傷亡依舊難以估計。

儘管目前並沒有確切的傷亡數據統計出來,但是根據各部隊上報的傷亡數字,軍委會預計此戰國軍總傷亡應該不會低於40萬人。

百萬大軍傷亡四十萬,等於說絕大多數的部隊都已經屬於傷亡過半這種狀態,甚至於諸如第71軍以及第61軍、第64軍這些部隊更是十不存一。

因此等部隊突出重圍之後,國民政府隨即開始對各部隊進行休整和補充,同時還對一大部分部隊的番號進行了調整。

更重要的是,國民政府對會戰期間各部隊的表現進行評估,有功則賞,有過則罰。

儘管表面上軍委會說的冠冕堂皇,聲稱公平公正,但是很快所有人便知道這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

因為隨着軍委會調整番號的名單出來之後,眾人發現很多非嫡系的部隊都消失了,所謂的消失指的是部隊番號被撤銷,兵員被編入其他部隊,軍官或是留用或是被分配到後方清水衙門坐冷板凳,更有一些表現不好的軍官直接勒令退役。

而嫡系部隊雖然也被撤銷了幾個師的番號,但是絕大多數的部隊都得到了保留,而且在吞併了大量的雜牌軍之後,各部隊實力快速得到了恢復。

1月下旬,國民政府軍委會做出通告,對此次會戰作戰不力的將領進行嚴懲,一次就撤職查辦、槍決處死了41名少將旅長以上將領。

而當這些被撤職查辦以及被處決的名單公佈之後,再次令前線所有的將領悲憤不已。

因為這些軍官當中,蔣軍嫡系只佔了為數很少的一部分,其中民憤極大的胡宗南並不在列。

級別最高的是駐守馬當要塞的第16軍軍長李韞珩,其因為丟失馬當要塞而被撤職,所屬第167師師長薛蔚英被槍決。除此之外中央軍嫡系並沒有其他人被處罰,剩餘的全都是雜牌軍將領。

更讓眾將官不滿的是,丟失羅山、信陽等戰略要地的胡宗南非但沒有被追責,反而將此戰中表現極為英勇的124師師長曾元少將當成了失利的第一責任人,這事兒迅速引起了前線後方不少官兵的嚴重不滿。

大家都知道丟失信陽的罪魁禍首是胡宗南,而124師羅山之戰是有功的,之所以丟了羅山完全是因為在戰事後期,胡宗南不僅撤走了羅山一帶主力部隊,甚至連支援作戰的炮兵也一併撤向信陽。

124師在此情況下於羅山陣地與日軍苦戰幾日,無一兵一卒增援。相反,軍團主力的撤走,使日軍迂迴到羅山以西。如不及時撤退,124師也許將成為會戰中唯一一個被全殲的步兵師。

但是戰後追責的時候,曾元師長作夢也想不到追查到信陽、羅山失守之責時,矛頭會指向他頭上。

要不是老上司孫震出面說話,並再三擔保曾元,請蔣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不然的話,曾元可就不是記大功就能脫身的了。

除此之外,軍委會對第61軍的處理也令人目瞪口呆,對於這樣一支戰功赫赫的部隊軍委會非但沒有進行擴編,反而收回了第61軍的番號,所屬部隊與同樣被打殘了的第67軍合併。

而李國耀本人也因為沒能及時抵達富金山而被追責,由中將軍長該任副軍長,着實令人始料未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八章:撤銷番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