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君臣面話(三)

第六百零三章:君臣面話(三)

聽到李國耀的話,老蔣整個人都沉默了,他能理解李國耀的慷慨,但是他不是一個負責一線作戰指揮的將軍,而是一個統籌全局的統帥。

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能太感性,必須得理智,感情用事很容易亂了方寸。

良久,老蔣嘆了口氣說道:「肅嚴,國聯勢大,我們招惹不起啊!」

這話李國耀確實認同,此時的國聯並不像人們日後評論的那樣無所作為,就目前而言國聯在國際上還是叫得很響的,並不比今天的聯合國遜色多少。

一次大戰結束后,人類突然為戰爭所帶來的災難所震撼。為制止戰爭,解決國與國之間的衝突,為弱國主持公道,國際聯盟誕生了。

當時號稱「萬國聯合」,參加國有60多個,日本是6個常任理事國之一。貧弱的中國當時雖是成員國,但影響相當有限。

由於國聯創建之初就打着為弱國主持公道的旗號,所以老蔣就寄望於國聯為中國出頭。

但是李國耀更清楚眼下的國聯已經沒有了一戰後的雄心,所以中國要靠這樣一個鬆散的組織來主持公道,的確有些近乎天方夜潭。

「弱國無外交」,這個道理不要說是老蔣了,就連絕大多數的大小軍閥都明白,更不要說是老蔣這樣手腕驚人的政治巨頭了。

只不過老蔣被一些特定的事實迷惑了眼睛,那就是國聯擁有此時世界上的兩個巨人——英國和美國。

英國當時的殖民地遍佈世界,號稱「日不落帝國」,而且是國聯的發起國,對世界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而美國,作為新興的強國,是國聯和世界爭取的對象,在國聯有着特殊的地位。

這就使終日憂於自身地位較弱的老蔣對其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直到幾十年後他的這種觀點也沒變,但唯利益為一切的美英卻對他總是若即若離,僅僅是利用而已。

「九·一八」事變初期,美英等國的態度,決定了國聯不可能對制止日本的入侵有太大的作為。當時兩國在東北,甚至華北並沒有太多的利益,日本進兵北方,對他們影響並不大。

相反,他們倒一直企盼著日本在東北得手后,能與蘇聯發生戰爭,以日本來削弱他們所仇視的蘇聯。這與數年後他們綏靖德國,企圖嫁戰禍於蘇聯同出一轍。

但無論當時的日本人,還是日後的德國人,都巧妙地利用了他們,在軍事上、政治上撈足了便宜。

日本畢竟師出無名,資源的匱乏也使其一時離不開國際社會,在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日本當然不會與這些列強撕破麵皮。

於是精明的日本人便開始在外交、貿易上做一些細小的讓步,以取悅美英。

果然,嘗到甜頭的這些列強態度發生了變化,國聯譴責日本的調子始終高不起來。

1932年10月2日,國聯調查團經過近1年的實地調查后,在南京、東京、日內瓦同時向世界公佈了調查報告書。此前,國聯在中國代表的一再敦促下,組成了國聯調查團,由英國爵士李頓為團長,包括美國將軍麥考易、法國將軍克勞德、德國博士希尼、意大利伯爵馬柯迪等人。

這一調查團在中國曾受到老蔣及幾乎整個國民黨軍政要員的歡迎和款待,它曾給蔣帶去過希望之光。

但是當這份調查書出爐之後,所有國府要員的臉都變了,就連老蔣自己看完這份報告書之後也是破口大罵:「這是主持公道?娘希匹!一年來,我國軍人含憤忍痛,一再退讓,打則任打,殺則任殺,如此大度之表現,還不足昭示人心於天下?良心喪盡,公理喪盡!」

那段時間他頂着國內外狂風暴雨般的壓力,一切依靠國聯,一切聽從國聯,致使他丟土失地,軍隊威名掃地,國家不像國家,到頭來卻換來這紙既指明日本為侵略者,又要維持中國現狀的各打五十大板的報告書,他有種被耍弄、被出賣的感覺。

但即便是如此,此時的老蔣還是對國聯寄予了一定的希望,他覺得之前國聯對於中國的種種,完全是因為美英等國在東北沒有太大的利益,日本入侵東北對美英等國沒有太大的影響。

然而美英等國在長江中下游有着不少權益,而現在這些權益隨着日本發動全面侵華而受到了影響,不管是為了保證自身權益還是為了遏制日本稱霸亞洲的野心,美英等國都不會坐視不理的。

「委座,咱們先拋開國聯不談,就說眼下的局勢,卑職覺得我們已經將上海丟了,南京丟了,北平丟了,太原濟南等地全都丟了,不久前還丟了廣州,說實話真不在乎再丟一個武漢城。美英等國同情也罷,失望也罷,該經歷的他們也全都經歷了,所以卑職覺得我們完全可以不必在乎他們的想法!」李國耀道。

「那你的意思是這武漢城不守了?」

「嗯,卑職正是這個意思,既然守不住那就不守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我們手裏還有軍隊,只要我們還有一個人在抵抗,小鬼子就亡不了中國!」李國耀道。

「不守的話無以面對國民啊!」老蔣嘆著氣說道。

「不,仗打到現在我們已經儘力了,而且眼下的結果也是最好的!」

「最好的?」

「對,委座難道忘了百里先生講過的以空間換時間的對日國防理論了嗎?」

「繼續說!」老蔣沉聲道。

「單從戰鬥的工具來說,各國都是向著『速』字上用工夫,因此現代戰術戰略的趨勢,也自然向著速決方面走去。但從整個國家的立場說來,即從所謂『全民戰爭』的圍說來……就注重在『持久』兩字,風行一世的自給主義就是持久戰的根本政策。」

接着李國耀繼續說道:「百里先生認為,雖然戰場上追求速決,但在戰備上卻追求長久。現代戰爭是全民戰爭,因其耗費巨大,儘早決戰對日軍有利,拖延戰爭對我方有利;兵力集中對日軍有利,兵力分散則對我軍有利;採取攻勢對日軍有利,採取守勢則有利我軍。」

「中國對敵人制勝之唯一條件,即是事事與之相反。日軍利速戰,我恃之以久,使其疲憊。日軍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線,我們則置之第二線,使其一時有力無用處。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侵略者總是採取攻勢,中國居於守勢,就要以主待客,確定持久作戰的戰略方針,以空間換時間,最後轉守為攻,取得最後的勝利。」

對於蔣百里的想法老蔣還是非常的認可的,不說這位百里先生的傳奇經歷,單單此人的戰略眼光而言,那絕對是中國獨一份兒。

早在一戰前蔣百里受甲午、日俄等戰爭的刺激,便認為日本是中國國防的首要敵國。

到一戰後他更直截了當地提出「我們同最危險的鄰居打仗」的問題,並言「至於從環境的現狀看,吾們所最感危險,就是那近鄰富於侵略性的國家」,斷定日本必將侵略中國。

之後他還提出了有名的三陽線論斷,即一旦日本侵略中國,京浦、京漢兩路必被日軍佔領,而決定未來的對日戰略應將主要陣地放在長江以南與平漢鐵路以西地區,以洛陽、襄陽、荊州、宜昌、常德作為抵抗日本侵略軍的最後陣地。

而中日之間的發展歷程也印證了百里先生的論斷,所以現在李國耀再次提出百里先生以空間換時間的理論,老蔣整個人陷入了沉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零三章:君臣面話(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