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乘風破浪

第六百一十五章乘風破浪

既然崇禎皇帝無動於衷,何震便也只得自認倒霉了事,此番他又見趙無忌大軍前來,有過經驗教訓的何震急忙找來城中有頭有臉的縉紳們陳說利害,向他們募捐勞軍的糧草物資,這些縉紳大半在城外也都有產業,擔心趙無忌也像吳三桂那樣再搶劫一番,是以紛紛慷慨解囊,這次的募捐尚算十分順利。

只是禹城縣畢竟不大,這些縉紳募捐的勞軍財物其實也不是很多,何震原本心中惴惴不安,擔心趙無忌會嫌少,沒想到見面之後,趙無忌一臉的和顏悅色,再三感謝何震前來勞軍,並且表示黑旗軍的糧草自會從青州府送到,並不需要禹城縣助糧助餉。

何震在營寨中一路前行,到趙無忌所部軍紀嚴明,秋毫無犯,與吳三桂手下的兵痞們截然不同,心中感激之餘,便把趙無忌大大地誇讚了一番,趙無忌只是含笑謙讓,並不說話,眼看趙無忌急於行軍,何震便知趣地早早向趙無忌告退,返回了禹城縣。

何震前腳剛走,後腳來自朝中的八百里加急快馬再度來到,送來了崇禎的旨意和楊嗣昌的文書,趙無忌嘆了一口氣,只得出去接旨。

崇禎這次的旨意一反前兩次的褒揚和讚許,語氣頗有些嚴厲,只是不斷催促趙無忌,令他儘快率主力大軍前去追擊多爾袞部,營救德王,不得有誤。

趙無忌接了旨意,又將信使送走,回到帥帳之後,這才坐在書案之前,打開楊嗣昌的文書,皺着眉頭看了起來。

相比崇禎旨意的簡單幾句話,楊嗣昌文書中的內容可就豐富多了。

趙無忌當初救過楊嗣昌的命,這個恩情楊嗣昌一直都記着,所以這雖然是一封官方文書,楊嗣昌卻以春秋筆法在裏面暗中點醒趙無忌,而趙無忌也讀出了楊嗣昌字裏行間的暗示之意。

當今皇上對你的行為非常生氣,你必須儘快調集主力大軍,前去追擊多爾袞,哪怕是做個姿態也好,哪怕是不能取勝,也好讓皇上有個台階可下,就算最終沒有救出德王,朝廷也不會責怪與你。

你不要再追皇太極了,儘快去追擊多爾袞,不要再違背皇上的旨意了,皇上如今對你意見非常大,已經動了撤換你的心思了。

這就是楊嗣昌在文書中隱藏的暗示之意,趙無忌何等聰明,自然是一看便知。

放下楊嗣昌的文書,趙無忌有些苦惱地搖了搖頭,他突然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藉助手下強大的槍騎兵,以及高空中的熱氣球,再加上杜紅兒恐怖的情報網絡以及飛虎隊無孔不入的滲透能力,自己對清軍的兵力和動向非常清楚,但是趙無忌忘記了一點,腐敗無能的大明情報機構,至今依舊對清軍的真實實力和作戰目的毫無所知,以至於崇禎皇帝對當前的戰局,依舊是雲里霧裏看不清楚。

實際上,歷史上的大明朝廷就是這樣,一直到清軍撤退出關外以後,大明朝廷都沒有弄明白清軍的具體兵力和作戰目的,其腐朽無能,一至於此。

都怪自己沒有事先和皇帝講明清軍分兵的目的,以及清軍兵力的具體構成,以至於不知前方真實情況的崇禎,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並向自己下達了錯誤的旨意。

必須儘快把清軍的情報,以及自己的想法稟報給皇上,免得崇禎對自己的誤解越來越深,想到這裏,趙無忌隨手取來一張信箋,在書案上攤平,一旁的春桃看他要動筆寫信,急忙上前給他磨墨,趙無忌略一沉吟,便持着手中狼毫,沾了沾墨水,便寫了下去……

旅順口,這座再度重返大明懷抱中的遼東重鎮,如今幾乎已經變成了一處巨大的工地,這裏到處都是喧囂的人群,熱鬧程度相比以往,幾乎提高了好幾個數量級。

李定國率軍在滿清腹地繞了一個大圈子,沿途的滿清府縣被他逐一攻陷,明軍解救了大量的漢人和朝鮮百姓,也焚燒破壞了大批滿清的糧草物資以及防禦設施。

阿巴泰,代善兩人相繼敗於李定國之手,留守的清軍已再無勇氣去追擊這支明軍,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明軍在滿清的腹地大肆破壞,就好像皇太極的主力如今正在大明內地四處破壞一樣。

來啊,互相傷害啊。

不錯,如今大明和滿清正像是在互相傷害一般,你捅我一刀,我捅你一刀。

但是大明畢竟人口眾多,疆域遼闊,此番雖然山東一帶幾乎盡數遭受戰火荼毒,看上去傷勢頗重,但山東之外的地方依舊完好,恢復力較為強悍,只要假以時日,大明很快就能恢復過來,但滿清的情況,可就是完全不同。

遼東苦寒之地,人口原本就不多,女真人口更是不超過十萬,在這種互相傷害的情況下,明顯是人口少,疆域小的滿清,更為吃虧一些。

滿清腹地,很多稍大一點的府縣都被明軍破壞,大量的漢人和朝鮮人奴隸得到解救,脫身而去,沒了這些最底層的勞動者和建設者,只靠那些少量只會捕魚打獵的女真人,這些地方恐怕今後數年都恢復不了元氣。

那些被解救出來的百姓們,其中大部分的朝鮮人都直接返回了自己的國家,也有少部分朝鮮人,因為仰慕天朝上國的文明和繁華,於是便也跟隨漢人百姓一起,來到了旅順口。

如今的旅順口,半月之間,人口驟然暴漲了四五萬,增加的人口幾乎都是來自於從滿清腹地逃出的漢人和朝鮮百姓。

旅順城頭之上,風塵僕僕的李定國在這裏見到了一個熟人,那是自己的師弟歸庄。

顧炎武派遣了一隊施工隊,攜帶了大量的鋼筋和水泥,從樂安港出發,並在旅順口登陸。

歸庄與施工隊一同來此,他此番的任務乃是建設旅順口的城防工程,他要在這裏建造堡壘,碉堡,加固城池。

一下子多了四五萬百姓,這給旅順口的明朝守軍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不過好在歸庄還記得他師父趙無忌在青州賑濟百姓的故智,只要照貓畫虎就行了。

在歸庄的安排下,所有的百姓都可以得到賑濟,無論是漢人還是朝鮮人,每天都會有明軍士卒在上百個地點,設棚施粥,每人每日可以得到兩碗粥,雖然不多,但足以讓人不至於餓死。

但是百姓們若是想要吃得更好一點,那就必須在這裏打工幹活,這樣不但伙食更好,每頓都有白面饅頭吃,還會有額外的工錢可拿。

歸庄給的工錢並不多,干一天活,也不過才給一文錢。

但這些百姓其實也不怎麼缺錢,李定國每到一處都要打土豪分銀錢,李定國很慷慨大方,每戰繳獲大部分都分給了這些可憐的百姓們,是以在旅順口,無論哪個百姓,手頭都有個幾兩銀子。

但是百姓們雖然不缺錢,但他們缺糧食吃。

李定國分給他們的糧食,在路上已經吃得差不多了,這麼多人湧進旅順口,頓時便把旅順口的糧價給炒到了天上去,百姓們花很多錢,卻吃不到什麼好東西。

於是沖着打工可以吃到不限量的白面饅頭這一點,無數百姓蜂擁而來,要求做工。

再說很多百姓都打算在這裏定居,旅順口的城防修建的越結實,越堅固,他們也就越安全,這一點,他們還是明白的。

所以歸庄此計一出,在百姓的踴躍報名下,頓時他手頭便多出了上萬名勤勞肯乾的僱工,在他們的辛勤努力下,旅順口城防工程進展的非常順利,一座座堅固的水泥碉堡如雨後春筍一般,在旅順城外不斷出現。

而旅順口的城池也得到了大大的加固,大量的民工去山中采來石塊,運到城中,最後把石塊草草打磨一下,便用水泥和沙子,將石塊砌在了城頭之上,整個城池頓時便加高加厚了不少。

此外,歸庄還帶來了四十門火炮,並且把它們都安置在了城頭之上,這些火炮都是唐維主持的臨淄火器工坊最新產品,射程既遠,威力又大,把旅順口守將沈志祥給喜得合不攏嘴。

有了這些先進的火炮和水泥碉堡,便是皇太極親率大軍殺來,旅順口也能守個一年半載,而不至於被清軍攻破。

趙無忌取了旅順口,就沒再想被清軍奪回去,歷史上這裏原本就是易守難攻之地,若非清軍主力盡出,後方空虛,明軍又佔了偷襲的先手優勢,否則李定國還真不能如此輕鬆就拿下此地。

趙無忌打算把這裏打造成對滿清前線的最堅固堡壘,這裏會與皮島一樣,成為懸在滿清後方的兩把利劍,定會讓皇太極領會到什麼是痛不欲生,什麼叫欲仙欲死。

李定國站在旅順口城頭之上,往下凝視着這數萬正在忙碌的勤勞百姓,他的面色堅毅,目光銳利,心中不知在想些什麼。

劉文秀,歸庄,沈志祥等人以他為中心,擁在他的身側。

「李將軍連日在韃子腹地奔襲作戰,風塵僕僕,甚是辛苦,不妨在此歇息幾日,由小弟略盡東道之誼,為李將軍接風洗塵,不知李將軍如何?」沈志祥在一旁小意說道。

駐守在這裏的雖然是皮島守軍,沈志祥所部,但沈志祥心中清楚,自己等人基本等於躺贏,可以說幾乎什麼都沒做,便得到了這座堅固的城池。

是趙無忌的黑旗軍打下了這座堅城,而今前來建設旅順口城防的,也是趙無忌派來歸庄率領的施工隊,可以說,這座堅城如今的每一處地方,都深深地烙印着青州府以及黑旗軍的痕迹。

沈志祥能力平平,為人卻極有眼色,他知道趙無忌才是自己的最大依仗,是以他雖然官居三品參將,官職比李定國高了好幾級,他卻以年齡為由,對李定國這個千總滿口自稱小弟,處處謙卑小意。

能在皮島這個彈丸之地,敵軍前線生存下來,沈志祥自有他的過人之處。

趙無忌便是一條金光閃閃的粗大腿,自己只需緊抱這條大腿即可,趙無忌說什麼,沈志祥便打算不折不扣地做什麼。

李定國率軍一路掃蕩,直至今日上午才抵達旅順口,他還沒來得及吃飯,便匆匆走上城頭,查看城池建設的進度。

聽到沈志祥的話語,李定國搖了搖頭,「恩師正在山東與滿清韃子作戰,急需援手,本將此地事情已了,今日便會啟程,返回大明,相助恩師。」

「哦,李將軍拳拳報國之心,小弟欽佩不已,不過如今已是午時,不妨由小弟做個東,吃頓便飯再登船也不遲。」

李定國搖了搖頭,沒有說話,只是盯着城下那些忙忙碌碌的人群看個不停,片刻之後,他側身看向一旁的歸庄,伸出手去,指著下面的兩處地方,「師弟,我看這裏,還有這裏,位置俱是十分險要,似可再建兩座碉堡,與城頭火炮,形成掎角之勢,拱衛城門,不知師弟以為如何。」

歸庄睜大眼睛看了半晌,猛地一跺腳,眼中滿是欽佩之意:「師兄果然目光如炬,卻是師弟疏漏了,沒有注意到這兩處地方,師弟馬上便安排人手,在這兩處建設碉堡。」

李定國聞言點了點頭,他又繼續看了半晌,這才滿意地嗯了一聲,轉身對一旁的劉文秀說道:「走罷,咱們現在就走,乘船返回青州府。」

「等等,李將軍吃頓便飯再走,也不遲吧,吃頓便飯而已,不會耽誤太久。」沈志祥急忙上前說道。

李定國看着沈志祥,臉上露出和藹笑容,「沈將軍的心意,寧宇領了,實在是軍情緊急,不容得寧宇不急,改日有緣相見,你我兄弟二人再把酒言歡,一醉方休,可好?」

沈志祥又勸了幾句,李定國只是搖頭不允,他和歸庄交代了幾句之後,便在眾人的相送中,與劉文秀以及麾下的黑旗軍騎兵,登上了海上的兵船。

片刻之後,李定國回頭看了一眼身後不斷變小的旅順港,迎著清爽的海風,和劉文秀兩人站在鎮海艦的甲板之上,心中暗道,「師父,徒兒這就回來了。」

遼闊無邊的大海之上,波浪涌動,黑色的鐵甲艦船帆高高懸起,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五章乘風破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