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是戰是守

第五百六十七章是戰是守

高起潛之所以不高興,他和盧象升一向不睦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盧象升的能力雖然很強,但他手下士卒太少只有兩萬,這讓擁兵四萬的高起潛如何肯服從盧象升的命令?軍中向來都是以強者為尊,高起潛覺得自己兵力比盧象升多,實力也比盧象升強,卻要給盧象升打下手,心中並不甘願。

他手下的關寧軍一向也是心高氣傲,想讓他們聽從盧象升的調遣,更是不易。

崇禎絲毫沒有注意到高起潛的臉色,他嘆了口氣說道:「楊卿,盧卿,高起潛,你們三人都是朕的愛將,此番該如何作戰,朕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高起潛想了想,出列說道:「皇上,清軍長於野戰,而我方長於堅守,臣以為,我軍應據堅城以守,不給敵軍以可乘之機,清軍在我大明境內,並無地利人和,待到天下勤王兵馬紛紛來到,而敵軍疲睏之時,再一鼓作氣,以大軍猛擊之,當可獲勝。」

高起潛統率關寧軍,他的這番言辭,其實代表的也是他手下關寧諸將的意思。

此番他率軍前來,關寧軍的大將祖大壽,吳襄皆盡來此,高起潛上朝之前,與二人曾有過一番長談,二人皆以為清軍野戰極難對付,最好是避其鋒銳,都建議高起潛最好是據城而守,高起潛深以為然。

祖大壽,吳襄二人與清軍交戰多次,早已經被清軍給打怕了,整個寧錦防線就是一個大兵堡群,拿了崇禎給的遼餉,關寧軍倒也沒閑着,修了很多兵堡,除了吳襄的愛子,號稱勇冠三軍的吳三桂,沒有人喜歡出城和清軍野戰。

寧遠總兵官金國鳳也算得上一位敢和清軍正面野戰的將領,不過此時他正駐紮寧遠,防範滿清大貝勒代善率領的清軍,並沒有隨軍入京。

不過花費了崇禎每年數百萬兩銀子去維持的寧錦防線,如今看來,似乎並沒有什麼用,清軍再度攻到京城之下,便是明證。

高起潛的這番方略,嚴格來講不能說有錯,也確實是可行之策,但缺點也很明顯,明軍據堅城以守,而滿清則是集中兵力四處遊盪,這樣一來,京師和周邊的一些大城算是能守住了,但是一些較小的城池和城外的百姓們,可就遭了秧,很容易被強大的清軍一一擊破,從而慘遭戰火荼毒。

崇禎聽了,微微皺眉,他的心中並不是很滿意,這樣做,雖然穩妥,但是損失有點大,崇禎感覺有些心疼,於是便看向盧象升,「盧卿有何看法?」

盧象升上前一步,朗聲說道:「皇上,臣以為,據城而守不可取。」

崇禎頓時便是眼前一亮,「哦,盧卿為何如此講?」

「皇上,先帝的陵寢就在城外,隨時都有被韃虜侵襲的可能,據城以守固然能保住大城,但周邊的小城和城外的百姓又該怎麼辦?臣又何忍坐視不管?我軍兵力有限,分兵守城的結果只能是任由韃子各個擊破。」

盧象升的眼圈微微發紅,他此刻的心情極為複雜,他的父親幾個月前剛剛去世,本應在家守喪的他應崇禎皇帝的徵召,不得不復出為朝廷效力,父親去世,自己卻不能在家守喪,作為一個孝子,這讓他對於這個時候入侵大明的清軍極為痛恨。

「那盧卿的想法是?」

「與高公公主守不同,臣主戰!臣主張率軍野戰,與滿清主力對決!」盧象升斬釘截鐵地說道。

聽了盧象升的話,崇禎頓時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朕的這名臣子,當真生猛的緊啊,自己手下的大臣,敢和清軍野戰的,也就只有他了吧。

不過盧象升的提議,確實讓崇禎頗為心動,高起潛的對策雖然穩妥,但畢竟損失太大,困守堅城,看着滿清軍隊在外面燒殺劫掠,實在是一件既丟面子,又丟裏子的事情,盧象升提出的與清軍決戰的對策,雖然看起來風險最大,但是一旦成功,獲益也是最大。

不過對於崇禎來講,他還是很明智地決定,將這種專業的問題,交由兵部的大臣來處理,於是他最後將目光再次投向了楊嗣昌,「楊卿,你可有何良策?」

楊嗣昌心裏其實也在發虛,他為什麼發虛呢?首先,明朝君臣從上到下,由於官吏階層的腐敗無能,以及作為情報機構的錦衣衛在崇禎登基后受到極大削弱,所以此時的大明君臣,既不知道敵軍來了多少,對敵軍的作戰目的也是一頭霧水。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楊嗣昌能被崇禎所信賴,年紀輕輕便成了禮部尚書兼管兵事,他的才能其實是有的,但是在這種近乎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下,讓他做出正確的決策,其實這和擲硬幣做決定,其實也沒太大的分別。

皇太極此次侵略大明,真實兵力是十萬,而在寧錦前線和明軍對峙的代善軍隊,並沒有多少兵力,純粹屬於疑兵,但皇太極相信,按照關寧軍縮頭烏龜的一向作風,他們是寧放過也不會做錯,代善那邊絕對沒有任何危險。

說起知己知彼,清軍在這方面比明軍做的要強很多,不但事先收買了八大皇商這樣的漢奸替他們搜集情報,賄賂官員,在戰陣上,驍勇善戰的白甲兵騎士作為偵騎,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在實戰中,滿清號稱騎射無雙,明軍的偵騎往往要遜於清軍一籌,所以雙方的偵騎一旦相遇,往往是明軍偵騎被打得落花流水,以至於在作戰的時候,清軍總能獲得更詳盡更準確的情報,而數量龐大的明軍卻猶如一個瞎眼巨人一般,看似力量強大,卻總是被人處處宰割。

戰場上獲取情報的能力不如清軍,在戰略上,大明朝廷獲取情報的能力也比清軍差的很遠。

自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人紛紛登台,為了一己之私,不但阻撓崇禎向富庶的士紳階層徵稅,還將錦衣衛視為迫害大臣的特務機構,頻頻上奏請求崇禎削弱錦衣衛和東廠的能力。

眾正盈朝之下,偉光正的崇禎大帝大手一揮,殺了魏忠賢,而後又把錦衣衛和廠衛的權力也大大地削弱了一番,錦衣衛不僅僅是天家鷹犬,他還是大明朝廷獲取情報的重要機構,錦衣衛廠衛被打壓后,收集情報的能力大大削弱,腐敗的官吏大夫們彈冠相慶之餘,滿清也意外地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錦衣衛作為天家鷹犬,實力大減之下,查處貪官污吏的能力直線下降,貪官們就不再懼怕自己的貪腐行為會被皇帝所發覺,從另一個角度看,錦衣衛收集軍事情報的能力也削弱了,卻是白白便宜了滿清。

其後李自成攻破京師,把京師中的權貴大臣一頓毒打,勒索出了白銀七千五百萬兩,那些故意削弱錦衣衛和廠衛的大臣們,也最終害人害己,失去了自己的幾乎全部家產。

崇禎年輕氣盛不懂事,自廢武功倒還可以理解,朝廷上那麼多的大臣,就當真沒有一個明眼人嗎?看不出廠衛被削弱的危害來?

有着大量豪族地主支持的東林黨勢頭太強是一方面,崇禎自己過於剛愎自用,真正敢說話,說實話的反而被他當做閹黨一派給貶斥下去,這也是一方面,再一個,很多大臣抱着明哲保身的態度,不願為此事出頭。

所以,大明這艘巨輪,就這樣的慢慢沉沒,而船上諸人如東林黨忙着給船鑿洞,以中飽自己的私囊,或什麼也不做,袖手旁觀,而眼高手低的船長崇禎,則每天都在勤勤懇懇地幫倒忙。

崇禎從各地收了那麼多的稅,激起了如此多的民變,那麼多的流賊在造反,收上來的稅,則大部分給了關寧軍,但事實證明,寧錦防線真的沒什麼用。

清軍繞過寧錦防線入侵大明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不知為何,從皇帝到大臣,從來都沒有人反思此事,也並未作出有針對性的部署,清軍嘗到甜頭后,胃口越來越大,終於導致了此次皇太極幾乎是集全國之力的入侵行動。

狡猾奸詐的皇太極,此番行動之前已經給手下諸將下了令,行動一定要快,務必是明軍摸不清虛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明朝廷的情報獲取能力。

首先,這個年代是沒有電報電話網絡這種東西的,游牧民族依靠馬匹行動迅速的優勢,可以一日數百里,上午某地剛剛被清軍襲擊,下午清軍很可能就到了數百里之外,襲擊另一處縣城。

而大明朝廷的情報傳遞是需要時間的,等到這些失利的戰報送到崇禎皇帝的案頭,試想,同時收到兩份奏摺,一份說清軍某日上午襲擊了某地,損失慘重,敵軍人數大約一萬,另一份奏摺則來自於數百里之外的另一處縣城,也說清軍襲擊了自己這裏,敵軍的人數也是大約一萬。

假定撰寫這兩份奏摺的明朝官員,都對清軍的情況掌握的十分詳細,情報無誤,這兩份奏摺全部是真實情況,但是看到奏摺的崇禎會怎麼想?

敵人是一萬還是兩萬?會不會還有敵軍潛伏在其他地方?

這還是一支軍隊造成的傷害,如今皇太極分兵三路,行軍速度奇快無比,當十幾份奏摺同時出現在崇禎的案頭,都說自己遭受了清軍襲擊,這讓崇禎如何判斷敵軍的數量?敵軍的數量弄不清楚,又如何能弄清敵軍的作戰目的?

而這些奏摺中,還很有可能存在着地方官為了推脫自己的責任,故意誇大清軍數量的情況,也就是說,這些情報中也會存在一定的不盡不實之處。

如此種種,大大地增加了大明朝廷獲取準確情報的難度。

在工業革命之前,野蠻的游牧民族面對發達的農耕民族,馬匹的優勢實在太大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七章是戰是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