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看不懂的趙無忌

第六百一十三章看不懂的趙無忌

「這,」聽到崇禎的責問,楊嗣昌一時語塞,他皺了皺眉頭,略一沉吟便說道:「皇上,臣剛剛也接到來自前方的戰報,據臣所知,趙無忌在濟南城把兵力一分為二,並派遣手下大將陳國寶,率兩千騎兵精銳,前去營救德王了。」

崇禎聽了,眯著的眼睛猛地睜開,心中更怒,「朕讓他去營救皇叔,清軍至少有數萬之多,他居然只派了兩千兵馬?他莫非是在糊弄朕不成!」

眼看崇禎發怒,楊嗣昌一時也有些手足無措,「這個,嗯,皇上,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趙大人這麼做,或許有他的考慮罷。」

趙無忌的行動,他其實也是看不明白,他和崇禎一樣,有些摸不清頭腦。

崇禎起初給趙無忌的旨意,看似困難重重,其實在下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畢竟趙無忌是崇禎的愛將,能打仗能賺錢,按道理講,崇禎是不會坑趙無忌的。

首先是收復濟南城,這個用後世的話來說,可以說就是一道送分題,這明顯是崇禎給趙無忌以立功機會。

清軍此行目標不為佔領地盤,只為劫掠人口和財物,所以濟南城他們早晚都會主動放棄,離開此地,所謂的『收復』濟南,其實上到崇禎皇帝,下到朝中諸臣,皆都心知肚明是怎麼回事。

如今明顯是皇帝想提拔趙無忌,故意讓趙無忌立功,所以朝臣們也沒必要在這上面強出頭,免得招惹皇上厭煩,再說如今國難當頭之時,難得有人肯出頭做事,率軍對抗清兵的,是以大明朝堂上下,對崇禎提拔趙無忌,委以重任的做法,大半都是抱着喜聞樂見的態度的。

至於旨意中的第二道命令,讓趙無忌去救德王,在有心人看來,這其中也是有很大的操作和騰挪空間。

首先趙無忌手頭只有六千兵馬,此事朝中人盡皆知,清兵大軍雖然兵分三路,但所謂瘦死駱駝比馬大,三路清兵,無論哪一路,都是數萬之眾的士卒,這一點朝堂上的諸公心中也有共識。

所以在楊嗣昌看來,接到旨意的趙無忌,最佳的應對便是馬上率領手下兵馬,前去追趕多爾袞所部,哪怕只是做個樣子也好。

這樣一來,哪怕最終趙無忌沒有追上多爾袞,也沒有救回德王,或是追上了多爾袞,卻戰敗虧輸營救失敗,這對崇禎多少都是有了交代,皇上並不會因此而責怪於他。

畢竟趙無忌只有六千兵,能擊敗數萬清軍,救回德王,那是意外收穫,若是沒能救出德王,崇禎和朝中群臣,也不會責怪於他,畢竟他手中兵力太少,失敗的幾率本來就非常大。

更何況,在這個各路明軍畏敵如虎,皆都龜縮一隅,不敢主動出擊的情況下,趙無忌敢於率軍前去追擊清軍,在朝中諸公及崇禎的眼裏,本就已經實屬難得,這個時候便是他失敗了,也不會有人苛責於他。

即使他失敗,但是看在他率軍六千,卻敢勇戰數萬清軍之眾的份上,便是一向最為苛刻的朝中言官如劉宗周者,也不會因此事跳出來與趙無忌為難。

但趙無忌偏偏選擇了一條讓人看不懂的路。

他把兵力一分為二,自己率領主力去追皇太極,卻只派了兩千兵馬去救德王,這在崇禎及朝中諸公的眼裏,可就大有問題了,並且問題還不小。

後世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態度決定一切。」

皇帝這麼器重你,有意提拔你,結果你拿皇上的旨意不當回事,還陽奉陰違,公然違背皇上的命令,這讓一意提拔你的皇上,面子往哪放?若是諸位大臣都學趙無忌這樣,違背崇禎的命令,那皇權的威嚴何在?

所以崇禎之所以會如此憤怒,是有原因的。

朕這麼信任和愛護你,你卻打朕的臉?

「趙無忌簡直是荒唐!有令不執!有旨不遵!楊嗣昌,你替朕給趙無忌修書一封,問問他是什麼意思,朕讓他去救皇叔,他居然去追趕皇太極!他還是不是我大明的臣子!朕的話,他究竟還聽不聽!」說到最後,崇禎皇帝的怒氣終於不可避免的爆發了出來。

崇禎一怒,雖然談不上伏屍百萬,卻也是很嚇人的了。

楊嗣昌和薛國觀二人難得見到皇上發這麼大的火,兩人俱是小心翼翼地低下了頭,不敢再發一言。

看着兩人戰戰兢兢的樣子,崇禎心頭怒火更熾,「朕已連下兩封旨意,為何趙無忌卻置若罔聞?德王是父皇生前最疼愛的子嗣,德王若是有了三長兩短,朕百年之後,有何面目去見父皇!朕到時又怎樣和父皇交代?」

崇禎此刻已是聲色俱厲,完全一副怒不可遏的樣子,這段時間因清軍入侵而引起的屈辱,憤怒,羞惱,恐懼等情緒藉由此事統統發泄了出來。

「楊嗣昌,這幾日你替朕盯着點,一定要督促趙無忌儘快救出德王,你替朕告訴他,若是救不出皇叔,他這個兵部侍郎也不要做了!朕不喜歡不遵號令的臣子!」崇禎語氣不善地說道。

「臣遵旨。」楊嗣昌趕緊應了下來,崇禎皇帝如今明顯正在暴怒之際,此時此刻,最好的辦法就是先順着皇上的意思,答應下來,至於之後自己如何跟趙無忌分說,待到下朝之後,他再細細斟酌一番好了。

「左良玉,賀人龍兩將若是到了,便讓他們駐紮於京城之外,拱衛京師,以防清兵再來襲擾。」崇禎想了想,又吩咐道。

「臣遵旨,請皇上放心。」楊嗣昌恭敬說道。

這是必然之事,京城乃大明的政治中心,天子和無數大臣勛貴,大明王朝文武百官俱在此地,斷然不容有失,一旦京城被清軍攻破,那整個大明王朝的統治中樞就全完了。

雖然清兵已經在濟南城撈得盆滿缽滿,應該已經沒有攻打京師的心思,但也不排除萬一皇太極突然頭腦發熱,想要更大戰果的可能性,留下左良玉賀人龍兩將在此駐守,亦是老成謀國之意。

此時正是用膳時間,周皇後派了個小太監前來御書房,相請崇禎,聽聞皇後有請,崇禎這才冷哼一聲,一甩袖子,匆匆而去,留下薛國觀,楊嗣昌二人站在御書房中,面面相覷。

傍晚,夕陽即將落山,天邊層雲卷疊,紅霞似火,一處小樹林中,劉芳亮帶着幾名士卒圍着一團篝火席地而坐,正在取暖,熊熊火光中,烤著兩隻以柳條穿就的肥大兔子,此時兔肉已經被烤成了金黃色,兔肉上的油脂一滴一滴地落入火中,誘人的肉香和木炭香氣四處瀰漫開來。

眼看兔肉漸熟,劉芳亮從懷中掏出一個布包,小心翼翼地打開來,伸出手指從裏面抓了一把孜然,站起身來,均勻地將孜然灑在了兔肉之上。

在烤肉中加入孜然,這還是他從趙無忌那裏學來的,自從偶爾在自家大人那裏吃過一次烤肉后,劉芳亮便喜歡上了孜然這種香料,看他喜歡,趙無忌便送了他一包。

劉芳亮出征在外,身上總會放一小包孜然,若是有機會在外面抓到野味,便會撒上孜然,烤了來吃。

劉芳亮總覺得,烤肉加不加孜然,那完全是兩個味道,兩種感覺,卻不知自家大人是如何發現孜然這種香料的。

不過坊間都在傳大人乃是天上星宿轉世,嗯,作為神明,知識比普通人淵博,這不是很正常嘛。

不遠處的樹叢里傳來一陣陣的慘叫,那是王啟年正帶着人,拷問一名剛剛抓獲的清軍士卒。

雖然面前兔肉正香,己方也抓了一名清軍俘虜活口,但劉芳亮的臉上,表現出來的則是煩躁。

對,就是煩躁。

因為自從劉芳亮開始率領這些槍騎兵,為大軍負擔起偵查任務以來,唯獨此次的行動最讓他鬱悶。

一路上遇到的清軍偵騎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作風與以往大不一樣,以往的清軍偵騎仗着武藝高強,都是十分的悍勇好戰,也大膽的很,兩軍相遇時,即便是人數稍稍處於劣勢,清軍士卒也敢上前來與明軍偵騎廝殺一番,爭個勝負。

而此次行軍,劉芳亮一路上遇見的清軍偵騎,當他們遠遠地看到明軍偵騎后,便會立刻轉身拍馬遁逃,絲毫沒有一點前來與明軍偵騎接戰的心思,令劉芳亮想要通過戰鬥,抓獲一兩名清軍俘虜,從而獲取情報的心思化為泡影。

面對這樣的困難情況,劉芳亮使盡渾身解數,終於在日落之前,通過隱匿蹤跡,在道路兩邊埋伏的手段,成功地伏擊了一隊清軍偵騎,即便如此,五人的清軍小隊依舊給他們逃走了三人,另有一人戰死,一人受傷被抓獲。

因為這些清軍偵騎跟劉芳亮今日遇上的其他偵騎一樣,一發現中伏,絲毫沒有反擊的想法,反而是立即不顧一切地縱馬逃逸,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劉芳亮企圖留下所有清兵士卒的計劃破產。

這些清兵偵騎,怎麼都跑得跟兔子似的,這完全顛覆了劉芳亮以往對於清軍偵騎的認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三章看不懂的趙無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