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出征

第五百四十六章 出征

戰事逼近,西線戰場的先鋒部隊,從十萬營開始,大規模的在金陵城外南郊集合。

在應天城外高築的將台之上,朱元璋親自為大軍誓師,恭祝凱旋,並正式任命朱振為西線全軍的統帥,同時委任常遇春、徐達為副帥。

在很多文臣看來,這簡直就是應天最豪華的陣容。

在最高層上,有應天最戰功赫赫的朱振、徐達、常遇春,這三位都指揮過戰役級別的指揮官。此外還有趙德勝、楊景、康茂才、余通海、郭興、傅友德、朱沐英、常茂、盛庸、戚斌、張興祖、韓徵,超過三十餘員中高級將領。

別看先前余通海在淮安敢跟朱振叫囂,待朱振拜帥的那一刻,余通海再也不敢在朱振面前跳一下。別說他不敢跳,他的後台胡家早就教會他如何做人。

隨後全軍開始開拔,十萬營在前,淮安水師、軍山衛、天雄軍在後,輔兵攜帶大量的物資、兵器,緩緩朝着西線戰場逼近。

一艘艘戰艦從應天出發,押運著物資和兵員先一步出發。

「簡直就是噩夢啊!」

在腦海中回想着不久之前在將台上的那一幕,駕馭著戰馬走在隊伍前方的朱振,心中暗自嘆了口氣。

按照常理,擔任副帥的將軍,都會在誓師之後主動與主帥會晤,說通俗點就是表示一下態度,加深一下兩者的關係。

然而,朱振從大軍開拔之後足足等了兩個時辰,都沒有等到徐達過來,這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

虧朱振之前還抱着或許事情沒有預想的那麼糟糕這種僥倖心理,但事實證明,他太天真了。

開局不利啊。

朱振無奈地嘆了口氣。

突然,但聽一陣馬蹄聲從身後側傳來,由遠及近,朱振下意識轉過頭定睛一瞧,這才發現那是一名傳令騎。

而且從甲胄的樣式來看,是天雄軍的傳令騎。

會是徐達大將軍派來的人么?

朱振暗自嘀咕著,同時手勒了勒韁繩。

而此時,那名傳令騎已策馬轉到了朱振身前方,抱拳說道:「伯爺,將軍命小人前來傳話,請伯爺手下的軍山衛和淮安水師加快趕路。按照眼下的行程,等到了西線,戰鬥都結束了。」

……是嫌軍山衛行程太慢了么?

朱振望了一眼自己麾下的軍隊。

說實話,他也想加快行程,可問題是。此番為了攻打大漢,他鼓搗出好些戰爭兵器。但朱元璋船隻少,船隻小,能運送的物資和兵員非常有限,很多東西都需要自己親自押運。

不可否認。

這些戰爭兵器至少是目前世上領先水準,唯一的弊端就是沉重,比如像拆分成數個部件的火炮、重弩、連弩車等等,都是需要馬車來馱運的。

然而,馬匹在東吳亦屬於戰略級資源,哪怕是劣等的駑馬,朱振也湊不出足夠拉車的數量,因此。無奈之下只好讓一部分軍山衛士卒拉車。

似這般行程,能快么?

「麻煩你回去跟徐達將軍說一句,軍山衛馱運著此戰需用到的新式兵器,因此才拖累了行程,望將軍多多體諒。

朱振和顏悅色地說道。

那名傳令騎漠然地點了點頭,抱拳一鞠,旋即撥馬離開了。

而此時,朱振身邊有一位身穿着皂青便服的年輕文官,從懷中取出一本冊子以及一支筆。

只見此人用嘴裏的唾液潤了潤筆尖,提筆在冊子上寫上貌恭而心不服幾字。

朱振眼角餘光瞥見了這名文士的舉動。張望了一下,一眼就看到了冊子上的那幾個字,心中忍不住苦笑起來。

「眼睛夠尖的啊。朱平安。」

不錯,這位穿着皂青便服的文士,便是朱振他岳丈,特地派來監察他的人,亦是這支部隊的監軍,朱平安。

朱平安微微笑了笑。他當然聽得出來朱振方才那句話中帶着幾分挖苦的口吻,聞言笑着說道:「伯爺恕罪啊,國公令下官詳細記錄伯爺您與徐達將軍的……事,不分巨細,這要是搞砸了,下官進入御史台混吃等死的夙願就破滅了。

朱振一聽有些奇怪,不解問道:「朱大人不已經是御史了么?」

朱平安搖了搖頭,解釋道:「雖說一隻腳已邁入御史監,但目前下官還只是候補官。因此……不敢疏忽啊。」

「喔。」朱振瞭然地點了點頭。

這裏所售的候補官,其實說白了,就是臨時工的意思,因為朱元璋剛剛開始命令劉伯溫搞這一套,其實現在的東吳已經有點自立為王的意思,很多部寺都有越矩的地方,只是戰亂時節,沒有人說什麼。

而宋天子對於朱元璋有沒有什麼實際上的約束能力罷了。

朱元璋心存大志,早有稱王稱帝的想法,這御史台就是他稱帝道路上的一把利刃,作為新設的御史台,其權柄非常大,具有監察百官的只能。

更要命的是,御史台直接對朱元璋負責,這就杜絕了有人用權勢去威脅他們,以至於如今,應天已有人逐漸將御史台擺在另外一個國公眼線,即錦衣衛的地位。

而事實不止如此。

事實上,御史監的權利比錦衣衛還要大,畢竟錦衣衛現在是毛鑲坐鎮,很多事情相對比較克制,而且很多事情都不會拿到明面上來,而御史台一旦發動,很多時候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最為恐怖的是,其中的文官,雖然職務不高,但是性格倔強,頗有幾分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樣子。

正因為權柄超然,因此,御史監在提拔御史人選時格外嚴格,除了才學與品德外,還要考慮其家門情況,只要有犯禁違法的親戚,就會被剔除出去。

總而言之,能當上御史的,無一不是那種家世清白、根正苗紅的讀書人。

話說回來,正是因為審查篩選太過於嚴格,使得御史監目前明顯人手不足,目前主要工作就是在朝中噴人,不,是彈劾一些官員的不端作風。

不過大多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暫時還無力深入調查什麼國內的隱弊。

當然了,日後可就不好說了。

閑着無事,朱振向朱平安詢問起御史監目前的工作進展,藉此打發時間。

沒想到他們正聊著,方才那名傳令騎又折返回來了。

「啟稟伯爺,大將軍命小人前來傳話,若是軍山衛不能加快行程的話。不如就在此分別,由將軍率領天雄軍先行一步趕往西線,伯爺在後方徐徐向前即可。」

「……」

朱振聞言皺了皺眉。

雖然不清楚究竟是因為軍山衛的行程的確太過於緩慢。還是徐達因為帥位旁落而心中不滿,但是後者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他希望分兵。不願意跟着朱振慢悠悠地趕路。

怎麼可能讓你率軍先行一步?否則我去西線做什麼?

朱振皺眉思忖了片刻,頷首說道:「本伯知曉了,會叫軍山衛加緊趕路的……麻煩你回去轉告大將軍:之後幾日,軍山衛將協同天雄軍一同對大漢開戰,本伯以為兩軍需要磨合,而一同行軍,亦不失為是磨合,相互了解的途徑。希望大將軍以大局為重。」

「是。」

那名傳令騎撥轉馬頭離開了。

望着此人離去的背影,朱振無奈地嘆了口氣。

大軍出發這才多久?副帥就要求分軍……明明大明此次只集合了十幾萬部隊,可人家陳友諒已經四五十萬大軍了,這壓根就是困難模式的戰鬥,可是更難辦的是,沒想到還未開打,己方軍中便鬧出不合,這簡直就是噩夢級的開局啊!

朱振疲倦地揉了揉眉骨。

忽然,他心中一驚,轉頭望向身旁的御史朱平安。

果不其然,朱平安已再次掏出紙筆,將方才這一幕亦記了下來,並加以評註。

「朱大人。不至於吧?」朱振苦笑着說道。

朱平安小心翼翼地將紙筆放回懷中,笑呵呵地說道:「肩負使命,伯爺莫怪。」

「……」

而另外一邊。那名傳令騎也已來到了身處於大隊伍後方的大將軍徐達身側,將朱振的話一五一十地陳述了一遍。

而聽聞此言,大將軍徐達依舊面沉似水、寡言少語,一雙虎目注視着前方,也不知在看些什麼。

在他身旁,有一位身披白袍,三十年齡左右的將領,聞言哈哈大笑,捂著額頭故作悲傷地調侃著自家大將軍道:「哎呀。不得了,被對方用大義凜然的話給堵回來了。哈哈哈哈……」

天雄軍,副指揮使,新生代戰功赫赫的武將,張興祖。

「……」徐達瞥了一眼張興祖。漠然不語。

倒是徐達另外一邊,一位年紀與張興祖相仿,神色卻似徐達那般陰沉寡言的將軍,聞言淡淡說道:「竟然無視我方的挑釁,看來那伯爺的心性,不似傳聞的那般暴躁啊……這下不好辦了。」

天雄軍,副指揮使、智將韓徵。

「有什麼不好辦的?」

張興祖抓了抓頭髮,一嘴漫不經心口吻地說道:「不就是一個帥位嘛,咱們大將軍根本不稀罕。」

「你懂什麼?」韓徵皺了皺眉,不悅說道:「帥位事小,關鍵在於指揮,難道我天雄軍還要給軍山衛那幫地方軍打下手不成?雖說他們軍山衛出來的都是好苗子,可是眼下大多數都是沒經歷過大陣仗的生瓜蛋子。」

聽到地方軍四個字,始終面無表情的徐達眼中閃過陣陣厲色。

國公竟然輕信一群沒有經歷過大陣仗的地方軍。

原來,這位大將軍一直在盯着前方的軍山衛,盯着這支原地方軍。

平心而論,徐達對於誰當主帥、誰當副帥並沒有什麼不滿,畢竟朱振是非常優秀的軍官,這一點是軍中共識。

而且自己在軍中,也分潤過朱振的不少好處。

但他無法接受,朱振竟然將一支地方部隊當成嫡系,還給後者配發了冶造局出產的新式兵器。

這嚴重違反了統帥的一碗水端平的原則。

別說自己的手下弟兄們心裏不服氣,便是其他的部隊也非常有逆反心理。

徐達此時受到的各將領的信件部下幾十封。

這簡直……

真的是愚蠢至極。

徐達心中暗自罵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初當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回到明初當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六章 出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