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戰前準備

第五百四十五章 戰前準備

「滾回去準備吧。」

當日,應天傳出詔令。

第一:調軍山衛五千六百人前往應天集合,由淮安府抽調精銳士卒,補足軍山衛防務。

第二:召淮安水師五千人,懈怠武器裝備,由朱沐英統領,於應天集合。

第三:任命朱振為西線統帥,同時正式任命徐達為副帥。

三道詔令下達之後,整個朝野頓時震動。

在民間,百姓對於這道命令自然極為擁護,畢竟盱眙縣伯朱振,曾經是拯救應天危難,拯救過世子殿下的英雄,而且應天的百姓享受到伯爵的福利頗多,是故,在應天城內,幾乎大多數百姓都對這位年輕的將領抱着支持的態度。

甚至還有人暗自感慨和惋惜,如果整個應天都交給他,該多好呢。

再加上整個應天一脈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徐徐的放出醜化陳友諒的言論,將其完美的塑造成為造成凶蠻狂妄的殺人狂魔,使得應天的百姓紛紛希望朱振能夠狠狠的教訓下所謂的大漢,讓陰狠毒辣的陳友諒知道東吳是不可以侵犯的。

但是應天內部,官員對於任命朱振為統帥的任命就不是很理解了,畢竟前幾日傳出去的風聲,是吳國公朱元璋親自統兵,亦或是徐達為帥,怎麼過去了兩日,主帥就變成了年紀輕輕的盱眙縣伯了呢?

不過不理解歸不理解,但是沒有哪位臣子提出反對意見。

別看之前大家可以搞搞內鬥,排擠排擠他人,真的到了生死關頭,還是誰能耐誰上。這一點大家腦子都是很清楚的。

而且論戰功,論水戰,朱振比起應天的任何一位武將都不差,尤其是朱振還是一位少有的軍政可以一把抓的大員。

這一點上,徐達自忖都未必比得過朱振。

用胡大海的話說,朱振這廝就是武將里最擅長治國的,文官里最擅長打仗的。

反正怎麼不務正業怎麼來,但是提到統兵御下的能力,大家都很佩服。

倘若是換做那位其他的年輕將領,恐怕早就有人跳出來反對了。

但是朱元璋選擇朱振,效果卻出奇的好,除了當事人之外,所有人都沒有反對。

文臣覺得朱振挺不錯,治國的本事一般,對待百姓好,是一員儒將。

武將們覺得也還行,以朱振這小子的尿性,反正能保證起碼一碗水端平了。

而且還有一樣好處,就是完美的解決了,常遇春和徐達之間的嫌隙。

畢竟不論是徐達為帥,還是常遇春為帥,做副手的那個人,都不是很開心的。

如今就當是軍方在培養青年俊秀了。

「奇怪,振哥兒怎麼接了那麼個差事?」

在聽說此事之後,世子朱標有些不理解。

畢竟根據他所了解的,以朱振的性格,並不是那種招搖,且大包大攬的人。

更何況這次統帥三軍,手下還有諸多大神,常遇春、徐達這樣的頂級大佬暫且不說了,單說胡大海、湯和這種級別的元老,也不是他能指揮的動的。

若是指揮的好,三軍大勝還好,若是一個不順利,肯定會有人站出來指責他。

到時候豈不是壞了他自己積累的名聲?

「難道是因為朱文正?」

朱標肉有所思的猜測著,幾番深思之後,他逐漸猜透了這件事情背後的隱情。

也難怪,畢竟當初不論是在姑蘇,還是在盱眙,朱文正都是朱振最得力的夥伴和助手,如今朱文正遭難,是投敵還是困守,誰都不知道,最擔心的人,非朱振莫屬了。

而朱振念舊情那是出了名的。

若是朱文正困守,只有朱振有可能想盡一切辦法先將他救出來。

若是朱文正變節,也只有朱振有可能饒他一命。

當然,朱標還想到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

「看來父親大人是要培養朱振啊,不出意料的,日後朱振肯定能成為真正的封疆大吏,甚至一方藩王。」

朱標喃喃自語。

心裏反而有些不舍,若是朱振成了藩王,誰再自己身邊輔佐自己呢?

「由朱振擔任西線統帥?徐達為副帥?」

在軍營里,正在操練士卒的常遇春得到這個消息后,也露出了幾分驚訝之色。

「千真萬確。將軍。」幕僚見常遇春露出了懷疑之色,連忙補充道:「這是國公府發佈的消息,不可能有錯的。」

「這就奇怪了,論統兵之才,朱振與我誰強不好說,但是肯定沒有徐達強啊!國公怎麼任命朱振為帥?」

回想到這位小夥計,竟然搖身一變,要爬到自己腦袋上去了,常遇春的思想就頗為複雜。

「是想藉機磨練朱振一番嗎?不過常遇春可是一塊硬骨頭啊!罷了,反正我欠著這小傢伙人情,給他做一回墊腳石也無妨。」

微微搖搖頭,常遇春便將此事拋在腦後,開始操練手下的士卒。

畢竟在他看來,誰當統帥其實與自己關係不大,只要他統帥好十萬營就可以了。

……

幾日之後,朱振為帥的消息逐漸在東吳平息,取而代之的則是高漲的戰前氣氛。

非但整個東吳的官員、民眾都在私底下討論即將打響的西線戰役,而東吳下屬的兵房、工房、製造局、鑄造局這些司局,都緊鑼密鼓的籌備着戰爭物資。

比如兵器製造局。

如今在兵器製造局的倉庫里,堆滿了不計其數的鎧甲,如同山丘一般。

而在一旁,隸屬於兵器製造局的文官們正在滿頭大汗的清點這些裝備。當然,這些裝備是有很多地方聯合打造的,其中有盱眙縣、有山陽府、有淮安製造總局、還有應天城外的朱氏工廠,反而兵器鑄造局親自鑄造的反而不多。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來朱元璋任命朱振為帥的優勢來了。

因為朱振可以肆無忌憚的整合各方的勢力來準備物資,尤其是當堆積如山的物資出現在應天的時候,大家才知道,不論是盱眙,還是淮安,其生產力水平,都遠遠的超過了應天。

最終大家也不得不明白,其實朱元璋不是簡單的要培養朱振,而是人家有這個實力,朱元璋不得不倚仗人家。

「喂喂喂,這裏堆放軍山衛新裝的場地……什麼?十萬營的新裝?那種事我不知道。」

「四千九百九十一,四千九百九十二……放下放下,你們做什麼?該死的,本局有令,先籌備軍山衛的新裝……該死的!我方才數到哪了?」

在人聲鼎沸的空曠場地,一筐筐清點數量的裝備,以一套為單位,被搬上拖運的馬車,運到兵部的庫房。等待士兵抵達應天後,與其交割。

而兵鑄局局丞朱協,亦在不遠處忙得滿頭是汗。

「還差多少?」他沖着清點數量的文吏喊道。

只見幾名負責統籌兵器數量的文吏翻了翻手中的賬本,滿頭大汗地說道:「劍一萬兩千五百柄。足額。長槍五千桿,足額……還差甲胄六千套、盾牌五千副、火銃一千五百桿、弩三百副……」

「該死的。」朱協聞言滿臉焦慮之色,回顧左右問道:「話說,冶造局熔鑄盾牌的鐵模呢?還未運到?」

身旁,他外甥朱黎錦擦了擦額頭的汗。搖了搖頭說道:「還未運到。」

朱協一聽就着急了:「那幫傢伙……不是跟他們說了這裏十萬火急么?阿錦,你去催催。」

朱黎錦聞言苦笑着說道:「舅舅,我昨日就催過了,冶造局那幫傢伙,最近也是忙得不可開交,伯爺叫他們打造了大量的火炮……」

「火炮?」朱協聞言愕然,不解地問道:「準備那麼多的火炮做什麼?那東西確實強,但是也得有人會用啊!」

「不是……據說是備給軍山衛和淮安水師的,據說這兩支部隊佔據的火炮數量,比全軍都要多…」

聽聞此言。朱協啞然了。

冶造局優先給軍山衛和淮安水師打造戰爭兵器,這無可厚非,誰不知道這兩支部隊,是朱振的嫡系部隊。

「關鍵是砸那麼多資源,給那麼點人,能有多大用處?」

朱協心中不快地嘀咕道。

就在這時,司署門外傳來了一陣喊聲。

「運到了,冶造局的模具運到了。」

「終於來了。」朱協聞言心神一振,也顧不得在腹緋朱振對自己手下的優待。當即指揮附近的官員與工匠們將那些鐵模搬進司署內的工坊,隨後,立即火急火燎地投入使用。

而另外一邊,冶造局同樣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不計其數的雜役們。將大筐大筐盛滿了三棱箭鏃的竹筐,從司署外的馬車上搬運下來,隨後在冶造局內的工坊進行第二道程序的加工,即在那些三棱箭鏃固定於早已削好的箭桿上,隨後再粘上箭羽。

畢竟這些三棱箭鏃,都是在城外隸屬於冶造局的地爐內批量熔鑄的。要進行第二道程序的加工,使其變成完整的箭矢,就只有搬運到冶造局司署內的工坊,再次進行加工。

而附近不遠處,有兩撥工匠正因為場地的關係吵嘴。

原來,其中一撥工匠正在調試火炮,在確定不存在製造方面的問題后,再次將其拆解,拆成幾個部分,搬上馬車運往城外的倉庫,等待軍山衛抵達后與其交割。

但因為這些工匠們佔據了很大一片場地的關係,使得另外一撥負責將零散打造的零件組合成連弩車的工匠受到了影響,於是兩撥人因為場地的原因便吵起來了。

「伯爺有令,火炮優先!」

「放屁!那玩意在戰場上能放幾下!打仗還不是得靠弩車?怎麼想也是咱們優先吧?」

「你們明明已經佔了那麼大一塊地……」

「有你們占的多?」

就在兩撥工匠爭吵之際,一名胳肢夾着賬本的文吏走了過來,沒好氣地說道:「都別吵了,有吵架的力氣,搬器械去!今日的製造量不達到預計,你們誰也別想回家歇息!伯爺給你們三倍的補貼,就是讓你們在這吵架偷懶么?」

「嘁!」

「嘁!」

兩撥工匠們撇了撇嘴,紛紛做鳥獸散,顧自忙碌去了。

於是乎,東吳城內的百姓驚訝地發現,城內來來往往負責託運戰爭兵器的馬車連綿不絕、朝夕不止。

兵鑄局與冶造局,這兩個目前東吳最龐大的軍工製造司署,為了即將迎來的西線戰事日夜趕工,皆拼盡了十二分力。

五日後,萬營和天雄軍將士終於抵達了應天。

而再過兩日後,五千六百名軍山衛將士亦趕赴至應天城外西郊。

同日,公爵府再次發出詔令:命碭各部原地歇整三日,於三日後誓師,揮軍討伐陳友諒。

這便是東吳滅漢之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初當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回到明初當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五章 戰前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