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皆:余秋雨事件分析(1)

李美皆:余秋雨事件分析(1)

說實話我不喜歡余秋雨的散文,余秋雨的確是個很會做文章的人,但他的問題也就出在這個「做」上,所以我不喜歡。我對他的關注多半在於他文章之外的、來自媒體的那些內容。

這幾年為余秋雨的事可沒少犯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翻手為雲,我覆手為雨,對局外人的判斷力實在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好在這件事終於要接近尾聲了。兩期《南方周末》(2004年7月22日、7月29日)終於使我們看到了余秋雨事件的全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余秋雨片段:1963-1980》中所呈現出的余秋雨「文革」問題的全部史實。以往圍繞着余秋雨的紛爭主要就是「文革」問題,可是雙方都是只見火力不見事實,局外人實在無從判斷,那時候就替他們着急,用事實來說話呀。別一個整天來勢洶洶泰山壓頂,一個整天指天指地賭咒發誓。前者有理不在聲高,後者天地幫不了你。現在好了,事實終於擺在公眾面前了。

余秋雨事件已經全部浮出水面,他自己也同時宣佈封筆,這件事即將劃上一個句號,是全面透視和分析它的時候了。不過,整個事件擺在眼前的時候,從頭到尾梳理一下,卻有一種恍然的感覺,原來這是多麼小的一件事情呀!問題就在於,這件事雖小,卻充分暴露了余秋雨人格心態方面的局限,也正是由於這一局限,本來很小的一件事情被放大了。這就是我們分析它的意義。

無疑,余秋雨是一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成功範例,這樣的人無論處在何種時代都會成功的。余秋雨在「文革」中少年得志、「文革」后青雲直上、轉型期風光無限就是一個證明。這樣的人即使生在封建時代,大概也是狀元之命,這隻要看看他的文才就可以知道。余秋雨行文既有儒家的風範,又有縱橫家的派頭,是典型的狀元之才。美名與財富,余秋雨都有了;官位,余秋雨也曾經有過了。更絕的是,在名人常常出問題的個人生活上,余秋雨也毫不遜色,家有美妻,琴瑟和諧。總之,文人所羨慕的一切,余秋雨都有了。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太完滿了?世界上可以有這麼美滿的人嗎?自古以來,人們普遍接受的社會公理就是「人無完人」,誰也別想是個例外。尤其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男性公民,大家活得都那麼匱乏,憑什麼唯獨你那麼富足呢?有句話叫「天妒紅顏」,意思就是說人不可太完滿,否則連天都會妒忌你的。連天都會妒,何況人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活得這麼舒服,這麼儼然的。如何讓一個成功人士感受到不舒服,如何讓一個儼然聖人者掉下面具呢?攻其軟肋。這是余秋雨的「文革」問題被拎出來的原因之一。

余秋雨的走紅超出了大家對於文人成名的一般預期,對於人們尤其是文人們的承受能力構成了嚴峻的挑戰。這是由余秋雨所處的位置決定的,沒辦法。那麼,余秋雨本人的表現又是怎麼樣的呢?首先,他的頻頻出鏡不斷刺激著大家的眼球,已經不是一種挑戰,簡直就是一種挑釁了。而且,他在媒體當中出現的時候,總是帶着某種難以形容的矯情,圈外人看着或許還可以,圈內人就難以消受了。余秋雨本來就是一個喜歡矯情的人,他經常煽情地寫到或者說到自己的哭和流淚,每次看到,我都覺得可疑,他真的哭了嗎?曾經和一個人說到余秋雨的文風。對方說,文章就像女人一樣,要有風情才美,人家余秋雨的文章就是寫得有風情。這話恰恰向我提示了余文的癥結:風情有多少是天成的呢?多半還不是賣弄出來的。哭算是余文的風情之一了,哭出來的風情。余秋雨的哭可能還和他的撒嬌有關,他曾經有一句話,說那些批評他的文章沒有一篇令他滿意的。說得何其撒嬌。包括余秋雨的封筆都有點撒嬌的意味:你們不是迫害我嘛,我就不寫給你們看了,讓你們痛哭流涕後悔莫及去吧,讓中國的文化界蒙受損失去吧,我決不心疼。愛撒嬌的男人必然愛流淚,沒人撒嬌的時候,他甚至會對自己撒嬌,獨自淚垂。問題是,一個人的煽情如果不能引起別人的共鳴,其結果就只能令人起膩,特別是一個男人的哭。煽情不成反成矯情的例子在余秋雨很不少見,比如,「我的妻子每天在家除了睡覺之外就是抱着個電視機,希望她的丈夫能回來」之類的。每次提到他的千禧之旅,他總是非常誇張地強調自己多麼危險多麼辛苦多麼偉大……直接把自己打扮成了一個文化聖雄,實屬欺負別人沒機會,或者賺了便宜反賣乖。當被問及做明星是否影響學者的工作時,他說:……他們除了罵人,還忙着做代表、做委員、開會、拉幫,我從不參加這類活動,連手機也沒有,因此我可能是全國擁有最多個人可控時間的人。他有助手,凡事不必親歷親為,當然可以沒有手機,當然擁有可控時間了,這裏實際上流露出來的是闊人的優越感,是屬於站着說話不腰疼的矯情。一些人反感甚至厭惡他的原因由此可見一斑。

人們往往見不得成功者的矯情。一個跪在路邊乞討的人,再怎麼矯情也不至於讓人憤怒,但成功者的矯情就會比較刺激了。所以余秋雨關鍵並不是文章的問題,而是做人的問題。說實話,中國活得比較成功的文人,多半都有一點師爺相,無論府上主子如何更替,穩坐師爺椅的人總是他,永遠善於審時度勢,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活得太遊刃有餘了。所以人們看着不順眼。即便不對人做冒犯之事,得到的仍然是別人的厭惡,厭惡他的圓滑世故,以及這圓滑世故運用之成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古遠清再次發難:庭外「審判」余秋雨(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古遠清再次發難:庭外「審判」余秋雨(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李美皆:余秋雨事件分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