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國人品酒

看法國人品酒

那天法國同事貝爾納請客,約好晚上8點在餐館見。我們兩對夫婦四人落座的時候,餐館里還稀稀拉拉地沒有多少客人。貝爾納解釋說,法國餐館一般晚上7點半到8點左右開門,客人們8點來鍾開始上座,到快9點的時候才是餐館生意最忙的時候。不過我們鄰桌的一對夫婦已經吃到最後一道甜點了。聽他們說英語,再看他們的身材尺寸比一般法國人大出一圈,估計是美國遊客。落座已定,熱情的堂倌首先問客人要喝點什麼開胃酒:「基爾酒」、「茴香酒」還是「馬爾提尼」?貝爾納夫婦略顯尷尬,原來他們剛剛從一家小酒館過來,在那裏和另一撥朋友聊天的時候已經喝過開胃酒了。我知道吃法國餐不可以不先開胃,但我們午飯後捱到現在,早已飢腸轆轆,哪裏還用得着開胃?大家一致決定直接點菜。接過菜單,大家各自點過湯、冷盤、主菜以後,侍者又遞上酒單:「諸位喝點什麼?」法國人吃飯什麼菜配什麼酒大有學問。據貝爾納介紹,酒並非越貴越好,而要講究平衡和協調。比如吃海鮮、魚類、牡蠣可以配白葡萄酒;吃雞鴨、羔羊肉或肉類冷盤,可以配輕度紅葡萄酒或玫瑰紅葡萄酒;而吃紅肉、野味,則要配紅葡萄酒。而各類葡萄酒根據產地不同又有許多品牌,同一品牌根據生產年份在味道和價格上又有明顯區別。我們是老外,一切由貝爾納夫婦作主。只見他們夫婦倆經過一番認真分析,推斷波爾多產的「聖埃米林」紅酒最能適合根據四個人所點的菜的主要特徵。不一會堂倌捧著一瓶細長的酒瓶子回來了,畢恭畢敬地遞過酒瓶讓貝爾納驗明正身。這時,吃法國大餐最重要的一環——品酒儀式就正式開始了。品酒分「望」、「聞」、「嘗」三個主要步驟,所謂「望」,就是請品酒者查看標籤,首先確認酒的牌子、產地、年份就是客人所要求的那一種。經客人點頭之後,堂倌從腰間拿出開塞鑽子,「嘭」的一聲拔出酒瓶上的木塞。然後侍者側身左手背後,右手握住酒瓶,對準客人酒杯,手腕緩緩向內擰,小心翼翼地往酒杯里倒少許。只見貝爾納端起酒杯,輕輕搖動,目不轉睛地察「顏」觀色。高品質的酒,應該是晶瑩勻稱,透徹無瑕。過了「望」關之後,貝爾納把酒杯抬起,微微傾斜,湊到鼻尖前輕輕地抽幾口氣。一般人聞酒只能體會酒的特殊芳香,注意有沒有霉變的酒桶瓶塞味道。經過專業訓練的品酒專家據說還能嗅出酒的成分、性情和生氣。在聞的基礎上,就可以嘗了,這是品酒儀式最關鍵的一步。按貝爾納的說法,品嘗酒的時候切不可一飲而盡,而是把酒含在嘴裏,細細品味酒的結構體魄、酒精含量以及醇厚口感,然後再緩緩咽下,體會酒的芳香在口中存留的時間。只見貝爾納不急於下結論,做沉思狀若干秒,然後轉身抬頭對忐忑不安一直候在一旁的堂倌說:「C』esttresbon(「很好」)。」於是,皆大歡喜。堂倌抽身先為女士斟酒,再回過頭來為男士斟酒。至此眾人舉杯互致「BonAppetit」(「胃口好」),終於開始進餐。一杯酒下肚,餐桌上的話題也不免集中在酒上。對法國人來說,有酒佐餐,放慢了進餐的節奏,增加了餐桌上的情趣。從醫學的角度講,適當地飲用葡萄酒可以促進腸胃消化吸收,消解脂肪,暢通血液循環,減少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中國古書中也有葡萄酒可以暖腰身、駐顏色、補血和耐寒的記載。怪不得法國街頭一眼望去儘是身材姣好的窈窕淑女。我們這邊談興正濃,只聽鄰桌的美國人手裏搖著空杯子對堂倌喊道:「再來一瓶可樂!」貝爾納對我們擠了擠眼睛,低聲評論說:「法國大餐配可樂,也算一種品位。」我雖然對飲料的品位問題還有點似懂非懂,但是對美國人大都過胖的原因也找到了答案。(翟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吃到天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吃到天涯
上一章下一章

看法國人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