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海底

第352章 海底

崇禎皇帝派出的使者被俄國人殺死,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下令將使團人頭送回到基輔東部,送到了明軍大營。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既然毛子已經破了先例,朱由檢也不再遵循,然而莫斯科派來送人頭的是一群瑞典人,算是中立勢力,崇禎皇帝即便再怎麼暴怒,也不好對他們下手,明國在歐洲的遠洋貿易還在進行,這時候和瑞典人交惡,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明智之選。

跋涉萬里,深入敵國,殺人無數,無論從哪個角度上說,都不是什麼正義之舉,驅動大明帝國一路向西的不僅僅所謂道德觀,更不止是皇帝的野望,更重要的是靠明國中下層百姓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對財富與土地的渴望,雖然西伯利亞大部分土地都不適宜耕種,十幾萬追隨而來的流民自耕農一路不斷抱怨,不過現在,在歷經千辛萬苦抵達東歐平原后,值不值得的討論便再也聽不見了。

就在流民與自耕農們開始討論如何分地時,明軍進攻的勢頭終於停止,隨着雨季來臨,漫長的補給線壓力倍增,暴雨與泥濘讓進攻變得難以維繫。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朱由檢才決心和莫斯科的羅曼洛夫皇帝好好談一談,羅曼洛夫是著名的彼得一世的父親,雖然沒有他兒子彼得一世那般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不過羅曼諾夫家族的基因是一脈相承的,他今年四十五歲,精力充沛,孔武有力,軍事經驗豐富,曾經領導俄隊與哥薩克人血戰並取得勝利。

面對明軍不斷向西擴張,羅曼洛夫早做好了應對準備,除了向西邊一眾親戚們求援,購買西歐最新式的武器裝備,他還下令對烏拉爾山以西約兩百公里的平原地區進行堅壁清野,明軍再怎麼驍勇善戰,他們也要吃飯,糧食物資補給從新疆或是河套地區向西,至少跋涉三千公里才能抵達戰爭前線,指望人力畜力運輸這麼遠的路程,基本上是不現實的。

所以只要切斷明軍在烏拉爾山至天山之間的補給線,明軍便只有在西伯利亞冰原中忍飢挨餓了。

不過俄國人沒想到的是,已經控制了東南半島的明軍還有其他運輸路線,明軍乘坐戰艦由海南臨高縣出發,穿越印度洋,通過海運將糧食物資都運往波斯灣。

波斯灣,位於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之間,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東南至霍爾木茲海峽,平均水深約40米,最大深度104米,完全符合明軍艦隊航行,艦隊將在科威特登陸,穿越伊朗高原,進入東歐平原,完成對明軍補給。

不過要俄羅斯人投降顯然是不可能的,沒有屍山血海,人頭滾滾,戰鬥民族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這次明國一起被殺死的還有哥薩克人帶去的商人隊伍,約莫幾十人組成的商隊,裝載着絲綢茶葉,原本是想恢復大明與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朱由檢對和平充滿信心,所謂和平,指的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窮則擱置爭議,達則自古以來。這條真理在西伯利亞也是適用的,明軍雖強,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而且冬季即將來臨,拿破崙和小鬍子的故事,朱由檢當然不會陌生,他不會讓自己重蹈這二位的悲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崇禎有把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崇禎有把槍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2章 海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