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第 107 章

107.第 107 章

這是防盜章,若是給各位帶來不便,多多包涵!

小孩子好奇心旺盛地很,李娜對這個年代無疑抱有一份好奇求知的態度,她跟着小哥跑到糧店門口去看熱鬧。李元盛就推著車子到大兒子那裏去插隊,蘇景芳看到長長的隊伍,微微皺了下眉毛,覺得今天肯定得回家不早了。

糧店都是用那種鋁簸箕稱糧,買糧的早早把布袋撐在一邊的大漏鬥上,那邊售貨員把糧食稱好后,就把糧倒進大漏斗里,糧就會順着漏斗「噗」一聲掉進布袋裏。如果稱白面,就會冒起一陣白煙兒,賣面的那位售貨員臉上總是沾上面的粉塵,跟白眉大俠似的。等那邊盛糧的槽子見了底,就會有人倒進一大袋子裝滿繼續賣。售貨員動作非常麻利,鏟糧、稱糧、倒糧一氣呵成。

麵粉一毛八一斤,米是一毛五一斤,這個價格讓李娜聽着咋舌,再過幾十年,物價要漲十幾倍,那時的人肯定會格外懷念現在的物價,那叫一個便宜。可惜現在有錢花不出去,沒票啥都買不著。

蘇景芳讓龍鳳胎圍觀了一下賣糧的過程,就帶着孩子們去了供銷社。

蘇景芳進去就看見大姑子李元秀站在櫃枱后,笑着跟她打招呼,「元秀,忙着呢?」三個孩子跟着脆生生地叫了大姑。

李元秀站在買布的櫃枱前,看着不是太忙,抽空就跟二嫂說話:「二嫂,你們都來了,一會兒家去吧,上回你叫建軍給送來條大魚,可把永慶和永華高興壞了,倆人直說要去姥爺家逮魚,我出來時還在家裏說這事呢,要是看見你們來,肯定得跟你們回去。」

「去就去唄,又不遠,中午讓他們去家裏吃飯,下午讓建軍帶他們去撈魚。」

「他倆都快成大小夥子了,飯量那麼大,可不能讓他們去你家吃,我讓他倆在家裏吃完飯過去。」

大姑有倆兒子,趙永慶十五,趙永華十二,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可不是吃的多。這年頭,家家糧食都定量,也就夠一家人緊巴巴節省著吃,要是招待幾個親戚,回頭肯定得勒緊肚子少吃點。

看李元秀家的孩子比李建軍還大,那是因為趙青林複員早,他當年是瞞着家裏偷偷去當兵,他家就這一個兒子,怕斷了后,就苦求趙青林早早轉業,回來后就跟李元秀結婚生子。李元盛卻在部隊多呆了幾年,結婚早孩子卻要的晚,因為他不經常回家。

李元秀還說:「孩子她奶奶還惦記謝謝你們呢,說你有啥好東西都忘不了家裏,讓我見到你一定請到家裏吃頓飯。」李建業來鎮上上學時一早送到大姑家一塊狍子肉,說是二叔獵到的,李元秀當然得領二哥二嫂的情。

「嬸子客氣啥,家裏不是正好有,就是讓孩子們吃點肉解饞,當不得什麼。」「你二哥今天來糧店買糧,我們一家都跟着來了,買完東西就回去。」蘇景芳對這個大姑子很有好感,就來往的不錯,看她也不輕易答應去人家家裏吃飯,知道誰家都不容易,幹嘛還給人家添麻煩。

大姑子在供銷社上班,知道供銷社有點緊俏物品或殘次品,覺得親戚里誰家需要,總會送個信去問問,不管怎樣,這是一份心意。再說大姑子沒有閨女,就稀罕她家娜娜,每年都會勻出塊布來給娜娜做身新衣服,蘇景芳都記着呢。不像那個不著調的小姑子,只進不出,就想着撈好處,誰看着不煩。

李元秀了解二嫂的性子,知道她不會輕易去麻煩別人,肯定不會去她家吃飯,就不再客氣。

蘇景芳給婆婆打了早就交代過的煤油。農村還沒通電,蠟燭用不起,家家戶戶用煤油燈。可買煤油得用煤油票,農民手裏沒有,只好拿自家東西在工人手中換點油票,就像工人拿錢買農民的山貨一樣。李娜家裏的煤油票都給李奶奶留着,有的人家實在用不起煤油,就用自家的菜油點燈,那個冒煙大,離得近了能把鼻孔熏黑。

這時候買東西,都得自帶家什。買油、醬油啥的都得自帶瓶子,買糧自帶布袋,售貨員不會給準備這些東西。蘇景芳又買了洗衣服用的洗滌劑、衛生紙等用品。三個孩子乖乖在旁邊圍觀媽媽買東西。

買完東西,蘇景芳跟大姑子說:「元秀,要不讓永慶和永華跟我們一起回去?」

李元秀沒同意,「讓他倆吃了飯再去。」她也是個知情達理的,不好意思麻煩二嫂。

就在這時,李娜無聊四處張望,發現門口進來一個秀麗端莊的女人。她身後跟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長相俊秀非凡,身穿一套少年版的列寧裝,腰間用皮帶束住,看上去帥氣得不得了。

李娜一瞧見這個少年,就有種莫名想要親近的感覺。

難道他就是靈魂伴侶,李娜懷疑地想着。出門遇到個不認識的男孩,還有特殊的感覺,不怪李娜多想。

心中的異常感覺勾起李娜的好奇心,她的視線開始緊緊盯着這個少年,覺得少年若是她未來的另一半,年齡倒是合適。幸虧他還沒長大,不然就要面對「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尷尬了。長得眉清目秀,打眼一看就是個翩翩美少年,顏值打高分。不過自己長得也不錯,若是以後不往長歪長殘的方向發展,很有機會長成美女,兩人的相貌算是般配。至於其他的,空間靈魂都綁定了,根本就不需要擔心。

少年可能是感覺到緊迫盯人的視線,就轉過頭看向李娜這邊,卻不想就在兩人視線對上的那一刻,兩個孩子都「噗通」一聲倒在了地上。

這下可把兩個孩子的媽媽嚇壞了。

「明遠,明遠,你怎麼了?」田淑華看兒子顧明遠無緣無故暈倒,一時嚇得面無血色。

「娜娜,醒醒,醒醒?」蘇景芳發現女兒暈倒,還以為這是上次磕到頭的後遺症。

店裏正在買東西的人一看出事,馬上圍了起來。

「哎喲,倆孩子怎麼一起暈倒了,趕緊送衛生院去吧?」

這句話提醒了兩個驚慌失措的媽媽,兩人抬頭對視一眼,抱起孩子就往外走。李元秀見侄女暈了,着急得不行,她拜託同事幫她看着櫃枱,眼尖地把二嫂買的東西放到自己那裏,就去跟主任請假。沒一會兒,就見她風風火火地飛奔向衛生院。

田淑華是衛生院的護士,她對這裏無比熟悉,就在她抱着孩子匆匆忙忙走着的同時,還不忘提醒有相同遭遇的蘇景芳,「大妹子,跟着我走!」

蘇景芳還真沒來過幾次衛生院,聽到這話,着急的她根本沒來得及多想,下意識就跟着前面抱孩子的女人走。

正好田淑華的丈夫顧予君大夫今天值班,他正在辦公室看報紙,見妻子急匆匆抱着兒子過來,就猜到出了事,連忙起來接過兒子,問:「淑華,孩子怎麼了?」

田淑華也納悶,「剛才我帶他去供銷社買東西,沒想到一進門就暈倒了,對了,還有個孩子也暈了,你說是不是倆孩子貧血才暈的啊?」

顧予君把兒子接過來,放到一旁的病床上,然後對跟着進來的蘇景芳說:「把孩子給我吧!」

蘇景芳一看這男人穿着白大褂,帶着聽診器,就看出他是這裏的大夫,馬上把女兒遞給對方。

而李娜看大夥兒都把魚拿回去吃,還以為可以私自打獵、捕魚,於是就弄來三頭野豬,這不,又給爸爸添了件痛並快樂的愁事。

問題就是李娜弄來的野豬太多,整整有三頭,這要是弄回去殺掉,肯定不能都分給鄉親們,不然上邊查到后給村幹部安個「瞞產私分」的帽子就不好了。

「讓我想想來着。」顧予君動起了腦筋,「正好鎮政府有我個同學混得不錯,我們關係很好,回頭我給他說明情況,讓他幫咱們想想辦法,不要走漏了風聲。」

後來,這些肉就假借集體的名義在鎮上悄悄消化了,即使上面來人調查也查不出什麼問題。以後李娜多次拿出物資,也是找鎮上的關係以這種方式處理的。

李元盛和顧予君商量怎麼處置這些獵物,最後決定無償給鎮政府一頭,機械廠里分一頭,村裏分一頭,小的獵物等處理好該走人情走人情,剩下就兩家分掉。

李娜眨巴着眼看兩個爸爸商量事情,後知後覺發現自己好像弄的野豬太多給他們找麻煩了。唉!這年頭想做點好事都不容易。

顧予君說,「我家沒人會宰殺獵物,不如弄到你家去處理。」他眼界高,即使物資貧乏,也沒跟餓狼似的盯着這些肉,況且知道兒子已經拜師學武,以後肯定少不了肉吃。

「也行,你在這裏看着,我先回去找人駕車來把這些拉走。」李元盛喊上兒子、女兒就往回走。

李元盛騎大金鹿來的,他準備前邊讓龍鳳胎坐,後邊老大坐,這樣一下子就能都帶回家。誰知娜娜的師傅突然給了這麼大驚喜,一會兒還得返回來,他準備先把孩子都送回家,再找人回來拉獵物。

李元盛回到家放下孩子,給媳婦說了聲,顧不得吃早飯就去了榆樹村找老爹。

「爹,告訴你個好消息,娜娜的師傅給了兩頭大野豬,都放在西邊的林子邊上,快套車讓我哥找幾個壯勞力跟我去拉回來。」李元盛把老爹叫到一邊,跟他報告了這個情況,他的興奮勁顯然還沒過去,喜色滿臉不說語氣還特激動。

「還有這好事,娜娜的師傅真是個大好人!成,我這就讓你哥去找人,我去隊里把馬車駛出來。」李支書想:村裏人可有口福了,想不到娜娜師傅這麼大方,能給兩頭大野豬,這麼好又有能耐的師傅真是不多見,回頭應該好好謝謝師傅,可惜老百姓窮,沒什麼能拿出手。

回頭李支書讓老伴把家裏的干菇、木耳這些山貨收拾出一包,非得讓娜娜給師傅帶去,搞得李娜哭笑不得,直說師傅住在山林里不缺這個。要想報答師傅,她和顧明遠跟着師傅好好學藝就成了,不用特意給師傅送東西。

「爹,我跟你一起去。」李元盛想利落整完這事,好問問女兒這個星期學了啥,他那滿肚子的好奇心還等著女兒排解呢。

馬匹一直被精心養在生產隊里,幸好春季不缺草吃,餓不著馬,就是馬想吃點好料困難。馬車是村裏公用的,隊里或誰家攤上點急事就能用。

榆樹村的幾個壯勞力跟李元盛駕馬車去南山山腳下,走鄉間小路不算太遠,很快他們就到了地點,見到地上成堆的獵物,他們就別提多高興了,都咧嘴直笑。

顧予君怕家裏擔心,讓明遠先回去跟家裏說一聲。

看李元盛帶人來了,顧予君還想幫幾人抬野豬來着,李元盛開玩笑說:「兄弟,就你這體格,還是在這裏牽馬,其他交給我們就成了。」

顧老弟臉色偏白,一看就不是下力氣的人,讓他抬野豬,怕他抬不動,還是讓他牽馬。

「對了,既然今天殺豬,不如你家去把顧嬸子和嫂子,還有明遠都領我家去,咱們今天吃殺豬菜,熱鬧得很,你吃過沒?等會兒我讓建軍去你家給你帶路,說起來你還去過我家。」

「那過會兒我回去等建軍過來接我們,一起去你家吃殺豬宴。」顧予君一口就答應了,說起來他還沒去過李家,這次去認認門也好。

幾人把野豬四蹄兩兩綁住,再用粗長的木棍合力把野豬抬到馬車上。他們擔心野豬太重會累到牲口,就把獵物分兩次弄走,每次都只帶一頭野豬。

榆樹村的村民拉走兩頭野豬和幾隻野雞野兔后,顧予君又去鎮政府找了同學付敏智,跟他說明實際情況,讓他幫着解決野豬後續問題。

付敏智聽說老同學的兒子在山上拜了師學武,當師傅的竟然給送了幾頭野豬,對此表示既驚訝又羨慕。他找了幾個可靠的人把剩下的一頭野豬和幾隻野雞野兔弄回來,殺了后,知情人分了部分,大部分肉還是弄到供銷社出售,賣肉的百十塊錢付敏智還拿回來都給了顧予君。

其實這麼做也算是欺上瞞下了,不過知情人都得到實惠,沒人特意挑事就出不了問題,上面誰還天天盯着下面。即使有人知道他們弄到豬肉,也早想好了對策。

得虧那些知情人都算是實誠人,沒人特意上去舉報,不然被調查肯定不能避免。

榆樹村的幾人把野豬等獵物直接卸在村裏的大食堂,李支書已經安排人在院子裏支起大鍋開始燒水。

今天要殺豬的消息傳出去后,大夥面帶菜色的臉上總算再次揚起燦爛的笑容,李支書對能讓全村人吃到肉的娜娜師傅懷有深深的感激。他這會兒心裏老得意了,看他孫女運氣就是好,拜了個有能耐的師傅。

沒過多久,李建軍就把顧家人接來榆樹村,李元盛找了間屋子單獨安排他們吃飯。眾人對這樣的安排沒有任何意見,因為大夥都聽說顧家的男孩也是娜娜師傅的徒弟,跟娜娜是師兄妹關係,人家師傅打來的獵物,當然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只是,李支書在見到顧奶奶一剎那,他那略顯滄桑的臉上出現了短暫的失神,覺得顧奶奶像他見過的一個舊人。李支書年輕時在糧店當過掌柜,他僅在去主家報賬時偶爾見過主家的兒媳婦幾次,但主家兒媳婦並不認識他這樣的小人物,他怕冒冒失失上去打聽情況不太好,覺得還是有時間先跟老二打聽一下情況。

不過,李支書畢竟年長了,也是有見識的人,很快整理好臉上的表情熱情地招待了顧家人,囑咐他們不要客氣,一定要吃好喝好。

李支書轉身出門后,邊走邊納悶:顧家奶奶看起來真像當年他所在糧店主家的的兒媳婦,姓顧,他應該沒記錯。李支書回想往事,再次肯定自己的記憶沒有出錯。顧家奶奶看起來比他還年輕許多,她的相貌幾乎除了微微見老以外,看上去變化並不大,所以讓他一眼就認了出來。

按說顧家奶奶應該在市裏生活,怎麼跑到這偏僻的鄉鎮來了?李支書百思不得其解。他想起當年的心地還算不錯的老主家,想知道他怎麼樣了,不知現在還是否健在。他打算回頭問問兒子,如果元盛跟她家關係好,能打聽到一些消息也是好的。

抽了個空,李支書把李元盛叫到院子外面不起眼的地方,詳細問起顧家的情況。

「元盛,你知道顧家搬來鎮上多少年了嗎?」

李元盛納悶老父親為啥問這樣的問題,「不知道,好像很多年了,顧家兄弟還是在鎮上讀得書,比我高一級,不過他上過醫學院,還是個大學生。」他好奇地反問:「爹,你問這幹啥?」

李支書聽了兒子的回答,覺得顧家呆在鎮上這麼多年,也許根本不知道老主家的消息,就心不在焉地說:「我就隨便問問。」

李元盛看着父親莫名其妙問了句話就走了,因為他忙着去廠里就沒繼續追問原因,過後他就把這事忘到了腦後。

李建軍帶領着弟弟妹妹們走過田邊,看見自家爺爺和大伯他們,直接過去跟他們講了精彩的撈魚過程,分了兩條大魚給大伯和爺爺。當然,魚讓不幹活的李建國和李建興提着回家。

在那些難掩的羨慕眼光中,幾人興緻昂揚地回家了。

路上不免遇到熟人,都問孩子們在哪兒撈的魚。很快,得到消息的人就跑到河邊去撈魚了。

路上,李娜聽大哥盤算要給大姑家等人送魚時,她才知道自家還有很多親親戚,這點魚根本不夠分的。她想了想,這次撈魚大張旗鼓回來,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幾天撈魚的人肯定很多,她是不是趁亂讓人多撈點魚,順便都改善一下生活。大家都吃上魚,自家就不顯眼了。

等回到家,蘇景芳見孩子們撈了大魚,先是表揚一番,果然開始分魚,這條刺少給孩子留着,那條魚味美給爸媽送去,這條給大姑子,那條給小姑子,這麼一分,幾乎剩不下什麼。當然,比起沒魚的人家,魚不算是少了,得知足才行。

蘇景芳習慣性地要分給小姑子一條,很快就想起孩子出事後小姑子沒留話就走人。她想了想,這次還是把魚留下,不給她送了。這魚自己留下能還孩子解饞,送別人能落個好,給小姑子能有啥。

蘇景芳沒事的時候就琢磨過:這個小姑子還真有意思,自家孩子惹了事,就算不拿點東西來道歉,起碼過來說兩句好話道個歉吧,作為哥哥嫂子,還能咋為難她?可李元美就是這麼個四六不懂的玩意。她老婆婆更不用提,沒讓老李家賠她孫子流的那幾滴鼻血就算不錯了。

蘇景芳決定這次不送魚,就是想讓小姑子長長記性,對自家孩子不好啥好處都得不到。怎麼也得讓小姑子意識到他們家孩子不好欺負,回頭好好跟牛紅軍說說,下次想惹事也得考慮一下。

因為天色還早,蘇景芳就派孩子去給李元秀送魚。大姑子家有點遠,就派李建軍去,今天還能讓他大姑一家吃上鮮魚。孩子姥姥那裏,等下班再說,這時候去了家裏根本沒人。

李建軍跟媽媽要了姥爺的自行車鑰匙,就趕去二裏外的住鎮上的大姑家了。至於自行車,是姥爺家買的。姥爺家有輛大金鹿自行車,這是全家出遠門用的交通工具。只是家人上班近,平時用不到,去鎮上時才騎騎,要是去市裏,就得坐公共汽車了。

蘇景芳還派給龍鳳胎一個任務,讓他倆拿着購菜證、蔥票和五分錢去代銷店買點姜回來。李娜接過蔥票和購菜證好奇地看起來,購菜證就是個巴掌大的小本本,裏面是一張張表格,上面有時間、名稱、數量、售貨人等;蔥票是一張小小的紙片,上面標著使用日期和斤數,蓋着印章。

李建軍是小小錢謎,把媽媽遞過來的五分錢接了去。

「別把錢掉了!」

「知道,我才沒那麼笨呢。」

兩個小小的人兒下樓買菜,他們往大門外的代銷店走去。

這個代銷店是為了方便周圍的居民購買日用品所設,這裏是給供銷社代銷商品、代購農副產品。代銷店都是供銷社鋪貨,定期結算,補貨等。

雖然倆人人小腿短,可代銷店就在工人新村外面新蓋的三間房那,所以很快就到了地方。這個代銷店是廠里蓋得房子,工作人員是家庭困難的廠職工家屬,大家都很熟悉,不會出現什麼欺生的事,大人讓孩子買菜都放心得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六零的幸福日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穿越六零的幸福日常
上一章下一章

107.第 107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