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猜忌

第八百九十二章 猜忌

南京城外。

朱由崧一身孝衣,親自出城恭迎崇禎皇帝的靈柩,如今崇禎皇帝、太子、定王和永王皆以死於非命,他的皇位可謂穩如泰山,再也沒有哪個皇親能與之相爭。

李宏宇是第一次見到朱由崧,不過他與朱由崧的老爹朱常洵是舊相識,朱常洵當年爭位失敗裏面有着不少李宏宇的功勞。

不管怎麼說,如今朱由崧已經登基為帝,正是需要依仗李宏宇這種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的重臣,自然早就把昔日朱常洵與李宏宇的恩怨拋之腦後。

按照定製,崇禎皇帝的靈柩被抬進皇宮進行祭奠,等祭奠儀式完后葬於城外的皇陵,使得崇禎皇帝得以安息。

李宏宇的到來使得南京城的官員和百姓的精神隨之一振,一掃先前北京城被大順軍攻破的陰霾,無論官場還是民間皆把李宏宇視為大明的中流砥柱。

而且,隨着李宏宇的抵達南京官場的黨爭也暫時告一段落,無論是東林黨的人還是所謂閹黨的人都不敢在李宏宇的眼皮子底下招惹出什麼是非。

朱由崧對此也感覺輕鬆了許多,原先南京官場那些飛揚跋扈的文武官員忽然轉了性,對他變得是畢恭畢敬,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說起來,朱由崧的這個皇帝當的也是憋屈,福王府的封地在洛陽,由於洛陽當年被李自成率軍攻破,朱由崧於是成為了流亡的皇族寄居在了江北,直到去年才得以承襲福王的爵位。

換句話來說,朱由崧在南京的朝廷裏面無根無基,所依仗的不過是馬士英和江北的官員,處於一種絕對的弱勢地位。

可以想像的是,無論是朱由崧主動還是被動登基為帝,他都與馬士英以及江北的官員達成了協議,這種協議使得他無形中在馬士英等人面前矮了一頭,談何駕馭百官?

然而,李宏宇來后南京的形勢立刻煥然一新,文武官員莫不忌憚李宏宇的權威,自然不敢對朱由崧不敬了。

再者說了,海關司的根基就在江南,李宏宇這些年不是在海外就是江南,有着非常高的威信,官員們都願意跟隨他。

有了李宏宇統帥后,南京各部院衙門的運轉也很快步入了正軌,畢竟李宏宇當年在天啟皇帝病重的時候就執掌過大明的軍政大權,對處理朝政是輕車熟路。

尤為重要的是,有了李宏宇坐鎮后南方明軍統轄的各州府軍民莫不臣服南京朝廷,這使得南明的政權終於得以穩定。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南明政權的官員同仇敵愾,團結一致,但私下裏暗流兇猛,既有原先擁立新帝時的門戶之爭,也有李宏宇從北京城帶來的官員與南京官員的權力之斗。

這些事情雖然因為李宏宇而暫時沒有鬧到明面上來,但私下裏各派官員可是明爭暗鬥,都想獲得最大的好處。

李宏宇對此是心知肚明,這種利益之爭根本就沒有辦法調和,而且現在以他的地位實在是不宜干涉其中,再怎麼說朱由崧是大明的天子,他要是涉入此事的話難免給外界留下擅權的印象,使得朱由崧對其忌憚。

此時此刻,李宏宇所想的就是把那些從北方逃難來的百姓安置到海關司的勢力範圍內,這樣的話才能確保那些人的安全,至於南京城的爭鬥他確實沒有興趣。

可是,即便是李宏宇表現得對權勢十分淡然,但他的存在無疑成為了南京城那些官員們撈取好處的絆腳石。

因此朱由崧的耳邊多出了很多不利於李宏宇的言論,例如「天下軍民只知李太師而不知弘光皇帝」,「李太師是大明的太上皇,天子不過是傀儡」,「李太師功勛卓越,朱家王朝氣數已盡,該有李太師一承大統」等等。

俗話說的好,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剛開始時弘光皇帝對這種傳言一笑了之,不屑一顧,他深知李宏宇的為人,認為李宏宇這個「五朝元老」對皇權忠心耿耿。

不知不覺間李宏宇已經侍奉了大明五位天子,當然了,弘光皇帝的皇位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但他畢竟在南京登基為帝,所以也算是大明的一位天子。

可當在朱由崧的耳邊說李宏宇功高震主和尾大不掉的人多了,朱由崧不由得開始懷疑起李宏宇的忠心。

現在的情形與以前不同,大明現在全線龜縮在黃河以南,可以說已經失去了半壁江山,而且不僅有大順和滿清兩個敵人,四川的張獻忠更是虎視眈眈,至於其他小股農民軍勢力更是數不勝數。

如果換做民間常用的一句話,丟失了北京城的大明王朝氣數已盡,這個時候如果有人擁戴李宏宇的話,難不保大權在握的李宏宇會像宋太祖一樣黃袍加身,搖身一變坐擁天下。

隨着那些心懷叵測的官員在朱由崧耳旁煽風點火,考慮到李宏宇的巨大影響力,朱由崧不僅有些寢食難安。

如果說朝中的各派勢力只是權勢之爭不會影響到朱由崧的統治的話,那麼李宏宇已經威脅到了朱由崧的皇權,使得朱由崧心中感到越來越惶恐。

當李宏宇在南京城裏處理手頭紛繁忙碌的公務時,清軍與大順軍在西北進行了連番的激戰,多爾袞是打定主意要趁著南明政權未穩之際擊敗大順軍,以消除北方的威脅,一統大明北方疆土。

在多爾袞的命令下,清軍先後攻下了大順軍佔據的保定和定州,然後馬不停蹄向山西進攻。

令大順軍感到鬱悶的是,與他們東伐時的情形一樣,軍事重鎮大同的守將姜沒有絲毫抵抗的意志,清軍來后就打開城門投降。

雖然李自成留在太遠的原明軍將領陳永福率軍抵抗,但不行兵敗被俘,丟失了太原和大同兩個軍事重鎮的山西徹底落進了清軍的手裏。

與此同時,北直隸和山東黃河以北地區也逐步被清軍佔領,面對着來勢洶洶的清軍當地的軍隊戰意全無,紛紛選擇投降。

李自成的根基在西北,故而其將大順軍的主力收縮於陝西,利用潼關之險拒敵。

崇禎十七年年底時,清軍已經順利平定了北直隸以及及附近地區,事態進展之順利完全出乎了多爾袞的意料,當清軍出現時沿途的城池大多不戰而降。

由此一來,多爾袞就把目標指向了大順軍盤踞的西北,只要攻下了西北那麼大明北方地區就成為了滿清的囊中之物。

值得一提的是,大順軍在撤退途中發生了一件怪事,李自成身邊的謀士李岩和宋獻策在大順軍定州戰敗后忽然率領兩萬手下趕往了河南,以平定河南的局勢。

對於李岩和宋獻策的忽然出走,李自成只是加封兩人為將軍,並沒有做過多的說明。

外界不會知道,李岩和宋獻策之所以出走是因為李自成對李岩動了殺心,而宋獻策與李岩交好,得知此事後對李自成心灰意冷,跟着李岩一塊跑去了河南。

原來,大順在定州戰敗后,有傳言說被大順軍佔據的河南已經向湖廣的明軍投降,李自成對此大驚失色,召集部下商議對策。

議事時李岩主動請纓,願意親率兩萬兵力趕到中州進行威懾,這樣附近的州府一定不敢輕舉妄動,就是有反叛者也能及早處置。

牛金星和宋獻策等人都覺得李岩的提議恰到好處,是個穩妥的法子,故而對此表示支持,可李自成卻沒有答應只是讓再議此事,表現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原來,自從在山海關被清軍和關遼明軍擊敗后,李自成的心理就發生了變化,擔心李岩此次領兵前去河南另有所圖。

身為李自成的心腹,牛金星自然看出了李自成的心事,所謂同行是冤家,牛金星心中暗自嫉妒李岩的才華,故而抓住機會向李自成進言,表示李岩有二心要及早除之,以儆效尤,以絕後患。

李自成權衡了一番后就答應了此事,他可不想看見李岩投降明軍,那樣的話對大順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於是,牛金星第二天以李自成的名義派人到李岩的軍營召他前來飲酒,商議南下河南的事情,暗中安排伏兵在營中隱蔽處,準備等李岩一來就把他和手下將領悉數擒殺。

誰成想,李岩雖然答應了此事但不知為何忽然之間率領着手下的兩萬大順軍士兵緊急向河南方向行軍,並且給李自成送去了一封信,表示事態緊急故而他和宋獻策先行一步到河南安排佈置。

李岩的突然出走使得李自成大吃了一驚,立刻意識到事情已經敗露,想要派軍前去追擊但琢磨了一番後放棄了這個念頭,現在要是打起來的話勢必影響大順軍的士氣,進而給了尾隨的清軍機會。

既然事已至此,那麼李自成唯有讓李岩就這麼離開,以後李岩念及舊日的恩情肯定不會跟大順為敵。

李自成不會想到,李岩之所以忽然之間就跑了與李宏宇有關,李宏宇自然知道李自成要殺李岩,畢竟李岩在後世也相當有名,所以就提前讓人拿着紅娘子寫的書信潛伏在李岩的周圍,等牛金星派人請其赴宴的時候拿着紅娘子的信進行阻止。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李岩選擇相信李宏宇派去送信的人,正如紅娘子所說的那樣,為了大順軍民的未來率領手下的將士趕去了河南,靜觀大順與清軍戰局的變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權馭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權馭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百九十二章 猜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