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格分裂及其後果(5)

第六章 人格分裂及其後果(5)

當一個人給別人下定論時,扭曲現象就出現了。例如,如果我說,「我餓了,」有人卻反過來對我說,「怎麼可能呢,你剛吃了沒多久。」他們扭曲了我的感受,我就好像站在一面哈哈鏡前。

即使我們的父母真正了解我們的內心世界,其他因素也會影響我們,使我們與自我分裂。我們會發現自己不由自主地失控。家庭或者文化環境,對我們的表現和行為也起著限制作用。「你都老大不小了。」「不要做得太過分。」「堅強點。」

所有的分裂只是個程度問題。下面是一些孩子被反向的定義限制了人生體驗和阻礙自我認識的例子:

大家通常認為女孩應該是「溫柔賢惠」的,而男孩則被認為應該「有點淘氣」。如果一個女孩不跑不跳、不亂攀爬,#大家就會說她像個女孩子。一個男孩如果又跑又跳、爬上爬下,人們就會說他像個小子。

在童年,我們依靠別人的評價來了解內在的體驗。當別人確切表達的時候,我們學會了描述和接受它們。例如,有人很同情地對你說:「你好像受傷了,讓我瞧瞧。」實際他是在對我們的體驗下結論。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清醒地了解內心感受,否則就不知道如何理解自己的感受。我們甚至會把虐待當做正常的事。

我有這樣一個客戶,他並未喪失自我,但很憂鬱。當他搞清楚經常辱罵和毆打自己的父母其實是在控制他時,才明白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情緒。以前他並未感到自己遭受了侮辱和虐待,在自我感覺上從未發現異常,即使是傷感。

這是個極端的例子。他的童年十分孤獨,以至於他不知道如何分辨對錯。他一直處於「當局者迷」的狀態,沒有機會認識到什麼是錯的,就這麼過了30年。他說,「我剛開始明白我是怎麼成長起來的。」

「你是如何長大的呢?」我問。「父母不讓我呆在家裏,我就住在工棚,還要去幹活。那時我只是個孩子,我怎麼可能有別的想法呢?我以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

「我知道我需要許多調整,但我的內心已經被觸動。我無法形容這種感覺。我知道我能夠去愛,並且也有人愛我,因此我知道我會最終把握住真正的自己。」

主動式人格分裂使孩子被迫與自我感覺決裂

除了被動走向人格分裂之路,你還可能自己主動分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要用愛控制我(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要用愛控制我(Ⅰ)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人格分裂及其後果(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