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林氏猜想

三 林氏猜想

林倬漢從**前步入人民大會堂,還不到八點,但已經有不少人先到了。看到大家都整整齊齊地穿着西裝,才發現自己居然忘了著正裝,好在林倬漢一米八三的身材不算很特殊,在院領導幫助下,找了一位中央警備隊保衛人員的西裝換了一下,雖不名貴,倒也整潔。換好服裝,時間已是八點四十,大部分來賓都到了,林倬漢就在台邊坐了。石頭在一旁張羅投影和擴音設備,只等主持人到來。

從台邊向下望,報告廳四五百個位子基本已坐滿。其中大部分是參加下午大會的科技界代表,包括幾位國內知名高等學府的校長,林倬漢母校中國科技大學的現任校長也赫然在座。

2022年,林倬漢十三歲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就被當時的校長周承恩看好。周承恩受過清華和哈佛的雙重教育。2012年不到四十歲就任清華科技副校長,提出了世界將由計算機時代進入機械人時代的觀點,認為計算機和互聯網擴大了人腦的容量和視野,機械人將擴大人類的探索和生存空間,國際競爭將會產生新的格局。這一觀點受到國家主席的肯定並作為重大戰略進行部署,開展了「全國理工大學機械人競賽」,後來發展為「全球理工大學機械人競賽」,使中國機械人產業突飛猛進。這一大科技與產業齊頭並進的戰略,使中國在2016年率先走出長達七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成為世界新科技和新經濟起跑在線的領跑者之一。在機械人領域攻關多年的日本眼睜睜地看着中國後來居上,並轉化為巨大的產業,不得不在舉國體制下嘆服。在野黨甚至提出要進行中國特色的**制度探索。這種聲音在國際政壇也時有耳聞,雖是非主流,但着實令中國人揚眉吐氣。周承恩2017年調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后,更加註重對科技拔尖人才的培養,特別對青少年的苗子,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有人說他是無微不至的「慣壞」,他也不以為意。他認為,創造力就是「慣」出來的,而不是管出來的。周承恩造就了葉宇塵,讓他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變成了現實,他說過:「像葉宇塵這樣的科技苗子,中國一百年也出不了一個。」兩年後,當林倬漢進入科大少年班后,他又說:「像林倬漢這種奇才,全世界一百年也出不了幾個。」對林倬漢的培養,比葉宇塵有過之而無不及。為這兩個人,幾乎動用了他個人和學校的全部資源。萬千寵愛於一身,難免有人羨慕嫉妒恨。好在兩個人確實爭氣,發明創造不斷,令全球科技界有口皆碑,才讓風言風語沒有了市場。周校長更放豪言:「如果我是中科院院長,我一定要把葉和林帶去。」這句話,**年以後,他果然做到了。

今天他也來了,眼圈黑,眼睛紅。看得出來,對於得意門生獲得的最高科技獎帶來的喜悅,遠沒有失去愛徒的悲痛來得深切。林倬漢感同身受。剛剛把夢境擱下,看到恩師,又悲從中來。

這時,國家科技部侯副部長已來到台上,清了清嗓子,說:「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其實他清嗓子,並不是嗓子不好,一是引起大家注意,會議開始了;二是試一試話筒的音量,以免講話時過響或過輕。過響則感覺不夠穩重,過輕則不夠熱情。作為長年經常登台講話的領導,把握氛圍已經爐火純青。

「今天是個好日子!是一年一度的全國科技大會隆重舉行的日子!是科學的節日!也是我們全國科技工作者總結過去、展望未來的日子……」

侯副部長在台上作熱情洋溢的開場白,林倬漢卻一句也沒有聽進去。他回想起和葉宇塵剛認識那會兒,兩人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心思,真是快樂無比。這是從來也沒有碰到過的,兩人都不講話,只要相互用眼睛盯着,就知道對方想什麼。他們曾經表演過多次,兩人剛見面,就能把對方剛才見過的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從對方眼睛裏「讀」出來,屢試不爽。除非是個人不想告訴對方的事才讀不出來。有幾次還與校友打賭蹭過幾頓食堂飯。但周院長不支持這麼做,他說:「我要的是兩個不同的科學家,不是一個。」他擔心這樣久了,兩人會同化,那就相當於失去了其中一位。所以,周院長精心安排葉宇塵畢業後去了清華,而林倬漢留在科大。直到一起進了中科院,兩人才又團聚,周院長幾次想把核物理所一分為二,都沒有下成決心。也有人說要防止兩人的「同志」傾向,周院長說:「這倒不用擔心。」

「……下面請:我國著名的青年科學家,本年度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林倬漢為大家作核物理研究方面的學術報告,大家歡迎!」侯部長說完,向台邊的林倬漢望來。

林倬漢卻依然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頭也不抬。石頭趕緊捅了捅他,林倬漢這才緩過神,站起身來,一臉迷茫。

侯部長看到林倬漢的狀態,忽然想起葉宇塵的事,心裏暗叫一聲:「糟糕!剛才的開場白可能調子高了點」,急忙快步迎向林倬漢,拉着林倬漢的手,低聲說:「你冷靜一下,我再說兩句。」林倬漢點點頭。

侯部長回到話筒前,示意大家停止鼓掌,停頓了五秒鐘。這五秒鐘停頓,讓全場熱烈的氣氛馬上凝固了起來,似乎預示著有什麼事要發生。侯部長接下來以一種沉穩的語氣道:「今天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同樣值得紀念的,是在科學發展的歷程中做出過貢獻乃至做出過犧牲的先驅和先烈們,我們不會忘記,正是這些巨人的肩膀才讓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這些先驅中,當然也包括兩天前在『探索者』空難中罹難的青年科學家葉宇塵院失。他的離去,無疑是中國科學界的重大損失。我建議:全體起立!為科學界的先驅們靜默追思一分鐘!」

全場肅立,鴉雀無聲。林倬漢不由地暗暗佩服:能幾句話把現場氣氛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恐怕現場也沒幾人。

「請坐下。下面我把講台交還給今天的主角:林倬漢院士。有請!」

林倬漢走到講台前,說:「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超光速粒子間的強核作用力頓失』,也就是核物理研究人員們常說的『林氏猜想』。現代物理告訴我們,宇宙由幾種基本粒子構成的,又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作用下組合而成。一是萬有引力,又名引力相互作用或重力相互作用,在一般使用上常亦稱為重力,是指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加速靠近的趨勢。

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種,兩個質子間的萬有引力只有它們間的電磁力的1/10^35,質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個不強的電場1000伏/米的電磁力的1/10^10。……」

林倬漢的報告需要兩個小時,中間會有十五分鐘的茶歇。然而此時在距離人民大會堂不到一里地的中南海,國家主席接到了美國總統多明戈的急電,把所有的計劃都打亂了。美國受到了外星人的威脅!十幾個小時后,外星人將攻擊地球!

主席接到電話時,還以為是個惡作劇。兩年前,印度孟買遭襲,巴基斯坦總統接到一個惡作劇電話,惡作劇者偽裝成印度外交部長,語帶威脅。此事導致巴空軍進入「最高戒備狀態」。成為人們飯余茶后的一個笑話。今天聽到翻譯說,美國總統認為外星人將襲擊地球,主席的第一反應就是惡作劇。主席先問接線員有沒有接錯,因為主席的電話都有專人負責接聽,除了親屬專線由接線員接入后多數自己接聽外,其它電話全部由人代接,連政治局常委之間,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也不能直接通話。而且所有電話都有錄音以備查。外交專線雖然保密,但現在黑客很厲害,有些小孩子,純粹為了好玩,就侵入國家安全部門「串串門」。接線員確認「應該不會錯」后,主席又問有沒有翻譯錯,翻譯又回放了一下,確認沒錯。主席沉吟了一下,說:「上次您女兒黛西送給我孫女的芭比娃娃我孫女很喜歡,想問一下有沒有新款?」總統回答:「那是最新流行的貝蒂娃娃。」主席這才相信總統不是冒牌的,因為黛西送的就是中美合拍的200集4d動漫片《熊貓與貝蒂》的卡通娃娃,主席是故意說錯的。美國總統感覺到主席在試探他的真假,那就是懷疑他的說法,不過也難怪,外星人襲擊地球這種事,誰聽了都會懷疑的。於是自嘲般地說:「您是否認為美國不配受到外星人的攻擊?」意思是說:我感覺到了你剛才的話的用意。主席哈哈一笑,說:「中國也不配。」這點小插曲就算過去了。接下來說的事情,令主席也大吃一驚。聽完總統的電話,主席當即決定:一、馬上召開政治局和**聯席會議;二、科技大會頒獎提前,由國務院副總理代行;三、接受美國總統的要求,特派林倬漢院士赴美出席五角大樓的戰略會議。

人民大會堂報告廳內,林倬漢的講座還在投入地進行:

「……對強相互作用本質的了解長期以來是物理學中的難題。人們曾經提出過許多強相互作用的理論,它們取得的成就都很有限。原因之一是理論中沒有小參量,因而找不到可靠的近似方法。1973年格洛斯、威耳茨克和鮑里澤爾獨立地發現了非阿貝爾規範場的漸近自由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如果夸克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由色規範膠子引起的,夸克之間的耦合在短距離內呈對數減弱.這個理論被叫做量子色動力學,這個理論有在小距離處作用變弱的性質。它被認為是強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論……」

林倬漢越說越來勁,越說越深奧。台下十分安靜,偶爾有幾次拍照的閃光。空間模型被立體投影儀投射在講台旁,配合林倬漢的講演。突然從門外急匆匆的進來一個工作人員,直奔台前,到侯部長身邊耳語了幾句。侯部長就起身向林倬漢走來。林倬漢停下來,侯部長對林倬漢說:「不好意思。」林倬漢點點頭,表示沒關係。他知道主持人打斷他,肯定有非打斷不可的理由。果然,侯部長在話筒前說:「很不好意思!情況有點變化。剛剛接到**中央辦公廳的通知,因為林倬漢院士有特別緊急出訪任務,頒獎典禮改在十五分鐘后舉行,地點就在這兒,報告廳。由於國家主席正在召開政治局緊急會議,頒獎典禮改由國務院副總理主持。現在講座繼續。」侯部長退回,離開前在林倬漢耳邊說了一句「通俗點。」

林倬漢這才想到:以往講座都是在核物理學科內,而今天面對的是跨學科的全國科技大會代表,自己只顧著照常規講,顯然台下許多人要打瞌睡了,只是出於禮貌才強打精神,沒有離席。於是便簡單地講:「還有一種是弱相互作用,起力程最短,大約在10^-18米範圍內,比強相互作用的範圍小。總的來說,在強力作用下,夸克合成了核子,核子構成了原子核。在電磁力作用下,原子核和電子形成了原子,繼而組成了分子。分子凝為各式各樣的大塊物質。這些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了現在的宇宙及其運動狀態。」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揭示了粒子在高速運動狀態下,其空間尺度甚至時間都會有變化,就是所謂的尺縮和鐘慢效應,而我的猜想就是:粒子在超光速運行時,強相互作用會減弱,直至消失。這個我們在十公里直線實驗室中還沒有完全證實,但很多資料都指向這個猜想的可能性。」

「如果這個猜想成立,將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我們知道:物質中粒子與粒子之間的間距相對於粒子的直徑而言是一個天文數字,原子核和電子的距離比相比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比值還要大得多,如果去掉粒子之間的空間,太陽就會坍縮成直徑不到五公里的白矮星,再去掉夸克與膠子之間的空間,就會變成直徑幾乎為零的黑洞。當然,沒有了強作用力,物體的空間結構就不會坍縮或發散,理論上只會保持原狀。兩件物體沒有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就不會碰撞,而會相互進入、兼容然後穿越。除非粒子與粒子對碰,而粒子與粒子對撞的概率小於10^-8,幾乎為零。就是說,超光速運行的物體可以穿越其它物體而不會損壞。舉個例子說,一個人以超光速穿過地球,他身上撞壞的粒子,比你去醫院照一次x光或者做一次ct還要少。」

「如果『林氏猜想』成立,人類在超光速難關攻克以後,就可以暢遊銀河系而不用懼怕各類天體了。而攻克光速,將是我們下一個三年的目標。核物理研究所在微觀層面從理論和實驗室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講到這兒,後排門口座位率先站起一個人,鼓起掌來。大家回頭一看,原來國務院副總理鄧繼平已經來了。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鄧繼平從後排穩步地走向台前。個子不高,一米七左右,年紀五十開外,一面走,一面鼓掌,一面向兩邊微微頷首。這時工作人員開亮了因投影需要而關掉的部分吊燈,報告廳顯得格外燈火輝煌,照映出鄧繼平奕奕的神彩和炯炯有神的雙眼,確有國家領導人的風度。

這時頒獎典禮正式開始,主持人先介紹了今天的兩位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情況,一位是林倬漢,為表彰他在量子力學和核物理方面的重大貢獻,授予最高科技獎;另一是位名叫李聖龍的青年科學家,今年四十齣頭,是從事基因研究的,他從浩繁的基因圖譜中分析出一大部分基因的遺傳功能,包括健康基因、長壽基因、智能基因、記憶基因、運動基因、性格基因等等,並引進了基因改良實驗,通過小白鼠實驗,基因改良的白鼠對癌症具有免疫力。這項成果,也使他曾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後來諾獎被英國的一位女生物學家獲取,但生命科學界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李聖龍才是應得的。他被評為全國最高科技獎,應該說是實至名歸的。

林倬漢聽到介紹他獲獎的幾個科技成果,心中又回想起和葉宇塵一起討論課題時的情景。其實林倬漢和葉宇塵有許多課題是一起做的,兩人總是能夠相互啟發擦出思維的火花,在許多課題中甚至分不清誰的創意更多貢獻更大,所以葉宇塵曾經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擲硬幣的方法來決定在某一個課題中署名誰第一誰第二,擲到正面朝上就列第一。這樣兩人就各有第一了。但擲了幾次以後林倬漢發現了問題,就是葉宇塵每次總用一個早已不再流通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五分硬幣,每次都要他一個人來擲,而且每次擲出來都是正面,只是兩個人輪流算正面,這才使得科技成果各半主持。有一次林倬漢在葉宇塵拋上去時突然出手搶了過來,終於發現了硬幣的秘密:原來這個五分硬幣兩面都是正面!怪不得葉宇塵要兩個人輪流算正面,原來他早就給你分好了一人一半。這以後,兩人就無法擲這個硬幣了,逐漸從研究方向上來劃分誰作為第一發明者,林倬漢偏向於量子力學,而葉宇塵偏向於反物質領域。但葉宇塵還是經常隨身帶着這個硬幣,有時候和同事室友打賭打開水或是倒垃圾時還是挺管用。林倬漢想起葉宇塵投完硬幣時嚼著口香糖的得意表情,禁不住心馳神往。

李聖龍就坐在侯部長身邊,當主持人介紹兩位獲獎者時,李聖龍從侯部長胸前伸過手來,侯部長看到林倬漢又走神了,就用胳膊肘碰了一下林倬漢,林倬漢這才覺醒,也從侯部長胸前伸過手去,握了一下算是認識了,相互久仰之情,都寫在臉上。林倬漢看着李聖龍的眼睛,突然靈光一閃,彷彿看到了一個熟悉的眼神,那眼睛分明是在說話一般。在林倬漢的記憶中,好像只有葉宇塵有這樣的一雙眼睛。李聖龍也不由地多看了林倬漢幾眼,覺得這個小夥子有點眼熟,但又記不起在哪裏見過。但因為是在典禮上,中間又隔了個侯部長不方便講話,只好欲言又止。「會後一定要跟他好好交流交流!」兩個人都這樣想。

今天的頒獎儀式好像有點敷衍了事,走過場的味道。鄧副總理也有意無意流露出一種焦急的神態,似乎頒獎典禮並不重要,而急着要去辦更重要的事情。甚至連頒獎詞都差點讀了破句。雖不十分明顯,但仔細聽的人還是感覺到了一點不順暢,這在鄧副總理的從政生涯中是絕無僅有的。

特別是頒獎以後,連獲獎感言的程序也給免了,讓兩位獲獎者精心準備的答謝辭都沒有機會說。當然,所謂獲獎感言,也不外乎感謝東感謝西之類的話,但本來林倬漢很想藉機介紹一下葉宇塵在這些科技成果中的貢獻,以此悼念一下這位兄長一般的傑出的青年科學家,但主持人卻沒有讓他說話。

事實上,主席正等著鄧副總理去參加政治局和軍委聯席會議,這種形式的會議只有在緊急戰備情況下才召開,已經很多年沒有開了。而且,主席還有重要使命要他向林倬漢傳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地球計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地球計劃
上一章下一章

三 林氏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