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誰知此龍死得冤

第十七章 誰知此龍死得冤

卻說那觀音菩薩受了如來佛祖之命,前往東土,呃,也就是南瞻部洲之處尋那佛門傳法之人。

長安城,乃歷代帝王建都之地。

此地卻與那地星之上的長安非同一般,乃南瞻部洲之國,大唐國都,國主姓李,名世民,稱太宗皇帝,好一位愛國明君。彼時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貞觀,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進貢,四海稱臣。

這太宗皇帝甚是賢明,自登基以來,國泰民安,民風也算是好,尤其愛才,此間卻有一事,便是那陳姓狀元一事,此事各位看官皆知,便不細表。

原本此事在這仙神世界中倒也算不得什麼大事,偏生卻也牽扯出另外一件事情來。

此榜行至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陳名萼,表字光蕊,見了此榜,即時回家,對母張氏道:「朝廷頒下黃榜,詔開南省,考取賢才,孩兒意欲前去應試。倘得一官半職,顯親揚名,封妻蔭子,光耀門閭,乃兒之志也。特此稟告母親前去。」張氏道:「我兒讀書人,幼而學,壯而行,正該如此。但去赴舉,路上須要小心,得了官,早早回來。」光蕊便吩咐家僮收行李,即拜辭母親,趲程前進。到了長安,正值大開選場,光蕊就進場。考畢,中選。及廷試三策,唐王御筆親賜狀元,跨馬遊街三日。不期游到丞相殷開山門,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喚溫嬌,又名滿堂嬌,未曾婚配,正高結綵樓,拋打繡球卜婿。適值陳光蕊在樓下經過,小姐一見光蕊人材出眾,知是新科狀元,心內十分歡喜,就將繡球拋下,恰打着光蕊的烏紗帽。猛聽得一派笙簫細樂,十數個婢妾走下樓來,把光蕊馬頭挽住,迎狀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時出堂,喚賓人贊禮,將小姐配與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畢,又拜了岳丈、岳母。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歡飲一宵。二人同攜素手,共入蘭房。次日五更三點,太宗駕坐金鑾寶殿,文武眾臣趨朝。太宗問道:「新科狀元陳光蕊應授何官?」魏徵丞相奏道:「臣查所屬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職。」太宗就命為江州州主,即令收起身,勿誤限期。光蕊謝恩出朝,回到相府,與妻商議,拜辭岳丈、岳母,同妻前赴江州之任。離了長安登途。

正是暮春天氣,和風吹柳綠,細雨點花紅。光蕊便道回家,同妻交拜母親張氏。張氏道:「恭喜我兒,且又娶親回來。」光蕊道:「孩兒叨賴母親福庇,忝中狀元,欽賜遊街,經過丞相殷府門前,遇拋打繡球適中,蒙丞相即將小姐招孩兒為婿。朝廷除孩兒為江州州主,今來接取母親,同去赴任。」張氏大喜,收行程。在路數日,前至萬花店劉小二家安下,張氏身體忽然染病,與光蕊道:「我身上不安,且在店中調養兩日再去。」光蕊遵命。至次日早晨,見店門前有一人提着個金色鯉魚叫賣,光蕊即將一貫錢買了,欲待烹與母親吃,只見鯉魚閃閃堆郟餿錁斕潰骸拔潘滌閔唼堆郟夭皇塹認兄錚彼煳視嬡說潰骸罷庥隳搶鐦蚶吹模俊庇嬡說潰骸襖敫謇錆榻詿蚶吹摹!憊餿錁桶延闥馱諍榻鍶シ帕松;氐甓閱蓋椎樂聳攏攀系潰骸胺派檬攏倚納蹕病!憊餿鐧潰骸按說暌炎∪樟耍障藿艏保⒍庥魅掌鶘恚恢蓋咨硤搴梅瘢俊閉攀系潰骸拔疑磣硬豢歟聳甭飛涎茲齲痔砑膊D憧燒飫鍃藜浞課藎胛以葑8緞┡灘詿耍懍嬌詼壬先穩ィ蚯鍃谷蠢唇游搖!憊餿鎘肫奚桃椋妥飭宋縈睿讀伺灘肽蓋祝薨荽喬叭ァ

途路艱苦,曉行夜宿,不覺已到洪江渡口。只見稍水劉洪、李彪二人,撐船到岸迎接。也是光蕊前生合當有此災難,撞著這冤家。光蕊令家僮將行李搬上船去,夫妻正齊齊上船,那劉洪睜眼看見殷小姐面如滿月,眼似秋波,櫻桃小口,綠柳蠻腰,真箇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陡起狼心,遂與李彪設計,將船撐至沒人煙處,候至夜靜三更,先將家僮殺死,次將光蕊打死,把屍都推在水裏去了。小姐見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將身赴水,劉洪一把抱住道:「你若從我,萬事皆休;若不從時,一刀兩斷!」那小姐尋思無計,只得權時應承,順了劉洪。那賊把船渡到南岸,將船付與李彪自管,他就穿了光蕊衣冠,帶了官憑,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卻說劉洪殺死的家僮屍,順水流去,惟有陳光蕊的屍,沉在水底不動。有洪江口巡海夜叉見了,星飛報入龍宮,正值龍王升殿,夜叉報道:「今洪江口不知甚人把一個讀書士子打死,將屍撇在水底。」龍王叫將屍抬來,放在面前,仔細一看道:「此人正是救我的恩人,如何被人謀死?常言道,恩將恩報。我今日須索救他性命,以報日前之恩。」即寫下牒文一道,差夜叉徑往洪州城隍土地處投下,要取秀才魂魄來,救他的性命。城隍土地遂喚小鬼把陳光蕊的魂魄交付與夜叉去。夜叉帶了魂魄到水晶宮,稟見了龍王。龍王問道:「你這秀才,姓甚名誰?何方人氏?因甚到此,被人打死?」光蕊施禮道:「小生陳萼,表字光蕊,系海州弘農縣人。忝中新科狀元,叨授江州州主,同妻赴任,行至江邊上船,不料稍子劉洪,貪謀我妻,將我打死拋屍,乞大王救我一救!」龍王聞言道:「原來如此,先生,你前者所放金色鯉魚即我也,你是救我的恩人,你今有難,我豈有不救你之理?」就把光蕊屍身安置一壁,口內含一顆定顏珠,休教損壞了,日後好還魂報仇。又道:「汝今真魂,權且在我水府中做個都領。」光蕊叩頭拜謝,龍王設宴相待不題。

此後便有之事卻也不提,便是這龍王長於涇河,謂之曰「涇河龍王」,忽一日,卻有魚蝦兵將來稟,說是那長安城中有一算卦之人,每卦無一不準,偏生助一漁夫,要害那龍子龍孫。

這龍王生的高貴,怎能咽下這口氣?便卻尋那卦者的麻煩。

龍王依奏,遂棄寶劍,也不興**,出岸上,搖身一變,變作一個白衣秀士,真箇丰姿英偉,聳壑昂霄。步履端祥,循規蹈矩。語言遵孔孟,禮貌體周文。身穿玉色羅蝠服,頭戴逍遙一字巾。

上路來拽開雲步,徑到長安城西門大街上。只見一簇人,擠擠雜雜,鬧鬧哄哄,內有高談闊論的道:「屬龍的本命,屬虎的相衝。寅辰巳亥,雖稱合局,但只怕的是日犯歲君。」龍王聞言,情知是那賣卜之處,走上前,分開眾人,望里觀看,只見四壁珠璣,滿堂綺綉。寶鴨香無斷,磁瓶水恁清。兩邊羅列王維畫,座上高懸鬼谷形。端溪硯,金煙墨,相襯著霜毫大筆;火珠林,郭璞數,謹對了台政新經。六爻熟諳,八卦精通。能知天地理,善曉鬼神情。一脖子午安排定,滿腹星辰布列清。真箇那未來事,過去事,觀如月鏡;幾家興,幾家敗,鑒若神明。知凶定吉,斷死言生。開談風雨迅,下筆鬼神驚。招牌有字書名姓,神課先生袁守誠。

此人是誰?原來是當朝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是也。那先生果然相貌稀奇,儀容秀麗,名揚大國,術冠長安。龍王入門來,與先生相見。禮畢,請龍上坐,童子獻茶。先生問曰:「公來問何事?」龍王曰:「請卜天上陰晴事如何。」先生即袖傳一課,斷曰:「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占雨澤,准在明朝。」龍王曰:「明日甚時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時布雲,巳時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戲。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斷的時辰數目,我送課金五十兩奉謝。若無雨,或不按時辰數目,我與你實說,定要打壞你的門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時趕出長安,不許在此惑眾!」先生欣然而答:「這個一定任你。請了,請了,明朝雨後來會。」

龍王辭別,出長安,回水府。大小水神接着,問曰:「大王訪那賣卦的如何?」龍王道:「有,有,有!但是一個掉嘴口討春的先生。我問他幾時下雨,他就說明日下雨;問他什麼時辰,什麼雨數,他就說辰時布雲,巳時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我與他打了個賭賽;若果如他言,送他謝金五十兩;如略差些,就打破他門面,趕他起身,不許在長安惑眾。」眾水族笑曰:「大王是八河都總管,司雨大龍神,有雨無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這等胡言?那賣卦的定是輸了,定是輸了!」

此時龍子龍孫與那魚鯽蟹士,正歡笑談此事未畢,只聽得半空中叫:「涇河龍王接旨。」眾抬頭上看,是一個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徑投水府而來。慌得龍王整衣端肅,焚香接了旨。金衣力士回空而去。龍王謝恩,拆封看時,上寫着:「敕命八河總,驅雷掣電行;明朝施雨澤,普濟長安城。」旨意上時辰數目,與那先生判斷者毫不差,唬得那龍王魂飛魄散。少頃蘇醒,對眾水族曰:「塵世上有此靈人,真箇是能通天徹地,卻不輸與他呵!」鰣軍師奏曰:「大王放心。要贏他有何難處?臣有小計,管教滅那廝的口嘴。」龍王問計,軍師道:「行雨差了時辰,少些點數,就是那廝斷卦不準,怕不贏他?那時扌卒碎招牌,趕他跑路,果何難也?」龍王依他所奏,果不擔憂。netbsp;至次日,點札風伯、雷公、雲童、電母,直至長安城九霄空上。他挨到那巳時方布雲,午時雷,未時落雨,申時雨止,卻只得三尺零四十點,改了他一個時辰,克了他三寸八點,雨後放眾將班師。他又按落雲頭,還變作白衣秀士,到那西門裏大街上,撞入袁守誠卦鋪,不容分說,就把他招牌、筆、硯等一齊扌卒碎。那先生坐在椅上,公然不動。這龍王又輪起門板便打、罵道:「這妄言禍福的妖人,擅惑眾心的潑漢!你卦又不靈,言又狂謬!說今日下雨的時辰點數俱不相對,你還危然高坐,趁早去,饒你死罪!」守誠猶公然不懼分毫,仰面朝天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無死罪,只怕你倒有個死罪哩!別人好瞞,只是難瞞我也。我認得你,你不是秀士,乃是涇河龍王。你違了玉帝敕旨,改了時辰,克了點數,犯了天條。你在那剮龍台上,恐難免一刀,你還在此罵我?」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急丟了門板,整衣伏禮,向先生跪下道:「先生休怪。前言戲之耳,豈知弄假成真,果然違犯天條,奈何?望先生救我一救!不然,我死也不放你。」守誠曰:「我救你不得,只是指條生路與你投生便了。」龍曰:「願求指教。」先生曰:「你明日午時三刻,該赴人曹官魏徵處聽斬。你果要性命,須當急急去告當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徵是唐王駕下的丞相,若是討他個人情,方保無事。」龍王聞言,拜辭含淚而去。不覺紅日西沉,太陰星上,但見煙凝山紫歸鴉倦,遠路行人投旅店。渡頭新雁宿眭沙,銀河現。催更籌,孤村燈火光無焰。風裊爐煙清道院,蝴蝶夢中人不見。月移花影上欄桿,星光亂。漏聲換,不覺深沉夜已半。

這涇河龍王也不回水府,只在空中,等到子時前後,收了雲頭,斂了霧角,徑來皇宮門。此時唐王正夢出宮門之外,步月花陰,忽然龍王變作人相,上前跪拜。口叫「陛下,救我,救我!」太宗云:「你是何人?朕當救你。」龍王云:「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了天條,該陛下賢臣人曹官魏徵處斬,故來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曰:「既是魏徵處斬,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龍王歡喜,叩謝而去。

卻說那太宗夢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官員。

眾官朝賀已畢,各各分班。唐王閃鳳目龍睛,一一從頭觀看,只見那文官內是房玄齡、杜如晦、徐世卞、許敬宗、王緄齲涔倌謔鍬砣Α⒍沃鞠汀⒁罌健⒊桃Ы稹⒘鹺榧汀⒑吹隆⑶厥灞Φ齲桓齦鐾儀端肅,卻不見魏徵丞相。唐王召徐世勣上殿道:「朕夜間得一怪夢,夢見一人迎面拜謁,口稱是涇河龍王,犯了天條,該人曹官魏徵處斬,拜告寡人救他,朕已許諾。今日班前獨不見魏徵,何也?」世勣對曰:「此夢告准,須臾魏徵來朝,陛下不要放他出門。過此一日,可救夢中之龍。」唐王大喜,即傳旨,著當駕官宣魏徵入朝。

卻說魏徵丞相在府,夜觀乾象,正爇寶香,只聞得九霄鶴唳,卻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龍。這丞相謝了天恩,齋戒沐浴,在府中試慧劍,運元神,故此不曾入朝。一見當駕官齎旨來宣,惶懼無任;又不敢違遲君命,只得急急整衣束帶,同旨入朝,在御前叩頭請罪。唐王出旨道:「赦卿無罪。」那時諸臣尚未退朝,至此,卻命捲簾散朝,獨留魏徵,宣上金鑾,召入便殿,先議論安邦之策,定國之謀。將近巳末午初時候,卻命宮人取過大棋來,「朕與賢卿對弈一局。」眾嬪妃隨取棋枰,鋪設御案。魏徵謝了恩,即與唐王對弈。

本來太宗卻是想將魏徵困於此處,不讓他去殺那龍王,倒也算是受信之人,奈何這太宗皇帝雖是一國之君,天命人皇,但終究也不是有那神通之人,如何知曉這方因果源由,半晌魏徵便睡了過去,太宗心道臣下為國事而苦,無怪。

半晌之後,長安城內雲端之下落下一帶血龍頭,守軍不敢小看,連請稟太宗,彼時魏徵忽醒,對太宗稱罪,細細問來,卻是夢中已將那涇河龍王斬殺,再由軍士呈上龍頭一看,正是涇河龍王之頭,當下無言。

是后,太宗夜裏入夢,那涇河龍王忽然提頭來見,讓其還命而來,太宗大驚,忽有一個女真人上前,將楊柳枝用手一擺,那沒頭的龍,悲悲啼啼,徑往西北而去。此正是觀音菩薩,此番前來尋那取經之人,此住長安城都土地廟裏,夜聞鬼泣神號,特來喝退業龍,救脫皇帝。那龍王無奈,只得下到陰司地獄告狀。

不消幾日,太宗果然應數而忘,投入地府當中,因有那魏徵好友曾在地府,呃,打工,十殿閻王一審之下,卻不知那魏徵好友枉在那生死薄上劃了兩筆,直將太宗一十三年天祿再長二十年。無奈之下,便又將太宗皇帝放歸。

是后,前朝朱太尉送太宗皇帝回朝,路遇十八層地獄,太宗停步觀看,見地獄中冤魂苦難,心中不忍。回朝之後,果是心中善念湧起,卻想起那那夜救他的女真人,彼時東、南兩洲之地信儒通道的皆有,偏生佛門勢力極小,也未得宣傳,太宗倒也不曾識得觀音真相,只後有人提點,這才覺,想到此,便立下大願,要於民間崇佛,適才請來那陳姓狀元之子講佛法,可見天道之下,一飲一啄,常有定數,因果牽連,晦暗莫深。

此後果有觀音化作一老僧,於佛會之上喧嘩,好生扮演了一幅高人模樣,這才將取經之人定成玄奘(這兩字難打,就叫唐僧得了)。又授了唐僧兩件寶物,便化成觀音本像飛去,臨了倒不忘賣弄一番。

次早,太宗設朝,聚集文武,寫了取經文牒,用了通行寶印。有欽天監奏曰:「今日是人專吉星,堪宜出行遠路。」唐王大喜。又見黃門官奏道:「御弟法師朝門外候旨。」隨即宣上寶殿道:「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這是通關文牒。朕又有一個紫金缽盂,送你途中化齋而用。再選兩個長行的從者,又銀絺的馬一匹,送於你為遠行腳力。你可就此行程。」

玄奘大喜,即便謝了恩,領了物事,更無留滯之意。唐王排駕,與多官同送至關外,只見那洪福寺僧與諸徒將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關外相等。唐王見了,先教收行囊馬匹,然後著官人執壺酌酒。太宗舉爵,又問曰:「御弟雅號甚稱?」玄奘道:「貧僧出家人,未敢稱號。」

太宗道:「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御弟可指經取號,號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謝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飲,只見太宗低頭,將御指一撮塵土,彈入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這一去,到西天,幾時可回?」

三藏道:「我已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曾聞西天路遠,更多劫難,我去之後,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門裏松枝頭向東,我即回來。不然,斷不回矣。」

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復謝恩飲盡,辭謝出關而去。唐王駕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洪荒之極品神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洪荒之極品神偷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章 誰知此龍死得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