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八聲甘州.洛陽牡丹》

關於《八聲甘州.洛陽牡丹》

望春來洛水動塵心,一枝萬千馨。展天香國色,臨波旖旎,曉夜盈盈。盡得東風裙下,螓首眾芳驚。日日紅顏顧,春豈無情。一夢醒來時候,嘆時光即逝,去日難更。粉萼香素手,執手影娉婷。展雍容、分襟無語,卻生悲、恨不兩相行。從今後、相思無奈,託夢來生。

這是一首詠物詞。上闕寫牡丹之美,下闕抒牡丹之情。

2009年4月初,我將這首詞上傳到《楊柳青文學網》后,編輯梅苑對它做了如下按語:

「本是國色天香之姿,美得雍容。下片倒是無意惹閑愁,這愁嘛,還是值得商榷的。」

這段按語讀之令人瞠目。但凡做編輯的,都要首先讀懂別人的作品,然後再下結論。倘若讀都沒讀懂,就如此武斷地下結論,很容易讓讀者覺得你是在吹毛求疵。

這首詞中的牡丹絕非是在「無意惹閑愁」。牡丹向來雍容華貴,艷麗大方,這是其特質,所以人們說牡丹風流。但任其風流也有花開花落之時。牡丹盛開於四月間,正值春末。春去也,牡丹將謝,我在此賦其以一個生命的話題:要珍重青春、珍惜時光。牡丹與春之戀,是我着意構創的一段浪漫的故事,也是我這首詞的重點。春與牡丹的分手是一番生死之別,是很悲情的。春沐浴了牡丹,春的歸去也必然帶走牡丹的情懷,怎能說它是「無意惹閑愁」呢?

詠物詩講究的是寄情於物,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寓於所詠之物上。故而作者悲喜不一的情感,決定了所詠之物之情狀。這裏絕沒有一種固定的格式,說牡丹雍容華貴,就必須著其歡情,如果著其悲情,就大逆不道了。持這種觀點者顯得知識淺薄且不懂詠物詩的特點。早春里盛開的杏花,有人說它輕薄,也有人說它純真。並不是杏花真的輕薄或純真,其實它反應的是詠者的喜噁心態。同樣是寫牡丹,唐代詩人李商隱在《牡丹》一詩中極盡其美,大加讚賞。而在《回中牡丹為雨所敗》其二中對牡丹的凋謝悲嘆不已,其情凄婉。兩種心境在同一位詩人筆下的同一物上展示地淋漓盡致,風格各異。

詩詞史上這樣的例子可謂汗牛充棟,舉不勝舉。

看來,我們網絡的斑竹們還要加倍努力學習才行啊。

否則,真有當斑竹當不下去的那一天。

天道酬勤。

二零零九年四月二日(日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作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我的作品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八聲甘州.洛陽牡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