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今夕何夕(大結局)

第1161章 今夕何夕(大結局)

仁和四年五月初九,清軍主力從烏法堡撤回,八月初三,各部抵達京師,仁和帝親自率群臣郊迎,并行午門獻俘大典,當場晉封大批將領,其中戰功最卓著的岳鍾琪晉封一等公,蔭三子;第三集團軍軍長恪倫泰晉一等公,蔭二子;南疆將軍李敏行晉上將,封二等公,蔭二子,其餘各部將領皆賞賜有差。

仁和四年九月初九,土爾扈特汗國以及哈薩克汗國使節團前來京師朝覲,並提請歸附大清之事宜,帝准之,封土爾扈特汗阿玉奇為土爾扈特親王,封哈薩克汗凱普為哈薩克親王,給予其自治之權,然,一體外交權力歸附中央,其王位承續也一體取決於中央,兩國使節團皆無異議,事遂定焉,十月初七,趁著兩汗國歸附之良機,仁和帝下詔對各軍區再行調整事宜,不單照常例對各集團軍主官進行輪換,更將駐西安之第六集團軍調往伊犁駐紮,而原伊犁邊防軍則調往烏法堡駐紮,原南疆邊防軍則調往伏爾加河流域常駐,駐成都之第七集團軍接管原西安防區,黑龍江邊防軍進駐中西伯利亞,其餘各部駐防區保持不變。

仁和五年五月初三,西班牙以及荷蘭皆派出密使,欲與大清議和,並請求重開商路,仁和帝允之,雙方締結了《中西北京條約》以及《中荷北京條約》,約定以淡馬錫為雙方貿易之中轉站,為表友好,大清釋放了兩國之戰俘。

仁和五年五月初九,帝下詔,令工部對鋼煤聯合體系加大投入力度,以進一步推進工業革命之腳步,工部上下聞令而動,於八月初八提出了鋼煤聯合體系之發展計劃,分十年建成六家大型鋼鐵企業,並對山西等各處煤礦資源豐富的省份加大開發力度,擬以公私合營之體例,投建大型礦業公司十五家,並擬在川中、東北等鐵礦資源豐富地區投產十家大型礦業公司,依舊以公私合營為主要經營手段,帝允之。

仁和六年元月初九,禮部尚書蕭玄武上本,言稱直隸地面之科舉改革已大體完善,小學、中學乃至中央大學、師範學院等體系已然完備,請求在各省進行推廣,帝聞之,大悅,准奏,並晉封蕭玄武為二等侯,其餘有功之臣各有賞賜不等。

從仁和四年九月起,至仁和十年,大清並未再發動任何對外戰爭,一心投入到了國內建設之中,一邊積極地推進工業革命之進程,一邊大力鼓動四川、河南等人口大省向邊疆移民,不單給予移民安家費用,更給予十年免稅之政策,六年下來,東北、南北疆以及西伯利亞等原本地廣人稀處漸漸有了生氣,大清的國力進一步得以提升,工農業總產值已佔據了當代七成之份額,科技進步更是日新月異,至仁和九年五月初,第一艘千噸級別的裝甲艦下水試航,取得成功,帝聞之,大悅,下詔對有功之臣進行嘉獎,同時下令三大造船廠開始研發新一代的戰艦以及火炮等相關配套設施。

仁和十一年五月初,大清三大造船廠均取得突破,新型裝甲艦開始定型生產,分三個級別——戰列艦,排水量在兩千噸以上,護衛艦,排水量為一千噸;高速巡洋艦,排水量為八百噸,至仁和十四年九月,大清三大造船廠共計造出戰列艦六艘,護衛艦八艘,高速巡洋艦四艘,全部歸於南海艦隊。

仁和十五年六月初九,經過十年的休養生息,大清國力已然強盛到了頂峰,十數條鐵路幹線的通車,從最南方的雲南到最西北端的烏法堡皆已成通途,仁和帝終於騰出了手來,宣佈對大不列顛進行討伐之戰,以解決亞洲之遺留問題,提出了「亞洲乃是亞洲人的亞洲」之口號,兵分三路向印度以及澳洲進軍——海軍方面,由南海艦隊出擊,掩護第五集團軍在印度沿海登陸;另一路則由南疆出發,以第六集團軍軍長墨海為主帥,統領第六集團軍以及第七集團軍一部從紅其拉甫進入克什米爾地區;東海艦隊全軍出動,搭載第二集團軍南下澳洲,以殲滅大不列顛在亞洲的最後幾塊殖民地。

仁和十五年八月十六日,南下之南海艦隊主力從馬六甲海峽通過,進入了印度洋,與大不列顛遠東艦隊在印度洋上展開了一場不對稱的大海戰,是時,清軍參戰的只有戰列艦六艘,護衛艦八艘,高速巡洋艦四艘,共計十八艘裝甲艦,而大不列顛海軍方面則有包括一級戰略艦在內的大中型戰艦四十八艘,論戰艦數量,足足是清軍艦隊的近三倍,可大戰的結果卻是清軍只有一艘巡洋艦被擊沉,而大不列顛海軍戰沉三十九艘之多,連同旗艦一級戰略艦「戰神號」都被清軍的犀利炮火擊沉當場,只有四艘中型戰艦逃出了生天,另有五艘戰艦傷重投降,很顯然,這已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面倒之大屠殺!

仁和十五年九月初九,在清軍強大的艦隊火力之掩護下,第五集團軍在孟買強行登陸,僅僅兩天時間便攻克了這座號稱大不列顛皇冠上的明珠之重鎮,於此同時,從南疆出擊的墨海所部也順利攻克克什米爾山谷、查謨、蓬奇等地區,駐防的大不列顛小股殖民軍望風而降,所過之處,幾乎可以說是兵不血刃,至仁和十六年元月,整個印度的大不列顛殖民軍被掃蕩一空,大勝之後的清軍並未在印度駐紮下來,而是再次轉向西線,以墨海為統帥,第五、第六集團軍為主力,一路橫掃西亞地區,大軍一路遠征,順勢打垮了已然衰落無比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於仁和十六年底打到了埃及,將整個尼羅河流域掌控在了大清手中。

仁和十五年十月初八,第二集團軍在東海艦隊的掩護下,先行登陸了新西蘭,葡萄牙殖民軍不戰而降,旋即,清軍又大舉登陸澳洲,連戰連捷,至仁和十六年五月中旬,徹底殲滅了大不列顛殖民者的抵抗,將所有戰俘一體押運歸國,全部投入到了各地鐵路建設之中,於此同時,仁和帝再次下了移民實邊令,從湖北、江蘇等人口密集過大的地區花六年時間遷移了近四十萬人到澳洲墾荒,至仁和二十一年,整個亞洲以及部分非洲、歐洲地區已被囊括在清軍的勢力範圍之內,大清已是名符其實的天下第一強國,至於原本的第一強國大不列顛王國則衰落成了二流國家,縱使如此,大清也不曾給大不列顛王國等老牌殖民帝國再起之機會,暗中插手美洲革命,大肆為南北美洲之獨立運動輸血,鼓動南北美洲脫離西方國家的殖民統治,隨着美國等國家的先後獨立,西方老牌殖民帝國徹底陷入了無底的深淵之中,再也沒了雄起的可能。

仁和三十年,憑藉着工業革命的碩果,大清國力蓬勃發展,西方乃是南北美各國見大清已是勢大無敵,皆不敢再生與大清爭奪霸主地位之心,反倒是紛紛來大清朝見,以謀求關係正常化,藉此東風,大清與世界主要強國皆締結了盟約,宣佈成立聯合國體系,以裁決各國之間的爭端,聯合國總部就設在北京,大清、大不列顛、美國、葡萄牙、俄羅斯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然,只有大清才握有一票否決權,至此,整個世界都已在大清的陰影之籠罩下。

仁和三十五年,經過多年的醞釀,仁和帝下詔行憲政,組建上、下議院,依法治國,上至皇室,下至普通百姓,都不得有違憲法之規定,並主動交出大部分權力,給予上、下議院組閣治理國家事務之權力,仁和三十六年,各省、府議會成立,行軍、政、法三權分治之格局,標誌着大清已由封建社會順利地轉入了資本主義社會,保障了大清可在很長時間裏保持強盛之國際地位。

仁和四十年元月十五,帝在元宵與民同樂之際,偶感風寒,當夜便已不起,次日一早,在乾清宮病逝,享年七十有二,臨終前傳位於皇十五子永珏,謚號:威。

「懶蟲,起床了,再不起來,要遲到了!」

一支素手揪住了洪晴的耳朵,很是溫柔地擰了一下,清脆的嗓音在斗室里顫悠悠地蕩漾著。

「別吵,朕累著呢。」

任是誰正睡得香甜,被人驚擾了去,都斷不會覺得愉快,洪晴自然也不例外,但見其毫不客氣地一揮手,打掉了那隻素手,滿是不悅地呵斥了一嗓子,只是眼睛卻依舊是緊閉着的。

「喲呵,還長脾氣了,洪晴,你可不是一代大帝弘晴,再跟姑奶奶裝蒜,看姑奶奶如何收拾你!」

被洪晴這麼一呵斥,素手的主人顯然是怒了,不管不顧地罵了一聲,毫不客氣地拽著洪晴的耳朵便是一扯。

「啊……,你……,厄,今夕何夕?」

吃疼之下,洪晴慘嚎了一聲,猛然睜開了眼,這才發現面前赫然站着一位白領麗人,只是一時間有些精神恍惚,愣是想不起這白領麗人的名字,下意識地便冒出了句酸文。

「什麼今夕何夕,告訴你,姓洪的,今兒個就是大清紀文四年,公元2012年,聽懂了沒?再跟姑奶奶掉文,小心姑奶奶拿大巴掌削你了!」

一聽洪晴這麼句酸文,白領麗人當即怒上加怒,杏眼一瞪,指著洪晴的鼻子便嚷嚷了起來。

「大清紀文四年?公元2012年?哈哈哈……」

白領麗人這麼一嚷嚷,洪晴不單不怒,反倒是仰頭哈哈大笑了起來,直笑得那白領麗人訝異無比地瞪圓了眼,愣是沒搞懂洪晴究竟都在笑些甚來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九龍奪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九龍奪嫡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61章 今夕何夕(大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