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流浪篇

太祖流浪篇

新中國最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在1936年2月寫下了著名的一詞。在詞中,**列舉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五位帝王:秦皇嬴政一統六國,首次使用了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皇帝一詞;漢武劉徹反擊匈奴,喊出了「犯我強漢,雖遠必誅」這一激蕩千秋的口號;唐宗李世民更是上馬平天下,下馬治天下的奇才,天可汗成為以後所有以唐人自稱的華人的驕傲記憶;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則是把人類冷兵器時代騎兵戰術發揮到極致的軍事天才。其一手創建的蒙古鐵騎令歐亞顫抖,世界臣服,也許只有海洋和颱風才是它的唯一極限。然而令後人不解的是宋祖趙匡胤憑什麼能在這首詞中五占其一,成為令**也推崇的一代帝王呢?

我想:**在寫這首詞時,或許是想到了1010年前,那位焚香對月許願的老人了吧?真奇怪,那位老人那一年已整整六十歲了。他許了什麼願呢?他不是貂嬋妹妹,自然不會許我們們大漢國泰民安,義父王允長命百歲。他也不是李隆基哥哥和楊玉環姐姐,自然也不會許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情綿綿無絕期。那麼這位老人是誰?他究竟許了什麼願?好吧!我們們的故事就從這個老人的這個願望開始——

後唐同光4年(公元926)2月(本書所用日期皆為陰曆,可參照陳垣自行推算公曆月日),魏州兵變。唐庄宗派去平叛的李嗣源卻受叛兵所脅,於4月20日,便在庄宗柩前即位為唐明宗,28日改元天成。然而我們們有理由相信這位現年六十的老人並無意於皇位。因就在他即位的當天夜晚,他便焚香禱天「某本蕃人,世乃無福。遇亂為眾所推。願天早生聖人,為生民之主」傳說那玉帝也被這老皇帝為君仁愛之心所感,命天上神仙赤須火龍下凡代他治世。而同一天晚上,離他洛陽皇宮不遠的夾馬營里,一位姓杜的老太太宣稱當晚的太陽落進了她的肚子裏(呵呵!傳說是真是假,本書只作着錄,不屑考辨)

10個月之後,天成2年(927)2月16日,杜老太太生下了與丈夫趙弘殷的第二個兒子。傳說生的當天,赤光繞室,營中異香經月不散。於是趙弘殷為這個小孩取名趙匡胤,但老夫妻私下底卻經常親熱的喚這個兒子為『香孩兒』。

927年這的的確確是一個亂世。唐明宗的眼光望北看去,契丹開國主耶律阿保機已在去年7月27日病卒。中子耶律德光在述律太后支持下當上了第二代國主。正等待着中原的孝子賢孫們的開門揖盜。望西北看,李仁福也是心頭大患,為免他與契丹勾結,早晚應把他的夏州與安從進的延州對換一下。西南的王建前蜀雖在2年前已被滅,但派去的西川節度使孟知祥與東川節度使董璋卻一個也不讓明宗放心。往南看,南平王高季昌與楚國王馬殷是暫時被後唐籠絡住了,但這樣的忠誠能維持多久呢?就像東南方的楊縛,權臣徐溫死了,他的稱帝之心恐怕再也壓不住了吧?東南方的另一巨頭錢繆已佔據那塊土地30年了,何曾向中央上過一分錢的賦稅?王氏兄弟間則正在互相殘殺,王延鈞剛殺了其兄延翰,雙手鮮血的奪到了嗣閩王的位置。最遠的南漢那塊地天高皇帝遠,那個飛龍在天,自高自大的劉就任由他瞎胡鬧去吧。

如此一來,李嗣源的確不願做這個不省心的皇帝了。但平心而論,他做皇帝這份工作倒還不錯。他做皇帝的這7年是五代亂世中難得的小康之年。趙匡胤的童年也就這樣幸福而平淡的度過。這期間唯一被後世史家當作神跡記錄下來的只有2件事:一是他騎上烈馬,用自己的小腦袋與城牆去比堅硬;二是他外出彈雀遊戲,就在他出房的一瞬間,一場小地震把先前他歇腳的土屋震塌了。而兩次,小趙同學都奇迹般的毫髮無損。只不過相比於大漢天子劉邦,小子只能感嘆:宋朝的各大文豪啊!你們的想像力未免也太貧乏一些了吧!

但對於趙匡胤本人及日後大宋朝所有的官民來說,這樣的童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想想看:如在一個孩童的成長過程中親眼目睹了親人們死於戰亂,凍餓致死,甚或本人流離失所,備受欺凌。他將會形成怎樣的性格?一旦大權在握,又會給他人以怎樣的報復?想想日後苦大仇深的農民子弟朱元璋,宋人們真的應該慶幸在五代亂世中竟還有這樣一個天成長興的小盛世。

一眨眼,趙匡胤10歲了。這時的他恐怕絕不會想到:即將發生的一件事會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麻煩,也是他的繼任者們世世代代搞不定的任務。就在毛寫下著名的詞的整整1000年前,一叫石敬瑭的沙陀人為了自己的性命與皇位,決定將靈魂出賣給魔鬼。他將詞中所描寫的中華大好河山割下一大片來(所載:幽,涿,薊,檀,順,瀛,莫,蔚,朔,雲,應,新,媯,儒,武,寰。合稱幽雲16州。無瀛莫而有營平。2州實為劉仁恭所割,此前已屬契丹。錢大昕認為遼得瀛莫,旋為柴榮收復。故以營平補齊16州之地。東西約600公里,南北約200公里。相當於江蘇省加上海市的12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去送給當時的契丹國主耶律德光,以換取他對自己起兵反唐建晉的支持。成功后的石敬瑭完全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不僅如數將16個州割給契丹(資治通鑒載此事在936年,遼史本紀則載於938年。或許有承諾割地與正式割地之時間差),還以自己45歲的中原老皇帝之『尊』拜當時只有35歲的契丹國主為父,成了遺臭萬年的兒皇帝。同時也為趙匡胤的大宋深深種下了亡國的禍根。

趙匡胤16歲時,賣國求榮的晉高祖終於鬱悶而終。接替皇位的是他的侄子石重貴。晉出帝剛上台的第一個表現就讓耶律德光哭笑不得。他竟然派使者來告訴德光:今後,我輩份上仍是你的孫子。但在工作關係上,我倆是平等的,我絕不向你稱臣!好吧!稱呼上的事情,我們們不計較了。然而一個叫喬榮的人所帶回的後晉重臣景延廣的一番話卻令耶律德光勃然大怒,決定與姓石的孫兒撕破臉面,讓他清楚的知道:你的石晉由我所立,自可由我所廢!

果然,4年後的天福12年(947)正月初一,經過三次反覆的拉鋸戰之後,耶律德光雄赳赳氣昂昂的跨馬進入後晉首都大梁城。此時趙弘殷將軍暫時失業。這20年中已經歷了3個朝代的彼此更替,從最初的趙王王鎔手下,成為唐庄宗禁軍中一個不大不小的軍官,趙老將軍已先後侍奉過7位主子了,居然還是禁軍中一個軍官的位置。甚至今天,契丹人都到此一遊了,趙家人仍無一人毫髮有損。甚至2年前,趙弘殷還為19歲的趙匡胤與17歲的賀金蟬小姐完了婚。真是奇迹。而且我們們的趙老將軍不會失業太久,馬上又會重新上崗,還是在禁軍中做一個不大不小的軍官。這份就業履歷表實在堪比五代活化石,人類老油條馮道馮老仙哪!

此時,又有個流傳後世的傳說:契丹軍隊進入開封城大打草谷,趙弘殷只能舉家避亂,一根扁擔一肩挑次子趙匡胤,一肩挑三子趙光義。路遇華山老神仙陳摶。陳神仙大笑指道「莫道世間無天子,今日天子一擔挑」。但細考察便知這傳說絕不是真實。宋太宗趙光義生於天福4年(939)10月7日,此時9歲。而太祖趙匡胤比他整整大了12歲,此時已21歲。這樣的扁擔能保持平衡?更何況,這樣的孩子在籮筐里能坐得住?

但任何傳說都有其事實背景。隱藏在這傳說背後的事實便是:就在這一年,21歲的趙匡胤的確一個人離家出走了。然而『在家百日好,出門一朝難』,後晉的軍鎮大多已歸附了契丹。耶律德光在二月初一登上中原皇位,並將自己祖國國號改稱遼,改元大同。準備以契丹民族傳統打草谷的方式實現漢、沙陀、契丹等民族的大同。自己能往nǎ里去呢?舉目茫茫,估計現在只有太原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有決心也有實力敢向耶律德光說不!好吧!向西北,去太原!

然而當他剛走到他的出生地洛陽時,就聽到了一個消息:劉知遠已經在2月15日登基稱帝,舉兵南下,正式舉起了抗遼自立的大旗。年輕的趙匡胤沒有趕上這令人熱血沸騰的一幕,心裏無比失落的他只有繼續向西,繼續他的帝位歷練之旅。

3月17日,耶律德光放棄大亂的中原,從大梁城啟程北歸,留大舅子蕭翰為宣武軍節度使,留鎮汴州。然而耶律德光未想到他此次的中原之行竟是一場有來無回的單程游。4月21日,就在殺胡林一命嗚呼。也許他更未想到的是:他死後的屍體竟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傳奇。為了防止他的屍體在初夏腐爛,由漢人出主意,契丹人動手術,將其開膛破肚,在他腹中塞入數斗食鹽,做成了乾屍木乃伊,載之北去,晉人謂之『帝羓』。當然,耶律德光還有一件事也沒想到:當他的母親,述律老太后看到自己兒子被做成的木乃伊,不僅不哭,還說了一句狠話「待諸部寧一如故,則葬汝」,撂下這句狠話后,契丹族的傳統再次上演:遼國每一個皇帝在登基時都會受到來自親人的反叛,都是在血腥的屠殺中登上的帝位。這一次,一方的主角便是述律太后與她的小兒子耶律李胡,另一方的主角則是上一幕的失敗者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就在雙方劍拔弩張,正要魚死網破之時,一位叫耶律屋質的高人站了出來。在他的調解下,一場大戰消弭無形。李胡暫時放棄皇位的野心。述律太后被幽禁於其丈夫耶律阿保機墓旁。耶律阮順利登基成為遼世宗。而耶律屋質則得到了人臣的最高獎賞——官拜于越。

回過來看中原亂事。5月12日,劉知遠從太原出發,命自己弟弟劉崇留守太原。大軍一路平定。蕭翰遣高謨翰將唐明宗第四子許王李從益從洛陽接來,奉之為帝。而自己則在18日也返程北歸。你們愛咋咋地,老子不管了!李從益一見契丹人已不再為自己撐腰了,心知肚明自己這個皇帝也當不下去,於是馬上將自己降級,稱梁王知軍國事,奉表迎劉知遠。6月11日,劉知遠入大梁城,後晉藩鎮相繼來降。後漢王朝正式開張營業!

這一切,21歲的趙匡胤仍然不能完全理解。此時的他,重要的是能得到一塊落腳之地,遇到一個賞識他的伯樂。然而此時衣食依然無著的他只能繼續向西流浪。這一天來到華山腳下。於是,那個著名的趙太祖賭棋輸華山的傳說就此出籠了。相傳華山上有一隱居得道的高士,姓陳名摶號希夷,曾與趙匡胤連下三局。結果趙匡胤三局皆負,無以抵債,只得寫下將華山一座賣與陳摶的字據。

除以上這個傳說外,還有一個趙太祖千里送京娘的傳說。此事首見於明人馮夢龍所編的之中。傳說暫不辨其真偽,但接下來趙匡胤流浪的路線的確從西行改成了南下。也許他南下正是為了送他那窈窕婉約的義妹趙京娘吧。

南下后,趙匡胤的第一站來到隨州。隨州節度使董宗本對他還算不錯,但其子董遵誨不知為何,對趙匡胤百般蔑視,百般刁難。想宋太祖也是一代豪傑,豈能受得這腌臢氣?於是他不得不離開隨州來到復州,投奔他父親昔日的部下同僚,現復州節度使王彥超。王彥超大方的請趙匡胤吃了一頓飯,最後端上來一個菜碟,裏面盛的並不是菜,而是十兩銀子。看着王彥超的陰笑,趙匡胤明白了。他沒有拿那10兩銀子,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復州。

流浪時期的趙匡胤留下了他日後唯一流傳下來的一首半詩: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從詩中,我們們不難看出這位未來的宋太祖重整河山,再造日月的蓋世豪氣。然而眼下自己該如何踏出這第一步呢?傳說他在一位襄陽老僧的指點下終於開始了自己的騰飛之路。這位老僧留給趙匡胤16個字的偈語『遇郭乃安,歷周始顯。兩日重光,囊木應讖』,並指點他不應南下而應北上,並贈給大量金銀與一頭毛驢。然而和尚廟裏怎會有驢?禿驢本就是對僧人的蔑稱。只有道士會騎驢,何曾見過和尚騎驢?所以我認為給了趙匡胤這一人生起步重要一推的人應該是個道士,而且極有可能便是陳摶!

趙匡胤北上來到宋州歸德府,風塵僕僕的他進了一座高辛廟想占卜一下自己的命運。於是從小校到砛轄,一級一級往上一直到節度使,卦象始終顯示不吉。幾乎泄氣的趙匡胤隨手再用力一擲,大聲道「我能當天子嗎」最後卻吃驚的發現:大吉!

乾祐元年(948)3月,劉知遠在做了1年皇帝后已經駕崩,他將蘇逢吉、史弘肇、楊邠、郭威4人作為託孤重臣留給自己兒子漢隱帝劉承祐。而同時,鳳翔節度使王景崇、永興節度使趙思綰、河中節度使李守貞三鎮一起叛亂。樞密使郭威在鄴都招兵買馬,準備平叛。而趙匡胤在此時也正好北上到了鄴都,看見郭字軍旗迎風招展,陳摶的第一句『遇郭乃安』在趙匡胤腦中回蕩。於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幕出現了:兩個開國皇帝,在他們都還不是皇帝的時候見面了,宋太祖的人生也從此騰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陳橋到崖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從陳橋到崖山
上一章下一章

太祖流浪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