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傳國玉璽(終結篇)

第七章 傳國玉璽(終結篇)

卷七第七章傳國玉璽(終結篇)狂歡三日後,安子奇便準備尋找建文帝埋下的寶藏。長老們在三天裏已經領着安子奇把青峰山的前後左右都轉了一圈,特意為安子奇指出建文帝的最後安身之處--青峰山中一個被巨石掩蓋的山洞。山洞前並無任何石碑和祭台,甚至看不出有任何人為建造的痕迹。長老解釋說:「這是遵照祖先的遺訓特意如此的,祖先雲,先皇遺骸,最易遭到匪人褻瀆,若非如此,早被三寶太監毀屍焚骨了。就算這樣,近來還是常有好事者前來南洋尋找建文皇帝下落。安先生今日在此祭祀后,我輩將再次用亂石封堆,務必永保先皇平安。」祭禮完全依照中國古代的儀式,安子奇雖然作為建文帝的直系後裔拜祭祖宗,卻為了不引起周圍鄉村的好奇,而裝成是旅居南洋多年的華僑遙祭大陸的祖先。香煙繚繚,氣氛肅穆,安子奇領着眾位長老和十個家族的代表跪倒在山洞前,磕頭禱告說:「唯我皇祖,澤我莠民,神州猶在,漢裔翌明。」安子奇心裏默誦:「祖先在上,想我安子奇無能無德,竟能得祖先垂青,賜我神匣秘寶,此番若得傳國玉璽,必定不負祖先密旨遺訓。」芯媛也以安子奇妻子的名義對建文帝的陵寢行大禮,祈禱祖宗保佑安家闔門平安,保佑安子奇諸事如意。祭禮畢,安子奇便和長老商量尋找建文帝當初埋下的寶藏。不料長老卻說:「安先生既然得到先皇的密旨,自然可以尋找寶藏。不過我輩世守祖訓約束,不得參與尋寶,不得談論秘寶。安先生若是尋寶,我輩當迴避。」安子奇點頭,表示理解長老的說法,這也是確實,如果祖先沒有留下遺訓,怎麼能保證後代不會去偷挖寶藏?更大的可能是,當年埋下寶藏,除了留下建文帝的密旨內容,對寶藏的地點根本就沒有涉及,看守青峰山的十個家族,除了知道這裏有寶藏,可寶藏在哪裏,絕對不會有人知道。長老約束十個家族不準外出,把一些工具交給安子奇后,長老對安子奇說:「安先生,非是我們不相助,實在是愛莫能助,望安先生見諒。芯媛在接受守衛重任時已經起誓,所以她也不能參與取寶,望安先生好自為之。」青峰山周圍,只留下安子奇一個人。青峰山不大,雖山勢秀麗,卻只是一個小山丘,山上山下長有很多菩提樹,依照密旨中:菩提大樹,下有石佛,似乎應該指最大的菩提樹。不過青峰山旁邊的菩提大樹很多,畢竟已經過了六百年,即使當年樹型相差很大,現在也看上去差不多,單憑樹的粗細高矮,一時不能決定哪棵才是最大的。過去佛教曾經在南洋盛行,所以青峰山的周圍,大大小小的石佛也很多,各種形態的蓮花石函就更多,要想在這些蓮花石函中找到一個藏寶的,幾乎難如登天。安子奇在青峰山周圍走了幾圈,還是難以把握是哪一棵大樹,有心想去問長老,卻又不敢:「長老的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他們既然不準參與取寶,當然不會相助,要是一昧相求,說不定還會引起他們的猜疑,今日取寶,決不能求助他們。」安子奇對這些菩提大樹看了一會,忽然想到:「既然建文帝當年以菩提樹作為藏寶的參照物,他不可能不會想到菩提樹會長大,會枯死,甚至會消失,難道他會憑空找一棵大樹?肯定還有其他的因素。」「是什麼因素呢?」安子奇繼續圍繞青峰山走,設想當年建文帝為什麼要指定某棵特定的菩提樹。忽然安子奇發現,在青峰山的某個側面,如果站在遠處看,青峰山就像是個神態安詳的佛首。青翠的樹木,就像是佛首上的髮髻,起伏的山勢,就像佛的五官。安子奇欣喜,跑到更遠的地方看,「哈,怪不得建文帝隱居在此,原來真的像是佛首。」佛的前面,就是一棵參天的菩提樹,菩提樹下,正巧也有一尊石佛。安子奇走到這棵菩提樹下,仰頭對樹頂看,以這棵菩提樹蒼老的形態和兩人不能合抱來看,這棵樹起碼也有千年。大樹下的石佛,面向北方,似乎是寄託當年建文帝對故鄉的思念。安子奇依照密旨上所說,朝南走一百步,用碎石作了標記,再朝東走二百步,正好走到一個蓮花石函前。蓮花石函是用整塊青石所雕琢,安子奇圍着蓮花石函繞了幾圈,確定青石的蓮花石函不可能有秘密,如果真的是把寶物藏在這裏,只能是秘藏在蓮花石函的周圍,埋藏在周圍的地下。安子奇回首對那棵菩提樹看,以菩提樹和蓮花石函為兩個終點劃了一條直線,然後在這直線上靠近蓮花石函的根部用鐵鍬挖下去。也可能是建文帝的在天之靈相助,安子奇僅僅挖下兩尺深,鐵鍬就碰到一塊硬石,而且硬石很大,似乎是塊石板。安子奇趕緊沿石板把泥土挖出,等石板完全裸露后,才放下鐵鍬,雙手抓住石板的邊緣,用力把石板掀起來。然後雙目緊閉,雙手合掌,默默祈禱這裏就是藏寶處。果然,石板下埋藏着一隻鐵箱,用鐵鍬敲開已經銹爛的鐵鎖,慢慢打開箱蓋,裏面是一隻白玉雕琢的小箱子。安子奇雙手捧出白玉箱,見鐵箱裏沒有其他的東西,便雙手捧著白玉箱走到菩提大樹下的石佛前,把白玉箱放在石佛下,先虔誠的合掌,在慢慢把白玉箱打開。白玉箱裏露出安子奇曾經在夢裏看到過的傳國玉璽,白玉的材質,螭虎的印紐,一切都和夢中一樣。傳國玉璽下壓着一疊黃色的絲綢,顯然是建文帝埋下傳國玉璽前寫下的。安子奇以極其虔誠的心情拿起黃色的絲綢,慢慢在地上鋪開,看到上面用紅色硃砂寫的字,果然是建文帝的親筆。安子奇屏住氣對黃色絲綢上的字看,越看越覺得心驚。絲綢上是這樣寫:「字喻皇兒:傳國玉璽乃是寶中之寶,皇而得到此寶,務必切莫狂喜。皇兒若是將右手中指的指血滴入傳國玉璽印紐上螭虎的口中,傳國玉璽將有極大的神異,皇兒只要心中默念某人的名號,心中自然會出現某人的思緒。或忠義,或叛逆,或布兵,或行書,皇兒猶如自身親睹,無不歷歷在心。傳國玉璽雖有如此神通,皇兒切莫輕試,一旦迷入其中,皇兒再不能自拔。為父當年目睹先皇屢試此寶,果然旗開得勝,所向披靡,創立我大明萬里江山。只是先皇既能洞悉世上諸人的心緒,先皇自此絕無樂趣。先皇杖斃功臣,坑殺元勛,抄斬百官,皆拜此寶之賜。故而先皇暮年再三告誡為父,天下太平,切莫再看此寶。為父也發誓,為父在世一日,就決不使用此寶一日。為父雖被宵小篡位,為父卻不後悔,為父不想知道諸臣諸人心緒。所謂腹謗,無人無之,若以此定罪,天下則無人矣。為父慶幸,將此寶帶到渤泥,否則此寶落入宵小之徒手中,我大明忠臣必定全覆,為父雖居草堂,尚自高呼幸甚。為父不忍將先皇遺物淪沉,故此寫下密詔,皇兒若得此寶,務必三思而後行。」安子奇驚坐到地上,這一方不大的傳國玉璽,竟有如此的威力,竟能探索別人的心緒,知道別人心裏所想,知道別人心裏所做,這,這也實在太可怕了。建文帝的遺書中說的絕對有道理,知道對手的心裏所想,自然可以旗開得勝,只是如果能隨意知道朋友,親戚,手下的心理,這,這也太沒有情趣了。誰沒有私心,誰沒有自己的秘密,如果想知道什麼就能知道什麼,這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思?更可怕的是一旦知道手下心裏的怨言,哪可是不得了的事。世人一直對朱元璋濫殺功臣不解,可朱元璋確實是知道了功臣們心中的不滿。就如遺書中所寫,「所謂腹謗,無人無之,若以此定罪,天下則無人矣」。對某個人有怨言,是最自然不過的事,要是這也能作為定罪的理由,天下確實是要沒人了。安子奇抖抖簌簌將黃色絲綢疊好,重新壓回到傳國玉璽的下面,戰戰兢兢看着白玉的傳國玉璽,再也沒有勇氣去拿起天生神物的傳國玉璽。「如果我能知道世上所有人的心緒,我該怎麼辦?如果我現在就能知道是誰背叛了我,我當然可以去要他的命。可是,可是我如果知道我手下的人對我都有怨言,我該怎麼辦?也去殺他們?如果我所愛的人對我也有怨言,比如方硯婷,比如任芸韻,比如信風,甚至比如我的養父母,我該怎麼辦?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就不可能對某個人沒有看法,尤其是心愛的人。俗話說:愛的越深,也就恨的越深,我難道就沒有對別人的看法?我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會有腹謗。」安子奇沒有敢去想馮瑤琪,儘管他知道馮瑤琪是最愛他的人,也是他最愛的人,可是他從來沒有對馮瑤琪關心過,難道馮瑤琪就會沒有怨言?要是他一旦知道了馮瑤琪心中的怨言,他還有沒有勇氣去見馮瑤琪?安子奇面對能探知別人心理的傳國玉璽,一時不知道是該使用,還是讓它繼續埋在土裏。…………《翡翠匣傳奇》的上半部已完,羅羅嗦嗦寫了幾十萬字,喜歡它的人不多,討厭它的人不少,不過作為我的第一本長篇,我只能說,我儘力了。過幾天將上傳我的新書《神偷魔盜》,是玄幻類,相信肯定會比《翡翠匣傳奇》要好,希望喜歡我的讀者能去看看。已結局!~!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翡翠匣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翡翠匣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傳國玉璽(終結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