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第二百三十章

人若是倒霉,喝水都能塞牙縫。

很顯然,馬哈木正處於人生中最倒霉的階段。

卧薪嘗膽的計劃成為泡影,被大明十萬軍隊從瓦剌本部一路追趕,退出祖先游牧之地,明軍仍在身後緊追不捨。逃出草原時的五千人,已經不足三千。

無奈之下,馬哈木只能繼續西逃,帶人跑到白帳汗國,希望掌控金帳汗國實權的白帳一系能伸出援手。到底雙方有親戚關係,馬哈木的一個女兒,正是白帳可汗最寵愛的妃子。

無奈希望總被現實粉碎。

白帳可汗匆匆見了馬哈木一面,連句安慰的話都沒有,再不露面。只派人傳話,暫時住下,可以。常駐絕對不行。借兵更加不行。

跟隨馬哈木出逃的瓦剌將領憤怒了。

近些年,通過和大明互市,瓦剌物資極大豐富。絲綢,瓷器,茶葉,布帛,白帳可汗及他帳下大小貴族沒少得好處。如今瓦剌落難,遇到麻煩,竟是翻臉不認人,親戚情分不顧,往日裏的好處也不念?

「小人!」

「可恥的小人!」

「枉為黃金家族子孫!」

瓦剌人只能在自家帳篷里罵幾句,走出帳篷依然要盡賠笑臉。

寄人籬下的滋味很不好受,何況還是逃命途中?

事實上,白帳可汗並不想同瓦剌人翻臉,也不願擔上背信棄義的名聲,統治偌大國土,大小上百個部落,真被罵成毫無誠信的小人,還如何服眾?

可他實在沒辦法。

從欽察汗國延續下來的土地,不只屬於蒙古人,這裏還生活着突厥部落和被征服的東歐民族。

白帳可汗希望對瓦剌伸出援手,看在往日裏的好處,帳下的蒙古貴族大多數沒有反對。壞就壞在,以康里、葛邏祿為首的突厥部落出言反對,不願留下瓦剌人,更不願因此和大明為敵。

「大汗忘記瘸子帖木兒的教訓了嗎?」

一身色彩斑斕的薩滿法師發出警告,同大明為敵,不是智慧的王者所為。

當年的瘸子帖木兒,集結數十萬大軍,聲勢何等驚人。結果如何?連大明邊境的泥土都沒摸到,一病不起,死在軍帳里。

「黃金家族創立的王朝已經是歷史。現如今,那片龐大國土的主人是明-帝-國!」

「明朝國力強盛,有數量龐大的軍隊,英勇的士兵,可怕的火器。明朝船隊的威名遠播各國。自奧斯曼前來的大食商人,都在傳頌明朝的繁榮強大。」

「大汗,不能為了瓦剌人和明朝開戰!」

薩滿法師出面后,原本支持可汗意見的蒙古貴族紛紛產生動搖。突厥貴族更表示,要殺死馬哈木和他帶來的瓦剌人,以絕後患。順便瓜分瓦剌人帶來的財富。

見事無可為,白帳可汗最終妥協。

馬哈木-敏-感-發現,昨天還笑臉相迎的朋友,很快以各種借口推脫不見。部落中的牧民也對瓦剌產生出不小的敵意。牧民之外,漸漸有白帳騎兵聚集,目的是什麼,不必細想,絕不會是善意。

「事情要糟。」

馬哈木的預感十分準確,無奈手下能戰的騎兵不足兩千,餘下都是傷者和女人孩子。為不拖累部落,綽羅斯的老人多自願留在本部,或自盡,或不知去向。

一旦白帳騎兵大規模聚集,率先發起攻擊,以現今的瓦剌,根本不是對手。

馬哈木的幾個兒子和孫子聚到大帳中,表情都帶着憤怒,憤怒之下掩藏着說不出的恐懼。

抱過最小的孫子,馬哈木忽然笑了。

他是草原的英雄,他的對手該是鬼力赤,是大明的永樂皇帝!與其這樣窩囊的被砍下頭顱,他寧願拿起馬刀,英勇的戰死!

「脫歡,不要露出這副表情。瓦剌的勇士,曾追隨英勇的鐵木真橫跨海洋陸地,征戰四方。無論是金人,宋人,還是西方的夷人,都在我們的馬刀下顫抖!」

「父親。」脫歡面險慚色。

「記住,戰敗不可恥,被明朝軍隊打敗不可恥。草原的勇士崇拜強者,綽羅斯的先祖,也曾是被蒙古人征服的民族。」

「父親,您的意思是,向大明投降?」

「不,不是投降,是內附。」

馬哈木站起身,懷裏仍抱着最小的孫子,「既然一定要低頭,就向最強的王者低頭。像兀良哈一樣,成為大明手中的刀。只要刀刃足夠鋒利,用刀的人絕不會輕易捨棄!」

「不報仇?」

「報仇?」馬哈木面現殺意,「難道你們還沒明白,不從這裏離開,殺死我們的不會是大明的弓箭,而是白帳的馬刀!」

話音落下,帳篷里頓時一靜。

這一刻,對白帳背信棄義的憤怒,甚至蓋過對大明的仇恨。

「現在,必須離開這裏。」馬哈木環視自己的兒子們,「脫歡,召集所有能戰鬥的勇士,給女人和孩子分發武器,告訴他們,衝出去,我帶綽羅斯返回草原!」

「是!」

「那木罕,帶人殺掉所有的羊和瘦弱的戰馬,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燒掉!」

「是!」

「帖木兒,吹響號角,瓦剌勇士舉起戰刀,和我,和綽羅斯的首領,一起衝出去!」

「是!」

瓦剌人的異常引來白帳牧民和騎兵的注意,白帳可汗和白帳各部首領都沒有想到,馬哈木會如此決絕,二話不說,放火燒帳篷,抽-刀-子就往前沖。

比起常年和韃靼對峙,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隨時要經受明朝邊軍考研的瓦剌騎兵,白帳汗國的對手,不是零散的游牧部落就是一米五六的歐洲鐵皮人,段數完全不能比。

一場突然襲擊,瓦剌人拿出拚命的狠勁,在數倍於己的包圍圈上成功打開一個缺口。

白帳可汗派遣的援軍尚未抵達,馬哈木和幾個兒子,已經率領最強悍的瓦剌騎兵衝出近千米。

「追!」

殺死落在後邊的瓦剌女人和孩子,白帳汗國騎兵對瓦剌人展開追殺。

本來是「兄弟」,是「親戚」,是「朋友」,轉眼變作敵人。該說事間萬物,瞬息萬變,還是人心難測,女婿當真靠不住?

瓦剌人拚死在前邊沖,白戰帳騎兵拚老命在後邊追。

雙方均超常發揮,以飛一般的速度靠近明朝邊境,迎面遇上尋人中的明朝軍隊。

帶隊的,碰巧又是領着神機營在邊境溜達的興寧伯,孟清和。

該說瓦剌人命不該絕,也可以說,興寧伯和定國公相得日久,難免染上幾許霸道之氣,專挑瓦剌人不可能出現的方向走,還是被他撈到大魚。以個頭論,不是大白鯊也是虎鯊。

孟清和有點傻。

不只是他,擔任護衛的兀良哈壯漢們,同樣不信的揉着眼睛,掐著大腿。

見過不張漁網,大魚自己往岸上蹦的情景嗎?

蹦了不算,還專門往腳面上蹦。

這樣的便宜不撿,白長一對招子。

「伯爺,您看?」

乞列該搓著大手,一臉的渴-望。

孟清和舉著千里眼,望着越來越近的煙塵,舉起右臂。

神機營和泰寧衛立刻會意,軍官舉起長刀,命令一道道下達,總旗和小旗吹響木哨。尖銳的哨音,迫使狂奔中的戰馬都慢下幾秒。

「刀牌手在前,神機營在中,騎兵分左-右兩-翼,長槍手列陣!」

「架虎蹲炮!」

轟!

近人高的立盾,組成三個十米長的橫陣,腰刀長槍-穿-插-其中,火銃手和弓弩兵立於陣后,並列的通道之間,兩門虎蹲炮赫然推出。

看清陽光下映照的一片火紅,吃過火器虧的瓦剌人瞳孔緊縮,不用馬哈木下令,猛一拉韁繩,立刻分散。

在明軍的火器弓弩前玩密集衝鋒,百分百早死早超生。

瓦剌人突然撒丫子橫向漂移,白帳騎兵不明所以,看到烏黑的炮口,本能預感到危險,卻已經來不及了。

轟然巨響聲中,一陣黑煙騰起,巨大的實心鐵球從天而降。眨眼間,數名白帳騎兵被砸成肉餅。

鐵球去勢未停,繼續向前翻滾,攆出一道血色痕迹。

「啊!」

可怖的景象,凄慘的叫聲,讓騎兵的恐懼達到最高點。

夷人也有火炮,有投石器,卻不會可怕至此。

炮聲未停,火銃聲響起。

火銃聲中,是遮天蔽日的箭矢。

一名白帳萬夫長倒在血泊中,不甘瞪着雙眼,好似不敢相信,身為白帳第一勇士的自己,竟就這麼死了?!

剛一照面,白帳汗國的騎兵就被打懵,亂了陣型。萬夫長死後,再組織不起有效的進攻。大明騎兵發起沖-鋒,更是死傷慘重,無心抵抗。只能在同袍的慘叫聲中調轉馬頭,驚恐的逃命。

那是人嗎?

不,那是一群魔鬼!

大明軍人身上的朱紅袢襖,將成為他們人生當中最恐怖的夢魘。

白帳騎兵掉頭逃跑,瓦剌人也未必好過。

泰寧衛和孟清和手下的大寧騎兵,在號角聲中,揮舞著馬刀,沖了上來。

馬哈木來不及喊出「內附」,險些被乞列該一刀斬落馬下。

認出被自己砍一刀的是誰,乞列該瞬間-熱-血-充-頭,「瓦剌首領馬哈木在此,別讓他跑了!」

一句話,似冷水濺入滾油。

孟清和不禁咂舌,好遠來了,想低調都不成。

虎鯊?大白鯊?

統統弱爆!這整個一抹香鯨啊。

不過,孟清和沒能高興太久。很快,自他後方騰起一片煙塵。看到熟悉的天子旗,孟清和知道,永樂帝來了。

大BOSS來了,必須讓道。

戰鬥中的兀良哈壯漢更加賣力,無不希望在天子面前有所表現。

戰場之上,刀片飛舞,險象環生。

被各種砍的馬哈木瞬間淚流滿面。他發誓,當初繼承瓦剌首領位,都沒這麼激動。

「天可汗,瓦剌請求內附!」

馬哈木帶頭,瓦剌人的喊聲越來越高。戰鬥力彪悍的瓦剌女人更是巾幗不讓鬚眉,幾十個壓過了幾百個。

朱棣興沖沖趕來,以為有仗打,不想卻是這樣一個場面。怎麼看,都像是被「流-氓」欺負的「良-民」在喊救命。

「陛下。」

翻身下馬,孟清和也有些莫名,搞不清瓦剌這是鬧哪樣。

不是找幫手來大明復仇,而是內附?

果真如此,笑話就鬧大了。

「不必多禮。」

朱棣沒詢問究竟是怎麼回事,也沒讓明軍停手。孟清和壯著膽子朝他身後看,沈瑄微微頷首,朱高煦也在擠眼,提到嗓子眼的心頓時放了回去。

依天子的態度,八成是要將錯就錯,不管是搬救兵報仇還是真心內附,先揍一頓再說。

退到一邊,孟清和暗道,給老朱家打工不易,可比起做老朱家的敵人,還是好上太多。

在馬哈木只剩一口氣,接近絕望時,永樂帝終於大發慈悲,下令停手。

瓦剌人壓根沒力氣憤怒,只能-喘-著-粗-氣,慶幸撿回一條命。

狼狽不堪的馬哈木主動交出武器,除下頭巾和靴子,步行至朱棣馬前,雙膝跪地,進而五體投地。

「罪人馬哈木請求大明皇帝寬恕。偉大的天可汗,您的心胸像天空一般廣闊,請您收下瓦剌人的忠誠,瓦剌人以祖先的榮譽發誓,將為您而戰!」

朱棣沒出聲,馬哈木不敢抬頭。

孟清和小心瞄一眼,飛速轉開視線。

永樂帝嘴角咧到耳根什麼的,他絕對沒看見!

朱棣接受了瓦剌人投誠。

紮營之後,軍中殺牛宰羊,燉上大鍋的肉湯,款待一千餘瓦剌人。

在白帳可汗和大明皇帝的共同努力下,萬餘綽羅斯勇士,十去七八。經沈瑄講解,孟清和恍然,這也是永樂帝大方接納馬哈木的原因之一。只剩這點人,五十年也掀不起多大風浪。

安置內附部落,朝廷很有心得。

守御千戶所,打散遷移,部落通婚,各種手段盡用,加上孟清和提出的一系列補充,今日之瓦剌韃靼,亦可成為他日之兀良哈。

少幾個敵人,多幾位金牌打手,何樂而不為?

歷史上大戰土木堡的兩位,一位已經和皇位無緣,另一位……看向坐在末席,啃羊腿啃得正歡的小-屁-孩,孟伯爺咬下匕首上的一片羊肉,一邊嚼一邊眯眼,大寧儒學和武學都該開個學前班,回去就給天子上疏,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教化歸附部落子民,明顯從娃娃下手更加容易。

卑鄙?

孟伯爺撇嘴,早被蓋上「奸佞」大戳,再多幾個小戳,算得了什麼。

何況,撇開各自立場,也先的確是個難得的人才。等他成為自己人,放出去和歐洲人愉快地的玩耍,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

越想越覺得可行,忍不住偷笑出聲。

定國公轉頭,看向偷笑中的某人,無語。

再轉頭,眼不見為凈。

認定這麼一個……他認了。

永樂八年十二初,瓦剌歸附大明,奉-皇-命-遷至忽蘭忽失溫一帶,和兀良哈做起鄰居。

雖然失去大片地盤,卻得到更好的草場,還有明朝授予的官職和各種補貼,瓦剌人沒有任何抱怨。

作為讓出草場的補償,兀良哈和韃靼取得在瓦剌原有草場上的放牧權。阿魯台有幸取得一塊地盤,好話不要命的往外說,聽得朱棣一陣-肉-麻。

搓搓胳膊,永樂帝表示,既然做了大明的打手,就不能再到邊民的地界上打穀草。西邊是個不錯的去處,北邊雖是荒原,荒原后應該有油水可撈。

「取得土地歸於大明,財物盡為爾等所有。」

除此之外,每新佔領一塊土地,大明派遣官員丈量繪製輿圖之後,都會給予部落一定獎勵。表現優異者,可取得隨船隊下西洋的機會。

誰不知,和船隊走一趟,回來就能富得流油?

元朝的榮光?

哪年的老黃曆,不見阿魯台和馬哈木都拎着馬刀,打-雞-血-一樣往西邊沖?

於是乎,後世東方學者稱為「散播文明火種的光輝時代」,西方學者口中「繼中世紀之後最黑暗的時期」,在公元十五世紀拉開序幕。

作為扇動蝴蝶翅膀,改變歷史軌跡的「元兇」,孟清和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一念之間,會給整個時代帶來什麼。

班師回京的途中,孟伯爺奮筆疾書,計劃為大明的教育事業發光發熱。會不會因此搶了某人飯碗,引來幾場單挑……孟伯爺表示,有國公爺在,他不懼!

永樂八年十二月底,聖駕抵達順天府。

同月,平王病況轉好,只是仍不能下榻。依太醫院診斷,此生都無法如常人行走,出-入需人攙扶。

徐皇后如實寫信告知朱棣。

獨坐半日,永樂帝下旨,平王留京,不設王府官屬,護衛減至五十人。平王世子留京,待繼王位,可歸藩。

永樂九年一月,朱棣設宴北京奉天殿,徐皇後設宴南京坤寧宮。

同月,沈瑄上交北京鎮守官印。朱棣下令,改北京行后軍都督府為後軍都督府,沈瑄為左都督。

孟清和獲得的新年賞賜仍是雙份。對此,孟伯爺已是相當淡定。

二月初,聖駕南歸。

白帳汗國突然派遣使臣遞送國書,希望同明朝-交-好。

兀良哈,韃靼和瓦剌盡皆內附,明朝疆域向北向西推進大部,已同白帳汗國直接接壤。為自身安全考慮,白帳汗國君臣放低姿態,平等-建-交-自然好,實在不行,建立朝貢關係也成。

打又打不過,不低頭還能如何?

三月下旬,聖駕抵達應天府。

首日視朝,永樂帝突放一記大招,除少數知情者,滿朝文武皆瞠目結舌。

「明年遷都。」

反對?反對無效。

繼續反對?錦衣獄喝茶。

還是反對?明年墳頭長草。

留給群臣的選擇只有一個,收拾包裹,緊跟天子腳步,北上,遷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清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