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章 歐洲的大洗牌3

287章 歐洲的大洗牌3

統治者不可能軟硬不吃,給了法王一個台階下,自然可以體面的解決一切了。法國實際上還可以通過這種老老實實的償還貸款獲得國際信譽,在國際市場上融資和參與世界銀行的扶持項目投標等來搞牆內損失牆外補。李辰基的這一手打一個巴掌獎一個甜棗玩的眾多法國權貴生不如死。當然是互相掐架的生不如死,條款中明確規定,承擔這筆巨額貸款份額越多的領主在未來的這些抵押品中瓜分的份額就越多,同樣的國際評級和信用就越高(理論上這些擁有土地所有權和立法權、軍權和行政權的領主都是可以發行主權債的主體,不過其數量就小了,以擁有馬賽這個大港口的普羅旺斯伯爵為例,發行的債總額就只有宗主德國國王發行王國級國債的1%,信用級別只跟債的風險掛鈎,跟規模沒關係。就像舊時空盧森堡的國債是三a但是沒有多少規模一樣。願意承擔責任和主動提前還款就是提高信用的最快辦法),自然地國際信用就高,貸款利息就低、期限就長、折扣就越優惠、貸款后的配套解決方案和貸后服務與管理就越有利。為了爭奪這20億的貸款配額,法國的封建主狗腦子都快打出來了。

在持續一個月的內部妥協分贓會議上,法王和香檳、布爾瓦、蘭斯、第戎、奧爾良、波旁等地貴族們等一干人馬在會議室內外的明爭暗鬥、唇槍舌劍乃至上演全武行的事情就成了一段佳話,被帝國的媒體包裝成各大貴族為了愛國。主動積極承購國家統一公債,為了爭奪更多的債務和榮譽不惜大打出手。

至於後果自然是財大氣粗的英王這個名義上也屬於法國封建主的大貴族暗地裏支援一些邊緣的小貴族間接購買的國債數量超過了2000萬龍元的份額,成了最大的買家。(帝國為了快速收回一部分資金。把這20億的對法國的債權玩了一個證券化,變成由法國政府承擔的統一國債,拿到阿姆斯特丹的歐洲債券交易中心上市套現。法國因為長期在境內和英國經行拉鋸戰,民盡財窮的諸多貴族實在拿不出錢來買統一公債,1%的份額已經可以算是第一大債權人了。購買的人是債權人?債務人是誰?當然是法國的那些還清貸款就能拿到土地的權貴了。這批20億的公債實際上分五十年償還給帝國政府,帝國政府就能歸還這些抵押物,但是在這50年內。這大片的法國土地都是在帝國的託管下的。帝國再怎麼也不可撂荒這些上佳的平原耕地啊,隨便轉包給幾個農墾集團全部用來種小麥也是一大筆錢啊。一邊代替法國封建主收稅、一邊拿着法國權貴們的還款,真是不亦樂乎)

歐洲的土地還是封建主的主要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是一體的,一個貴族如果把一塊市集土地的經營權賣給一個商人團體,那麼這個商人團體最多也就是開設一些集市或者作坊之類的,而不會大量投資建設房產和各種生產設施。除非這片土地的所有權也轉讓了。

這裏的公債的抵押物就是土地的所有權和其上的治權法權和稅權等主權。這些土地的價值值多少錢?誰也說不準。按照帝國的權威估價機構來計算,起碼要值200億,如果按照舊時空的定價,半個法國值多少錢?不下於20萬億歐元。但是在11世紀的歐洲,也就值幾百噸胡椒的價錢。

這些抵押物必然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值錢,只要有投資必然會取得巨大的收益。20億龍元的定價顯然是偏低了,只要投入1億龍元的資金,這片土地的農業產值每年至少就有3000萬龍元。加上工商業起碼過億。投入的資金越多,這片肥沃的西歐平原就會回報的越多。

英國打包出售大片有爭議的土地給帝國換取統一不列顛群島的資本————帝國證券化這些土地收回給英國的資金並且不還本金只付利息————法國政府和貴族以及眾多的投資者承購這些公債意圖得到土地和利息坐收漁利————英法爭端消弭於無形。這樣一個完美的外交加金融組合拳就搞定了西歐最大的麻煩。英法兩國都欠了帝國一堆人情。這些法蘭西統一公債背後的抵押物可不是法國政府的財政信用這種虛無縹緲的抵押品。而是實打實的土地和權利。因此它絕對不可能因為戰敗或者王室絕嗣之類的糾紛問題而變成廢紙,它有它的最低底線價位,加上它有帝國的背書,所以20億的票麵價值就是發行價,拆分為2000萬份,每份100龍元的發行價,交易所的牌價很快就被精明的商人哄抬到110多了。這些土地被分成2000萬份價值相等的地塊,農村的面積大,城市的地塊面積小,港口商業區的面積可能只有山區地塊的千分之一。這種對每一份公債持有者都很公平的做法也極大的減輕了投資者對抵押物最後到期分配不均的擔憂。反正到時候這些債券的持有者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論是土地還是到期前賣掉得錢都很合算。50年的時間,購買這種毫無風險的國債獲得每年2%的利息也算是一份收入。

在弗蘭德爾地區的軍事基地不僅僅是保護尼德蘭地區和平的大棒,也是兩國恭順的有力保障。至於愛爾蘭和蘇格蘭等地權貴和死活和命運就無關緊要了,這些邊緣地區的邊緣國家和地區總人口加在一起還沒有突破百萬,還趕不上福建的一個府,實在不值得帝國的關注和投入。

說完了英法德意和拜占庭再來說說伊比利亞的基督教國家和北歐地區諸國。

伊比利亞半島現在的局勢十分和平,但是因為這裏是伊斯蘭和基督教的交鋒前沿陣地,諸國的局勢複雜,所以還是帝國外交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除了伊斯蘭的老大穆拉比特王國之外,老二穆瓦希德王國這個曾經的**宗教武裝被帝國承認之後就有了和穆拉比特王國平起平坐的資格。穆瓦希德王國一步步蠶食穆拉比特的領土,從阿爾及爾一直越過地中海吃掉了老大在伊比利亞半島半數的領土。和北方的萊昂王國為首的基督教諸國聯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按理說伊比利亞半島最終會被西班牙統一,但是穿越眾並沒有不干涉歷史的原則,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既然濕了鞋那就洗個腳,既然洗了腳,那就乾脆洗個澡唄。把世界歷史早就篡改的面目全非的穿越眾也不怕這種小小半島局勢的風雲能打濕自己的衣角。

伊比利亞伊斯蘭地區比基督教地區文明、發達、繁榮、理性、宗教寬容、好掙錢那是世界公認的,不說洗澡和人均壽命的事,就是比較食品結構也是伊斯蘭完勝。在秩序善良偏中立陣營的穿越眾自然支持文明程度高的一方了,那些落後的歐洲基督徒還沒有達到後世的那種霸佔全球話語權的洗腦達人的高度,達到幾乎宣傳畫就讓人形成好感的程度。在鐵一般的生產力差距事實面前,歐洲的相對於落後不是靠抱緊帝國大腿,一兩代人的辛苦追趕就能超越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第一日不落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第一日不落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287章 歐洲的大洗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