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章 紅海貿易見聞

283章 紅海貿易見聞

「這裏就是傳說中的華夏帝國嗎?」

「不,這裏僅僅只是帝國的三級領土的入境處,嚴格意義來說是帝國的殖民地,而不是本土。『導遊對着土包子一般的金髮鬼畜--來自德意志地區的格里高利說到。

「這裏就是帝國最靠近歐洲世界的領土蘇伊士運河特區(後來就變成直布羅陀了)。自從華夏曆1957年,所羅門王國河法蒂瑪埃及簽訂合約,以蘇伊士地峽為國界之後,為了保證和平和兩國的軍費開支不至於拖垮財政,絕對優勢的華夏帝國充當了調停人,兩國將地峽的國界線東西兩邊各自劃出30公里的土地給帝國當做調停的謝禮。

這兩個國家在這個敏感地區事實上就被華夏帝國的領土隔離開了,分別與華夏帝國接壤的兩國因此沒有必要整軍備戰,整天高度緊張的防備對方的入侵。佔據絕對優勢和軍事領先的帝國不可能去破壞自己的信譽和容忍其他國家軍隊通過自己的領土。那麼兩國的軍隊在這個地峽實際上就不可能見面了。

至於在阿拉伯半島上的所埃國界線也有薩拉森王國的幫助和港口租借地的存在保持着一種動態的軍事力量平衡,因此外國人要先通過東地中海、蘇伊士地峽、紅海(這裏因為是非軍事區,沒有軍艦和武裝力量)、曼德海峽、亞丁灣到達印度洋就毫無危險了。

所羅門的海軍和埃及的海軍都是笑話,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小舢板級別的海岸巡邏艇。唯一在職能就是防備走私和偷渡。

帝國海軍和商船隊長時間的努力肅清了這條航線附近的海盜和一切不和諧因素,讓這個海盜橫行的危險海路變成了黃金航道,既打擊了也門到所羅門的埃及陸上傳統商業路線。也極大的增加了整個地區的貿易規模。(海運的安全自然讓陸地運輸毫無優勢,埃及的稅收部門也不能在海面攔截過往商船設立關卡收稅,商旅大大減少的麥加和麥地那兩個城市的商業收到重創,只能依靠每年朝聖的信徒來支撐其繁榮了。因為海運運費低,各種貨物的價格大幅下降,消費量大增的地區貿易市場快速的發展起來)歐洲通過海路到達塞徳港,在地峽轉乘客貨運輸馬車到蘇伊士。然後再乘船直航到印度洋各個目的地。

這樣的模式雖然比過去的全程駱駝要省錢省事,但是對紅海的影響非常深遠。首先,這條航線非常的繁忙。是整個歐洲(不包括北歐和東歐非沿海地區)和地中海沿岸和印度洋沿岸乃至太平洋沿岸交通的樞紐,大量的海船往返於蘇伊士港、吉達港、蘇丹港、吉布堤港和亞丁港之間。轉運周邊地區出產的牛羊肉及其奶製品、**、沒藥、香精、阿拉伯膠、咖啡、椰棗、礦鹽、珊瑚、皮革及其製品、棉花、駱駝絨和羊毛以及這些纖維的紡織、刺繡、印染品的伊斯蘭傳統商人越來越多的轉變成參與國際貿易的新興商業資本家。在風平浪靜的紅海近海航行貿易的利潤自然是比不上那些從歐洲或者印度洋沿岸搞大宗商品和奢侈品貿易的親戚們有油水了。

自唐代有阿拉伯鉅賈打通巴斯拉——泉州航線直達中國之後,世界上最暴利的航線就一直是這條流淌著金銀的航線。中國的茶葉(綠色黃金)絲綢(白色黃金)、瓷器(和玉石器皿一樣珍貴)、阿拉伯和非洲的象牙、**、珊瑚、奴隸(崑崙奴)加上印度和東南亞的寶石、金銀、珍珠、香料、檀香、紅木、胡椒、犀牛角、珍稀獸皮之間的貿易利潤支撐了阿拉伯民族從彈丸之地征服了半個世界(舊大陸)。源源不斷的貿易稅收支撐了哈里發輝煌奢靡的宮殿和後宮、也支撐了數以萬計的官僚薪俸和統治最廣大領地(巔峰時多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所需的開支。

當所羅門王國出現之後,一切都變了。原本躺着都能掙錢的航線出現了大量的競爭者。大部分都是打着異教徒旗號的異國船隻。這些新型號的飛剪船迅速的搶走了阿拉伯帆槳混合動力三角帆船為主要船隻商船隊的利潤。從所羅門王國佔領並重建的亞喀巴港到阿拉伯觸及到的最遠港口泉州。到處都是打着華夏帝國旗號的飛剪船。他們滿載着遙遠東方出產的數百種物美價廉的消費品和刀劍鐵器打垮了所有的阿拉伯遠洋船隊。運費只有阿拉伯貨運船隊的一半,速度最慢的都要節省25%的時間,最快的甚至可以節省75%的時間。過去只能靠季風一年走兩趟,現在每個月都有固定的航班。短短几年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大船主和航運業鉅賈都轉行當起了中國的買辦和批發商。

雖然失去了暴利的跨國貿易利潤,但是代理銷售種類繁多物美價廉的華夏帝國進口貨所得的利潤比起前者也不差。茶葉、絲綢、瓷器的主流進口目錄迅速的被精美如畫的印花棉布、結實耐用的生活生產需要的鋼鐵器具、非常受歡迎的各種建材(玻璃、水泥、木材、空心隔熱的磚瓦)取代了。

一片繁榮的背後是短暫的不可持續的大規模傾銷嗎?當然不是,華夏帝國的商人們在穿越眾的引導性投資誘惑下,將賺到的錢再次投入到這些伊斯蘭地區開發各種產業。同時還源源不斷的從這些地區購買奴隸(外國人不受帝國法律保護。但是進入帝國境內滿足一定年限的勞動者自動取得了歸化民資格那就另說了)販賣到緊缺勞動力的帝國各個地區的礦山、種植園和工廠去平衡貿易進出口赤字。」導遊一口氣說完也不口乾,遞過一份導遊手冊。

阿拉伯世界如此廣闊。半個非洲。小半個亞洲小半個歐洲的面積都是帝國商人發財的地方,這些地方起碼都是被步入文明的阿拉伯民族精心培育和開發過的熟地,擁有最起碼的購買力和足以維持小農經濟簡單再生產的人口密度。相比較歐洲,這些屬於安拉的地盤顯然要比基督他老人家的地盤富庶的多。當然這也是帝國看中這個大區的主要因素之一,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這裏的識字率要遠遠高於其他地區和國家。

人力資源才是一切資源之王,這是帝國所有走出去的商人的共識,和一個識字懂理的商人打交道總比不識數的原住民要省事和容易形成穩定的關係。那些文盲一樣的原住民雖然好騙但是卻不能建立基業。和讀著安拉教訓長大的穆斯林不同的是基督徒基本都是文盲,當然這個文盲的定義很簡單就是不會說拉丁語也不認識字,最多只能使用各國的家鄉方言說話。沒有書面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高級一點的修士和教職人員也只會本國文字和官方文書而已。和已經統一文字的阿拉伯世界高達3%的識字率相比,歐洲只有0.2%的識字率就顯得沒什麼價值了。錢幣和度量衡都沒有統一的歐洲各國只能和帝國簽訂一堆協議之後採用了帝國的度量衡和幫助下建立起來的統一貨幣。

雖然塞爾柱的第納爾銀幣、伽色尼的伽茲尼金幣、薩拉森的里亞爾金幣和法蒂瑪埃及的第納爾金幣更早的被帝國培養的親華派貴族改造為機器鑄幣而精美且難以偽造,但是歐洲的同行們也不是吃素的。在馬可波羅的引導下。取代美蒂奇家族建立近代化銀行的猶太家族,意大利國王孔西利奧把持的王室在發行貨幣方面的天賦遠遠超過美蒂奇家族。他設計和鑄造的金幣弗洛林仿造帝國的金幣大小、配方和重量,除了花紋和文字不一樣,基本和帝國金幣差不多。意大利沒有銀礦。只好建立金銅兩級複合本位制,弗洛林和意大利銅圓也曾一度流通於整個歐洲。

自從建立了總部位於耶路撒冷的國際清算銀行,舊大陸大部分國家的進出口金銀流動都集中到了這裏沖銷結算。所有簽訂了一體化自由貿易協議和加入帝國主導的國際貿易組織,各國的商人就不必將錢搬來搬去了,只要進出口支付的匯票到本國的銀行兌換成本國的貨幣就好了,再由各國的銀行到國際清算銀行經行結算,沖銷各國的貿易進出口總額之後將差額的金銀幣再次運往各國的銀行。

這一舉措極大的減少了金銀的跨國流動,降低了各國的貿易風險和成本。很快就催生了一大批換匯和貼現的非存貸業務銀行家出來,當然最多的還是華人和猶太人。

蘇伊士這個港口城市也變成了一個萬帆雲集的繁華大港。雖然這個成為帝國海外飛地的條狀地塊擁有單位長度最值錢的一條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大道,但是運量還是沒辦法和船舶直接通航的運量相比。

在這個地區每年貨運需求還沒到300萬噸的時候,修建運河很不合算,但是超過這個拐點,運營一條貨運量巨大的運河就很有吸引力了。每一噸貨物的陸地運輸費用是海運的200倍,在通過蘇伊士地峽的時候如果算上海上卸貨到鐵路的轉運費和塞得港上船的裝卸費,這個陸路運輸的成本就很沒有吸引力了。

修建一條穿過蘇伊士地峽的運河,打通地中海和紅海就成為了一個非常暴利的新項目,原有的馬拉鐵路也不用拆除,還可以用來轉運一些為了修運河需要的設備與食水。就算運河建成之後,這條鐵路還可以成為以後的連接法蒂瑪埃及和所羅門兩國鐵路網的中間連接點。

格里高利實際上就是一個留學中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建築專業的留學生,他的一個遠房叔叔就是一個國際清算業務的受益人,發了財的他資助格里高利留學也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只要他學成歸來,絕對能成為德意志的高級官員,隨便提供點方便,這個叔叔就受益無窮了。

他的目的地不是帝國本土的那些遙遠的頂級大學,而是位於南洋的汶萊市婆羅洲大學。這個大學專門為帝國和盟友培養土建、礦業、大型工程管理和農業、林業人才。

當他下了有軌馬車之後來到繁華的蘇伊士碼頭時,他錯以為這個地方就是帝國本土就純屬正常了。這裏比起他祖國最繁華的漢堡港還要繁華數倍,碼頭的停靠船舶幾乎都數不清了,熱火朝天的碼頭搬運工都是在一個個傳送帶和通向倉庫和轉運馬車車站的軌道車周圍搬運麻袋和箱子,比起漢堡的肩挑手抗的落後方式,這裏的效率高出百倍也不止。(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第一日不落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第一日不落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283章 紅海貿易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