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設定

歷史設定

華夏歷史:由遠古至宋,套用中國歷史,至宋以後,大武(300年)、盤殷(220年)、平洛(120年)。整個華夏文明史向前推500年。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相當於公元18世紀末期。

龍華帝國的官制:

中央——內閣:三殿(文華殿、武英殿、保和殿),三閣(東閣、文淵閣、體仁閣)。職權如清朝的軍機處。有大學士六人,協辦大學士十二人,學士二十四人,中書四十八人。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各部置尚書一人,總管本部政務,下有左右侍郎各一人,為尚書之副。尚書(從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郎中(正五品)、員外郎(從五品)、主事(正六品)以及堂主事、司務、筆帖式、七品小京官等。

吏部吏部為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吏部下設四司: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勛司和考功司。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蔭、請封、捐封等事務。稽勛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入籍、複名複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禮部下設四司: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四司之外,清設有鑄印局,掌鑄造皇帝寶印及內外官員印信。會同四譯館,掌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及翻譯等事。

兵部職掌全國各營兵籍及武職官員的機構。職掌內外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乘載、郵傳之制,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兵部下設四司:武選清吏司,考核武職官員的品級與選補、升調、承襲、封贈諸事,並管理土司;車駕清吏司,掌全國馬政及驛傳等事;職方清吏司,掌武職官員的敘功、核過、撫恤、軍旅之簡閱、考察、巡防等事;武庫清吏司,掌全國之兵籍、軍器並武科考試之事。此外,清設稽俸廳,掌稽察武職官俸;會同館,管理京師驛傳事務;捷報處,掌遞送文書。

刑部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核,共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複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是按省設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職掌他省及衙門的部分文書收發和某些日常政務。此外,設秋審處,掌核秋審、朝審各案;減等處,掌匯核各省及現審各案之遇赦減等事;提牢廳,掌管獄卒,稽察南北所監獄的罪犯,發放囚衣、囚糧及藥物等;贓罰庫,掌收放現審案內贓款及沒收各物件,並保管本部現銀及堂印;贖罰處,掌罰罪事;律例館,掌修訂法律。

工部為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並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明清工部下設四司:營繕清吏司,掌宮室官衙營造修繕;虞衡清吏司,掌製造、收發各種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鑄錢;都水清吏司,掌估銷工程費用,主管製造詔冊、官書等事;屯田清吏司,掌陵寢修繕及核銷費用,支領物料及部分稅收。除四司外,清設有製造庫,掌製造皇帝車駕、冊箱、寶箱、儀仗、祭器等;節慎庫,掌收發經費款項;料估所,掌估工料之數及稽核、供銷京城各壇廟、宮殿、城垣、各部院衙署等工程。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隸於戶部的機構有:掌鑄錢的錢法堂及寶泉局;掌庫藏的戶部三庫;掌倉儲及漕務的倉場衙門。

大理寺

大理寺所斷之案,須報刑部審批。凡遇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會審,稱三法司。決獄之權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時,可上奏也裁。大理寺卿官秩正三品。可參與朝廷大政會議。

大理寺一般設有: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五品下。掌折獄、詳刑。凡罪抵流、死,皆上刑部,覆於中書省、門下省。系者五日一慮。

正二人,從五品下。掌議獄,正科條。凡丞斷罪不當,則以法正之。五品以上論者,蒞決。巡幸則留總持寺事。

丞六人,從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輕重。徒以上囚,則呼與家屬告罪,問其服否。

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掌印,省署鈔目,句檢稽失。凡官吏抵罪及雪免,皆立簿。私罪贖銅一斤,公罪二斤,皆為一負;十負為一殿。每歲吏部、兵部牒覆選人殿負,錄報焉。

獄丞二人,從九品下。掌率獄史,知囚徒。貴賤、男女異獄。五品以上月一沐,暑則置漿。禁紙筆、金刃、錢物、杵梃入者。囚病,給醫藥,重者脫械鎖,家人入侍。

司直六人,從六品上;評事八人,從八品下。掌出使推按。凡承製推訊長史,當停務禁錮者,請魚書以往。錄事二人。

都察院

都察院,最高的監察、彈劾初及建議機關。長官為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又依各省,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又以六科給事中併入,因合稱為科道。

都御史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姦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期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可見明代都御史的權力很大,凡官吏之考察黜陟則會同吏部、重大刑獄則會同刑部與大理院。其他各官署則分屬十三道監察御史稽察。監察御史充任的職務,遠比前代繁重。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並立的中央行政機構

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翰林院、太醫院、詹事府、內侍省、

太常寺

太常寺:掌宗廟禮儀。

封建社會中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太常的主管官員稱太常卿。

太常寺一般設有: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上。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丞二人,從五品下。掌判寺事。凡享太廟,則修七祀於西門之內。主簿二人,從七品上。

博士四人,從七品上。掌辨五禮;按王公、三品以上功過善惡為之謚;大禮,則贊卿導引。

太祝六人,正九品上。掌出納神主,祭祀則跪讀祝文;卿省牲則循牲告充,牽以授太官。

奉禮郎二人,從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會、祭祀之禮。宗廟則設皇帝位於庭,九廟子孫列焉,昭、穆異位,去爵從齒。凡樽、彝、勺、冪、篚、坫、簠、簋、登,鈃、籩、豆,皆辨其位。凡祭祀、朝會,在位拜跪之節,皆贊導之。公卿巡行諸陵,則主其威儀鼓吹,而相其禮。

協律郎二人,正八品上。掌和律呂。錄事二人,從九品上;八寺錄事品同。有禮院修撰、檢討官各一人,府十一人,史二十三人,謁者十人,贊引二十人,贊者四人,祝史六人,贊者十六人。太常寺、禮院禮生各三十五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

光祿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宮中膳羞的機構。從三品衙門。

設卿1人,少卿2人,寺丞2人。

下設典簿廳,典簿2人,錄事1人,掌收發文移及庶務。

其屬,大官、珍羞、良釀、掌醢四署,各署正1人,署丞4人,監事4人;司牲司,大使、副大使各1人;司牧局、大使1人;銀庫,大使1人。大官署供祭品、宮膳、節令筵席、蕃使宴犒之事。珍羞署供宮膳餚核之事。良醢署供酒禮之事。掌醢署供廚料之事。司牲局、司牧局掌養牲。銀庫掌寺銀出納。

太僕寺:掌馬政。

太僕寺一般設有: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丞四人,從六品上;主簿二人,從七品上;錄事二人。卿掌廄牧、輦輿之政,總乘黃、典廄、典牧、車府四署及諸監牧。行幸,供五路屬車。凡監牧籍帳,歲受而會之,上駕部以議考課。

鴻臚寺:掌管朝會、筵席、祭祀贊相禮儀的機構。正四品衙門。

設卿1人,左、右少卿各1人。下設主簿廳,主簿1人,典收發文移。其屬,司儀、司賓二署,各署丞1人,嗚贊4人,序班50人。司儀署典陳設、引奏。司賓署典少數民族及外國朝貢使臣。嗚贊典贊禮儀。序班典侍班、齊班、糾儀及傳贊。

國子監: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

國子監總管全國各類官學(宗學、覺羅學等除外),設管理監事大臣一員;祭酒、司業,另設監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學官。

祭酒一人,從三品;司業二人,從四品下。掌儒學訓導之政,總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凡七學。

丞一人,從六品下,掌判監事。每歲,七學生業成,與司業、祭酒蒞試,登第者上於禮部。

主簿一人,從七品下。掌印,句督監事。

欽天監: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

翰林院是中國唐代開始設立的各種藝能之士供職的機構。

掌制誥、史冊、文翰之事,考議制度,詳正文書,備皇帝顧問,主官為翰林學士,下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修撰、編修、檢討等官,另有作為翰林官預備資格的庶吉士。明代將翰林院定為五品衙門,翰林官品秩甚低,卻被視為清貴之選。翰林若得入直文淵閣參與機密,則更是貴極人臣。

。置掌院學士兩人,一人,從二品,是侍讀學士以下諸官之長,其他翰林官設置多因命制。掌院學士歷由殿閣大學士兼領,地位更加突出。按制,翰林官不僅升遷較他官為易,而且南書房行走及上書房行走例由翰林官為之,因而與皇帝、皇子及近支王公有較多接近機會,多蒙優待厚遇。科舉考試均由翰林官主持,形成座師制度,文脈與人脈相互交織,使翰林影響延伸至各個領域。翰林在知識界享有崇高聲望,對社會的方方面面發揮着巨大的影響力。

太醫院,古代醫療機構名稱。是專為上層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醫政及醫療保健組織。清代只設一個太醫院,院使正五品,總攬醫藥行政及醫療大權,清初,御藥房也劃歸太醫院管理,全國醫官統一由太醫院差派、考核、升降,從而加強了統一領導。

其人員情況人體是:院使一人,是該院行政及醫療事務的主管官員,左、右院判各一人,是該院的副主管官員,御醫十至十五人,吏目十至三十人,醫士二十至四十人,食糧醫生(或稱糧生,主要擔任繕寫等工作)、切造醫生(負責藥物的炮,炙調製)各二、三十人。醫官通稱太醫或御醫。

宗人府,中國古代管理皇室宗族的譜牒、爵祿、賞罰、祭祀等項事務的機構。

詹事府,詹事府掌管皇后,太子家族(東宮)事務的機構

詹事府設詹事1人(正三品)、少詹事(正四品),左、右庶子(正五品),冼馬2人(從五品)、左、右中允各1人(正六品),左、右贊善各1人(從六品),主簿2人(從七品)、筆帖式6人。

詹事府的職掌是:凡皇帝坐朝或秋審、朝審以及九卿、翰、科、道會議之事,詹事、少詹事均得「侍班」或參加集議。凡纂修實錄、聖訓,詹事府詹事、少詹事例得充任副總裁官及纂修官。纂修其他書史,少詹事皆得充任纂修官。此外,有些職掌是與翰林院互兼的。清初規定,凡東宮千秋節(東宮誕辰)及元旦、冬至行禮慶祝、表箋文式,由詹事府坊局官撰擬頒發。

詹事府內部機構分左右春坊、司經局及主簿廳,其職官及分掌如下:

左右春坊:設左、右庶子各1人,左右中允1人,左右贊善各1人,掌記注、纂修之事。

司經局:設洗馬1人,掌經籍、典制、圖書刊刻的收藏。

主簿廳:設主簿1人,掌文移;筆帖式6人,掌翻譯。

詹事府的機構掌章奏、文移事務,另設主簿2人管理。

內侍省是管理宮廷事務的機構。

最高長官為內侍,為正二品。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種事務,都由內務府承辦。內務府直屬機構有7司3院。內部主要機構有廣儲、都虞、掌儀、會計、營造、慎刑、慶豐七司,分別主管皇室財務、庫貯、警衛扈從、山澤采捕、禮儀、皇莊租稅、工程、刑罰、畜牧等事。另有上駟院管理御用馬匹,武備院負責製造與收儲傘蓋、鞍甲、刀槍弓矢等物,奉宸苑掌各處苑囿的管理、修繕等事,統稱七司三院。內務府還有三織造處等30多個附屬機構。此外負責管理太監、宮女及宮內一切事務的敬事房也隸屬總管內務府大臣管轄。

所屬「七司」是:御用監,係為內務府掌管府藏及出納總匯的機構;尚膳監,掌內務府所屬武職官的銓選、任用及圍獵、捕魚之事,順治十八年改為采捕衙門;鐘鼓司,掌內廷禮樂並考核太監品級;內官監,管理內務府帑項出納及莊園地畝之事,順治十七年易名為宣徽院;借薪司,掌宮廷繕修工程事務,順治十八年易名為內工部;三旗牛羊群牧處,掌牛羊畜牧事務;尚方司,掌審擬上三旗的刑名案件,順治十一年設,十二年改為尚方院。所屬「二院」是:御馬,掌掌「御用」馬匹;鞍樓,是製備兵具、器械的機構。

廣儲司,設總辦郎中、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筆帖式、書吏,掌內府庫藏,領銀、皮、瓷、緞、衣、茶六庫。

都虞司,設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筆帖式、書吏,掌內務府武職官銓選及畋魚之事。

掌禮司,設郎中、員外郎、主事、贊禮郎、司俎官、司祝、司香、司碓、筆帖式、書吏、掌內廷禮樂及考核太監品極。

會計司,設郎中、員外郎、六主、委署主事、筆帖式、書吏,掌內務府出納及莊園地畝之事。先用宮女、太監,亦由該司管理。

營造司,設員同掌儀司,掌宮廷修繕工程。

慶豐司,設員同掌儀司掌牛羊畜牧之事。

慎行司,設員同掌體育館事,掌審讞上三旗刑獄案件。

上駟院,設兼管大臣、卿、堂主事、筆帖式、下分左右二司,有郎中、員外郎、主事、委署主事,掌御用馬匹。

武備院,設兼管大臣、卿、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筆帖式、書吏,掌製造器械。

奉宸院,設總理大臣、卿、郎中、員外郎、主事、良署主事、苑丞、苑副、委署苑副、筆帖式、書吏,掌景山、三海、南苑等處的管理、修繕。天壇齋宮,亦由奉宸院管理。圓明園、暢春園、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熱河行宮、湯泉(今昌平縣東小湯山)行宮、盤山(今薊縣西北)行宮、黃新莊、(今良鄉北)行宮,因與皇帝駐驊有關,俱歸內務府委官管理。

此外,內務府還管轄有三大殿,管理慈寧宮、壽康宮處,御藥房、壽藥房,文淵閣,黃武殿修書處,御書處,養心殿造辦處,咸安宮官學,景山官學,敬事房等。其中敬事房為管理宮內宦官的機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帝國的臨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帝國的臨晨
上一章下一章

歷史設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