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 六國新論

(六十四) 六國新論

接下來,傅恆便開始和他探討算學問題了。

傅恆的算學問題起源於阿圖的一次國學作業。作業的內容是蘇轍的《六國論》有感,阿圖接到作業后就大筆一揮,大放一頓厥詞,重新分析了一下六國對秦的策略。

大意如下:

秦國山河險固,國力強盛,六國合力也是滅不了秦的。即便是合力能滅秦,六國中只有韓、魏、趙、楚與秦國交界,齊、燕兩國即便是滅了秦也不太可能去佔一塊飛地,滅秦的好處多半都被另四國得了,這是齊、燕不願看到的,所以滅秦也是不積極的。只靠四國之力,滅秦可能更是渺茫,因此基本上可以不考慮六國滅秦的可能。所以六國最佳的策略就是合縱防禦。

秦國採用連橫策略,遠交近攻,讓與它接壤的四國割地換來和平。

四國中韓、魏最弱,以魏國為例,它會這麼考慮以下的可能:

甲.如果大家都割地,那麼每國都損失一塊地,這倒無話可說;

乙.如果四國都不割地,那麼秦國一定會來攻打。秦國要打一定是先打弱的,我國與秦國最近,國力最弱,秦國一定先打我。秦國打我,五國也許來救,來救如果不能打敗秦國,我就滅亡了。即便是打敗了秦國,但仗是在我國打的,打得一塌糊塗,我國損失可能比割地還大。因此,還不如割地;

丙.如果它國割地,而我不割地,那麼結局比乙還慘,因此也是割地好。

丁.如果我割地,而它國不割,秦國一定打其它三國不肯割地的,而且多半是先打韓、趙,這樣我還有三個選擇:觀戰;聯合秦國滅韓或趙,共分其地;聯合韓或趙抗秦,興許還能奪回所割之地。這樣仗就是在別人土地上打,我有選擇的餘地,因此這樣也是割地合算。

戊.如果我割地,而另三國有的割有的不割,那情況和丁大致相似。

於是魏國得出結論,還是割地合算。韓國與魏國情況類似,因此這兩國的思路也就差不多。

接着看趙國。趙國與秦、燕、齊、魏接壤,它的軍力是六國中僅次於秦國的,它不怕和秦國交戰。只是趙國有兩個弱點,一是趙國國力無法和秦國相比,二是燕國隨時有可能趁趙國有難的時候在背後捅上一刀。因此趙國的最佳策略就是聯合韓、魏合力抗秦,然後再藉機滅掉燕國,壯大自己的實力。可是後來,韓、魏選擇了割地侍秦的策略,趙國就無力實現自己的最佳策略了。

再看楚國。楚國國土最大,國土與秦、齊、韓、魏接壤。它國力強盛,與秦不相上下,但軍隊與將領則比秦國差了很多。楚國的最佳戰略應與趙國類似,聯合韓、魏抗秦,然後通過想辦法滅掉齊國來壯大自己。只是一來齊國國力與楚國大體相當,滅之不易,二來楚國代代君主昏聵,最佳策略從來就不曾想到,更不曾實行。

然後就是燕國。燕國與齊、趙接壤,秦國對它本無威脅。它的主要威脅有三個,一是秦國滅了其它國家,然後與它接壤,繼而再威脅到它,不過這只是潛在威脅。二是趙國對燕國的野心,相比秦國,趙國更加可怕。三是齊國,齊國國力遠在燕國之上,燕國在樂毅之時也是借了五國的力量才打敗齊國。靠它自己的力量,是撼不動齊國的。因此燕國的最佳策略應該是自保,但如果能聯趙滅齊、聯齊滅趙,甚至聯秦滅趙也是可以想一想的。

最後是齊國。齊國與除韓國外的其它四國接壤,秦國對它也只是潛在威脅,選擇與秦對立對它來說似乎不是很有必要。齊國的最佳策略是讓趙、韓、魏三國擋住秦國,自己則相機滅掉燕、楚來壯大自己,這和趙、楚的策略有共同之處。但齊國和楚國一樣,也是代代君主昏聵無能,這最佳策略也是不曾想到,也是不曾實行。

六國的最佳利益和最佳策略都不相同,合縱顯然無法作為它們長期根本的戰略目標,因此每次合縱的結果都是匆匆收場。

而且六國各自的最佳策略也是因為種種變數而無法長期實行。相反,秦國只是一個國家,遠交近攻、逐步蠶食六國的連橫的策略基本上未受到過干擾,便能一貫地堅持。

合縱不成,連橫成功,所以六國就必然滅亡了。

阿圖的現任國學老師是金正釜,他見了這篇文章不由大吃一驚,便趕緊交給楊繼擀看。楊繼擀看過後覺得文中觀點與分析方法甚是新奇,特地將這篇文章貼到了學堂的牆報上,讓眾學子觀摩。傅聞回去后,當作個新鮮事說給了傅恆聽。傅恆聽罷覺得很受啟發,便找了機會和阿圖探討了下文中的思路,然後就引出了阿圖所說的博弈論。

傅恆聽了博弈論后,興緻大發,一連和他探討了十來天這博弈之道,順便就從他嘴裏套了許多的新鮮理論出來。傅恆一生興趣全在兵法韜略、奇技淫巧之上,見到這些理論若與自己所學配合,那真可謂是相宜得彰、威力倍增。

只是這些理論需要極多的算學知識,傅恆日日在家研究來研究去,總是卡在了算學的知識上了。今天他來找阿圖,便又是因為這算學問題了。

「你的這篇文章原佛介也是看過了的。」傅恆在和他談完幾個算學問題后,話題一轉,又轉到了阿圖的那篇雄文上了。

「哦。」阿圖只是隨口應了一聲,他實際上對這些國之大事毫無興趣。他寫這篇文章只是博弈學的一種應用而已,並非是他自己有什麼研究。

「原拂介說如今我大宋諸侯間之形勢,與這戰國時期有類似之處。你這個博弈之術正是大用之時。」傅恆語氣中帶着種興奮,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他畢生的期待。

「哦。」阿圖還是隨口應了一句。

「不知你對我北見國的形式有何看法。」傅恆並不死心,雖然見他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諸侯國的事情我是沒研究過的。不過聽人說松前國實力要遠比我們北見國強,只是因為我國與根室國長期同盟,加上它在南方還有其它的敵人,所以蝦夷才能維持這個長期的三國對恃的局面。」

阿圖說着便抬頭看了他一眼,見他正仔細在聽,就繼續說。「現在我們看到的三國對恃,就是博弈論中的均衡狀態。但這種對恃是對我國不利的,根室國和我們同盟的原因是因為要自保,若是我國的實力能打敗松前國的話,它就反而會與松前國結盟來共同對付我們。所以我國無法長期從這個三國鼎立的局面中得到好的結果,相反,稍有不慎便可能滅亡。」

傅恆點點頭,這和他的看法大致吻合,於是接着問:「那你看我北見國應如何應對此種局面?」

「改變這種均衡才能獲得突破。要想這種均衡改變可以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增加自己的盟友或增加對手的敵人;其二是增強自己,相對地弱化敵人。我見地圖上,蝦夷島的北方有豐原國,東面大陸的沿海有吳國、原國、薊國,海上還有不少海盜的勢力。這些都是可以利用或者并吞的力量。」阿圖瞄了傅恆一眼,也不知道自己的胡說八道對不對。

「還有,我聽說不管是大宋還是我北見國或者是松前國、根室國,表面上看上去是一個整體,一種勢力。其實每個勢力內部都是由不少獨立的小勢力構成,這些小勢力並不一定經常和這大勢力的目標一致。當這些小勢力和大勢力之間的目標發生了衝突,這也是一種變數,在某種情況下也能打破往日的均衡。。。」

傅恆一愣,覺得這絕對是個嶄新的思路,把這個棋盤再看大一些,局部再分得精細一些,新的朋友,新的敵人,新的戰略,想到這裏,他只覺得一陣興奮。

他渾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份不過是一個小小原拂介的弟弟,一個牧庄的三把手。以他的身份去考慮這種國之大事,在世人眼裏絕對是滑之大稽,必斥之為虛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阿圖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阿圖記
上一章下一章

(六十四) 六國新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