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電影與戰爭

戰爭電影與戰爭

外傳新中國電影發展史

新中國的電影,要從1935年的建國之戰談起。

1935年時,解放軍以林漢的「銀彈」為開路先鋒,二十四小時內輕取上海,而後更在二十四小時內解決租界問題,隨後爆發震驚世界的英日聯軍聯合干涉中國革命的「干涉戰爭」。

戰爭了打了一年半,結局是英日兩國中國長城以南的勢力冰消瓦解最終結果,年青的新中國在戰爭中收復大部分國土和失去的權益。

新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誕生在硝煙中,他在解放軍發動五月攻勢前就在解放區拍攝,打下上海后正好殺青。

第一部電影是名為《地雷戰》的電影,該電影其實是做為軍事題材科教片的角度來編的。其出發點是圍繞着李潤石主席提出來的「人民戰爭」的觀點,為了最大限度地員解放區根據地農村的武裝力量而準備的。

該片全部的演員皆是群眾演員,沒有一名專業演員,主要出發點,是通過電影,教導民間如何製造土地雷,如何正確使用地雷,如何藉助地雷,干涉敵方清剿部隊的行軍等等。

打下上海后,該片的拷貝被製造了很多分,然後在各個解放區里反覆播放。

除此之外,還有為指導各地地方武裝如何組織群眾,發動群眾,配合群眾的軍事科教片《平原游擊隊》,該於在1935處七月時殺青完畢。

這兩部電影都是軍事題材的「半電影科教片」,由於拍攝得十分地詳細和專業,在後世甚至一度成為各國紅色游擊隊視為「造反指南」。而恐怖份子則將《地雷戰》奉為「聖經」。尤其是《地雷戰》一劇,該由於在片中過於「專業」地指導如何製造簡易的爆炸裝置,一度在許多國家成為禁片,甚至連中國自己,在幾十年後也悄然無息的將該撤架封殺。以至於許多年後,許多中國的網友都將該片稱為「神劇」。

真正意義上的電影,是1937年建國后拍攝的。反映滬杭大戰背景的反諜電影《滬杭上空的眼睛》,以及後來這部電影姐妹篇,空戰電影題材的《滬杭上空的鷹》。

《滬杭上空的眼睛》的眼睛,其劇本是林漢親自操刀。寫出原始創意思路,然後由國內的左翼文聯的作家幫忙完善的劇本。

具體的劇情,講述的是1935年解放軍拿下上海后,由於上海特殊歷史背景,當地留下了大量外國特務和前炮黨間諜。這些人和英日干涉軍勾結,不斷地向外傳送情報。

劇情里,滬航空戰時同,解放軍得到了德國援助的數座雷達,仗着雷達優勢,一直牢牢地掌控著滬航上空的制空權。英日兩國空軍在吃夠苦頭的同時,也意識到了滬航上空有一雙無形的眼睛在監視着戰場,於是想方設法地想弄清和給予破壞。

在徐州戰役的關鍵時刻,日本人組織了一支別動隊,偽裝成外地支援的解放軍混進上海。想給伺機襲擊雷達戰。

這支日本別動隊由於有特務和外國機構的幫助,前期的行動一切順利,他們騙過了外圍的解放軍部隊,騙過了檢查站,騙過了維持上海治安的警察,卻沒有騙過民間無處不在的「居委會」大媽,僅僅是因為行動中不小心露出來的一點破綻,就讓無處不在的居委會大媽的眼睛盯上了,然後上報,最後在趕來的解放軍的圍剿下全軍覆沒的故事。

這部電影劇本的主導思想。是向民眾宣傳反諜反特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眾的反諜意識。電影里部分劇情,則是林漢從後世著名的二戰片《倫敦上空的鷹》裏取材——這部電影聽名字好象是空戰片,但實際上也是反間諜片。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該由於其全民參予,反特反諜的主旋律思想,很對美國政府想的「全民參予戰爭」的胃口,在杜威總統訪華時,甚至被其帶回美國,成為新中國電影第一部登陸美國的影片。

另一部電影《滬航上空的鷹》。則是純粹的英雄主義題材的空戰片,是林漢為了給自己的女兒李華梅刷粉絲值精心準備的。

該片其實是和《滬航上空的眼睛》同時期拍攝的,道具演員,皆是共同使用,不光是某些空戰場景,就連一些劇情也是連通的。套用通俗的說法,是其實這是一部同一部電影,不過是在導演剪刀手的作用下,被剪成了兩部。

該片的劇情反映的是年青的中國空軍,在蘇德兩家來援空軍的幫助下,在滬杭上空抵禦英日軍的劇情。該片的特別之處在於,電影里的飛行員,大部分都是直接由於空軍飛本人出演,片里可以看到大量的蘇德兩國的飛行員。除了少數演員是由別人扮演外,大部分出鏡的成員,都是參加過滬航空戰的經歷者。

該片最大的賣點有二。

一是片中出現的飛機,全是實打實真貨,而且全是滬航上空出現過的。從德國著名的HE51,FW90,蘇聯的I16、波2,,再到英日空軍使用的九二式、鬥牛犬、格鬥士,以美國的霍克II型和P26,皆有出場。對於後世的軍迷來說,能在一部電影里看到如此多的飛機同時出現,在空戰紛繁的場景,實在是大呼過癮的一件事。

其次是駕駛的飛機的飛行員,許多皆是後來著名王牌飛行員,包括德國著名王牌飛行員加蘭德,蘇聯著名王牌飛行員波克雷什金,皆在電影中有露臉特色鏡頭,而最著名的王牌飛行員,外號紅鷹、藍色十三的李華梅,同樣也有在電影中亮相。

該電影中的另一個花絮是,當年參加過這場空戰,而後又參加西班牙空戰,以及一年戰爭法國空戰的英國著名王牌飛行員溫克上校,在後來的重製版中也出現在了電影鏡頭上。

溫克上校一生中共擊落戰機二十五架,是英國的頭號王牌飛行員。但他最出名的地方不是他的擊墜,而是他的「被擊墜」。他分別在中國上海、西班上空、以及法國敦刻爾克三地被李華梅擊落了整整四次之多,每次都幸運地不死、無傷、跳傘成功,以至於在同行中得到了「幸運的溫克」和「NOwomancanKILLhim」的稱號。

在1947年太平洋戰爭結束后,已升為上校的溫克隨英國代表團訪華時,他在上海駕駛着著名的格鬥士上天和李華梅駕機一同飛行進行空中表演。1935年的建國之戰,中國在戰爭中前後繳獲了許多英式戰機,用量最大的格鬥士戰機是繳獲數最多的。這些繳獲的外國林漢知道未來拍電影時有大用,戰後他下令每種都留下數架封存起來精心保養,以備拍電影和收藏之用。同時出於「收藏飛機」的個人喜好,戰後他也通過各種渠道,個出錢向國外這些被淘汰的飛機的零配件甚至是整機。

在溫克上校來訪上海前,別有用心的林漢已經命人將機場上的格鬥士戰鬥機漆回了英軍塗裝。

當時,一旁攝鏡師依林漢的吩咐,拍了不少他駕機飛行的鏡頭,其中也包括了他和李華梅在空中進行空戰飛行表演的場面,事後命導演使用剪刀手將這些鏡頭剪進了電影里。

事後,林漢給「幸運的溫和上校」寄去了一張一百英鎊的支票作為他「友情出演」的費用。

由於該全是專業的高素質的飛行員進行「本色」參演,所以空戰的場面十分地「專業」,很受的後世軍迷追捧。

而在上海空戰博物館的大廳里,每次開館放遊客進入參觀時,館中放映的電影皆是這部《滬航上空的鷹》。

80年年代后,中國出的名為「打擊者」系列的街機空戰遊戲,遊戲開場的空戰畫面,許多皆是取自這部電影。

打擊者系列是空戰遊戲,其I代里,可供遊戲玩擇選的六架飛機分別是中國的HE51、德國的FW90、蘇聯I16、日本的92式、英國格鬥士,以及美國的霍克II型。

在該遊戲中,駕駛格鬥士戰鬥機的飛行員頭像,就是以溫克上校為原型。比較讓溫克上校本人鬱悶的是,那次駕機結束后,林漢在第一時間命人將他開過的飛機直接送進上海空戰博物館,數十年後,更命人無恥地在這駕飛機旁立上溫克上校的真人蠟像,邊上的說明書里,也詳細地向遊客觀眾介紹了他一生中被李華梅擊落四次而不死的「傳奇經歷」。

也因為這件事,溫克上校「幸運」成為中國人「最熟悉」的英國軍人。

反映戰爭的電影,除了這兩部外,還有一部就是為海軍拍攝的《海鷹》,其劇情是1935年的那個雨夜裏,南昌號魚雷艇和鎮海號防護巡洋艦在上海外海,以少擊多,和日本第三艦隊交火時的劇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鋼鐵雄心之艦男穿越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鋼鐵雄心之艦男穿越記
上一章下一章

戰爭電影與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