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馬家有女

第002章 馬家有女

首先承認一下錯誤,老莊現在有些懶,不怎麼喜歡寫這些有關數據考證的文字。原先有二,一來小說就是小說,故事情節才是王道,數據考證其實並不重要,有的書里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大軍的,讀者照樣看得爽,成績也好得讓老莊眼饞,可見這些考據實在沒什麼意思。二來說老實話,老莊實在沒什麼心情和粉絲值為零的讀者較勁。

實際求是的說,今天是手賤,也實在是覺得胸口碎大石君有些激動,以至於明天一下子發了那麼多貼。我本人倒是無所謂,不過,有些不太清楚的讀者大概會有些誤會,所以解釋兩句。

先說明一下,本書的設定,都是基於《三國志》,《三國演義》裏面的數據就不涉及了。

主要以魏國為中心。

魏國除去駐守各郡的郡兵之外,主要的集團軍分成四個部分。東南戰區,當時由大司馬曹休負責,荊襄區戰,當時由驃騎大將軍司馬懿負責,西北戰區,由大將軍曹真負責。曹真當時在洛陽養病,本人不在長安。

除了這三個戰區之外,曹魏最精銳的力量掌握在皇帝手中,也就是所謂的禁軍、南北軍。魏的策略,就是以守代攻,休養生息。一旦有事,中央禁軍機動增援。

這四部分人一共有多少,史書上沒有明說,但是有幾個數據是可以輔證的。

第一,也就是歷史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雙方兵力。

公元228年,蜀漢建興六年,曹魏青龍二年,諸葛亮北伐,總兵力在十萬以上,台灣三軍大軍的《中國歷代戰爭史

三國卷》稱,除去留守漢中的人馬和趙雲出斜谷的萬人,諸葛亮出隴右的人馬在六到七萬之間,具體總兵力多少,史書沒有明載,但是考慮到蜀後來投降時,全國帶甲將士共十萬兩千,那麼在諸葛亮之時,還沒有被耗盡國力的蜀總兵力在二十萬左右是可以接受的,除去各地駐軍的兵力,以及陳到、李嚴防備東吳的兵力,諸葛亮率十餘萬眾出漢中,也不會有太大的誤差。

魏方的兵力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原本西部戰區的兵力,一是從中央增援的兵力。留守兵力,我認為是三萬人左右,這個合理不合理,我們稍後再論,先說增援的兵力,這個是有明確數字的。

《明帝紀》注引《魏書》:乃部勒兵馬步騎五萬拒亮。

當時的情況是,諸葛亮出兵隴右,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反叛,情況危急,想必這五萬人應該是明帝所能調撥的最大限度(當然不是所有的禁軍,留一部分守洛陽,這是毋庸置疑的),換句話說,在正常情況下,能從洛陽抽調的禁軍主力,最多五萬左右,加上留守人員,南北軍的主力應該有七八萬上下。

禁軍主力如此,三大戰區的兵力不可能超過禁軍主力,因此不會超過五萬,這是理由之一。

理由之二,劉備死後,蜀漢一時寂寂無聞,曹魏對蜀漢疏於防備,沒有重兵把守,作為西部戰區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大將軍曹真在洛陽養病,名將張郃屯荊州,西部只有夏侯懋和雍州刺史郭淮,夏侯懋是個廢物,而郭淮在得知諸葛亮出祁山之後,第一反應是逃入上邽,然後眼睜睜的看着諸葛亮攻城掠地,手下的兵力沒有一戰之力,也是可以想像的。而諸葛亮在上邽沒有攻克的情況下去收隴西,讓馬謖守街亭。可以想像,諸葛亮當時並沒有把郭淮放在眼裏,只要馬謖守住街亭,擋住曹魏的援軍,他便有足夠的把握佔領隴右。便是明證。如果說郭淮手裏有三四萬人,他不會這麼被動,諸葛亮不至於大意到這種地步。

由此可見,關中、隴右的留守兵力,不會超過五萬,我說成三萬左右,應該站得住腳。這樣曹魏的總兵力在七到八萬左右,和諸葛亮的兵力相當。鑒於曹魏的騎兵多於蜀漢,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退出隴右,也就可以理解了。

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雙方的大致兵力對比,誤差肯定有,但不會太離譜,因為有隨後曹休出兵皖城的兵力做參照。

第二,曹休與陸遜石亭之戰的兵力對比。

先說曹魏的兵力。曹魏的兵力分三部分,一是大司馬曹休的東南戰區主力,一是豫州刺史賈逵率領的前將軍滿寵、東莞太守胡質等四將,一是驃騎將軍司馬懿率領的荊襄戰區,名將張郃,即在司馬懿軍中。總兵力是「步騎十萬」(見《朱桓傳》)。

這裏面有個誤區,這十萬兵是曹休一個人的,還是包括三部分的。如果說只是曹休所領兵馬,似乎也說得通,東南戰區五萬人,再加上曹睿派的中央軍五萬人,但是這樣一來,再加上司馬懿和賈逵率領的人馬,總兵力將在十五萬左右。想想曹操出荊州,準備與孫權會獵的時候才十五六萬人,曹休所領的兵馬似乎有些太多了。所以我認為,這十萬步騎,是三部分合在一起的,曹休的戰區常備兵加上增援的禁軍共六七萬人,賈逵四軍共萬餘人,再加上司馬懿的兩三萬人,應該比較合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吳軍的總兵力大概也是如此。

同樣是《朱桓傳》,「時陸遜為元帥,全琮與桓為左右都,各都三萬人擊休。休知見欺,當引軍還,自負眾盛,邀於一戰。」可見,東吳的總兵力,也在十萬人左右,雙方兵力相近,但是曹休中伏在先,司馬懿、賈逵又沒有及時趕到,實際上他的兵力大概只有五六萬人。如果遇到一個普通將領,他也許還能倚仗騎兵多的優勢一戰,可惜他面對的是陸遜,於是他毫無懸念的敗了。

插句題外話。司馬懿攻擊孟達的時候,兵貴神速,可是在配合其他人作戰時,其速度總是非常可疑。這次配合曹休,他沿漢江而下,應該是趕到尋陽,可是曹休苦戰的時候,他不知道在哪裏,反正沒露面。後來曹真要伐蜀,前鋒的夏侯霸已經到了漢中,但奇怪的是直到曹真退兵,司馬懿也沒出現,他居然到了巴郡的朐忍(見《晉書

宣帝紀》),實在是詭異到了極點。綜合這兩次,我只能腹黑的懷疑他故意要看曹休和曹真的笑話。

由這次戰事,我大致也可以推斷,東南戰區的主力應該在五萬以下,荊襄戰區也不會太多,更應該少一些,在三四萬左右,參戰的禁軍應該在兩萬左右,大概只佔洛陽禁軍的三分之一。

第三,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的兵力。

第二次北伐,即228年冬攻擊陳倉那一次。關於這次雙方的兵力,《明帝紀》引魏略說:「亮自以有眾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諸葛亮之所以只有數萬,想必是在年初的隴右之戰損失不小,而且又是從斜谷,運糧不易——後來也因糧盡而退兵,所以沒有全部出動。不過我們關心的不是他的兵力,而是張郃的兵力。

《張郃傳》載:「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軍士三萬及遣武衛、虎賁使衛郃。」明帝給他的兵力是禁軍三萬。由此可以想見兩個問題,第一,諸葛亮的兵不會太多,應該也在三五萬左右,第二,陳倉在關中,位置非常重要,明帝又如此鄭重其事,如果有兵,不會不多給一點。因此這三萬兵絕對不是小數目,考慮到之前有一部分兵力被曹休折損在皖城一帶,按我的估計,三萬南北軍能佔到禁軍主力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說,禁軍的主力在七八萬左右,不會超過十萬。

綜合以上三次戰役的雙方兵力,我做出如下基本判斷。

一,曹魏在洛陽的禁軍主力在七到八萬,最多不會超過十萬。

二,曹魏三個主要戰區的兵力在三到五萬之間,不會超過五萬。如果發生局部戰役,不需要調用中央禁軍,可動用兵力在三到四萬,如果有禁軍增援,總兵力在五到六萬之間。

三,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時,蜀國的總兵力在二十萬上下,由諸葛亮率領北伐的兵力在十萬左右,出隴右的兵力在六到八萬之間。

四,吳的總兵力在二十五萬到三十萬左右,除去各地鎮守的兵力,所能動員的機動兵力最多十萬。

再附幾個旁證。

一,《鄧艾傳》:「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這是指東南戰區的常備兵力。緊隨其後,又有一句:「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鄧艾屯田的目的,是為了滅吳,十萬之中,除去淮南的常備兵五萬,還有五萬是來自於其他戰區,那當然也包括禁軍。十萬之眾,也與曹休率領的人馬相符合。

二,《諸葛誕傳》:「大將軍司馬文王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眾,臨淮討之。」這是《三國志》中出現兵力最多的一次,幾乎是傾力一擊。

三,《鍾會傳》:「四年秋,乃下詔使鄧艾、諸葛緒各統諸軍三萬餘人……會統十餘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入。」總兵力不會超過二十萬。

第二、第三兩個例子,是《三國志》中曹魏出動兵力最多的兩次,不過這是在曹魏以守代攻,休養生息了四十年之後,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應該還沒有這樣的實力。

這是從《三國志》上摘錄的相關兵力,可能看慣了網文之類的讀者會覺得沒勁,這其實也很正常,就看《三國演義》裏說曹操是八十萬大軍,一聽就覺得熱血沸騰,可是《三國志》裏,其實也就是十五六萬,最多不超過二十萬,和《三國演義》一比,真是寒酸得可憐。

這也沒辦法,大概這就是演義和歷史的區別。演義里關羽可以使青龍偃月刀,而歷史中,關二爺只能老老實實的使長矛。真實,往往也就是不夠狗血,也就不夠熱血。

關於兵力的數據考證,只說這麼多,如果哪位有切實的證據,歡迎與老莊私聊,老莊喜歡訂閱支持的書友,對看D版的倒也不絕對排斥。不過沒必要連篇累牘的在書評區發了,一來是這樣你很累,不給你加精吧,你也挺辛苦的,加精吧,又實在不怎麼靠譜,你被人笑話,也影響老莊的心情,不清楚的讀者還以為是老莊胡扯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霸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霸蜀
上一章下一章

第002章 馬家有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