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9章 修鍊淡定的靜心之法(4)

4.第9章 修鍊淡定的靜心之法(4)

康熙帝很小的時候就愛讀書。***讀書時間每天竟達10小時之多。青年時,經、史、子、集便滾瓜爛熟。他成年以後,在治理國家的實踐中,知道了自然科學的重要,便苦學起自然科學來。他親自召見外國傳教士中懂得自然科學的徐日升、張誠、白進、安多等人,請他們輪流到內廷養心殿講學。量法、測算、天文、曆法、數學、物理許多方面他都很感興趣,康熙帝虛懷若谷,認真學習,甚至還親自演算,一絲不苟。就連外出巡視,也邀請張誠等人隨行,每天工作空閑的時候,到處講學。康熙帝還向朝中許多有學問的人請教,使自己的學問更精更深,特別是在自然科學方面更有造詣。他還接受數學家陳厚耀的建議,編纂了一本集當時數學之大成的百科全書《數理精蘊》。長年累月的學習使康熙帝見多識廣,天文地理、詩詞歌賦、軍事兵法無一不知,所以康熙帝在執政期間無論遇見什麼事都不驚慌,他的文治武功開創了一代盛世,成為千古明君。

阿拉伯格說,人只有四種:一是不自知其無知的傻子;二是自知其無知的蠢子;三是有知而不自知的瞌睡蟲;四是有知且能自知的聰明人。在知識大爆炸的今時今日,想成為有知且能自知的聰明人,唯有不斷地學習,這樣當面對新鮮問題時才不會慌張,能夠從容面對。知識可以給人以力量,改變人的思想,改變人的性格,提升人生境界。通過讀書學習,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角度,以及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會和以前大不一樣。

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活稱心如意、快樂充實,我們需要把自己當做「蓄電池」,要不斷給自己充電。邊生活,邊學習,不斷補充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了解新信息。只有具備真才實學和專長,才能增強自己生存的競爭力。在現實生活中,不管你處在什麼地位,從事什麼工作,不管你預備走哪一條路,最最要緊的是要為自己今後的展作好知識準備,因為你不能赤手空拳地開始你的行程,你必須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知識是人們在任何一條道路上最可靠的旅伴。

有一次,孔子遊歷到宋國。有個小孩用石塊壘起了一個大圓圈,擋住路說:「這是一座『城池』,你們過不去了。」孔子下車問道:「你為什麼不給我們讓路呢?」小孩說:「你既然是大聖人,那你說在路上遇到城郭時,是車讓城還是城讓車呢?」孔子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車讓城啦。」小孩用手指著那堆土塊說:「那好,這是一座『城池』,你怎麼才能過得去呢?」孔子環視四周,覺得這真是個難題:如果繞開,路途太遠;要從旁邊經過呢,周圍又是莊稼,實在想不出好辦法,就對小孩說:「那你能不能把『城池』拆掉讓我們過去呢?」小孩生氣地說:「你既然是位講道理的先生,怎麼能拆城讓車呢?」這下可把孔子給難住了,他顯得十分尷尬。小孩對孔子笑笑說:「你既然想不出過『城』的方法,不如你叫我一聲『先生』,我既不拆『城』,又能讓你過去。」孔子立即走到小孩跟前,躬身施禮,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先生。」小孩說:「這很簡單。你在『城門』外,我在『城門』內,我把『城門』打開,你不就能過去了嗎?」

孔子心裏明白了,既慚愧又佩服,伸出大拇指對小孩說:「我比不上你,你讓我長知識了。」然後,按著小孩的指點,順利地通過了「城門」。孔子如此面對小孩的戲弄,同樣能淡定地叫一聲「先生」,虛心向別人請教,傳為佳話,難怪都尊稱他「聖人」。正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當今時代,科技飛速展,知識更新加快,如果不虛心學習新的知識和方法,社會的進步潮流會將你淘汰。

古今中外,屹立於世間最璀璨、最明亮的那顆明珠就是「知識」。知識是學不完的,也是一種沒有邊界的研究,但重要的是這一過程,其間所涵蓋的思想、智慧、成就。無知的人,縱然家產萬貫亦會敗盡,取辱於人;沒有真才實學的人,縱然千軍萬馬亦只會全軍覆沒,身敗名裂。明朝的許仲琳說過:「井底之蛙,所見不大,螢火之光,其亮不遠。」縱觀人類的展史,誰掌握更多的知識,誰便擁有了更多的特權,這往往又是和財富、價值掛鈎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淡定的人生才幸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淡定的人生才幸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第9章 修鍊淡定的靜心之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