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性的審判(1)

2.人性的審判(1)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明

丁一鶴的《解密案卷》系列叢書請我作序,我欣然接受。***原因有三:一是我熟悉丁一鶴;二是我熟悉丁一鶴所寫的這些案件;三是這些案件對讀者對社會有借鑒意義。

我熟悉丁一鶴是在8年前,那時候我還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擔任副院長,分管刑事審判和政治部的工作。當時,按照上級要求法院要接收幾個軍隊轉業幹部,在眾多被挑選的人員當中,丁一鶴是入圍的3人中最年輕的,而且在部隊的經歷也比較豐富,當過連隊幹部,做過集團軍和師、團的新聞幹事,還擔任過編輯記者和長秘書,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能寫會畫,是一個不錯的政工幹部人選,當時我們已經決定要他。但是一個月之後,這小子卻被高級法院挖走了,並創刊了一份法院的內部刊物《北京法官》。

這是我認識丁一鶴的開始,之後我調任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擔任副院長,依然分管刑事審判和政治部工作。這個期間丁一鶴在研究室工作,擔任《法庭內外》雜誌社的編輯記者。他在《法庭內外》工作的5年間,撰寫了大量法制紀實文章,除了在全國上百家報刊表和連載之外,還先後出版過11部法制紀實圖書,這些圖書很受讀者歡迎,圖書市場上還出現了多種丁一鶴圖書的盜版,他的作品被很多報刊和門戶網站連載轉載。在新浪網的讀書排行榜上,丁一鶴的《解密北京大案》和《死囚檔案》兩本圖書,位居時政類圖書的第三名和第四名。

我願意作序的第二個原因是我熟悉丁一鶴圖書中的這些案件。在《解密案卷》系列的圖書中所涉及的案例,有刑事案件,也有民事案件,有反映女性犯罪的《女囚檔案》,有反映官員**的《落馬官員檔案》,有反映新型案例的《中國第一案》,也有反映知識產權審判的《知產名案》。書中的很多案件是我作為主管院長督導過的,也有些案件是我親自擔任二審審判長參加過審判的,其中很多案當然熟悉。

丁一鶴撰寫的這些法制紀實文章,全部取材於北京市各級法院審判的案件,其中刑事案件佔了很大比例。我在高級法院擔任副院長的這幾年,一直分管刑事審判工作,也分管了一個時期的宣傳工作,所以對丁一鶴《解密案卷》系列中的很多案件,是耳熟能詳的。比如《解密案卷》系列第一部《女囚檔案》中,馬秀琴製造的京城最大販毒案,打工妹吳金艷殺人無罪,童琇琳雇凶復仇后回國自,都是近幾年影響比較大的案件。

我願意作序並向讀者推薦這套書的第三個原因是,丁一鶴撰寫的這些法制紀實文章,無論對讀者還是對法律研究者而,都有借鑒意義。讀者看了,可以在消遣的同時得到啟迪和深思。而對法律研究者和工作者而,這套圖書囊括了近5年來北京法院審理的大案要案的全貌,並分門別類地通過紀實的方式展示給大家,可以清楚地梳理北京法院審判工作的特點。

我認為丁一鶴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真實感很強,很多撲朔迷離的案令人震撼。這些震撼既來自於案件本身,也來自於丁一鶴的理性思考和對涉案人物的人性關懷。丁一鶴的長處和他獨特的寫作風格在於:他能夠把對案件事實的刻畫與深沉的思考融合得非常到位,非常自然,沒有附加的痕迹。他的講述看起來很平淡,卻有人性的哲理,他的思辨沒有戴着呆板的哲學家面孔,而是站在平民的立場上,用草根的方式記錄這個時代生的大事件。

善於思考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家,作品寫出來也必然有深度。丁一鶴的法制紀實文章不僅僅是講述案件本身,他最關注的是案件中的人,所以他在更多的筆墨落在「人」上,他善於用典型的動人的細節,凸現主人公的精神狀態,尤其是靈魂深處的本質感受。這是他的法制紀實作品與眾不同的特點,也是讀他的作品有一種極其親近感的根本原因。

法官是用法律的標準進行審判,丁一鶴是用人性的標準進行審判,這套圖書在法律和人性之間找到一個很好的契合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女囚檔案(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女囚檔案(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人性的審判(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