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話說白居易(6)

21.5.話說白居易(6)

在中國,凡聲名遐邇的好酒,都留在了詩人的作品裏。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捧讀他們這些錦詞綉句,那佳醪濃漿的口角噙香,那金盞玉杯的詩畫意,那酩酊陶然的致風雅,那玉山傾倒的酣暢淋漓,仍令人不禁酒興大的。

所以,好詩如好酒,耐人玩味,好酒如好詩,讓人心醉。

雖然,「李白斗酒詩百篇,天子呼來不上船」,但唐代詩人中,李白寫酒的詩,在數量上遠不及白居易。「白樂天自稱醉王」,當非虛。一部《白香山集》,真可以說他是一位詩中有酒、酒中有詩的文學大師。

據宋人錢易《南部新書·庚》載:「白傅葬龍門山,河南尹盧貞刻《醉吟先生傳》立於墓側,至今猶存。洛陽士庶及四方遊客過其墓者,奠以卮酒,冢前常成泥濘。」可以想像,甚至到了宋代,人們對於這位一生嗜飲的「醉王」,對他提倡的適可而止、盡興為善的飲酒哲學,還非常尊崇,非常仰慕。

抄錄在下面的這《醉歌行》中,也是他的飲酒經濟學的總結。

朝亦獨醉歌,暮亦獨醉歌。

未盡一壺酒,已成三獨醉。

勿嫌飲太少,且喜極易致。

一杯復兩杯,多不過三四。

便得心中適,盡忘身外事。

更復強一杯,陶然遺萬累。

一飲一石者,徒以多為貴。

及其酩酊時,與我亦無異。

笑謝多飲者,酒錢徒自費。

(《效陶潛體詩十六》之五)

還有一《勸酒歌》,更把人生的況味,世的參悟,寫到了極致的境地。

勸君一盞君莫辭,勸君兩盞君莫疑,勸君三盞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時勝醒時。

天地迢遙自長久,白兔赤烏相趁走。

身後堆金拄北斗,不知生前一樽酒。

不見春明門外天欲明,喧喧歌哭半死生。

遊人駐馬出不得,白輿素車爭路行。

歸去來,頭已白,典錢將用買酒吃。

一般來說,不懂酒者,無詩;不好酒者,無好詩;不善於在酒中覓得詩魂詩魄者,詩人的想像翅膀,也難以高高飛翔起來。白居易,甚至到了晚年,還寫下《勸酒十四》,雖醉眼朦朧,但對世界看得異常清晰;雖酒意盎然,但對人生保持相當清醒。詩前的那短短序文,大致可以看到這位自封「醉吟先生」的詩人,是如何沉醉於酒鄉之中,而有特別冷靜的思考了。

予分秩東都,居多暇日,閑來輒飲,醉后輒吟。苦無詞章,不成謠詠。每一意,則成一篇,凡十四篇,皆主幹酒,聊以自勸,故以《何處難忘酒》,《不如來飲酒》命題。

白居易將酒、詩、琴,視作「北窗三友」,可是,在他的詩集中,寫琴的詩,其實是屈指可數的,而寫酒的詩,卻比比皆是,犖犖大觀。他的全部詩歌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與酒有關。我一直思索,詩人對於酒的這一份眷戀,這一份陶醉,這一份念茲在茲,這一份有獨鍾。是否與《舊唐書》稱:「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新唐書》稱:「白居易字樂天,其先蓋太原人」的籍貫,有些什麼聯繫?是否與他祖先成為山西人前,還曾策馬揚鞭於大漠朔方,血管里至今仍流動着龜茲民族的浪漫精神,有些什麼關聯?

經南北朝,到隋,到唐,民族的大融合,已經模糊了五胡與中原的華夷界限,在唐代,很有幾位詩人,其出身,頗具濃重的西域背景。如李白的家族源於「碎葉」說,即是一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熱海)以西,托克馬克附近的城市,很難說李白不具突厥民族的基因。如元稹,為鮮卑族後裔,已是定論。據近人陳寅恪考證,他與崔鶯鶯的這段戀,很大程度上是他用掩飾的寫法,講述他和來自中亞粟特(今烏茲別克撒馬爾汗北古爾丹一帶,當時稱曹國)的移民女子,所生的「始亂終棄」的愛悲劇。

陳寅恪更想像這個被詩人負心背叛的女主人公名字,應為曹九九,是一個美麗得令元稹不自禁撲上去的酒家胡。詩人壓抑不住的衝動。美女無法控制的激,可能都是緣起邊外少數民族比較達的性腺在起作用。用現在的語,曹九九是來自異國他鄉的打工妹,在山西永濟,古稱蒲州的一家酒肆中當女服務員,對於元稹的詩才,人才,一見鍾,委身於他,是可以理解的,何況,有酒精在為愛助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文人的另類面孔(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文人的另類面孔(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1.5.話說白居易(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