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1)

3.A(1)

也許是小說的引人入勝,此次坐飛機我居然沒有恐慌感,我讀著書,隨著書里的節一步一步走回天浦縣,小時候的記憶像被書中文字的洪水沖開了,抑止不住地嘩嘩啦啦涌到眼前。

我們那座縣城不大,卻歷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時就有文獻記載,明洪武九年設縣治時得名天浦,縣城的四面八方都與中國古文化之城接壤,一是\"和為貴\"的和縣,二是\"無為而治\"的無為縣,縣城雖然不大,自古至今卻有許多文人雅士光顧,或在此詠詩,或在此為政。唐代詩仙李白曾作過《橫江詞》六,我只記得其中之一:\"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棺閣。\"

眾所周知,長江從源地開始,是自西向東流的,但從蕪湖到鄴市一段,卻變成自南向北流,因此人們統稱這一段長江為橫江,而天浦縣境內的江域就包括在橫江之中,它位於長江的北岸,與鄴市隔江相望,屬鄴市的市管縣。

乾隆八年,年僅29歲的清代大才子袁枚來天浦任知縣,他勤政不苟,官聲很好,次年又調往他鄉。後來他看到官場虛偽,人紙薄,做官忙於吏務,無暇讀書,便在33歲的壯年毅然辭官,在鄴市購置隨園,過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寫成《隨園詩話》和《子不語》等重要著作,總領文壇。

還有周恩來的外祖父萬青選,清光緒元年在天浦任知縣,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萬青選為天浦百姓做了許多實事,諸如築圩代城,勸課桑棉,疏浚文渠,設廠賑粥,恢復文書院等。據說,周恩來6歲時曾隨父親周邵綱和母親萬冬兒一起去外婆家生活過三年,時常進外公書房讀書,有人就此推斷,周恩來的顏體加柳碑的書**底,以及為官清政、愛民如子的做法來自外公萬青選的遺傳。光緒年間,天浦縣共有23任知縣,萬青選是第二任,在這些知縣中,他是最出類拔萃的一位。

縣城的建造一定不在萬青選之手,據說皇帝親旨要在天浦縣建造百里方城,當政的縣太爺昏庸無道,與手下的貪官將造城的錢款揮霍一空,最後只造了個十里方城,有民謠為證:\"天浦縣破豬圈,老爺打板子,四門都聽見。\"

天浦縣是太小了,小得幾乎每家每戶都沾親帶故,堂親表親更是司空見慣,小時候我媽媽帶着我沿街行走,每走幾步就會停下來跟人打招呼,我媽媽指著對方說:\"叫表姨\",\"叫三姑\",\"叫四伯\"……我於是不停地叫這些沾親帶故的人,要是我不耐煩了,我媽媽會說:\"天浦地方小,不是親就是表。\"

後來,我終於明白了,天浦縣城裏有我許多親戚,我生活在一個很有安全感的裙帶關係中。生活在小地方的不好是任何事都可能和個人利益息息相關,生活在小地方的好也是任何事都可能和個人利益息息相關。到了關鍵時刻,這些無盡關係凝聚起來的力量是巨大的。

最有意思的就是過年了,天浦縣的年過起來沒完沒了,從立冬開始就準備年貨,腌鹹魚、鹹肉、咸板鴨、咸豬爪、灌香腸……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的房檐下都掛滿了咸貨,最好看的就數香腸了,它長長地吊在半空,深紅的顏色中夾着白斑點,那是肥肉和瘦肉的混和,灌香腸的肉必須是豬的後腿,佐料里要有五香粉、食鹽、白糖、還有糯米黃酒,我媽媽喜歡放白酒,再放些松籽仁兒,所以我們家腌的香腸是天浦縣最好吃的香腸,香腸們相擁著吊在房檐下的時候,我總覺得風在一口一口地吃它們,別說是風,就連貓狗飛鳥這些動物都在打它的主意,可惜掛得太高,貓狗夠不著,只能藉著風的嘴巴嗅香味。但飛鳥是能夠到的,它們成群結隊飛來,趁人不備的時候,啄上幾口,香腸上就留了一個又一個洞眼,像魚網。鳥有禽流感病毒,被鳥啄出洞眼的香腸只好扔了,我媽媽扔香腸的時候嘴上嘖嘖著,我知道她心裏在可惜,後來我媽媽就想出了一個妙招,在香腸上罩了一個網子,網眼細密,不遮太陽,只擋鳥嘴。於是那些饞嘴的鳥在我家房檐下飛來飛去,最終會一無所獲失望而歸。如果誰家房檐下沒弔掛這些年貨,在外人看來,這家的日子是不旺興的,年是過不起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墨(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天墨(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A(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