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理想社會應該沒有戰爭(7)

57.理想社會應該沒有戰爭(7)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

1818年,卡爾·馬克思出生在德國一個純正的猶太世家。***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時,宣佈放棄信仰猶太教,改信了基督教,並讓六個孩子與他們一起,都接受了基督新教洗禮。此時的馬克思只有6歲。

從中學時代的作文中可以看出,當時的馬克思有着較濃厚的基督教懷:「和基督一致是絕對必要的,沒有這種一致我們就不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沒有這種一致我們就會被上帝拋棄,而只有上帝才能夠拯救我們。」「一切道德的行為都是出於對基督的愛,出於對神的愛。」

在大學時,馬克思接受了黑格爾哲學,之後又受到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影響。隨着思想的逐步成熟,馬克思成為一個宗教批判的領袖人物。他曾辦過報紙——《萊茵報》,但因為他過激的辭,該報最終被查禁。

1843年,馬克思前往法國研究社會主義學說,並結識了工廠經理出身的恩格斯。在恩格斯的幫助下,他了解了勞工狀況和英國經濟,先後參加了法國和德國的革命。最後在反動勢力的迫害下,他被迫逃往英國,在倫敦他度過了生命里的主要歲月。

對馬克思來說,他自始至終的目的都是合乎科學。

與英國古典經濟學相比,他主張的經濟學只改變了原動力;在他的經濟學里,他代表雇傭勞動者說話。馬克思自稱為唯物主義者,但他這個唯物主義者與18世紀的唯物主義者相比又有不同。由於受黑格爾哲學的影響,他把自己的唯物主義稱為「辯證唯物主義」。

黑格爾哲學和英國經濟學在馬克思的綜合下,形成了一種新的學說——馬克思歷史哲學。「世界是按照一個辯證法公式展的」是馬克思和黑格爾的共同點,他們的不同點在於,如何確定和看待「按照辯證法公式展」的原動力。黑格爾認為,這種展的原動力是一個叫「精神」的神秘實體。可是,包括黑格爾在內的所有人都不知道「精神」為什麼要歷經這些展階段。

與黑格爾相比,除了帶有某種必然性之外,馬克思的辯證法沒有這種性質。馬克思認為,推動「世界按照辯證法公式展」的力量並不是原子論者所說的那種完全非人化的物質,而是一種具有特別意義的物質。這樣一來,馬克思的意思就很明顯了:原動力其實是人與物質的關係,在這種關係里最重要的是人的生產方式。由此,馬克思把他的唯物論又展成了經濟學。

在馬克思看來,任何時代的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藝術都是生產方式的結果,至少也是分配方式的結果。馬克思的這個學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論點,與哲學史家有一定的關係,被稱做「唯物史觀」。

在黑格爾依據辯證法提出的模子裏,馬克思又新放入了他的歷史哲學。儘管他的歷史哲學包括的東西很多,但他在事實上只關心一個三元組,即以地主為代表的封建主義、以工廠主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和以雇傭勞動者為代表的社會主義。

馬克思選擇研究社會主義,這個立場與辯證法有關。他相信,從某種非個人的意義上看,一切辯證的運動都是進步的。他還堅持認為,比之於已往的封建主義或資本主義,一旦實現社會主義,人類一定會享受到更多的幸福。

null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大哲學課(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北大哲學課(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7.理想社會應該沒有戰爭(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