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誠實是智謀的基本條件(5)

49.誠實是智謀的基本條件(5)

按照黑格爾的觀點,儘力加以組織起來的社會是好的。這就意味着在國家、教會之外,必須同時存在為數眾多的社會組織——社會公益事業的展需要有適當的組織,每一個組織還得保持一份有限的獨立性。

黑格爾和其他許多哲學家都這樣認為:在宇宙中,部分受制於自己的關係——這部分和其他部分的關係以及這部分和全體的關係。關於部分,只有確定它在全體中的地位,才能對它有一個真實的認識。這個真實的認識只能是一個,整體真理之外再無真理,同樣全體之外,再無實在之物,因為部分會因外在關係的變動而改變自己的性質。很明顯,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學說。

生命體上的眼睛是有用的,這是因為眼睛被當成了一種手段。但此時的眼睛並不比與身體分開時有更多的內在價值。一個東西在不是其他東西的手段時還能得到重視,這就說明它是有內在價值的。

很顯然,國家作為手段是有價值的,因為國家可以保護我們不受罪犯的侵害,它還修建道路、建立學校,等等。同樣顯而易見的是,它作為手段也可以是壞的,比如動非正義的戰爭。

對黑格爾而,真正的問題是,國家作為目的是不是好的?是人民為了國家而存在呢?還是國家為了人民而存在?黑格爾的觀點是——人民是為了國家而存在的。這一觀點與洛克有很大關係。洛克自由主義的哲學觀點認為,國家是為了人民而存在的。只有把國家視為像人民一樣擁有生命時,我們才可能把自己的價值獻出來給國家。

高舉唯物主義旗幟

◎人是能夠認識客觀世界的

德國哲學家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1804年生於巴伐利亞,他的父親是一位法學家。起初他在海德堡大學學習神學,受當時教授的影響,他對黑格爾的哲學很感興趣。於是他不顧父親的反對,跟隨黑格爾到柏林學習哲學,兩年後成為「青年黑格爾學派」的成員。

黑格爾逝世前,學術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黑格爾學派。黑格爾逝世后,學派迅速分化瓦解,形成了保守的右翼派老年黑格爾派——鼓吹政教統一;激進的左翼派,即「青年黑格爾派」——主張政治與宗教分離。

1828年,費爾巴哈轉入埃爾蘭根大學學習植物學、解剖學和心理學,后獲博士學位,並在該校任教,但在1830年,他因表反對神學的著作被辭退。這是他的第一部著作,而且是匿名表的。在這部著作里,他抨擊了個人不朽的概念,堅持擁護斯賓諾莎的「人死後會被自然重新吸收」的哲學。這種思想被同時期的學者認為相當激進,再加上他本人不善演講,所以一直在學術界無法獲得成功,最終被永遠地驅逐出了大學講壇。

費爾巴哈希望通過撰寫哲學史等相關作品表現出自己的才華,希望得以重返大學講壇,所以1834年後,他先後出版了《阿伯拉爾和赫羅伊絲》《比埃爾·拜勒》《論哲學和基督教》三部著作。這三部哲學史著作讓費爾巴哈在學術界獲得很高的聲譽,但由於反動勢力的阻撓,他始終沒能重新回到大學講壇,只能在鄉間隱居,依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廠中的股份維持生活。

費爾巴哈的功績還體現在,他在唯心主義統治德國哲學界數十年之久后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他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和康德的不可知論,肯定了自然是物質的客觀實在,人是能夠認識客觀世界的。

費爾巴哈在1839年出版的《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一書是其一生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它代表了當時的唯物主義觀點,從認識論的根源上,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進行了分析批判。他認為:人的精神、思想是人腦的屬性,是附屬於**的,黑格爾的錯誤就在於,他把精神和思維看做一種脫離人腦而獨立的東西,黑格爾提到的「絕對精神」,不過是以精神、思維形式表現出來的上帝,即修飾了的上帝創世說。

費爾巴哈還論證了宗教和唯心主義在本質上的聯繫。他提出唯心主義只是用理性改造了的神學,「基督教事實上不但早已從理性中消失,而且也從人類生活中消失,它只不過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概念」,以此來公開反叛當時的觀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大哲學課(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北大哲學課(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9.誠實是智謀的基本條件(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