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附錄(6)

163.附錄(6)

面對民族危亡,蕭紅創作熱高漲,揮筆寫下多篇以抗日為主題的作品:《天空的點綴》、《失眠之夜》、《在東京》、《火線外二章:窗邊、小生命和戰士》等。***對宣傳推動人民抗戰起到積極作用。

1938年

1月,蕭紅、蕭軍和聶紺弩、艾青、田間、端木蕻良等人應民族大學副校長李公朴之邀,離開武漢到山西臨汾民族大學任教。蕭紅、蕭軍、端木蕻良在校擔任文藝指導員。

2月,臨汾形勢緊張,「民大」要撤到鄉寧,蕭紅、端木蕻良隨丁玲率領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來到西安。蕭軍先是留下,后經延安也來到西安。在西安,蕭紅、蕭軍正式分手。此時蕭紅已經懷孕。

4月,蕭紅與端木蕻良一起回到武漢。

5月,他們在武漢結婚。日軍逼近武漢,端木蕻良去了重慶。蕭紅獨自輾轉於漢口、重慶、江津之間。

年底,她在江津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出生不久即夭亡。

1939年

1月,蕭紅又回到重慶。她應邀寫下了一些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有《記我們的導師》、《記憶中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生活散記》、《魯迅先生生活憶略》等。

冬天,蕭紅和端木蕻良搬到黃桷樹鎮上名叫「秉庄」的一座二層小樓。

1940年

1月底,蕭紅隨端木蕻良離開重慶,飛抵香港,住在九龍尖沙咀金巴利道納士佛台三號。

3月,蕭紅參加香港女校紀念三八勞軍籌備委員會在堅道養中女子中學舉行的座談會。

10月,應香港《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楊剛之請,為紀念魯迅逝世四周年,創作了啞劇《民族魂》。

12月20日,蕭紅在寂寞、苦悶懷舊的心中,寫完了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呼蘭河傳》的完成,標誌着蕭紅文學創作已進入成熟時期。

之後,蕭紅在香港還寫出了長篇小說《馬伯樂》、小說《後花園》,散文《小城三月》、《北中國》,散文《骨架與靈魂》、《給流亡異地的東北同胞書》、《九一八致弟弟書》等作品。

1941年

3月,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回國途經香港,特意到九龍看望病中的蕭紅。後來蕭紅聽從史沫特萊的建議到瑪麗醫院作全面檢查,才現患有肺結核。

10月,住院治療。

11月底,因受醫院冷遇,蕭紅返回九龍家中養病。

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九龍陷於炮火中。當天,柳亞子到蕭紅住處去探望她。次日,端木蕻良和青年作家駱賓基護送蕭紅從九龍轉移到香港,住進思豪酒店。

1942年

1月12日,日軍佔領香港。蕭紅病加重,被送進香港跑馬地養和醫院,因庸醫誤診而錯動喉管手術,致使病嚴重惡化。

1月15日,端木蕻良和駱賓基將蕭紅轉入瑪麗醫院。第二天,蕭紅精神漸復,她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月21日,瑪麗醫院由日軍佔領,蕭紅又被送進紅十字會在聖士提反設立的臨時醫院。1月22日,蕭紅與世長辭,在戰火紛飛中,寂寞地離開了人間。

1月24日,蕭紅遺體在跑馬地背後日本火葬場火化后,葬於淺水灣。

5月1日,延安文藝界舉行蕭紅追悼會,在延安的作家及文化藝術工作者深切悼念蕭紅。1957年8月15日,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將蕭紅骨灰從香港遷到廣州銀河公墓,重新安葬。

後記

蕭紅是20世紀聞名海內外的才出眾的女作家,被稱為「30年代中國文學的洛神」。1933年開始正式表作品,1942年病逝,其創作生涯只有短短9年,卻為我們留下了一百多萬字的寶貴文化遺產。蕭紅既著有大量的小說,又創作了許多的散文,還表了一些詩歌,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多產作家。

蕭紅的很多小說,都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的精品,具有極強的藝術生命力。她衝破傳統的小說格局,在寫法上融入散文的特點,創造出一種介於小說、散文、詩歌之間的新型小說樣式,為中國當代小說體式的變革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茅盾評價她的小說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她的散文大部分都具有自敘傳的性質,她善於捕捉生活細節的本領,使她的散文具有了濃郁的抒**彩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蕭紅經典全集(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蕭紅經典全集(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63.附錄(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