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47章 別讓得失之心毀了自己

47.第47章 別讓得失之心毀了自己

得失心太重的人遇事斤斤計較,在經商的過程中則表現為過於看重眼前的利益,並為此與合作夥伴、競爭對手等方方面面的人關係僵硬,最後必然讓得失之心毀了自己。

學會周轉緒

對商人來說,緒的周轉遠比資金的周轉更重要。放不下、難割捨的商人很容易陷入緒帶來的困境。

「睡覺吧,別再想了,明天還是一樣能過去的。」松鼠妻子勸慰丈夫說。松鼠丈夫輾轉反側,一直沒有入睡。

「你說,我能不急嗎?」松鼠丈夫滿面愁容,「為了辦我們的堅果加工廠,我向鄰居松鼠苦苦相求,好不容易才借了一筆錢,眼看明天就還錢了。可是,我們加工的食品還沒有出廠呢,我拿什麼還啊!那個鄰居愛錢如命,催得比什麼都緊,明天可怎麼過啊?」說完又嘆了一口氣。

松鼠妻子說:「睡吧,到了明天自然會有辦法的。」

「可是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丈夫抱着頭悶聲悶氣地說。

松鼠妻子忍無可忍,她跳出樹洞,對着鄰居高喊:「我家丈夫明天可是沒有錢還你們的!」

她又回到床上,對丈夫說:「我想他們比你更睡不着了,你睡吧!」

不一會兒,松鼠丈夫就睡著了。

松鼠妻子真是高明,她早就明白,只要調整自己的緒,就會現別人比自己更煩惱。

生意場上,資金及時回籠是很重要的,這個簡單的道理你也知道吧。但又有多少人知道緒周轉呢?很多人夢想着財富,談論著權力,點數着鈔票,但同時他們也遇到了來自金錢的煩惱、憂慮甚至是恐懼。

其實,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就能得到心理平衡。如果你「楊白勞」,會為窮苦和債務而愁,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精明「黃世仁」也會害怕你跑了,為此大傷腦筋。反之,也是同樣的道理。

商人因為有更多的追求,難免會疲憊和憂慮。你需要像善於回籠金一樣周轉你的緒,把輕鬆愉悅的心留在自己身邊,轉嫁出憂慮和煩惱。

也許你會說:「我焦慮是因為我確實遇到了無法掌控的局面。」但是,恐怕你還沒有意識到,那就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是值得憂慮的。先,你所憂慮的事往往不如你想像的那麼嚴重;再者,即使最不愉快的事也會過去;最後,你的消極緒對改變那些煩惱的事實沒有絲毫作用。

商人們還要清楚一點,憂慮並不是你所認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高明和遠見。雖然兩者都是在思考將來,但是憂慮只會產生惰性,累垮身體,還談什麼工作、思考和奮鬥?

如果你不願退一步轉換緒,那隻能讓緒毀了自己的商業生涯。

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一個從戰術上考慮,計較得失的商人是強者,而一個從戰略上考慮,知曉進退的商人則是智者。

顧全大局,舍卒保車是一種深遠的謀略,是一種可失可得的策略,是一種寬柔的智慧。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甘願在名譽上受到玷污,而成就更大的事業。古人云:「立名難而壞名易。」好名聲的建立是很難的,而破壞名聲只在一時一事之中。所以名節上的損失絕非小事,勇於犧牲名節,必定是為了更大的目的。這就是顧全大局,對於這個大局來說,名節就「卒」,為了得到大局這「車」,失去這「卒」是不可避免的。

為人處世如此,做生意亦如此。在生意場上要做到顧全大局,就須臨危不亂,關鍵時刻不能患得患失於小益小利,要善於分清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能夠舍卒保車,為了更大、更長遠的利益捨棄眼前的益。在相對小的利益面前裝糊塗、不動心是每一位渴望大成功的經營者所必備的素質。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人世間的事,有了付出才有回報,沒有無回報的付出,也沒有無付出的回報。付出越多,得到的回報越大,只想別人給予自己,那麼「得到」的源泉終將枯竭。春秋末年,齊國的國君荒淫無道,橫徵暴斂,逼取於民以無度。齊國的貴族田成子看到這種況后,對他的下屬說:「公室用這種榨取的手段,雖然得心不少財富,但這種獲取『取之猶舍也』。倉儲雖實,但國家不固,終『嫁衣』。」於是田成子製作了大、小兩種斗,打開自己的倉儲接濟饑民,用大斗出借穀米,用小斗回收還來的穀米,「予民於惠」,於是齊國人民不肯再為公室種田效力而投奔于田成子門下,一時「民歸之如流水」。田成子用這種大斗出小斗進的方式,借出的是糧食,收進的是民心。貌似給予,實則得到。果然,齊國的國君寶座最後為田氏家族所得。史學家范曄說:「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不知與之為取。」一語道破了這種得失觀。

得與失互為轉化之效果,有時也並不是馬上就可以見到的,但懂其中奧妙的人,會掌握取捨的主動權,讓它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是一個以養士出名的相國。由於他待人十分真誠,感動了一個具有真才實學卻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馮諼。馮諼在受到孟嘗君的禮遇后,決心為他效力。一次孟嘗君要叫人為他到其封地薛邑討債,問誰肯去?馮諼說他願去,但不知用催討回來的錢,需要買什麼東西。孟嘗君說就買點家裏沒有的東西吧!馮諼領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見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貧困,聽說孟嘗君的討債使者來了,均嘖嘖怨。於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對大家說:「孟嘗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難,這次特意派我來告訴大家,以前的欠債一律作廢,利息也不用償還了,孟嘗君叫我把債券也帶來了,今天當着大夥的面,我把它燒毀,今以後,再不催還!」說完,馮諼果真點起一把火,把債券都燒完了。

薛邑的百姓沒有料到孟嘗君如此仁義,個個感激涕零。馮諼回來后,孟嘗君問他,討的利錢呢?馮諼說,不但利錢沒討回,借債的債券也燒了。孟嘗君便大不高興。馮諼對他說:您不是要我買家中沒有的東西回來嗎?我已經給您買回來了,這就「義」。焚券市義,這對您收歸民心是大有好處的啊!果然,數年後,孟嘗君被人譖讒,齊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聽說恩公孟嘗君回來了,全城出動,夾道歡迎,表示堅決擁護他,跟着他走。孟嘗君甚為感動,這時才體到馮諼「市義」的苦心。這就叫「好與者,必多取」,小的損失可以換取大的利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得失問題就是對貢獻與索取、獲與捨棄之間關係的平衡和把握。

有沒有不在乎個人得失的人?有。有的人不計名利,只是奉獻,為了他人的幸福,寧可自己少得或不得,寧可失去自己的利益,從不斤斤計較。有的人為了某種主義、某種思想,甚至於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如今,有關得失,社會流行的準則是:該得的就要得,該失的就失,而不該得的就一點都不要得,不該失的也自然不應失。

是不是得失之間的關係就簡單到如此明了的地步呢?當然不是。當得失與人的智慧,與人格、節操,與人的道德、法律結合之後,就會得異常之複雜,處理其間的關係就變得異常微妙、艱難了。

總之,商人應該拿得起,放得下。過分計較一時之得失,是做不大生意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給生意人的49個高招(絕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給生意人的49個高招(絕招)
上一章下一章

47.第47章 別讓得失之心毀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