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屠夫

第七十三章 屠夫

大殿內鴉雀無聲,只有眾人粗重的呼吸聲……

「好!好!好!」崇禎帝指著楊波連說了三個好字,卻再也接不下去了,滿臉的憤怒之色。

楊波看到崇禎帝指着他的手腕處,露出的內衣袖子上的補丁,心裏嘆了口,伏低了身子說道:「陛下,國庫如洗,收刮江南士紳以資天下乃不得已而為之,災民得救,兵食有着,清除內患,一力對外……」

「陛下,陛下!」錢士升打斷楊波的話,連連磕頭痛哭流涕道:「倡橫議以搖人心,豈直借端幸進已哉?此獠不殺,不足平民憤!」

錢士升抖索着手指著楊波罵道:「小人肆無忌憚,竟至於斯?倡為縉紳豪右報名輸官,欲行手實籍沒之法,此皆衰世亂政,而敢陳於聖人之前?郡邑之有富家,亦貧民衣食之源也,以兵荒之故,歸罪富家,拾掇陛下行籍沒之法,雖秦始皇不行於巴清,漢武不行於卜士者!陛下,今日若不把此小人下都御史論罪,如何能安天下人之心?」

楊波心裡冷笑一聲道:「大人說的天下,怕是士紳之天下吧?」

楊波知道這句話一出口,他立刻就成了大明士紳階層的敵人,這個時代罵罵崇禎帝倒沒什麼太大問題,但是得罪了士紳階層,自己怕是要倒大霉,但有些話不說,鬱積在心裏實在堵得難受,北方天災人禍,還有韃奴在一旁虎視眈眈,兵事連連的時候。江南士紳則依舊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他們一聽到加賦便群起而攻之,朝廷剛想懲處鼓動百姓鬧事的士人。他們便大叫朝廷殺士也,坑儒也!

康熙十九年,江南奏銷案:「悉列江南紳衿一萬三千餘人,號曰抗糧,既而盡行褫革,發本處枷責,鞭撲紛紛。衣冠掃地。如某探花(葉方藹)欠一錢,亦被黜,民間有『探花不值一文錢』之謠」清查。黜革,流放了上萬名讀書人,吳偉業、徐乾學、徐元文、韓炎、汪琬等江南縉紳著名人物幾乎全部羅織在內,樣的事情在明代崇禎時期是不可想像的!一萬三千人並不是一個小數目。滿清不會象明朝政府那麼客氣。明朝拖欠賦稅幾乎是家常便飯,名義上是那麼多,真正能收上來的,恐怕有一半就不錯了,而滿清的話,你要敢拖欠一丁半點,那就對不起了,屠刀馬上就懸在你的脖子上。

這是發生在文人鼓吹的「康熙盛世」。這個稅賦比崇禎末期還要重的「盛世」,這些文人提到明末便咬牙切齒。什麼橫徵暴斂,敲骨吸髓,迫害東林士人等等,提到康熙,則是文治武功,千百年難得一見之聖君,其中的區別,無非就是一柄屠刀而已。

錢士升突然衝到楊波面前扯着他的衣服一面痛罵着,一面就要廝打,楊波不動聲色的右手抓住錢士升拉扯自己胸襟的手,輕輕一握,錢士升頓時鬆開手,痛得叫了起來。

「夠了!」崇禎重重的一掌拍在桌子上,發出蓬的一聲巨響。

「陛下!陛下!」

錢士升痛哭流涕的膝行上前,指著楊波說道:「臣乞陛下殺此人!」

崇禎看着大殿跪着的兩個人,又望了望溫體仁,溫體仁搖頭道:「此議一倡,亡命無類之徒,相率而與富家為難,大亂自此始矣!」

溫體仁又道:「此人搜刮助餉之議雖不合法度,亂了綱紀,但念在他一心為朝廷分憂,依老臣之見,彼不過粗鄙武夫,妄言一番,陛下稍作叱責也就罷了,今日若是懲罰進言者,那日後誰還敢進言呢?」

錢士升還待要說話,崇禎帝卻嚴厲的望着他說道:「今日搜刮助餉狂桲之議就到此為止,卿等切不可外泄」

錢士升和陳啟新等都俯首稱是。

見崇禎微微點頭,溫體仁朝楊波喝到:「還不謝過陛下不罪之恩?只盼你日後好自為之,切不可口出大言」

楊波叩首謝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多謝陛下不罪,若是陛下不忍士紳受苦,臣還有一計呈上,不加賦,不增派,可定北地矣!」

大殿裏再次一片沉靜,連根繡花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陳啟新和錢士升張著嘴看着楊波,溫體仁額頭冒汗,心裏卻是驚愕無比,饒是他生平閱人無數也沒見過這種不怕死的人。

「講!」

崇禎冷冷的說道。

楊波伏低沉聲道:「陛下若是不肯士紳受苦,不願行籍沒之法,臣請陛下傳旨九邊,凡有歸降投誠諸賊,無論匪首或蟻附饑民,盡數屠之……」

蓬!

陳啟新一屁股從座位上摔了下來。

大殿再次一片的死靜,除了眾人粗重的呼吸聲……

「瘋了!」

溫體仁第一個反應就是楊波真的瘋了,崇禎帝向來對流寇常懷愧疚之心,楊波這是要揭了陛下的逆鱗啊?溫體仁有些失望的最後看了一眼楊波,這次只怕大羅金仙都救不了他,自己看來也要捨棄這個人了。

錢士升低頭不語,心裏卻是暗暗欣喜,既然你要自尋死路,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崇禎帝臉上青一陣,白一陣,楊波的聲音還不斷傳入耳里

「陛下,諸賊窮餓之極,無處生活,兵至則稽首歸降,兵去則搶掠如故,朝廷疲於奔命,九邊將士不得飽食,饑民亦無力救濟,如今之困局,陛下需痛下決心」

「……當年楊鶴大人招撫失敗,何也?饑民雖願受撫,國家卻無力安置,若不想被餓死,只能繼續劫掠他人,大明原本人多地少,北塞砂磧優甚,高土黃沙,鹼鹵難耕,又兼地瘠民貧,無所厚藏。一遇荒歉,流離不堪,那些流寇劫掠慣了。就算朝廷安撫,他們如何肯做回安分小民?」

「……所謂剿撫並用,撫既不行,唯有剿之,但陛下卻常言,寇亦我赤子,宜撫之,如此搖擺不定。怎可為久計?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中大臣多有附言者。官兵大起時,賊匪則詐降以待時日,官兵退去則盡縛諸安撫官,或殺、或割耳、或杖責、或縛而擲之道旁。縱橫劫掠如故。朝廷徒耗兵馬錢糧無數,將士亦多有征伐,只是今日征,明日叛,相持之間,國力漸衰矣」

「……諸位大人或以為朝廷兵馬一出,蕩平賊寇易耳,豈不知事態已岌岌可危矣。多有驛卒,軍士加入賊寇其中。賊首有名號者在秦二十四家,在晉豫三十二營,各擁眾數萬,少則萬計,蹂躪直省無虛日,其中兵馬,甲杖,器械備齊,官兵日漸疲憊矣」

「……安撫無錢,剿滅無期,唯有屠之!」

崇禎嘴裡冷冷吐出幾個字:「來人,將此人拖出去交刑部議罪」

楊波重重磕了幾個頭道:「小仁,大仁之賊也,惻隱之心,固人皆有之,可若因為惻隱而縱賊不殺,何如救火揚沸?還望陛下三思啊!」

幾個如狼似虎的殿前武士上前拖着楊波就走,楊波不敢掙扎,只是依然大叫道:「陛下,唯因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三百士紳與三百萬饑民,孰輕?孰重?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

直到楊波的聲音消失在大殿外,眾人依然還沒有回過神來……

「陛下聖明,此等狂桲幸進小人,不殺不足正法紀」錢士升趕緊上前叩謝,他原以為崇禎帝會讓他起來,沒想到大殿內靜悄悄的半天都無聲息,錢士升偷眼看去,崇禎帝坐在龍椅上,不知道在想什麼。

片刻后,崇禎帝突然站起來說道:「今日之事切不可外傳,你等且退下,先生留步」

錢士升和陳啟新趕緊再次叩謝,徐徐退了出去,兩人退出殿外也不交談,各懷心思散去。

「先生,此人之議如何?」崇禎沉吟片刻,問道

溫體仁皺了皺眉頭,沒有回答崇禎帝的問題,反而道:「陛下,把此人交刑部似有不妥,陛下若不欲此等驚世駭俗之議到處傳散……」

崇禎微微一愣,明白了溫體仁的意思,點頭對太監道:「把楊波交錦衣衛詔獄暫押」

一個太監跑趕緊出去傳旨。

等崇禎帝傳旨完畢后,溫體仁搖頭道:「與東林忤者,眾目之為邪黨,這楊波提議搜刮江南士紳,豈不是與天下士人為敵?只怕陛下雖有心遮掩亦是無用也。」

崇禎不悅道:「朕再三切責,錢士升莫非敢抗旨不成?」

溫體仁道:「東林黨人多為江南之地主豪門,向來同氣連枝,楊波請屠三百萬饑民時,這錢士升可有一語而責之?但聞有人敢冒天下之不諱提議搜刮江南士紳,豈不群起而攻之?陛下,若是老臣所料不差,明日朝議只怕是沸沸揚揚,群情激憤了。」

崇禎帝回想了一下,那錢士升果然如溫體仁所說一般無二,楊波請殺匪盜饑民時,錢士升一言不發,說道搜刮時倒是涕淚齊下,種種醜態不可盡言。

崇禎嘆息了一聲,神色間卻似有意動。

溫體仁心知保不住楊波,不過難得有對錢士升下手的機會,用一個楊波換禮部尚書的位置,他哪裏肯放過?

當下便道:「陛下,其兄雲南巡撫右僉都御史錢士晉婪狀,屢遭彈劾,錢士升此人素來沽名釣譽,責陛下嚴,待己寬,只不過搜刮之議的確駭人聽聞,為今之計,唯有斬了楊波以平眾人之怒」

崇禎不由自主的皺了皺眉頭,這些文官說起來個個慷慨激昂,私下做的事卻是卑污不堪,他見得多了,只是他還是不太相信錢士升有這麼大的膽子,在他嚴令之下還敢把今日殿見的事捅出去。

「先生」

崇禎帝已經有些厭煩說這個人了,便轉了話題說道:「當年熊廷弼先提三方佈置策,廣寧失陷後退回山海關,后王在晉亦是上書築重城,固守山海關,孫承宗、高第、王之臣、閻鳴泰、袁崇煥,走馬換將,復錦州,松山,杏山,大小凌河,右屯諸城,換來的是大凌河之敗,遼鎮精銳盡失……」

說到這裏,崇禎帝閉上了眼睛,長長的嘆了口氣:「年年幾百萬的軍餉扔進去,換來的就是修城,棄城,慘敗,再慘敗」

溫體仁聽到崇禎帝突然談起三方制衡策,心裏一動,恐怕崇禎帝在心裏盤桓是否把楊波扔出去平息朝議紛紛的事情,溫體仁原本不打算出言挽救楊波,但現在崇禎帝語氣曖昧,似乎還在搖擺不定中,自己倒不如順手拉一把,楊波對他來說不過是個隨時可以捨棄的朝廷外援罷了,關寧軍馬體系已成,他也插不上手,反而扶持楊波可以爭取軍功來穩固自己的權勢,旅順之戰倒也沒讓他失望,但楊波為人卻嫌太過魯莽,而且這個人並不是很容易控制,剛才在朝堂上幾次眼色,他都視而不見,溫體仁也有些猶豫……

想到這裏,溫體仁捋了捋鬍鬚,沉聲道:「關外城池可修可守,然,沒有了三方制衡,則不可修,亦不可守也」

見到崇禎疑問的眼神,溫體仁又道:「河西一線七百里,土不足屯,險不足控,如袁崇煥等,曰守關必守關外,彼輩何嘗有滅奴之志也?孰若退扼榆關,封以丸泥,而早為練兵積粟於登津皮島之間,以為一舉犁庭之計,每歲省金錢米粟不下七八百萬,兵法亦云,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取,出屯關外,實為自屈自疲之策也」

崇禎點頭道:「如今回想起來,熊廷弼這三方制衡之策卻是高瞻遠矚,可嘆文龍已死,東江離散,夫復何言?」

溫體仁默然不語,當年若是關寧軍馬退守山海關,長城一線,沒有孤城被圍,圍點打援之憂,省下來的錢糧給東江練出十萬精兵,同時護住朝鮮,三方軍兵齊出,后金必敗,就算明軍不敢出關野戰,后金長途奔襲山海關或繞道取薊州,明軍逸以待勞,就近支援,身後還有東江精銳牽制,相持局面一久,搶不到大量財富人口的后金自己就潰敗了,顯然崇禎帝也意識到熊廷弼提出戰略的正確性,登基第二年就給熊廷弼昭雪,還特許其子持頭歸葬。

想到這裏,溫體仁道:「陛下無需心優,韃奴雖盡取遼東之地,卻未收遼東之利,兵部重提三方策,正當其時也。」

崇禎搖頭道:「如今遼鎮精銳盡失,登州殘破,東江孤懸海外,自保尚無餘力,還談什麼制衡」

溫體仁答道:「當年棄、守之爭無需再提,如今相持之勢已成,唯有礪兵秣馬,以待來日」

崇禎嘆了口氣道:「有毛文龍這一子在,滿盤皆活,如今悔之晚矣」

溫體仁也點頭道:「老臣也曾聽聞那奴酋曾哀嘆道,毛文龍在,吾不敢遠出,否則家中婦孺不保,文龍雖死,不也有旅順大捷嗎?陛下又何必煩惱?」(未完待續。。)

ps:最近有些卡文,尤其是需要揣摩各個人物的對話,更新慢了點,望見諒,正在調整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明末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 屠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