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人散

第五百九十六章   人散

沒有任何一個人,敢違背大多數人的意願來行事。哪怕他是名義上,事實上的,擁有最高權力的人。關平也不例外,在梁軍的連番心理攻勢下,他越來越覺得如芒在背。且這些令他害怕的目光,並不是來源於屯兵城外的梁軍,而是來自於,他身邊的每一個人!

關平就算武藝再超群,他也還是一個普通的人,是人,就會累,會睡覺,而一個人最為脆弱的時候,就是他睡熟之時。因此,在第二天晚上,關平就屈服了。他派人到城外,跟梁禎聯繫,表示會在第三天清晨,撤走一部分兵力,但他表示,仍然會有一部分軍士,駐守襄陽,直到先前撤出的人,安全抵達長坂坡。

梁禎答應了關平的條件,因為他並不想跟關平交戰。因此,他只是重申了一遍,關平只有一天的時間,否則,到了第四天辰時,這偌大的襄陽城之中,除了他之外,將不會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活下來。

這一夜,是梁軍在襄陽城下,度過的,最為難熬的一個夜晚。因為以梁軍的經驗,關平極有可能,在今夜率兵夜襲,以寄希望於通過擊敗梁軍前鋒的方式,來鼓舞城中越發低糜的士氣,進而堅持儘可能長的時間,直到關羽率兵回援。

但事實證明,這只是虛驚一場,可能關平也知道,大人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趕來相救的了吧。

辰時剛到,襄陽南門便被緩緩打開,一隊劉兵,約有數百人,帶着自己的兵刃及口糧,列隊出城,這些軍士都很警惕,出城之後,便就地組成一個個小圓陣,而後才繼續往南而去。

越來越多的劉兵從南門出城,隨着人數的增多,他們的虛實,也再難以隱瞞了。梁禎清晰地看見,不少的劉兵,是衣甲不整,刀刃缺失的,而且,還有更多的劉兵,已經失去了自主行動的能力,只能在同伴的攙扶,或者車輛的運送之下,離開襄陽。

關平始終沒有出現,而且,這襄陽的南門,還在入夜之前,緩緩地關上了。梁禎藉著今日的最後一縷陽光,凝視着,這尚且插著不少劉兵旗幟的襄陽城。思附着,關平的意圖。

其實哪用思考?因為襄陽的重要性,所有人都知道,關平既然沒能完成大人交給他的任務,就是辜負了大人的信任,因此,他只能以死,來向大人,向他的伯父劉備,謝罪。

「傳令各部,明日辰時,攻。」梁禎返回中軍帳,準備好好地睡上一夜,然後再去觀摩梁軍的攻城戰。

但這一次,梁禎還是猜錯了。因為,他既高估了關平,也低估了關平。他高估了關平的能力,以為他還能在這種逆境之中,攏住軍心,抵禦梁軍迅猛而凌厲的攻勢——如果關平真能做到,那梁禎甘願承認,關平比他強,因為這件事,梁禎也不覺得,他能做到。

但同時,他也確實低估了關平的勇氣。因為關平並沒有縮在襄陽城中,等待着城破的那一刻。而是迎著晨曦,騎着棗紅色的戰馬,披着銀色的戰甲,橫著長刀,紅袍飄飄地沖向梁軍大陣。

與此同時,城牆之上,也擂響了戰鼓,只是鼓聲微弱,遠遠沒有,那種萬馬奔騰的氣勢,反倒像是,那秋日裏的最後一片枯葉,在不屈地,抗擊著嚴酷的寒冬。

天還沒有完全亮,梁軍就徹底控制了襄陽城。軍士們只在南門的城樓之上,即那微弱的鼓點傳來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劉兵的屍首。這是一個鬚髮斑白的老兵,左手缺了拇指,右臉帶着刀疤,是自刎身亡的,帶着血的環首刀,就落在他身邊。

「與關平一併,以縣侯之禮安葬。」梁禎道,「牌位,送浩氣園。」

如果梁禎不打算謀朝篡位,那麼他終其一生,所能獲得的最高爵位,就是縣侯。因此,哪怕是一個追授的縣侯,對一個人而言,也是最大的殊榮,更何況,梁禎還給他們加了一項:入葬浩氣園,供後人敬仰的殊榮。所謂的名垂千古,也莫過於是、

替關平料理完後事之後,梁禎屏退隨從,孤身一人,登上了襄陽東城,登上了這座,很多年之前,曾經登上過一次的城樓。

多年不見,城樓更加雄偉了,但也更顯滄桑,遠看,就像是一位垂暮的老人,在寒風中,倔強地屹立着,似乎是想通過這種倔強,來告訴天下人,自己還遠遠未老。

「玄德,你肯定,也在這,看過漢水吧?」梁禎喃喃道。他覺得,劉備是必然會在某個清晨,帶着關張二人,或許還要加一個孔明,登上這東城的。因為這裏,可以看見濤濤的漢水,以及不遠處的群山。正所謂,江山,江山,無外乎是。

梁禎甚至可以大膽地猜測,這東城城樓,就是劉備夢開始的地方,因為在諸葛亮的策劃之中,襄陽,才是自荊州而起的北伐的真正起點。只是這裏,也正好是劉備夢結束的地方。一如十多年前,梁禎在襄陽夢起,又在襄陽夢碎一樣。

「若是此刻,孤再引兵,沿着這漢水南下,可一統江東否?」梁禎自言自語道,但片刻之後,他卻是哈哈一笑,「以當年之盛,尚不能一舉蕩平江東,何況今日乎?」

「大魏王,申時到了。」楊修快步走上城樓,遠遠地朝梁禎喊道——梁禎曾經吩咐楊修,申時一到,就來找他,也不知是,他想在此時做些什麼。

「好,德祖,且隨孤來。」

梁禎帶着楊修,爬上了城樓。這城樓高五層,有將近二十間廳房。其中,最大的那一間,是給守將指揮作戰用的。因此,內里不僅有案幾,還有好些坐席。

梁禎徑直走到案幾后落座,而後示意楊修挑選位置坐下。待到楊秋坐定,梁禎方道:「德祖,梁茂與梁汀,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依你之見,這婚事,當如何安排?」

梁禎是斷不可能讓這一兒一女「自由戀愛」的,就算真的給,也只能在他劃定的對象之中挑選。因為,兒女的婚事,所關乎到的,並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幸福,還有家族的興衰。在這一點上,梁禎可是半點都不敢馬虎,尤其是,當梁禎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死後,梁家的最後一條頂樑柱,就斷了的時候。

「大魏王,以修之見,此事不宜此刻敲定。」沒想到,楊修卻是搖了搖頭,「就算要敲定,也只能敲定梁汀之婚事。」

梁禎眉毛一挑:「為何?」

「世子未婚,世家大族便仍可看見希望,故而才有可能,在世子根基未穩之時,支持世子。」楊修出身弘農高門,因此對高門大姓的小心思,自然是一清二楚,故而他才會說,要留給各高門一點成為外戚的希望,如此,這些高門才有可能,在梁茂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手相助,而不是互相拆台,乃至於與孫劉眉來目去。

「若是世子婚事已定,便只有一姓會『忠』於世子,余者,則各懷鬼胎耳。」

「可禎就是怕,茂兒會找錯了人啊。」梁禎嘆道,對三丫的智慧,他不是沒有信心,而是完全沒有一點信心,因為如果三丫真的有哪怕一點智慧的話,也不會做出,為了「保護」梁武,而做出將童僕、侍女多人滅口這等可怕的事來。

『唉,《詩》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這天下之父母,有哪個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的,可這孩子,又有哪個,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呢?』梁禎想到這,不由得感傷萬分。

不錯,梁禎之所以不立梁武,而立梁茂,就是因為,在他看來,梁茂能夠更好地將他拓下的基業,發展壯大。而當基業擴大之後,作為家族核心一員的梁武,又怎會沒有好處?但這道理,這兩兄弟,似乎都不懂啊。

楊修沉默不言了,似乎梁禎這番話,也令他想起了自己跟楊彪之間的事吧,畢竟當初楊修執意入仕梁禎幕府,楊彪估計是沒少反對的。

「大魏王,修之意,可兒女各選五戶人家,寫於密詔之上,交與心腹之臣,而後再由其轉交茂公子,如此,婚嫁之事,便可定矣。」

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因為適合的家族,是不會在一朝一夕之間,變得不適合的,因此,梁茂完全有時間,在跟這些家族眉來眼去的同時,鞏固自己的權位,要是他連這都做不到,那梁禎也覺得,自己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就依德祖之意。」

今年的氣候,很是反常,二月比正月還要冷。梁禎受不了這天氣,只能終日縮在廂房之中,披着厚厚的被褥,來批閱公文,或通過召見兩三位重臣的方式,來敲定各項事務。

二月下旬,已經許久沒有來信的孫權,忽地再次派來了使者。不是老臣是儀,而是名不見經傳的孫權左司馬顧雍。顧雍,字元嘆,吳郡吳縣人,是正兒八經的江東士族,跟孫權所重用的那一批淮泗重臣,有着明顯的界限與區別,因此,他雖然入仕孫權幕府二十年,但名字,卻還傳不到梁禎耳中。

顧雍不是空手來的,他的侍從還抱着一隻用檀香木製成的大盒子,這盒子,方方正正,長寬高都在一尺上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後漢長夜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後漢長夜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六章   人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