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稷下盛會(十二)

第452章 稷下盛會(十二)

「夫為妻綱」這句話是誰說的呢?——董仲舒。

董仲舒說天道「重陽不重陰」、貴陽賤陰,由此得出他的陰陽學說,有道:「天下之尊卑,隨陽而序位。人類社會之君臣尊卑、男女貴賤等亦皆統於陰陽。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婦為陰。」

於是,董仲舒得出「君、父、夫為尊;臣、子、妻為卑」,提出了三綱。

蘇澹曾經在《國學論刊》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標題很直白:《駁董仲舒的陰陽五行學說》。

董仲舒是西漢的大儒宗,在儒經上的造詣十分深厚,但他的陰陽五行學說是來自於鄒衍等先秦陰陽學派,還受到了漢代黃老思想的影響,對易學的研究算不上大家。他的陰陽五行學說歷代都遭到一些易學大家,尤其是自然派易學家的批評,但因董氏在「儒學獨尊」上的卓越地位,再加上「貴陽賤陰」已經成了統治思想,這些持異議的易學家們只能私下批駁幾句,但掀不起潮流——也沒有哪個易學家有這個能力與天下的主流思想對抗。

但是,在這麼一個時代——大宋與大周南北對峙的這個時代,實在是與以前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同,國家空前的強大,社會空前的安定,商貿空前的繁榮,文化科技空前的發展,思想空前的活躍,而學術思想的自由比之春秋時代的百家爭鳴也不遑多讓,各種學派、各種學術——只要你不是歪門邪道,都允許你有發表的機會,報紙和各種學刊的出現,給了它們發表的舞台,稷下學宮的創建,又使學術思想的舞台變得空前廣闊。

蘇澹就是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下,在這樣的學術氛圍背景下,開始了對董仲舒陰陽五行學說的批判。

作為自然派的易學大宗,蘇澹對於董仲舒這種「不學無術」的陰陽五行論很是翻白眼,在文章中毫不客氣地批駁他是「牽強附會陰陽五行,不懂易道,不通太極」——說出了很多自然派易學家的心聲,尤其是道教的許多高道,立即對蘇大學士表態支持:老早想批這董老頭了,害得咱們教真傳弟子修道說陰陽五行要平衡費了多少口舌!

蘇澹在文章中說,學《易》的都知道,陰陽是從太極中化出來的。之所以人是萬物之靈,因為人體直接體現了陰陽五行。就陰陽來講,每個人的體內都有陰陽二氣,有的人陽盛,有的人陰盛,通常表現為男子陽氣為多,女子陰氣為多。若一個人體內只有單陰或單陽,那肯定不是活人了。醫家都知道,有陽亢和陰虛這兩種病,就是陰陽不調引起的,陰陽不調到極致,那就等死吧。

所以,董氏你怎麼講天道「重陽不重陰」呢?天道向來是公平的,怎麼會貴陽而賤陰呢?況且,在易卦中,陰陽是轉化的,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生生不息,循環往複。按你陽貴陰賤的說法,那就是貴可轉化為賤,賤可轉化為貴,然後分到男女上,男可為女,女可為男?——女人都笑了,男人臉黑了;再分到君臣上,那就是說君可轉化為臣,臣可轉化為君?嘖,原來謀逆罪的根源在這裏呀!——皇帝陛下的臉黑了。

蘇澹在文中將董仲舒的陰陽論駁了個徹底。

也將陰陽論衍生出的乾坤論——「男為乾,女為坤」駁了個徹底。

蘇澹說,現在已經論證了嘛,「地」是個球,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顆星球而已,若講「天」是宇宙,宇宙當然比地球大,從「天大地小」這個方面來講「天尊地卑」,那還說得過去。

但是,如果是從道德思想上來論天與地,那就不能講「天尊地卑」了:天是天道,規則萬物,地是厚以載德,在道德上誰比誰高貴呢?

所以說,誰要講「男為乾,女為坤」,誰就是不講道德。

蘇澹說,如果天地是以大小論尊卑,講男女尊卑那也是以男人比女人大而論?——身材高點,體型壯點?喲,這也是有可能的,自然環境下的物競天擇嘛……蘇澹由此扯到遠古時代,說那時生存環境惡劣,人們要跟野獸斗,體高身壯、力量強的男人可能比女人的貢獻大,於是獲得的權利更多,久而久之,就形成「男主外,女主內」了,就形成「男為尊」了。後來人們的生存環境轉好了,處於統治地位的精英階層主要是靠才智而不是靠力量求生存了,但是男精英們為了維護「男尊」的地位,就扯了許多大道理——比如「男為乾,女為坤」之類的,強調男人為尊的地位。蘇澹說這個男尊時代應該是從周代就有了,從《詩經》的一些詩歌就看得出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呀,為啥不是「美玉君子,淑女好逑」呢?因為「男為尊」,所以「男逑女」呀……很多人看到這裏哈哈大笑。

蘇澹說,咱們做學問要求真、求實呀,要像《中庸》說的「率性之謂道」,要本着至善的心直道而行,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被後天那些亂七八糟、不講實際的學說理論給蒙蔽了,以為這就是真理了,更不能不敬天地——聖人都不敢說自己是天,一群遠古玩獵叉的男人就敢說自己是天了?哦不對,咱們這些玩獵叉的祖宗沒敢說自己是「天」,這「天」的大帽子是後人給戴上的,哎,真是無知者無畏呀!祖宗們估計在地下冒汗……不知道董老先生有沒有在下面被老祖宗按著打屁.股……看眾哈哈大笑,茶樓酒館里聽報的人也哈哈大笑。

蘇澹這篇文章是學術文章,但他用辭用字都很平實不生僻,引論雖然雄辯,行文卻妙趣橫生,茶樓酒樓的報博士再用直白的話一說,就算是普通的茶客酒客也聽得懂,覺得蘇大學士說道理當真有趣,哈哈大笑中就把文章記下了,回去后再與妻笑。儒生們看這篇文章時多半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了,心忖著董先生泉下有靈定會氣得活過來。

上一屆稷下學會就有專門一場是論辯蘇澹的這篇文章,吵得比這一屆的王霸之爭和阿湖案還要熱鬧。因為陰陽學說屬於易論,衛希顏也作為道易代表之一也參加了,她說她是陰陽二氣平衡,算男還是算女?殿堂里笑翻了天,支持董仲舒陰陽論的學者都被這句話噎得不知怎麼作答,估計很想罵她一句「妖孽」,道教的易學家們揪著鬍子齊刷刷看她——衛希顏肯定那眼神是羨慕嫉妒恨!陰陽平衡啊,多少內丹派的高道修道一輩子都達不到這個境界!

這場論辯會最終沒得出個勝負。畢竟董仲舒的陰陽學說已經影響很多代了,有些根深蒂固,短時期內想徹底掀翻它還是很難的。但是,已經在人們心裏打下了烙印。

此後,若有人講「男為陽,女為陰」,很可能會被旁邊的人笑。若有大臣給皇帝講「君為陽,臣為陰」,皇帝可能要黑臉了:難道你想陰陽轉化?當然,也沒有人敢講「男為乾,女為地」了,女人們都說「不敢為地」,男人們敢說自己是天么?——蘇澹在文中有道,皇帝是天子哩,你是天,是天子的爹?

當時,南北兩位皇帝陛下看到這裏時,都覺得胃痛了,蘇雲卿太可惡了,但是,再可惡也不能宰了他呀,兩位都算賢明的皇帝陛下只能內傷了。然後禁不住想,以後讀書人凡是讀到「男為乾」「夫為天」之類語句時,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聯想……柴贇和趙昚的臉色都黑了,第一樁事就是檢查宮中有什麼殿閣叫「乾」啊「坤」的,趕緊的立刻撤匾、改名,第二樁就是下了份手詔,規定以後的奏摺中禁以乾、坤、天、地作類人代指!至於書籍……咳,這範圍太廣了,只能讓印書局加入審查條項,以後新中再有這樣的類指,都必須刪,或改。

柴贇這個大周皇帝比趙昚的威權重,手詔下到三省,中書門下議過後也就簽署過了。大宋諫議院卻是鬧騰了一陣,陛下您這是要整「文字獄」嗎?——天知道這三個字諫議大夫是怎麼想出來的!真是人才呀。皇帝陛下臉都綠了,他就是禁幾個字而已,還不是不準用,只是不準特定的代指而已,怎麼就成了「文字獄」呢?皇帝陛下表示很內傷。好在有人出來支持皇帝,政事堂覺得這不是大事,咳,看過蘇澹那篇文章后,不管是贊的還是批的,都覺得在寫頌奏類表章時有些陰影了,就算皇帝不下這樣的手詔,這些大臣都覺得自己寫奏摺時也會注意點——禁不住人聯想啊,萬一以後有人拿着這奏章摳字眼攻擊自己呢?這可真是說不準的事,還是小心點為妙。於是,在政事堂相公們微妙不可言的這種心理態度支持下,趙昚的手詔被政事堂和門下籤署,成為正式的詔令頒行了。

兩邊的詔令很快都傳開了。

自然,丈夫們以後不敢亂說「夫為天」了,咳咳,對皇帝大不敬。雖然這幾年天文觀測得到大發展,有知識的讀書人對於「天子」之說都不那麼信了,但心裏信不信是一回事,擺到明面上,天子還是天子,除了皇帝已經逝去的爹外,男人們誰敢稱自己是「天」呢!

於是,只好講「夫為妻綱」了——男人們抹淚,還好這個可以說;還可以說「夫婦有別」——這個是孟子的話,可以有;還可以說「從父,從夫,從子」的「三從」——這個是《儀禮》的話,也還可以講。

現在名可秀要講「夫為妻綱」了,台下便有學者忍不住嘴角抽了下,彷彿頭頂有隻烏鴉正呱呱飛過——是不是以後也不能講這句了?

名可秀首先講《中庸》,《中庸》裏有道:「天下之達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夫婦之道就在這五達道之中,可見其重要。

《中庸》又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

一切的大道理,要從夫婦之間開始。如果連夫妻關係都處理不好,不能維持一個和睦穩定的家庭,經常「後院起火」,還談什麼修心養性,講什麼齊家、治國、平天下呢!

名可秀這時沒有按照《中庸》的文句順序來講。雖然《中庸》全篇只有不到四千字,但句句都是精義,要想一一闡述下來,別說只有三天時間,就算三十天也未必能講得完。於是,她按照「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的提綱契領,按《中庸》論修心、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四大方面來進行綜述。

講完天性和人性,她事實上已講了「修心」之道,至於具體如何修心,《大學》、《中庸》中講誠心、正意很清楚,她不準備花時間在這上面。於是,接着論齊家。講「父為子綱」其實就是齊家中的一倫。而夫婦之道,是齊家中最重要的。因為,夫婦,是組成家庭的基礎。

那麼夫婦之道是怎樣的呢?

名可秀講,孔子的儒學無論是修心,還是處家,還是為政,都是希望達到《中庸》的「致中和」境界,要做到「致中和」,就要「發而皆中節」,才能「謂之和」——夫婦之道也是如此。

那麼怎樣做到「發而皆中節」呢?

所以,孟子講「夫婦有別」。「別」是什麼呢?別是區分。區分什麼呢?責任不相同。

古代的家庭是幾代同居,在父親沒死之前,兄弟是不分家的,是一個家——大家裏面有小家。

名可秀首先講大家庭。

一個大家庭就好比一個縮小的國家,父親是王,母親是后,下面的兒子媳婦孫子孫女都是臣。君臣均要各居其位,各盡其職,各守各的本分,行事各有各的分寸,這個小國家才能和諧。否則,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丈夫不像丈夫,妻子不像妻子,這個家就失了綱了,亂了。

在大家裏面有小家。男女結婚成為夫婦,就是組成了一個小家庭。在這個小家庭中,也是各有各的責任。男子要對家庭的經濟承擔責任。故而,男子主要打理外面的事務,賺錢養家。妻子則要相夫教子,一是幫助丈夫,二是擔負起一個很重要的責任,即教養下一代。

《三字經》有道:「子不教,親之過。」這個「親」是指父母雙親。父親經常在外,要承擔養家的責任,在家中的時間不如妻子長,兒女多是隨母親長大。所以,母親教養下一代的責任更大。為什麼官宦之家娶媳婦都要重才德呢?因為媳婦以後要有能力扶助她的丈夫,要有德行和才學教養兒女。為什麼說「慈母多敗兒」呢?因為母親不懂「中庸」啊——台下的人都笑了起來——不懂中庸就失了分寸,慈愛過度,那就敗了子弟了,從這個方面也說明了母親對兒女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論語》裏講「賢賢易色」啊,娶妻要娶賢德,不要重貎。當然品貎皆全是最好了,但是沒那麼好的事呀,品貎皆全就落你家——台下又笑起來——先賢講,那就要擇德而棄貎。現在很多人是反之而行啊,然後家不和了,就抱怨妻子無德,當初是誰選的呢?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啊——台下又笑——所以丈夫先無德了,不能抱怨妻子無德,這無德之人配無德之人,也算是「天作之合」嘛——台下大笑——但是兒子為什麼重貎輕德呢,那是父母教育不好啊,父母為什麼教育不好呢,那可能要歸到上一代了。所以講,一個母親的品德不好,很可能會壞了後面的子子孫孫。所以家中有女兒的要注意了,別忽視了教育,讀書才能明理呀,兒子教養不好那是害自家,女兒教養不好那就是害別人了——以後有仇的,可以把最無德的女兒嫁過去,最具殺傷力的報復啊。

台下哄然大笑,然後是熱烈掌聲。

台上一些學者忍俊不禁,一些學者板著個臉——有這樣講學的嗎!

學子們卻很喜歡這樣的講學,從掌聲就可以聽得出來。

名可秀抬手向前一按,台下掌聲立即平息。衛希顏在暖閣內「看見」這一幕,無聲笑起來:妻子的掌控力很不錯啊。

這種不是來自於上下地位的間接掌控力,或者說是影響力,更能表明名可秀的個人魅力——大公黨上下都願意追隨她,就是來自於這種智慧品格魄力能力綜合而成的獨特魅力。這種魅力,在後世叫做領袖魅力,或者叫領袖氣質。無論身處何地,面對何種人群,擁有這種魅力的人,都是人群中的耀成為人們的焦點,成為人們願意擁隨的對象。

名可秀就是這樣的人。

衛希顏無論在那個時空的現代,還是今世,也都是這樣的人——只是領袖的領域不同。

名可秀閱人無數,在千人萬人中喜歡上衛希顏,那不是偶然的,是一種同樣氣質的吸引。按道理來講,兩個同樣具有領袖氣質的人組成家庭,這個夫婦相處之道更要講究了,也是要「發乎中節」了,雙方都得有分寸,哪一方過於強勢了,就傷感情了,就算感情深厚不在意,日積月累下來也會讓人心累。

所以名可秀講夫婦之道,那是很有實踐心得的,不是只根據儒家經籍中的理論。其中父母的相處之道對她影響也很大——這對強強聯合的夫婦,平日的相處就很合中庸之道。名重生和花惜若都是一族之長,都負有對本家族的責任,在名花流的權利分配上,在合作商會的權利分配上,怎樣做才能既不傷夫妻和氣,又有利於各自家族呢?這就要講中庸和分寸了。像名重生和花惜若這樣的夫妻,不像普通的家庭,女兒嫁了就可以只為夫家考慮——但花惜若不是嫁,她與名重生是真正的「聯姻」,一方不是娶,一方不是嫁,就是結為婚姻,夫婦的地位、權利和責任都是平等的,就是這樣才複雜。但這對夫婦的相處卻堪稱夫婦之道的典範,當然,這源於他們有深厚的感情,但是,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生活會磨折愛,只有中庸的人,才懂得怎麼護持。」花惜若這麼教育兒女。

名可秀講夫婦之道,就要講到「夫婦有別」,要承認有別,才能各司其職,才能各有分寸。

名可秀道,孟子為什麼要講「夫婦有別」呢?

因為在鄉村來講,種田主要靠體力,男子更有力氣,所以承擔了更多的家庭經濟責任;妻子比起丈夫,體力雖弱,手指卻更靈巧,也比丈夫坐得住,所以要做織布的活兒,夫婦各司其職。在城裏來講,男子通常比女子受的教育多,更有學識能力,可以為官,可以經商,所以能承擔起養家小的責任;妻子則操持家務,教育兒女,讓丈夫有更多的心力花在養家上,這也是各司其職。

從陰陽氣質上來講,陽主動、主進、主剛、主生髮;陰主靜、主退、主柔、主收斂。所以,陽剛陰順,得陽氣重的男或女,性子一般比較剛強;而得陰氣重的男或女,性子一般比較柔順。所以,一個家庭中如果是陽剛和陰柔組合,那麼陽剛主進主生髮,更適合負責外事,而陰柔主靜和收斂,更適合處理內務,這就是「有別」。

當然,一個家庭中也有可能是「強強」組合,雙方的性格都比較強,智慧、才能、魄力等都差不多,沒有陽剛和陰柔的「有別」了,那怎麼相處呢?也要講中庸,就像某和某家希顏——台下一愣,接着大笑,鼓掌!嗯,這兩位的確都夠強的,天下再沒有一對「夫婦」,能有這兩位一般的強了。

名可秀又講道,當然在一般家庭中,普遍來講,丈夫比較陽剛,妻子比較陰柔,故講夫唱婦隨,夫為主,妻為從。

但是,這是指對家庭事務的決策權力上,不是指上下的地位。

作者有話要說:夫妻問題估計是世界上最不好理清的問題的了。和諧相處的夫妻不多,雙方都要做到有分寸是很難的。

夫為妻綱,如果撇掉了地位上的不平等,就家庭事務的負責方向而言,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多數女子並沒有男子那樣有主進、主發的強勢,在家庭決策上的確是男子比較合適。

現在女人常常講男女平等,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女人有沒有強者意識。

比如來講吧,男人通常認為自己要成為別人的依靠,而女人想的是依靠別人,就算口裏不講,覺得要獨立啊,要自強啊,但是在心底深處,還是脆弱的,當在孤單或遇到困難的時候,是希望有個依靠的。——這就是男女的不同。

為什麼講女強人比較苦?某的看法有些不同。女強人的奮鬥過程會比男人更辛苦,這是事實。但是女強人會覺得苦,有很大層面上是沒有成為心理上的強者。真正的強者,是恣意的,旁人的議論那就是浮雲——因為從社會來講,還是受男尊女卑思想影響很大的,如果女強人在乎這些議論,那隻能說是外在的強人,是用金錢和事業的成功包裹起來的強人,在心理上,還不是強者。

某的朋友里就有這樣的女強人,所以某私下笑她們是「假強人」,如果不夠強,那就不要撐著強的面子,好好的找個愛你們的男人去依靠吧,因為你們骨子裏是希望有個依靠的——儘管你們的錢比偶多,做事業的魄力比偶強,但在這方面,咳……後面沒講出來,因為某被揍了(~這年頭不能講真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凰涅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凰涅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452章 稷下盛會(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