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人多的地方就會有爭鬥

第238章 人多的地方就會有爭鬥

張明愣住了,什麼情況?

不過來不及多問,就和諸葛瑾一道,匆匆跟着那名先生,一同朝書院前院趕去。

雖然張明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張明知道,自從修典一事定下,孔融一天天就跟打了雞血一樣,幫張明,或者說為了修典,到處找關係,寫信給天下各地的名士。

不僅有大儒,也有許多隱士,甚至還有道教的高人。

這些人來了襄陽之後,目前都是住在書院裏面的,所以張明能夠猜到,必是這些老先生在學術討論的時候,產生了爭執。

路上,張明問道:

「許先生,前院發生何事?」

說起來,他剛回到襄陽的那些時間,基本上天天就在家和書院之間兩點一線,將這些來到襄陽的名士全都拜訪了一遍。

張明自認為,這些人都還挺好說話的,沒看出來是那種會為了意見不合,而大打出手的性子呀?

許先生則苦笑道:「這次爭吵的三人,全是書法大家。」

「其中一人今日剛到,便剛好在門口看到了胡昭先生,以及邯鄲淳老先生的書法作品,點評了幾句,因此引得三人爭執。」

「子瑜一向和胡昭先生交好,因此文舉公讓我來尋子瑜勸和,沒想到知漢也在,倒是省事。」

張明頷首,大概清楚了爭執的緣由。

而且既然是今日剛到的,那麼於情於理,孔融都會派人通知他,邀他前來拜訪。

現在倒好,直接一起便是。

不過能夠點評胡昭和邯鄲淳的人,當今世上,可不多呀!

「莫非......」

張明眼前一亮,突然想到一人,忍不住問道:「許先生,難道來人是有『亞聖』之稱的,張昶張侍郎?」

提起張昶,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兄長,草聖張芝了。

雖說張昶草書比他的兄長張芝要稍遜一籌,但能有「亞聖」之稱,也足見其在草書上的造詣了。

而胡昭同樣以草書聞名,兩人因此有爭執,也就正常不過了,倒是邯鄲淳,與胡昭書法齊名之人,不知又如何介入其中。

聽張明提到張昶,許先生也是驚嘆。

「知漢才思敏捷,的確是有『亞聖』之稱的敦煌張文舒。」

說話間,三人已至前院。

此時這裏已經圍了不少大儒名士,正指指點點,或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談論着什麼。

看這模樣,其實和市井之間看熱鬧的百姓沒有什麼區別,讓張明一時有些好笑。

抬眼朝人群中望去,卻見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老者,似乎正在據理力爭着什麼。

不僅僅是他們,還有許多書院先生站在一旁,不停勸說着什麼。

總而言之,現場看着就跟菜市場似的。

其中最靠近那名老者的一個人,赫然便是一頭汗水的孔融。

「諸位,讓一讓,知漢來了!」

許先生喊了一嗓子,周圍議論聲紛紛停歇。

一時間,所有人的視線紛紛匯聚而來,讓張明苦笑不迭。

本來還想悄咪咪的先搞清楚狀況,結果許先生這一嗓子,一下將張明頂到了最前面。

果然,看見張明過來,孔融臉都笑開了花,連忙招呼道:

「知漢來啦,快來快來,我給你介紹一下!」

「來來來,這位老先生,正是當世草書大家,亞聖張昶。」

「說起來,還是知漢本家,嘿嘿。」

孔融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在暗示張明,交給你處理了。

無奈,張明一邊向周圍圍觀的大儒名士見禮,一邊朝人群內走去,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孔融身旁。

接着朝張昶深深揖了一禮,然後還不忘對胡昭和邯鄲淳行了一禮,搶先說道:

「晚輩見過三位前輩,行草『亞聖』之名,小子久仰多時,今日見到老先生精神矍鑠,心甚安之。」

「不知今日三位前輩在談論何事?小子於書法一途也有點心得,不知可願說給小子聽一聽,也讓小子長長見識。」

「嗯。」

張昶眉毛微微揚了揚,但張明說的客氣,又是荊州別駕,他也不得不給個面子。

「老朽今來此,恰好看見這幅草書,頗有先兄遺風,因此點評了兩句。」

「不想此人無禮,言辭有辱先兄,老朽這才不忿,與之理論。」

張明頗為奇怪地瞥了胡昭一眼,胡昭他是知道的,為人剛正,不像是一個不能接受批評的人啊?

正疑惑間,只見胡昭搖了搖頭,解釋道:

「張侍郎誤會了,我非貶低令兄,伯英公草聖之名,我亦認同。」

「只不過我這字,的確未曾效仿伯英公,乃是這些日子於書院有感而成。」

「本想以此討教,不想卻弄到如此地步,實在罪過罪過。」

張明見狀鬆了口氣,胡昭態度挺好的呀,他是真不懂,怎麼就吵起來,還傳成了要大打出手的情況。

剛要開口,卻聽一旁邯鄲淳冷笑一聲,說道:

「孔明,你莫怕他!」

「這老傢伙,分明就是看不慣有人於草書一途,能夠超越他們兄弟。」

「想要將孔明你的成果竊取,這樣的行為,老夫絕不慣着。」

「張昶,此事你不道歉,就絕對沒完!」

邯鄲淳年歲與張昶差不了多少,此時態度格外強硬,讓張明不禁側目。

原因很簡單,這個邯鄲淳,張明早就認識,並非這一次才剛剛見過。

此人少有才名,博學多藝,精通多種字體,的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年輕時也曾名震洛陽,後來跟朝廷西遷,也一同去了長安。

只是遭遇長安之亂,便南下荊州避亂,成了劉表的門客,一直到劉備奪取荊州。

當時張明的名單上,就有邯鄲淳的名字。

只不過邯鄲淳拒絕了劉備的邀請,反而選擇和劉琮,蔡夫人一道,一起去了許都朝廷。

之後他的消息,賈詡在許都搭建了情報網后,他也曾聽到過一二。

據說多次受到曹操宴請,也在朝中任了個閑職,時不時也會教導曹操的子嗣們書法。

誰能想到,這次張明提出修典,孔融給邯鄲淳寫了封信,邯鄲淳就辭官再一次回到了襄陽。

再見時,張明還提到過此事,邯鄲淳當時一臉尷尬,還連連致歉,反而搞得張明都有些不好意思。

這樣的一個人,態度竟然會這麼強硬?

張明怎麼這麼不信呢?

而且他越看越覺得奇怪,越看越覺得其中或許另有隱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開局忽悠劉備,軍師真神人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開局忽悠劉備,軍師真神人也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8章 人多的地方就會有爭鬥

%